一种含铬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61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铬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冶金工业、电镀、制革、油漆、照像等行业每天排放着大量的含铬废水,含铬废水中的铬主要以六价 (Cr6+) 和三价 (Cr3+) 形式存在,若这些含铬废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其毒性以六价铬最强,约为三价铬的一百倍,三价铬次之,而二价铬和铬本身毒性很小或无毒性。铬化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侵人人体,主要积聚在肝、肾、内分泌系统和肺部。毒理作用是影响体内物质氧化、还原和水解过程,与核酸、核蛋白结合影响组织中的磷含量,此外铬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

若用含铬的污水灌溉农田,铬便在植物体内积聚,土壤中有机质的消化作用受到抑制,造成农业减产。因此,各国对排放的废水、渔业水域水质、农田灌溉水质、地面水以及饮用水的铬含量,均有严格规定。我国已把六价铬规定为实施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并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六价铬最高浓度为0.5mg/L,总铬的最高浓度为 1.5mg/L,且不得用稀释法代替必要的处理;生活饮用水中铬含量不得超过0.05mg/L。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产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的含铬废水处理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铬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收集池、一级pH调节池、一级还原氧化池、二级还原氧化池、二级pH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所述的沉淀池的污泥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污泥池、压滤机;所述的沉淀池的上清液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中间水池、管式膜分离装置;所述的管式膜分离装置的产水出口连接产水池,浓水出口通过第一回流管道连接混凝池,通过第二回流管道连接中间水池;所述的污泥池上设有一第三回流管道与混凝池相连;所述的一级还原氧化池和二级还原氧化池上设有还原剂添加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一级还原氧化池上的还原剂添加装置中装有氯化亚铁。

优选的,所述的二级还原氧化池上的还原剂添加装置上装填有焦亚硫酸钠。

优选的,所述的管式膜分离装置中设有管式微滤膜元件,所述的管式微滤膜元件中的管式微滤膜孔径为0.1-0.2微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含铬废水处理系统,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含铬废水通过调节pH后,进行一级和二级还原,使高价铬能够完全还原成无毒的二价格,然后再通过混凝沉淀去除,最后沉淀池上清液通过管式微滤膜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沉淀物,达到废水达标排放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含铬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含铬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收集池101、一级pH调节池102、一级还原氧化池103、二级还原氧化池104、二级pH调节池105、混凝池106、沉淀池107、所述的沉淀池107的污泥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污泥池111、压滤机112;所述的沉淀池107的上清液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中间水池108、管式膜分离装置109;所述的管式膜分离装置109的产水出口连接产水池110,浓水出口通过第一回流管道117连接混凝池106,通过第二回流管道116连接中间水池108;所述的污泥池111上设有一第三回流管道113与混凝池106相连;所述的一级还原氧化池103上设有氯化亚铁添加装置114,二级还原氧化池104上设有焦亚硫酸钠115添加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管式膜分离装置109中设有管式微滤膜元件,所述的管式微滤膜元件中的管式微滤膜孔径为0.1-0.2微米。

具体使用时,含铬废水收集与收集池中,然后进入一级pH调节池中调节pH为3-5左右,然后进入一级还原反应池中,加入氯化亚铁进行还原反应,将大部分高价铬还原为无毒的二价铬,然后再进入二级还原氧化池中,确保高价铬能够完全还原成无毒的二价格,二级还原反应后,进入二级pH调节池中将废水pH值调节为11左右,然后再通过混凝沉淀去除铬离子,最后沉淀池上清液通过管式微滤膜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沉淀物,达到废水达标排放的目的。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