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式螺母内孔去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059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盘式螺母内孔去屑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螺母内孔去屑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螺母或类似的带有内孔的配件在加工内孔过程中会在内孔内残留有一定的金属屑,这些金属屑的存在不利于配件的使用或后续加工。对于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配件,需要将存在与内孔内的金属屑去除干净后再使用或后续加工才能满足要求。现有的去屑往往在液体环境中进行,完成后需要经过烘干等步骤,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转盘式螺母内孔去屑机,能够使螺母在非液体环境下完成去屑过程,生产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转盘式螺母内孔去屑机,包括转盘、护圈、盛料板、定位条、弹簧、侧挡板、去屑棒,所述转盘位于护圈内,转盘边缘分布有若干盛料板,盛料板上设有若干通槽,转盘上设有与通槽相对应的落屑槽,所述通槽顶部两侧固定有定位条,两定位条之间形成一盛料槽,盛料槽的两侧壁上安装有侧挡板,侧挡板与定位条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护圈上固定有若干上挡板,上挡板上设有若干排与通槽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护圈上固定有下压装置,下压装置上安装有若干排与通孔相对应的去屑棒,去屑棒表面覆盖有毛刷层,所述护圈上设有缺口,缺口内设有与盛料槽相配合的吸料管。

作为优选,所述盛料板数量为4个,盛料板4呈十字形分布在转盘上,下压装置数量为2个。

作为优选,所述通槽的走向与转盘的直径走向平行,通槽的远离转盘中心侧为开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带有毛刷层的去屑棒安装在下压装置下方,使得螺母内孔可得到有效的去屑;多个盛料板的设置使得装置具有多个工位,可同时进行螺母的上料、去屑和落料操作,使得装置的连续工作性能提高,提高了效率;侧挡板配合弹簧可以有效的夹持不同尺寸的螺母,使得装置的适用性变高。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盘式螺母内孔去屑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盘式螺母内孔去屑机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1-护圈、2-转盘、3-盛料板、4-定位条、5-上挡板、6-去屑棒、7-吸料管、20-落屑槽、30-通槽、41-侧挡板、42-弹簧、50-通孔、60-毛刷层、61-下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盘式螺母内孔去屑机,包括转盘2、护圈1、盛料板3、定位条4、弹簧42、侧挡板41、去屑棒6,所述转盘2位于护圈1内,转盘2边缘分布有若干盛料板3,盛料板3上设有若干通槽30,转盘2上设有与通槽30相对应的落屑槽20,所述通槽30顶部两侧固定有定位条4,两定位条4之间形成一盛料槽,盛料槽的两侧壁上安装有侧挡板41,侧挡板41与定位条4之间通过弹簧42连接,所述护圈1上固定有若干上挡板5,上挡板5上设有若干排与通槽30相配合的通孔50,所述护圈1上固定有下压装置61,下压装置61上安装有若干排与通孔50相对应的去屑棒6,去屑棒6表面覆盖有毛刷层60,所述护圈1上设有缺口,缺口内设有与盛料槽相配合的吸料管7,所述盛料板3数量为4个,盛料板3呈十字形分布在转盘2上,下压装置61数量为2个,所述通槽30的走向与转盘2的直径走向平行,通槽30的远离转盘2中心侧为开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盘式螺母内孔去屑机在工作过程中,待去屑的螺母放入到两定位条4形成的盛料槽内,由于有侧挡板41的存在,螺母可始终位于盛料槽的中心,且可适应不同尺寸的螺母,随着转盘2的间歇转动,螺母在到达第一个下压装置61下方时,下压装置61下压,去屑棒6对螺母进行第一次毛刷去屑,第一个下压装置61复位后,螺母随着转盘2继续运动完成第二次毛刷去屑,最后螺母被吸料管7吸离盛料板3。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可同时进行上料、去屑和落料,生产效率高。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