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377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具体是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污水处理厂也不仅仅是作为污水处理设施来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污水处理设施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亟需改善,我国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污水处理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土地资源储备不足的条件下,急需高效稳定的处理技术,不仅满足占地面积小的客观条件,还需保障出水的稳定达标甚至深度处理和回用,因此需要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来改善这种情况。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5387529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厌氧池、盘形池、氧气泵和集水池,但是该装置存在脱氮效果不理想、污水处理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内部设置有五个隔板,五个隔板将处理池从左至右依次分别分隔成平流沉淀池、一号好氧池、厌氧池、二号好氧池、过滤池和储水池,所述平流沉淀池、一号好氧池、厌氧池、二号好氧池和过滤池的上部设置有悬浮层,悬浮层上种植有观赏植物,左侧的隔板的表面上部嵌入有过滤网,所述一号好氧池、厌氧池和二号好氧池的内部设置有U型管道,U型管道穿过位于厌氧池的两侧的隔板,所述U型管的一个侧管内设置有三个气动叶片,气动叶片的安装孔固定套接有转轴,转轴的两端与U型管的壁体相转动连接,转轴的上部穿过U型管并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搅动叶片,所述U型管的另一个侧管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位于一号好氧池和二号好氧池内,所述U型管的进气端接通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的顶端与高压风机的出风端相接通,位于中间的三个隔板的表面上部分别开设有通水口,所述过滤池内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网和二号固定网,一号固定网内填充有一号过滤物,二号固定网内填充有二号过滤物,右侧的所述隔板下部开设有进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平流沉淀池的内部下侧设置有潜水污泥泵,潜水污泥泵与污泥管道相接通,污泥管道的出泥端设置在地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平流沉淀池的左侧接通有污水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三个所述搅动叶片分别位于一号好氧池、厌氧池和二号好氧池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压风机与隔板的顶端通过安装座相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过滤物为砂石,二号过滤物为生物滤料轻质陶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悬浮层种植有观赏植物,不仅使整个污水处理装置具有观赏性,大部分观赏植物还能够吸收磷酸钾、有机氮、氨和氯化物等有害物质,风驱动气动叶片使转轴进行转动,带动搅动叶片对一号好氧池、厌氧池和二号好氧池内的污水进行一定程度的搅动,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位于一号好氧池和二号好氧池内的U型管开设有出气孔,氧气与位于一号好氧池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充分接触,使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氨氮转化为硝态氨,而后一号好氧的污水通过通水口注入到厌氧池内,污水开始进行水解、酸化等一系列厌氧反应,减少硝态氨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中I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处理池、2-隔板、3-平流沉淀池、4-一号好氧池、5-厌氧池、6-二号好氧池、7-过滤池、8-储水池、9-过滤网、10-潜水污泥泵、11-污泥管道、12-污水管道、13-U型管、14-气动叶片、15-转轴、16-搅动叶片、17-出气孔、18-进气管道、19-高压风机、20-安装座、21-悬浮层、22-观赏植物、23-通水口、24-一号固定网、25-二号固定网、26-砂石、27-生物滤料轻质陶粒、28-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景观生态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所述处理池1的内部设置有五个隔板2,五个隔板2将处理池1从左至右依次分别分隔成平流沉淀池3、一号好氧池4、厌氧池5、二号好氧池6、过滤池7和储水池8,所述平流沉淀池3、一号好氧池4、厌氧池5、二号好氧池6和过滤池7的上部设置有悬浮层21,悬浮层21上种植有观赏植物22,左侧的隔板2的表面上部嵌入有过滤网9;

平流沉淀池3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沉淀,并且平流沉淀池3内污水通过过滤网9进入到一号好氧池4,将悬浮物截留在平流沉淀池3内,由于平流沉淀池3、一号好氧池4、厌氧池5、二号好氧池6和过滤池7的上部的悬浮层21种植有观赏植物22,不仅使整个污水处理装置具有观赏性,大部分观赏植物还能够吸收磷酸钾、有机氮、氨和氯化物等有害物质;

所述一号好氧池4、厌氧池5和二号好氧池6的内部设置有U型管道13,U型管道13穿过位于厌氧池5的两侧的隔板2,所述U型管13的一个侧管内设置有三个气动叶片14,气动叶片14的安装孔固定套接有转轴15,转轴15的两端与U型管13的壁体相转动连接,转轴15的上部穿过U型管13并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搅动叶片16,所述U型管13的另一个侧管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17,所述出气孔17位于一号好氧池4和二号好氧池6内,所述U型管13的进气端接通有进气管道18,进气管道18的顶端与高压风机19的出风端相接通,位于中间的三个隔板2的表面上部分别开设有通水口23;

高压风机19将风通过进气管道18注入到U型管13内,风驱动气动叶片14使转轴1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搅动叶片16对一号好氧池4、厌氧池5和二号好氧池6内的污水进行一定程度的搅动,并且位于一号好氧池4和二号好氧池6内的U型管13开设有出气孔17,对一号好氧池4和二号好氧池6曝气,氧气与位于一号好氧池4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充分接触,使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氨氮转化为硝态氨,而后一号好氧池4的污水通过通水口23注入到厌氧池5内,污水开始进行水解、酸化等一系列厌氧反应,减少硝态氨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污水注入到二号好氧池6内,对剩余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氧化分解,污水注入到过滤池7内;

所述过滤池7内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网24和二号固定网25,一号固定网24内填充有一号过滤物,二号固定网25内填充有二号过滤物,右侧的所述隔板2下部开设有进水口28,通过一号过滤物和二号过滤物的过滤,使水质达到一定标准。

所述平流沉淀池3的内部下侧设置有潜水污泥泵10,潜水污泥泵10与污泥管道11相接通,污泥管道11的出泥端设置在地面上。

所述平流沉淀池3的左侧接通有污水管道12。

三个所述搅动叶片16分别位于一号好氧池4、厌氧池和二号好氧池6内。

所述高压风机19与隔板2的顶端通过安装座20相固定连接。

所述一号过滤物为砂石26,二号过滤物为生物滤料轻质陶粒2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平流沉淀池3能够将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沉淀,并且平流沉淀池3内污水通过过滤网9进入到一号好氧池4,将悬浮物截留在平流沉淀池3内,由于平流沉淀池3、一号好氧池4、厌氧池5、二号好氧池6和过滤池7的上部的悬浮层21种植有观赏植物22,不仅使整个污水处理装置具有观赏性,大部分观赏植物还能够吸收磷酸钾、有机氮、氨和氯化物等有害物质;高压风机19将风通过进气管道18注入到U型管13内,风驱动气动叶片14使转轴1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搅动叶片16对一号好氧池4、厌氧池5和二号好氧池6内的污水进行一定程度的搅动,并且位于一号好氧池4和二号好氧池6内的U型管13开设有出气孔17,对一号好氧池4和二号好氧池6曝气,氧气与位于一号好氧池4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充分接触,使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氨氮转化为硝态氨,而后一号好氧池4的污水通过通水口23注入到厌氧池5内,污水开始进行水解、酸化等一系列厌氧反应,减少硝态氨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污水注入到二号好氧池6内,对剩余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氧化分解,污水注入到过滤池7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