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804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机。具体说,是用来对机加工零件进行洗涤的具有干燥功能的双工位清洗机。



背景技术:

在机加工领域都知道,机加工零件表面会带有油污。因此,对机加工后的零件必须进行清洗。目前,用来对机加工零件进行清洗的清洗机大都是多槽式清洗机,由于这种多槽式清洗机需设置多个清洗槽,使得生产线较长、占地空间多。又由于这种多槽式清洗机需设置多个清洗槽,在对工件清洗过程中,一个清洗步骤完成后,需将工件从一个清洗槽内转入下个清洗槽。这种清洗机,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搬运。为解决设备占地多的问题和清洗过程中的搬运问题,有人设计了单槽多级清洗机。这种单槽多级清洗机只有一个清洗腔,虽然解决了设备占地多的问题和清洗过程中的搬运问题,但由于只有一个清洗腔,在对工件洗涤过程中,清洗、防锈、干燥都在一个清洗腔内完成,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串液现象,清洗、防锈等多道清洗工艺组合,使得与清洗腔连接的管路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维修起来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工位清洗机。这种双工位清洗机,不仅占地空间小、易操作、清洗效率高,而且易维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清洗包括清洗液、漂洗液槽和防锈液槽,其特点是还包括第一清洗筒和第二清洗筒,第一清洗筒和第二清洗内均有旋转台。所述第一清洗筒和第二清洗筒均呈卧式布置,它们的上侧筒壁上均装有喷淋机构。第一清洗筒的下侧筒壁内侧有第一纵向槽,第一纵向槽内有超声棒。清洗液槽下部有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通过清洗泵、清洗过滤器和阀门与第一清洗筒上侧的喷淋机构连通,漂洗液槽下部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通过漂洗泵、漂洗过滤器和阀门与第一清洗筒上的喷淋机构连通。清洗液槽和漂洗液槽的上部分别有第一回液口、第二回液口,第一回液口6和第二回液口分别借助阀门与第一清洗筒的内腔底部连通。所述两个喷淋机构均通过阀门与一压缩气源连通;

第二清洗筒上有进出气口、第二出气口,进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间依次接有风机和空气加热包。防锈液槽下部有第三出液口,第三出液口通过防锈泵、防锈液过滤器和阀门与第二清洗筒上的喷淋机构连通,防锈液槽的上部有第三回液口,第二清洗筒内腔底部有第二纵向槽,第三回液口借助阀门与所述第二纵向槽连通。

第一清洗筒上有出气口,出气口和第二清洗筒上的进出气口均通过阀门与一真空泵的进口连通。

所述清洗液槽、漂洗液槽和防锈液槽内均有竖隔板,所述竖隔板的高度均低于所在槽的槽壁高度。所述清洗液槽、漂洗液槽的竖隔板两侧分别有磁性分离器和除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还包括排液泵,清洗液、漂洗槽和防锈液槽底部分别有第一排液口、第二排液口和第三排液口,第一排液口、第二排液口和第三排液口均通过阀门与排液泵的进口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清洗液、漂洗液槽和防锈液槽的槽壁上部均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均通过阀门与自来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竖隔板2两侧的清洗液槽下部均有循环口,两循环口间均连有过滤泵、第一过滤器及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竖隔板两侧的漂洗液槽下部有循环口,两循环口间通过漂洗泵、第二过滤器及阀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竖隔板两侧的防锈液槽下部均有循环口,两循环口间通过防锈泵和第三过滤器及阀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压缩气源与第一清洗筒和第二清洗筒的喷淋机构间有空气过滤器。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只有第一清洗筒和第二清洗筒,与背景技术中的多槽式清洗机相比,清洗筒较少,使得生产线较短、占地空间少。本实用新型清洗与防锈、干燥工作腔分开,与背景技术中单槽多级设备相比,大大降低了清洗过程中的串液程度,减少设备换液频率,同时,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清洗用管路和防锈、干燥管路分别与不同清洗筒连接,使得结构比较简单,维修起来比较容易。本实用新型配有两套干燥装置即热风干燥机真空干燥,有力的保障了设备清洗后的最终干燥效果,可以通过清洗的具体工况进行干燥方式的灵活选择或者组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三级过滤包括初级净化、循环过滤以及进液过滤,从保证漂洗液的洁净程度方面增强清洗效果,经过前两步的过滤后,还通过进液过滤的对清洗液的完全过滤保障清洗过程的进液的高洁净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清洗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清洗机含有清洗液槽7、漂洗液槽23、防锈液槽25、第一清洗筒12、第二清洗筒21、压缩气源13和排液泵27。所述第一清洗筒12和第二清洗筒21内均有旋转台10,可以使清洗过程中的工件在旋转过程中充分与清洗液接触。所述第一清洗筒12和第二清洗筒21均呈卧式布置,它们的上侧筒壁上均装有喷淋机构11。所述第一清洗筒12的下侧筒壁上有第一空腔15,第一空腔15内有超声棒9,当液体浸没工件时进行超声波清洗。所述清洗液槽7下部有第一出液口4,第一出液口4通过清洗泵30、清洗过滤器301和阀门与第一清洗筒12上侧的喷淋机构11连通,用于喷淋清洗及第一清洗筒12内注入清洗液及清洗液进液过滤。所述漂洗液槽23下部有第二出液口291,第二出液口291通过漂洗泵29、漂洗过滤器341和阀门与第一清洗筒12上的喷淋机构11连通,用于喷淋漂洗及第一清洗筒12内注入漂洗液及漂洗液进液过滤。所述清洗液槽7和漂洗液槽23的上部分别有第一回液口6、第二回液口231,分别借助阀门与第一清洗筒12底壁上的第一空腔15连通,用于第一清洗筒12内清洗液和漂洗液的排放。所述两个喷淋机构11均通过吹液阀与一压缩气源13连通。

所述第二清洗筒21上有进出气口17、出气口20,进出气口17与出气口20间依次接有风机18和空气加热包19,用于第二清洗筒21的热风干燥;防锈液槽25下部有第三出液口26,第三出液口26通过防锈泵28、防锈液过滤器252和阀门与第二清洗筒21上的喷淋机构11连通,用于防锈清洗及第二清洗筒21内注入防锈液及防锈液进液过滤。所述防锈液槽25的上部分有第三回液口24,借助阀门与第二清洗筒21底壁上的第二空腔22连通,用于防锈液的排放。

所述第一清洗筒12上加工有出气口14,该出气口14和第二清洗筒21上的进出气口17均通过阀门与一真空泵16的进口连通,用于第一清洗筒12的真空清洗及第二清洗筒21的真空干燥。

所述清洗液槽7、漂洗液槽23和防锈液槽25内均设置有竖隔板2,以用于将清洗液槽7、漂洗液槽23和防锈液槽25均分隔成两个盛放液体的液体腔,清洗液槽7、漂洗液槽23的两个液体腔内分别设置有磁性分离器5和除油器8,磁性分离器5和除油器8用于各槽体的初级净化。所述竖隔板2的高度均低于所在槽的槽壁高度,以便一个液体腔内的液体可以流入另一个腔内。

为进一步提高对工件的清洗效果,所述竖隔板2两侧的清洗液槽7下部有循环口,两循环口间均连有过滤泵31、第一过滤器33及阀门,用于进行清洗液的循环过滤。

为进一步提高对工件的清洗效果,所述竖隔板2两侧的漂洗液槽23下部有循环口,两循环口间通过漂洗泵29、第二过滤器34及阀门相连通,用于漂洗液的循环过滤。

为更进一步提高对工件的清洗效果,所述竖隔板2两侧的防锈液槽25下部均有循环口,两循环口间通过防锈泵28和第三过滤器35及阀门相连通,用于防锈液的循环过滤。

所述清洗液槽7和防锈液25底部分别加工有第二排液口32和第四排液口251,第二排液口32和第四排液口251均通过阀门与所述排液泵27的进口相通。

为便于为清洗液槽7、漂洗液槽23和防锈液槽25内补充自来水,在所述清洗液槽7、漂洗液槽23和防锈液槽25的槽壁中上部均加工有补液口3,所述补液口3均通过阀门与自来水管1连通。

为提高压缩空气的洁净度,在所述压缩气源13与第一清洗筒12和第二清洗筒21的喷淋机构11间连有空气过滤器131,用于管路内残液的吹扫。

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清洗机运行时,清洗液槽7、漂洗液槽23及防锈液槽25内首先分别预存清洗液、漂洗液、防锈液。当第一清洗筒12内放入工件后,关闭清洗筒后再开始清洗作业。然后,打开清洗泵30,使清洗液由第一出液口4经过清洗液过滤器301和阀门进入第一清洗筒12上侧的喷淋机构11,经过过滤后的清洗液进入第一清洗筒12,在此过程中第一清洗筒12内的旋转台开启,用清洗液对工件进行全方位的喷淋及冲洗。当第一清洗筒12内的液体达到一定液位后,关闭阀门及清洗泵30,同时开启超声棒9,进行超声波清洗。此时,为提高超声波清洗效果,打开真空泵16及相关阀门。清洗结束后,关闭真空泵及相关阀门,然后第一清洗筒12中的清洗液由第一回液口6排入清洗液槽7内。在清洗液槽7中设有磁性分离器5,以便对清洗槽内清洗液中较大的铁磁性颗粒进行粗滤。由除油器8除去清洗液表面的浮油,对清洗液进行初级净化。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过滤泵31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以便经过第一过滤器33对清洗槽7内的清洗液进行循环过滤,并且清洗液进入第一清洗筒12前已经经过了清洗液过滤器301的过滤。从而由初级净化、循环过滤以及进液过滤构成了过滤系统的三级过滤,大大提高了清洗液的洁净程度,增强了清洗效果。

当第一清洗筒12排液结束后,工件在第一清洗筒12内,开始漂洗作业。此时,打开漂洗泵29,清洗液由第二出液口291经过漂洗液过滤器341和阀门进入第一清洗筒12上侧的喷淋机构11,经过过滤后的漂洗液进入第一清洗筒12,在此过程中第一清洗筒12内的旋转台开启,由漂洗液对工件进行全方位的喷淋及冲洗。当第一清洗筒12内的液体达到一定液位后,关闭阀门及漂洗泵29,同时,打开超声棒9,进行超声波清洗。为加强超声波清洗效果,此时打开真空泵16及相关阀门。清洗结束后,关闭真空泵及相关阀门,然后第一清洗筒12中的漂洗液由第二回液口231排入漂洗液槽23。由漂洗液槽23中的磁性分离器5对清洗液中较大的铁磁性颗粒进行粗滤的同时,由除油器8除去清洗液表面的浮油,实现了对清洗液的初级净化。在漂洗液经漂洗液过滤器341进入第一清洗筒12结束后,由漂洗泵31与第二过滤器34构成循环回路进行漂洗液循环过滤。通过初级净化、循环过滤以及进液过滤构成了过滤系统的三级过滤,从而提高了漂洗液的洁净度,增强了清洗效果。

清洗和漂洗过程中,在抽真空之前压缩气源13通过空气过滤器131吹出喷淋组件2中的液体。

漂洗结束后,打开第一清洗筒12的门,将工件搬至第一清洗筒21内,进行防锈作业。防锈过程同样需要漂洗作业过程,防锈过程不需要抽真空,防锈液槽25内不需设置磁性分离器及除油器。防锈与清洗腔分开,减少或避免了串液问题。

防锈作业结束后,将工件加热至一定温度,但工件表面带有一定的液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热风干燥。若需热风干燥,需打开空气加热包19、风机18及相关管路阀门,使热风通过进出气口17及出气口20对第一清洗筒12中旋转中的工件进行循环热风加热干燥。干燥结束,关闭空气加热包19、风机18及相关管路阀门,停止热风干燥。热风干燥后的工件,温度较高,若工件表面带有水分,可以打开真空泵16,在真空泵16的作用下,通过进出气口17对第一清洗筒12进行抽真空,工件在真空下,工件表面的水分迅速被气化、蒸发,实现了工件的完全干燥。在抽真空之前压缩气源13通过空气过滤器131吹出喷淋组件2中的液体。根据工件的清洗后温度、带水量以及干燥要求可以选择真空干燥或热风干燥,也可以两者结合,两种工艺的结合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件的干燥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