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基打孔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940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基打孔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孔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基打孔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菌菇种植过程中,在接种前需要对培养瓶内的培养基进行定位打孔,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定位装置不具备培养基装瓶后的清洁功能,在培养基装瓶时培养瓶的瓶颈口外侧面总会粘带培养基,培养瓶瓶颈口外侧面粘带的培养基容易被感染,一旦此处粘带的培养基被感染很容易威胁到后期培养阶段生长的菌丝,菌丝一旦被感染也会直接导致出菇率降低,因此培养基装瓶后培养瓶瓶颈口外侧面粘带的培养基属于一个后期菌丝生长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基打孔装置,以解决装瓶后培养瓶瓶颈口外侧面残留培养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基打孔定位装置,包括有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上呈矩形阵列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定位槽,每个定位槽内侧面靠下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环形毛刷。

所述的定位块整体呈矩形结构,且设置于定位块上的定位槽整体呈圆柱体结构。

所述的定位槽内侧面靠下端部位置设置有一个内凹的环槽,环形毛刷安装在内凹的环槽中。

所述的环形毛刷以环形毛刷前端部的刷毛端点为边界线所形成的圆环直径小于定位槽的内径。

所述的环形毛刷通过粘接或螺钉固定或卡扣件卡接的方式安装在环槽内。

本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在定位槽内侧面靠下位置设置环形毛刷,且环形毛刷的刷毛前端部超过定位槽内侧面边界线,因此在定位块瞬间下落的过程中,环形毛刷对培养瓶的外瓶口形成一个瞬间刮刷的作用,起到对培养瓶瓶颈口外侧面的清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定位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位块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位块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位块2、定位槽3、环形毛刷4、环槽5、培养瓶6、盛装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基打孔定位装置,包括有定位块1,所述的定位块1上呈矩形阵列设置有16个上下贯通的定位槽2,每个定位槽2内侧面靠下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环形毛刷3。

所述的定位块1整体呈矩形结构,且设置于定位块1上的定位槽2整体呈圆柱体结构。

所述的定位槽2内侧面靠下端部位置设置有一个内凹的环槽4,环形毛刷3安装在内凹的环槽4中。

所述的环形毛刷3以环形毛刷前端部的刷毛端点为边界线所形成的圆环直径小于定位槽2的内径。

所述的环形毛刷3通过粘接方式安装在环槽4内。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5规整放置在盛装筐6内,将定位块1放置于盛装筐6上,且定位块1放置于盛装筐6上时定位块的每一个定位槽2均对应一个培养瓶5的瓶颈口,且在定位块1放置完成后环形毛刷3的刷毛紧顶在培养瓶5的瓶颈口侧壁上。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定位块1是通过限位柱从上至下瞬间掉落在盛装筐6上部的,因此当定位块1即将掉落在盛装筐6上时环形毛刷3对培养瓶5的瓶颈口外侧壁形成一个瞬间刮刷,以此实现对培养瓶5瓶颈口外侧壁的清洁效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基打孔定位装置,包括有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上呈矩形阵列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定位槽,每个定位槽内侧面靠下位置均设置有一个环形毛刷。

技术研发人员:姬利强;曹崇敏;李山雷;姬世岭;马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龙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7
技术公布日:2017.07.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