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7748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器,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厌氧水解反应器基本采用三相分离器进行气液固分离,厌氧水解反应器的设计多采用圆柱形或长方体形,由于三相分离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厌氧水解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但三相分离器的制作比较复杂,因此往往是国外进口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国内的处理效果,因而造成厌氧水解反应器的制作成本比较高,运行管理不够便利,而且一旦发生腐蚀后很难进行修复。又或者采用反应器内安装填料,增加厌氧微生物来提高处理效果,但往往由于厌氧反应器内的填料挂膜比较困难,且容易发生填料塌陷,因此处理效果得不到保证,成本也比较高,运行管理也困难。

现有的厌氧水解反应器通常在反应器底布设有鱼排形布水管穿孔管或锥形布水管,废水从孔口向上涌出,沿反应器上升。反应器内培养有厌氧微生物污泥颗料,厌氧微生物污泥颗料随上升水流而上升至反应器的上部,到达三相分离器,在三相分离器内,气、液、固三者进行分离,气体从分离器的顶部排气管逸出,水流沿出水管流出反应器,而微生物污泥颗粒即沿下降管重回反应器底部。

或者在反应器中部安装有大量的填料,废水从反应器的底部布水管涌出沿反应器上升,经过固定的填料层时以固定床的形式发生厌氧水解反应,废水继续上升从排水管排出。

现有的技术一是安装三相分离器,但三相分离器设计加工制作复杂,运行管理不便,成本也高,国内的三相分离器普遍差于国外进口的;二是安装填料,但填料的挂膜效果差,容易发生塌陷,成本高,管理不便,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管理简便,接触反应性好,处理效果优良的厌氧水解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主体由下到上包括稳定段和分离段,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外设有能够恒定进入所述反应器主体稳定段泥水流量的恒定流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定流装置包括恒定流配水槽,所述的恒定流配水槽上设有与其相通的进水口、污泥回流管和出水口,所述的污泥回流管的进口处与所述的分离段相通,所述的恒定流配水槽与所述反应器主体之间设有离心泵,所述离心泵的进水端设有进水阀,所述的离心泵将恒定流配水槽内的泥水恒定流的泵入所述反应器主体的稳定段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段包括与所述稳定段相通的穿孔布水中心筒,所述的穿孔布水中心筒外周设有泥水分离腔,所述泥水分离腔顶部设有出水槽,所述的污泥回流管为与所述泥水分腔底部相通的环形穿孔管。

如上所述的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孔布水中心筒顶部设有排气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定流配水槽设于所述分离段外,所述的离心泵设于所述稳定段底部外,所述稳定段内的底部设有一端穿出反应器主体与所述离心泵的出水端相连接的环形穿孔布水管。

如上所述的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水分离腔底部为锥形,所述的污泥回流管穿过所述泥水分离腔底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泵的出水端设有流量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施工简便,运行管理简便,通过恒定流装置实现厌氧污泥颗粒料的回流,并保持废水不受处理水量大小影响而实现在反应器内恒定的上升流速,从而使得厌氧污泥颗粒保持性好,接触反应性好,且不易流失,处理效果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1,反应器主体1由下到上包括稳定段11和分离段12,在反应器主体1外设有能够恒定进入反应器主体1稳定段11泥水流量的恒定流装置2。反应器主体1稳定段11内的底部设有与恒定流装置2出水端连接的环形穿孔布水管3。

恒定流装置2包括恒定流配水槽21,恒定流配水槽21上设有与其相通的进水口22、污泥回流管23和出水口24,污泥回流管23的进口处与分离段12相通,恒定流配水槽21与反应器主体1之间设有离心泵25,离心泵25的进水端设有进水阀26,与恒定流配水槽21的出水口24相连通,离心泵25的出水端设有流量计27,离心泵25将恒定流配水槽21内的泥水恒定流的泵入反应器主体1的稳定段11内。

分离段12包括与稳定段11相通的穿孔布水中心筒121,穿孔布水中心筒121外周设有泥水分离腔122,泥水分离腔122顶部设有出水槽123,污泥回流管23为与泥水分腔122底部相通的环形穿孔管。

在穿孔布水中心筒121顶部设有排气口124,用于排出反应器主体1内反应产生的气体。穿孔布水中心筒121均匀布水,有利于泥水分离,并将气体与液体固体分离出来。

进一步地,恒定流配水槽21设于分离段12外,位于反应器主体1上部,离心泵25设于稳定段11底部外,位于反应器主体1下部,环形穿孔布水管3的一端由稳定段11内穿出反应器主体1与离心泵25的出水端相连接的(即:稳定段11内的底部设有一端穿出反应器主体1与离心泵25的出水端相连接的环形穿孔布水管3),便于将需要分离的泥水均匀布入稳定段11。

优选地,泥水分离腔122底部为锥形,为污泥富集区,泥水分离腔122上部为沉淀区,反应后的污泥与水通过穿孔布水中心筒121的孔均匀流入沉淀区,污泥回流管23穿过泥水分离腔122底部的污泥富集区,将沉淀的污泥再次回流到恒定流配水槽21内与进水口22进入的泥水混合。

根据反应器主体的稳定段11的断面上升流速,调节离心泵25进水阀26使流量计27的流量达到稳定段的控制流量,并控制进入稳定段11的流量大于恒定流配水槽21进水口22的流量,确保一定的污泥回流量,这样通过进入稳定段11的恒定出流量,使进水口22的流量与污泥回流管23的回流量自动平衡,当进水口22流量较少时,污泥回流管23的回流量则增大,反之减少,从而恒定进入反应器主体的稳定段11的泥水量,确保流速的稳定。

优选地,反应器主体的稳定段11的断面上升流速控制在1.1~1.2m/h,进水阀26控制流量计27流量等于进水口22流量的1.3倍。

反应器主体1的稳定段11与分离段12之间设有锥体过渡段13,锥体过渡段13的外壁为泥水分离腔122污泥富集区的底部。

优选地,反应器主体1的稳定段11高度不少于4m,使其内形成稳定动态污泥层,废水与污泥颗粒充分接触反应。废水与污泥颗粒沿反应器主体1的锥体过渡段13上升进入分离段12,污泥与水通过穿孔布水中心筒121的孔均匀流入沉淀区,污泥沉降到污泥富集区再次回流,废水则通过出水槽123排出,而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穿孔布水中心筒121顶部的排气口124排出,从而实现泥、水、气三相完全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流程为:废水由进水口22进入恒定流配水槽21,由出水口24流出,经进水阀26控制进入离心泵25内的废水流量,经环形穿孔布水管3泵入反应器主体1的稳定段11,在稳定段11内废水与污泥颗粒充分接触反应后,沿锥体过渡段13上升进入分离段12内,由穿孔布水中心筒121的孔均匀流入泥水分离腔122的沉淀区,污泥在泥水分离腔122底部的污泥富集区富集,上层废水通过出水槽123排出,稳定段11内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气口124排出,同时,控制离心泵25的流量大于进水口22的流量,确保一定量富集的污泥由污泥回流管23回流至恒定流配水槽21,保持进水口22流量,污泥回流管23的回流流量和离心泵25泵出的流量动态平衡,即:离心泵25泵出的流量是固定的,进水口22的流量与污泥回流管23的回流流量相互之间形成平衡,进水口22流量减少时,污泥回流管23的流量就增加,避免水的溢出或抽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