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62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混凝土为建筑行业广泛使用,混凝土搅拌站已布满各地,由于混凝土本身的特性,一般需用专用搅拌车运输,这些搅拌车在每次运送完成后在其内部会有混凝土残留,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所以需要进行清洗,清洗出的残留的混凝土混合着污水如果直接不经过处理排放,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另外,在搅拌站内还有冲洗地面也会带来污水,这些污水都是破坏环境的源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型,可自动排污、排污效果好,过滤效果好的污水处理装置。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的污泥沉降室和净化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降室包括位于其上方的过液通道和位于其下方的污泥室,所述过液通道和污泥室之间设有沉降挡板并通过沉降挡板隔开,所述沉降挡板与污泥沉降室的内壁适配滑移接触,所述过液通道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有过滤网且与净化塔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沉降挡板连接一可驱动沉降挡板上下滑移的升降机构,所述污泥室的顶部为呈锥形的扩张口;所述净化塔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精过滤板和多级过滤层,所述精过滤板上均匀分布有过滤孔,所述多级过滤层包括滤网包覆的陶粒滤料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和高密度纤维丝层,所述净化塔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设有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撑柱、驱动升降支撑柱升降的电机和控制电机工作的控制器,所述升降支撑柱的上端与沉降挡板垂直固定连接且其下端连接电机,所述沉降挡板内埋设有压力感应器,所述控制器与压力感应器和电机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分支形成排水通道和返流通道,所述排水管分支前与排水口之间设有设有取样口,所述排水通道和返流通道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返流通道与净化塔内的顶部位置相连通,所述返流通道上设有水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塔的顶部还开设有带旋转门的清理入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泥室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通设有排污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口呈倒锥形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污水处理中污泥与水的分离方式,采用可升降的沉降挡板实现自动排污过程,沉降挡板上方为过液通道,水从进水口流向出水口,而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污泥等则在沉降挡板上方沉降,当沉降挡板上方的污泥达到一定的重量后由沉降挡板内的压力感应器感知后控制电机对沉降挡板进行驱动使其向下运动后,沉降挡板上的污泥可以从沉降挡板两侧向扩张口内排出,当排够一定重量后电机驱动沉降挡板将过液通道和污泥室隔开,自动化控制效率高;本技术方案中的净化塔内设有多级过滤层,污水经过陶粒滤料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和高密度纤维丝层的过滤,最后从排水管排出,排水管上设有取样口可检测水质情况,对于净化不达标的水将再次被送至净化塔顶部,再次经过层层过滤后排出,从而使得过滤更加透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意:1-污泥沉降室;2-过液通道;21-进水口;22-出水口;221-过滤网;3-污泥室;31-排污管;4-沉降挡板;41-压力感应器;5-升降机构;51-升降支撑柱;52-电机;53-控制器;6-净化塔;61-精过滤板;611-过滤孔;62-陶粒滤料过滤层;63-活性炭过滤层;64-高密度纤维丝层;65-排水口;66-清理入口;7-排水管;71-取样口;72-排水通道;73-返流通道;731-水泵;74-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的污泥沉降室1和净化塔6,所述污泥沉降室1包括位于其上方的过液通道2和位于其下方的污泥室3,所述过液通道2和污泥室3之间设有沉降挡板4并通过沉降挡板4隔开,所述沉降挡板4与污泥沉降室1的内壁适配滑移接触,所述过液通道2两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所述出水口22设有过滤网221且与净化塔6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沉降挡板4连接一可驱动沉降挡板4上下滑移的升降机构5,所述污泥室3的顶部为呈锥形的扩张口。进一步,所述污泥室3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连通设有排污管31。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支撑柱51、驱动升降支撑柱51升降的电机52和控制电机52工作的控制器53,所述升降支撑柱51的上端与沉降挡板4垂直固定连接且其下端连接电机52,所述沉降挡板4内埋设有压力感应器41,所述控制器53与压力感应器41和电机52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污水处理中污泥与水的分离方式,采用可升降的沉降挡板4实现自动排污过程,沉降挡板4上方为过液通道2,污水中的水从进水口21流向出水口22经过过滤网221流向净化塔内,而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污泥等则在沉降挡板4上方沉降,当沉降挡板4上方的污泥达到一定的重量后由沉降挡板4内的压力感应器41感知后控制电机52对沉降挡板4进行驱动使其向下运动后,沉降挡板4上的污泥可以从沉降挡板4两侧向扩张口内排出,当排够一定重量后电机52驱动沉降挡板4向上移动再将过液通道2和污泥室3隔开,整个过程可自动化控制,污泥分离效果好且效率高。

如图1所示,所述净化塔6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精过滤板61和多级过滤层,所述精过滤板61上均匀分布有过滤孔611,所述多级过滤层包括滤网包覆的陶粒滤料过滤层62、活性炭过滤层63和高密度纤维丝层64,所述净化塔6底部设有排水口65,所述排水口65连接设有排水管7。污水经过净化塔内的多级过滤层层层过滤后排出,从而使得过滤更加透彻,对污水的处理过程更加精细,并大大简化了污水的处理步骤,但过滤更加彻底,效率更高,使用可靠。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口65呈倒锥形开口。所述污泥室3的底部连通设有排污管31。所述排水管7分支形成排水通道72和返流通道73,所述排水管7分支前与排水口65之间设有设有取样口71,所述排水通道72和返流通道73上均设有水控制阀74,所述返流通道73与净化塔内的顶部位置相连通,所述返流通道73上设有水泵731。经过净化塔内层层过滤的水分为两个流向,取样口71检测合格的水质可由排水通道72和返流通道73上的水控制阀74控制打开排水通道72且关闭返流通道73以排出水,取样口71检测不合格的水质由排水通道72和返流通道73上的水控制阀74控制关闭排水通道72且打开返流通道73以使其返回至净化塔的顶部,然后重新经过陶粒滤料过滤层62、活性炭过滤层63和高密度纤维丝层64层层过滤,直至合格后由排水通道72排出。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净化塔的顶部还开设有带旋转门的清理入口66,可方便清理净化塔内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