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形多回程电絮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1815发布日期:2018-10-02 20:2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圆筒形多回程电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三次采油阶段,三次采出水与常规水驱采油污水相比较,不仅具有常规水驱采油污水的水温高、矿化度高、细菌含量大、残存化学药剂和其他物质量多等特点,而且聚合物的加入使其具有粘度高、乳化严重、携带固体悬浮物能力强、油滴和固体颗粒上浮或下沉阻力大、对化学吸附剂的吸附损耗严重等问题。目前,常用的含油污水净化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但以上方法分别存在耗能大、投资费用高、设备复杂、维护困难等问题。因此,含油污水处理领域亟需高效、节能、经济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电絮凝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水质净化技术,它主要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使用可溶性阳极产生大量阳离子,阳离子水解生成具有强烈吸附作用的氢氧化物和多核羟基配合物,对废水进行絮凝,从而将污染物去除的一类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水质净化技术,电絮凝结合了化学絮凝和电化学法进行污水处理的优点,去除污染物较彻底,且可以去除普通方法无法处理的无机污染物及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传统的电絮凝装置存在易钝化,需要定期清洗,难扩容;处理相同流量的污水占地面积大、存在死水区、极水比小、能耗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筒形多回程电絮凝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圆筒形多回程电絮凝装置,包括外筒体,在外筒体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入水口,在外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在外筒体的中心处设置有实体圆柱形电极,在实体圆柱形电极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直径不等且与外筒体同心的圆筒形电极,在直径最小的圆筒形电极的端部与外筒体之间设置有封堵板,直径最小的圆筒形电极与实体圆柱形电极之间,以及相邻圆筒形电极之间形成电絮凝反应区;在圆筒形电极的一端设置有过水口,相邻圆筒形电极之间的过水口错位布置。

优选的,所述实体圆柱形电极和圆筒形电极均连接脉冲电源,脉冲电源位于脉冲电源放置区。

优选的,在直径最大的圆筒形电极与外筒体之间形成扰动加强区,在扰动加强区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状沉降斜板。

优选的,所述螺旋状沉降斜板包括中心轴,在中心轴上设置有螺旋板体。

优选的,所述过水口呈环形,顺沿圆筒形电极的周向壁面开设,在过水口处设置有网格板。

优选的,所述直径最小的圆筒形电极与实体圆柱形电极之间,以及相邻圆筒形电极之间形成的电絮凝反应区体积相等。

优选的,从内到外圆筒形电极的壁厚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圆筒形多回程电絮凝装置,可根据处理需要进行自由组装,而且在占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多层同心圆筒形电极构型一方面增加了极水比,消除了死水区,电极面积增加,电流密度减小,从而降低了超电压,提高了电压效率;另一方面,该构型极大的增加了水流的处理流程与单位时间的处理量,且净化效果优于一般的动态电絮凝装置。

(2)水流从内侧电絮凝反应区经过水口处带状环形网格板过水流向相邻外侧电絮凝区时,网格板引起的水流紊乱促进了粒子传质与絮体形成,强化了净化效果。

(3)电絮凝装置最外侧圆筒形电极与塑料外圆筒之间设置螺旋状沉降斜板,螺旋状沉降斜板的设置改变了水流路径,引起水流的扰动,促进了絮体与杂质的碰撞吸附,且螺旋斜板的离心力作用可以促进清水与絮体杂质的分离,提高了净化效果。

(4)该电絮凝净化装置水平放置,内部水压较低,对制作材料抗压性能的要求降低。

(5)外接脉冲电源供电使阴阳极交替变换,消除了直流电絮凝易钝化、效率低、能耗高的弊端,且净化效果好,处理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筒形多回程电絮凝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主要示出剖面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筒形多回程电絮凝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沉降斜板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圆筒形多回程电絮凝装置,包括外筒体1,在外筒体1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入水口2,在外筒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3。在外筒体1的中心处设置有实体圆柱形电极4,在实体圆柱形电极4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直径不等且与外筒体同心的圆筒形电极5。在直径最小的圆筒形电极的端部与外筒体之间设置有封堵板6,直径最小的圆筒形电极与实体圆柱形电极之间,以及相邻圆筒形电极之间形成电絮凝反应区7。在圆筒形电极的一端设置有过水口8,相邻圆筒形电极之间的过水口错位布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实体圆柱形电极和圆筒形电极均连接脉冲电源,脉冲电源位于脉冲电源放置区。

更进一步的,在直径最大的圆筒形电极与外筒体之间形成扰动加强区10,在扰动加强区10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状沉降斜板9。所述螺旋状沉降斜板9包括中心轴901,在中心轴901上设置有螺旋板体902。

进一步的,所述过水口8呈环形,顺沿圆筒形电极的周向壁面开设,在过水口处设置有网格板。

进一步的,上述多回程电絮凝装置采用等流量设计,圆筒形电极从内向外半径增加值不断减小,以确保所述直径最小的圆筒形电极与实体圆柱形电极之间,以及相邻圆筒形电极之间形成的电絮凝反应区体积相等。

更进一步的,从内到外圆筒形电极的壁厚逐渐减小。

上述外筒体和封堵板均是由PVC材料加工制成的,上述实体圆柱形电极和圆筒形电极均是由铝质材料加工制成的。

上述圆筒形多回程电絮凝装置内优选布置3-5个圆筒形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本实用新型多回程电絮凝装置,包括一个实体铝质圆柱形中心电极和多个将外筒体内部空间分为若干电絮凝反应区的铝质同心圆筒形电极;各相邻圆筒形电极左右侧交替开过水口,使水流从内侧电絮凝反应区呈S形依次流入相邻的外侧电絮凝反应区。在占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多层同心圆筒形电极构型一方面增加了极水比,消除了死水区;电极面积增加,电流密度减小,从而降低了超电压,提高了电压效率。另一方面,该构型极大的增加了水流的处理流程与单位时间的处理量,且净化效果优于一般的动态电絮凝装置。

多回程电絮凝装置中含油污水从左侧圆形桶盖的入水口流入,经多次电絮凝处理与初次沉降分离后从塑料外筒体的筒壁上连接的出水口流出。水流从内侧电絮凝反应区经过水口流向相邻外侧电絮凝区时,环形带状网格板引起的水流紊乱促进了粒子传质与絮体形成,强化了净化效果。最外侧圆筒形电极与外圆筒的筒壁之间设置螺旋状沉降斜板,螺旋状沉降斜板的设置改变了水流路径,引起水流的扰动,促进了絮体与杂质的碰撞吸附,且螺旋状沉降斜板的离心力作用可以促进清水与絮体杂质的分离,提高了净化效果。

该多回程电絮凝装置水平放置,内部水压较低,对制作材料抗压性能的要求降低。脉冲电源供电使阴阳极交替变换,消除了直流电絮凝易钝化、效率低、能耗高的弊端,且净化效果好,处理成本低。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路及特点,其目的是让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和方法并能够顺利实施,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