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小物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9636发布日期:2019-11-12 23:1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小物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比色皿、玻璃珠、磁子等实验室小物件清洗用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比色皿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生物等实验的比色测定中,由于比色皿是光学器件,为了不留划痕影响测定,清洗时不能用常规的硬毛刷,日常清洗一般为强酸溶液、洗液等浸泡,然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干净。为了避免直接接触强酸溶液、洗液等强腐蚀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物质,实验人员须带乳交手套将比色皿从强酸溶液或洗液中逐个取出、沥尽,然后逐个用自来水、蒸馏水冲洗,量大时逐个重复操作,繁琐、耗时,工作效率低。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方便使用、清洗效率高、价格低廉、便于收纳的实验室小物件清洗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小物件清洗装置。包括:

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

所述第一筒体为上口开放、下底及筒壁密闭的空腔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筒体及盛放清洗液;

所述第二筒体为上口开放、下部设有多个小孔或/和狭缝的空腔结构,用于盛装比色皿、磁子、玻璃珠等实验室小物件;

所述第二筒体的外部结构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结构适配;

所述第二筒体高于所述第一筒体;

其中,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位于其内部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底板的多个小孔或/和狭缝,便于清洗液通过;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比色皿、磁子等小物件。

优选的:所述贯穿底板的小孔的直径或狭缝的宽度小于玻璃珠的直径、磁子的最短径及比色皿的最小边长,以免清洗时小物件漏出所述第二筒体。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比色皿两片光玻璃外面间距离,小于该距离的2倍,以便比色皿嵌入所述凹槽又不致相互刮擦光玻璃外面。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高度小于比色皿两片毛玻璃外面间距离的五分之二,以免比色皿嵌入所述凹槽时光玻璃面透光位置与凹槽摩擦产生划痕影响测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以及所述第二筒体的材质至少为玻璃、塑料、聚四氟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盖体,便于收纳时防尘。

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的上部近口处的壁上设置有对称的孔或凹坑,孔或凹坑直径大小与人大拇指肚大小相适,便于手持及取放所述第二筒体。

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的上部口处可以设外沿边,便于手持及取放所述第二筒体。

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外侧设有等高的凸棱或凸柱,便于沥干所述第二筒体中的液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实验室小物件清洗装置,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为上口开放、下底及筒壁密闭的空腔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筒体及盛放清洗液;所述第二筒体为上口开放、下部设有多个小孔或/和狭缝的空腔结构,用于盛装比色皿、磁子、玻璃珠等实验室小物件;所述第二筒体的外部结构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结构适配;所述第二筒体高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位于其内部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底板的多个小孔或/和狭缝,便于清洗液通过;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比色皿、磁子等小物件;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外侧设有凸棱或凸柱,便于沥干所述第二筒体中的液体。清洗时先将待清洗的小物件放于所述第二筒体中,所述第二筒体嵌入所述第一筒体,加入清洗液,浸泡待清洗小物件,然后一手持所述第一筒体,另一手将所述第二筒体提出液面,待清洗液几乎全部漏入所述第一筒体中时,将所述第一筒体中的清洗液倒出(于适当场所),再将所述第二筒体放入所述第一筒体中,加入自来水,浸没小物件,提起所述第二筒体,待漂洗用自来水几乎全部漏入所述第一筒体时,将所述第一筒体中的漂洗液倒出,如此反复数次,再换用蒸馏水,反复清洗数次,直至清洗干净为止。盖上盖子,便于小物件取用及存放。

本申请提供的清洗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快速批量清洗比色皿、磁子等小物件,由于不直接接触腐蚀性清洗液,实验人员不用带防护用的乳胶手套可较轻松、快速地完成清洗工作,大大提高了清洗效率。尤其适用于大量的清洗工作。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筒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筒体底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筒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筒体底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筒体上部近口处带孔或凹坑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筒体带外沿边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凹槽、4-小孔或狭缝、5-比色皿、6-盖体、7-孔或凹坑、8-外沿边、9-凸棱或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验室小物件清洗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

所述第一筒体1为上口开放、下底及筒壁密闭的空腔结构,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筒体2及盛放清洗液;所述第二筒体2为上口开放、下部设有多个小孔或/和狭缝4的空腔结构,用于盛装比色皿5、磁子、玻璃珠等实验室小物件;所述第二筒体2的外部结构与所述第一筒体1的内部结构相适配;所述第二筒体2高于所述第一筒体1;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筒体2的底部位于其内部一侧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底板的多个小孔或/和平行于凹槽的狭缝4,便于清洗液通过;所述凹槽3用于放置比色皿5、磁子等小物件。为了能够实现对比色皿5、玻璃珠或磁子的清洗,所述小孔直径或/和所述狭缝4的宽度小于比色皿5、玻璃珠以及磁子的直径或最短径。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比色皿5两片光玻璃外面间距离,小于该距离的两倍,以便比色皿嵌入所述凹槽并不互相刮擦光玻璃面。所述凹槽的高度小于比色皿两片毛玻璃外面间距离的五分之二,以免比色皿嵌入所述凹槽时光玻璃面透光位置与凹槽摩擦产生划痕影响测定。

进一步的,第一筒体1及第二筒体2的材质可选用耐腐蚀的材料。具体的,材质至少为玻璃、塑料、聚四氟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第二筒体2作为比色皿5、磁子或玻璃珠的存放装置使用时灰尘落入第二筒体2内部,所述第二筒体2的上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盖体6。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筒体的上部近口处的壁上设置有对称的孔或凹坑7,孔或凹坑7直径大小与人大拇指肚大小相适,便于手持及取放所述第二筒体2。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筒体2的上部口处可以设外沿边8,便于手持及取放所述第二筒体2。所述第二筒体2的底部外侧设有凸棱或凸柱9,便于沥干所述第二筒体2中的液体。

清洗时先将待清洗的小物件放于所述第二筒体2中,所述第二筒体2嵌入所述第一筒体1,加入清洗液,浸泡待清洗小物件,然后一手持所述第一筒体1,另一手将所述第二筒体2提出液面,待清洗液几乎全部漏入所述第一筒体1中时,将所述第一筒体1中的清洗液倒出(于适当场所),再将所述第二筒体2放入所述第一筒体中,加入自来水,浸没小物件,提起所述第二筒体 2,待漂洗用自来水几乎全部漏入所述第一筒体1时,将所述第一筒体1中的漂洗液倒出,如此反复数次,再换用蒸馏水,反复清洗数次,直至清洗干净为止。盖上盖子,便于小物件存放及取用。

本申请提供的清洗装置,可以根据比色皿尺寸设计底部为凹槽结构的方形或圆形容器作为第二筒体,凹槽底部带多个小孔或/和带狭缝,第一筒体为高度低于第二筒体的配套容器,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组成一套,两筒配合完成比色皿5、磁子、玻璃珠清洗。材质可选硬质玻璃、塑料、聚四氟乙烯等。套筒式,规格多样,组合放置,便于收纳;用途多样:可套筒上加盖防尘,比色皿口朝下倒置于内筒中,便于排出洗涤用水。

本申请提供的清洗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快速批量清洗比色皿,不用带防护用的乳胶手套可完成清洗工作,效率高、风险小。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