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8131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极被用于电解技术中,随着电解技术的进步,电解槽向大型化发展。1959年有人提出了以金属钛作为电极基体,发明析氯用新型金属阳极。Maguneto Chemie和ICI开展涂层配方的研宄,60年代初开发了氧化物涂层,1965年N.Beer在非洲获得氧化钌涂层专利,并于1967年在比利时公布了钛基混合氧化钌涂层专利。同时,ICI的金属部门(后来成为帝国金属工业公司(頂1))也独立地开发了氧化物类型的涂层。在20世纪40~50年代金属钛生产有了突破性发展。用钛作为电极基体,使新型电极材料的出现露出曙光。
[0003]钛被称为阀性金属,有稳定的氧化层保护,使阳极电流不能通过,所以在盐水电解条件下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形稳性。金属钛可随意进行机械加工,可制成多孔板、扩张网、百叶窗状等最佳形状。用钛作基体,与钨基体相比,价格便宜,加工方便,在电化学反应中更为稳定。电槽中阳极和阴极间间隙为2~3mm,在30 m2以上的宽阔面积内维持住这么窄的间隙是很困难的。镀层金属阳极会因瞬间短路而造成镀层损耗,严重时钛基体也会损耗。
[0004]钛涂层电极现在已广泛应用在电化学和电冶金两大工业部门中。可以说,只要是水溶液电解领域都有可能研宄和使用涂层钛电极。电极已进入钛电极时代。
[0005]而钛涂层电极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却并不多见,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006]1、实际应用中因为阳极和阴极间间隙为2~3mm这样的加工及安装精度很难保证;
[0007]2、相对于极板间隙,极板面积很大,极板容易变形而导致瞬间短路事故;
[0008]3、若采用常规铆钉固定的安装方式,污水中的污染物很容易积聚在极板间的连接件上造成阴阳极的搭接,加速极板损耗;
[0009]4、拆装、清洗、更换极板相当困难。

【发明内容】

[0010]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装备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常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在保证极板安装精度的情况下,使得极板的拆装相对容易,便于清洗和维护,以延长使用寿命以及保证稳定运行。
[0011]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2]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的联接方式,其包括有:
[0013]1、阳极极板A ;
[0014]2、阴极极板B;
[0015]3、导电介质--导电棒;
[0016]4、定位排扣;
[0017]5、框架。
[0018]所述阳极和阴极极板。设有涂覆区域,涂覆区域距极板外端有一定距离;阴阳两极涂覆区域采用相同涂层涂制以便倒极用;阴阳两极交错排列,阳极和阴极极板都焊接有导电耳板,伸出水面,导电耳板上有涂层,涂层与极板涂层相连,靠近顶端部分有穿孔,供导体穿过衔接极板;极板的间距由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定位排扣进行定位;电极板侧面设有固定耳件,固定耳件有焊接面与框架在一起,框架阴阳两极分开,各呈“L”形,框架上设有孔或耳便于吊装清洗。
[001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极板大小在700~2100 X 1500mm ;
[002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涂覆区域大小距极板外框120~150mm;
[002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阴阳两极涂覆区域采用相同涂层涂制;
[00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阴阳两极交错排列;
[002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阴极极板的导电耳板与阳极极板的导电耳板同位于极板上端,但分置于左右两边;
[002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极板的导电耳板采用焊接工艺焊接在极板上;
[002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极板的导电耳板涂覆有涂层并与极板的涂覆区域相连接;
[002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极板侧面的固定耳件与导电耳板位置关系呈“L”形垂直并分置于左右两边;
[002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极板上导电耳板靠近顶端设有导线孔;
[002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线孔由导电棒穿过,导线孔的大小根据导电棒的大小加工;
[002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线孔的下缘高出水面500~800mm ;
[00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耳件有焊接面焊接在框架上;
[003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排扣由四氟乙烯材质制成,棒状,截面宽100mm,截面高200,棒长根据极板组数目截取;
[003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排扣上有均匀的槽口,槽口深度100mm,宽度与极板厚度一致,间隔为5~30mm ;
[003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排扣上槽口大小与极板厚度一致;
[003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排扣可安装在极板边缘上除焊接面以外的任意两点或多占.V,
[003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框架阴阳两极分开,各呈“L”形,框架上设有孔或耳便于吊装清洗。
【附图说明】
[0036]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图中标号:
[0038]A-阴极极板;
[0039]B-阳极极板;
[0040]1-涂覆区域;
[0041]2-导电耳板;
[0042]3-固定耳件;
[0043]4-导线孔;
[0044]5-导电棒;
[0045]6- 焊接面;
[0046]7-框架;
[0047]8-定位排扣。
[0048]如图1-4所示,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阴极极板A和阳极极板B,两两为一组,交错相连。极板大小在700~2100X1500mm,设有涂覆区域1,涂覆区域大小距极板外框120~150mm。阴阳两极涂覆区域采用相同涂层涂制以便倒极用。阳极极板和阴极极板都焊接有导电耳板2,导电耳板采用焊接工艺焊接在极板上,导电耳板涂覆有涂层并与极板的涂覆区域相连接。阴极极板的导电耳板与阳极极板的导电耳板同位于极板上端,但分置于左右两边。电极板上导电耳板靠近顶端设有导线孔4,导线孔由导电棒5穿过,导线孔的大小根据导电棒的大小加工;导电耳板伸出水面,导线孔的下缘高出水面500~800mm。由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定位排扣8安装在极板边缘上除焊接面以外的任意两点或多点。定位排扣为棒状,截面宽100mm,截面高200,棒长根据极板组数目截取。定位排扣上有均匀的槽口,槽口大小与极板厚度一致,槽口深度100mm,宽度与极板厚度一致,间隔为5~30mm。
[0049]电极板侧面的焊接有固定耳件3,固定耳件与导电耳板位置关系呈“L”形垂直并分置于左右两边。固定耳件通过焊接面6焊接固定在框架7上,框架阴阳两极分开,各呈“ L ”形,框架上设有孔或耳便于吊装清洗。
[0050]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方法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51]本文中所实用的术语,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它至少包括有阳极极板A、阴极极板B和导电棒(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极板A和阴极极板B交错相连,阳极极板A设置在框架(7)内,所述的阴极极板B设置在框架(7 )内,所述的框架(7 )上设置有定位排扣(8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极板A和阴极极板B的涂覆区域采用相同涂层涂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极板A和阴极极板B都焊接有导电耳板(2),所述的导电耳板(2)涂覆有涂层并与阳极极板A和阴极极板B的涂覆区域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极板A和阴极极板B的大小在700~2100X 1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覆区域大小距极板外框120~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极板A和阴极极板B侧面设有固定耳件(3),固定耳件(3)与框架(7)焊接在一起,框架(7)阴阳两极分开,各呈“ L ”形,框架(7 )上设有孔或耳便于吊装清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排扣(8)由四氟乙烯材质制成,棒状,截面宽100mm,截面高200,棒长根据极板组数目截取。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耳板(2)均位于极板上端,但分置于左右两边。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耳板(2)顶端设置有导线孔(4),所述的导线孔(4)由导电棒(5)穿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排扣(8)上有均匀的槽口,槽口深度100mm,宽度与极板厚度一致,间隔为5~3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电极板装置,设置有阳极和阴极极板,设有涂覆区域,涂覆区域距极板外端有一定距离;阴阳两极涂覆区域采用相同涂层涂制以便倒极用;阴阳两极交错排列,阳极和阴极极板都焊接有导电耳板,伸出水面,导电耳板上有涂层,涂层与极板涂层相连,靠近顶端部分有穿孔,供导体穿过衔接极板;极板的间距由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定位排扣进行定位;电极板侧面设有固定耳件,固定耳件有焊接面与框架在一起,框架阴阳两极分开,各呈“L”形,框架上设有孔或耳便于吊装清洗,籍此构成本实用新型。
【IPC分类】C02F1-461
【公开号】CN204490574
【申请号】CN201420588797
【发明人】董滨, 林树森, 林升耀, 彭友新
【申请人】杭州广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