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水溶性气体的回 收装置。
技术背景目前,氯化氢、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氨气、二氧化碳等水溶气体,通 常用水(中性、碱性或酸性水)吸收。常见的是将含这些气体的废气通入水中,或 通过有水喷淋(喷雾)装置的通道,使水溶性气体溶于水从而达到回收(除去)水溶性气体、净化排放气体的目的。芬兰基米勒公司在专利号为CN85104376的专利 中,公开的从肥料厂的放空气体回收营养物的方法,也是采用喷淋方法在洗涤塔中 进行水溶性气体、固体肥料颗粒和气溶胶的回收。含量较高的氨气则常采用多级水 冲式抽气泵进行回收,但仅靠喷林或将气体通入水中过滤,不能使水溶性气体与水 充分接触,难以满足水溶性气体回收完全和净化排放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回收完全、设备结构简单合理、容易 制造、造价低的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它可回收氯化氢、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 氨气、二氧化碳等各种水溶气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它包括有一个封闭的壳体,在壳体内排列有多 个竖向设置的中间隔板,在中间隔板的侧壁上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在多个水 帘塔板对面的壳体或中间隔板的侧壁上对应交错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形成逆流 吸收仓,在水帘塔板上部的壳体顶端设有吸收液喷头,在壳体的一端下侧壁处设有 废气进气口,在壳体的另一端上侧壁处设有净化气体出口,在壳体内废气进气口的 下部形成有吸收液贮槽,在吸收液贮槽的侧壁设有吸收液循环出口,在壳体的顶部 设有与吸收液喷头连通的吸收液循环进口。上述的水帘塔板宽度尺寸大于逆流吸收仓的宽度尺寸的1/2,上、下两块交错 设置。上述的吸收液喷头,安装在其喷出的吸收液能大部分喷淋在最上面一块水帘塔 板上的壳体内顶部上。在吸收液贮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在吸收液贮槽内设置有冷却水管。 由两个逆流吸收仓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吸收液分隔开独立循环,设有独立的吸收液循环泵连接吸收液贮槽。根据使用需要,采用2个或2个以上单元构成。工作时,启动吸收液循环泵,吸收液贮槽中的吸收液,从吸收液循环出口抽出, 泵进吸收液循环进口,经吸收液喷头喷淋在最上面一块水帘塔板上,形成水帘流落 下一块水帘塔板,最后流入吸收液贮槽中。含水溶性气体的废气从废气进气口压入,先穿过最下面一块水帘塔板形成的水 帘,然后逐个经上一个水帘往上流动至壳体的顶部。在中间隔板的限制下,气流往 下至吸收液面上,再通过下一组水帘塔板形成的水帘和下一个逆流吸收仓往上流 动,完成一个单元的吸收、交换,接着进入下一单元。本装置一般采用2个或2个以上单元,以利水溶性气体被吸收完全。每个单元的吸收液被分隔开,设有独立的吸收液循环泵和吸收液ie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溶性气体回收效率高、回收完全、设备结构简单合理、容易制造、造价低,它可回收氯化氢、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氨气、二氧化碳等各种水溶气体。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的废气走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的吸收液(水帘)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图2所示 一种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它包括有一个封闭的壳体12,在壳体内排列有多个竖向设置的中间隔板5,在中间隔板的侧壁上连接 有多个水帘塔板2,在多个水帘塔板对面的壳体12或中间隔板5的侧壁上对应交 错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2,形成逆流吸收仓3,在水帘塔板上部的壳体顶端设有吸 收液喷头4,在壳体的一端下侧壁处设有废气进气口 1,在壳体的另一端上侧壁处 设有净化气体出口 11,在壳体内废气进气口的下部形成有吸收液贮槽6,在吸收液 贮槽的侧壁设有吸收液循环出口 7,在壳体的顶部设有与吸收液喷头4连通的吸收 液循环进口 8。所述的水帘塔板2宽度尺寸大于逆流吸收仓的宽度尺寸的1/2,上、下两块交错设置。 所述的吸收液喷头4,安装在其喷出的吸收液能大部分喷淋在最上面一块水帘塔板上的壳体内顶部上。在吸收液贮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9,在吸收液贮槽内设置有冷却水管IO, 该冷却水管10与壳体12外侧壁的冷却水管进出口接头13连通。由两个逆流吸收仓3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吸收液分隔开独立循环,设有独立的吸收液循环泵连接吸收液贮槽6。根据使用需要可以采用2个或2个以上单元构成(图1是2个单元)。 在图l所示实施例中,本气体回收装置壳体采用不锈钢或塑料制造,除气、液进出口外全部密封。尺寸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如废气的流量、压力及废气中的水溶性气体的含量等而定。制造本回收装置时,废气进气口l的位置一般放在侧面的中间并保证高于吸收液的液面14。水帘塔板2、中间隔板5与回收装置外壳12焊牢密封。水帘塔板2的宽度尺寸大于逆流吸收仓3的宽度尺寸的1/2,塔板边缘上下交错, 使装置工作时形成的水帘全部流落到下一个水帘塔板2上,而不是直接流落到吸收 液贮槽6的吸收液液面上。吸收液喷头4与各自的吸收液循环进口8连接。吸收液喷头4的位置,应使喷出 的吸收液大部分喷淋在最上面一块水帘塔板2上。最好选择能使喷出的吸收液有部 分雾化的吸收液喷头4。废气进气口l和净化气体出口ll的直径应较大,以使回收装置内部不产生过大 的压力。液位计9的作用是观测吸收液贮槽6内的吸收液液面14位置,可安装再回收装置 的前面或后面。蛇形的冷却水管10在被吸收气体含量大、溶于水时放热量大时需配备。参见图3、图4所示,水溶性气体15经过逆流吸收仓3时,吸收液喷头4喷 洒的吸收液在水帘塔板2流下时形成水帘16,水溶性气体经过每个水帘15时得到 一次净化,经过多个水帘16后,使水溶性气体15得到完全净化,净化后的气体从 净化气体出口 11排出。工作时,启动吸收液循环泵,吸收液贮槽6中的吸收液,从吸收液循环出口7 抽出,泵进吸收液循环进口8,经吸收液喷头4喷淋在最上面一块水帘塔板2上,形 成水帘16流落下一块水帘塔板2,最后流入吸收液贮槽6中。含水溶性气体的废气从废气进气口l压入,先穿过最下面一块水帘塔板2形成的 水帘,然后逐个经上一个水帘往上流动至壳体的顶部。在中间隔板5的限制下,气 流往下至吸收液面上,再通过下一组水帘塔板形成的水帘和下一个逆流吸收仓3往 上流动,完成一个单元的吸收、交换,接着进入下一单元。当吸收液中所吸收的水溶性气体达到要求的浓度后,通过循环泵将吸收液lt 槽6中的吸收液抽出,回收利用。然后注入新的吸收液,装置继续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个封闭的壳体(12),在壳体内排列有多个竖向设置的中间隔板(5),在中间隔板的侧壁上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2),在多个水帘塔板对面的壳体(12)或中间隔板(5)的侧壁上对应交错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2),形成逆流吸收仓(3),在水帘塔板上部的壳体顶端设有吸收液喷头(4),在壳体的一端下侧壁处设有废气进气口(1),在壳体的另一端上侧壁处设有净化气体出口(11),在壳体内废气进气口的下部形成有吸收液贮槽(6),在吸收液贮槽的侧壁设有吸收液循环出口(7),在壳体的顶部设有与吸收液喷头(4)连通的吸收液循环进口(8)。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帘 塔板(2)宽度尺寸大于逆流吸收仓的宽度尺寸的1/2,上、下两块交错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吸收液喷头(4),安装在其喷出的吸收液能大部分喷淋在最上面一块水帘塔板 上的壳体内顶部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吸收液贮 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9),在吸收液贮槽内设置有冷却水管(10)。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两个逆流 吸收仓(3)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吸收液分隔开独立循环,设有独立的吸收 液循环泵连接吸收液贮槽(6)。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2个或2 个以上单元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它包括有一个封闭的壳体,在壳体内排列有多个竖向设置的中间隔板,在中间隔板的侧壁上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在多个水帘塔板对面的壳体或中间隔板的侧壁上对应交错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形成逆流吸收仓,在水帘塔板上部的壳体顶端设有吸收液喷头,在壳体的一端下侧壁处设有废气进气口,在壳体的另一端上侧壁处设有净化气体出口,在壳体内废气进气口的下部形成有吸收液贮槽,在吸收液贮槽的侧壁设有吸收液循环出口,在壳体的顶部设有与吸收液喷头连通的吸收液循环进口。本实用新型优点是水溶性气体回收效率高、回收完全、设备结构简单合理、容易制造、造价低,它可回收氯化氢、硫的氧化物、氨气、二氧化碳等各种水溶气体。
文档编号B01D53/18GK201164783SQ20072017017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3日
发明者吴子良, 梁晓理, 江健坤, 芳 王, 王文涛, 莫丽华 申请人:魏根成;吴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