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748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搅拌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反应釜,属于固定式反应器领域。
背景技术
当反应为固液反应,且在反应结束后需将部分液体分离,固体留待进行下步反应, 如使用常规搅拌反应器,需将釜内所有物料打入分离设备中将物料分离,然后将分离好的固体物料投入反应釜内继续进行下步反应,操作步骤非常繁琐,由于需要额外的分离设备, 因此导致生产设备投资大,操作麻烦,生产成本高,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劳动力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拌反应釜,本发明搅拌反应釜,反应后,得到的固液反应物即可被分离,无需再经过其他专门分离设备分离,既保证了质量,又简化了工序,降低了设备投入和生产成本,适用范围广。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搅拌反应釜,主要包括反应釜体、反应釜体内的搅拌装置、反应釜体顶端的进料口和反应釜体底端的出料口,反应釜体侧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出液管,出液管一端位于反应釜体内,另一端穿过反应釜体侧壁并安装有阀门,阀门后安装有排液管道。位于反应釜体内的出液管末端封闭并且侧壁上有过滤孔。位于反应爸体内的出液管上包裹有过滤网。过滤网通过固定带固定于出液管上。反应釜侧壁的各个出液管阀门后的排液管道可以联通后公用一个管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搅拌反应釜,反应后,得到的固液反应物即可被分离,无需再经过其他专门分离设备分离,既保证了质量,又简化了工序, 降低了设备投入和生产成本,适用范围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发明搅拌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发明搅拌反应釜内出液管的结构示意I为反应爸体,2为搅拌轴,3为搅拌叶片,4为驱动装置,5为夹套,6为热传导介质进口,7为热传导介质出口,8为第一进料口,9为第二进料口,10为温度计口,11为压力表口, 12为出料口,13为出液管,14为排液管道,15为孔,16为过滤网,17为固定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搅拌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I和垂直设置在反应釜体I内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2和搅拌叶片3,搅拌轴2的下端设置在反应釜体I内,搅拌叶片3固定在搅拌轴2的下端,搅拌轴2的上端穿过反应釜体I的顶端与驱动装置4传动联结,反应釜体I 外壁设有夹套5,夹套5上设有热传导介质进口 6和热传导介质出口 7,反应釜体I顶端设有第一进料口 8、第二进料口 9、温度计口 10和压力表口 11,反应釜体I的底端设有出料口
12,反应爸体I侧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出液管13,出液管13 —端位于反应爸体I内,另一端穿过反应爸体I侧壁并安装有阀门,阀门后安装有排液管道14,位于反应爸体I内的出液管 13末端封闭并且侧壁上有过滤孔15 ;
位于反应爸体I内的出液管13上包裹有过滤网16 ;
过滤网16通过固定带17固定于出液管13上。本发明搅拌反应釜在使用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料静置,待密度较大的固体物料沉到底部后,开上层出液阀,用空压或泵将上层清液转移,剩余的固体物料和少量的液体直接进入下步反应。
权利要求
1.一种搅拌反应釜,主要包括反应釜体(I)、反应釜体(I)内的搅拌装置、反应釜体(I) 顶端的进料口和反应釜体(I)底端的出料口( 12 ),其特征在于反应釜体(I)侧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出液管(13),出液管(13)—端位于反应爸体(I)内,另一端穿过反应爸体(I)侧壁并安装有阀门,阀门后安装有排液管道(14)。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位于反应釜体(I)内的出液管 (13)末端封闭并且侧壁上有过滤孔(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位于反应釜体(I)内的出液管 (13)上包裹有过滤网(1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搅拌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6)通过固定带 (17)固定于出液管(13)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搅拌反应釜,属于固定式反应器领域。主要包括反应釜体、反应釜体内的搅拌装置、反应釜体顶端的进料口和反应釜体底端的出料口,反应釜体侧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出液管,出液管一端位于反应釜体内,另一端穿过反应釜体侧壁并安装有阀门,阀门后安装有排液管道。本发明搅拌反应釜,反应后,得到的固液反应物即可被分离,无需再经过其他专门分离设备分离,既保证了质量,又简化了工序,降低了设备投入和生产成本,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B01J19/18GK102580658SQ20121007544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房永法 申请人:河北永泰柯瑞特化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