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剂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评价方法及测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41346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吸水剂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纸尿布及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等的、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作为主成分且具有优越吸水性能的吸水剂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吸水剂的低逆渗性能的评价方法及测定凝胶颗粒间的空隙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吸水性树脂(sap/superabsorbentpolymer:超吸收性聚合物)是具有水溶胀性的不溶水性高分子凝胶化剂,其广泛用于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农园艺用保水剂以及工业用阻水剂等各种领域。上述吸水性树脂中使用多种单体及/或亲水性高分子作为原料,从吸水性能的观点来看,使用丙烯酸及/或其盐作为单体的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在工业上生产最多。随着作为主要用途的纸尿布的高性能化,要求上述吸水性树脂具备各种功能(高物性化)。具体地,除作为基本物性的无加压下吸水倍率及加压下吸水倍率之外,还要求吸水性树脂具备凝胶强度、可溶水成分量、含水率、吸水速度、渗液性、粒度分布、耐尿性、抗菌性、耐损伤性、粉体流动性、消臭性、低着色性、低粉尘及低残留单体等各种物性。随着每张纸尿布中吸水性树脂的使用量的增加,上述物性中“渗液性”被视为重要的物性。因此,作为提高该“渗液性”的技术,提出了添加间隔体的技术(专利文献1)、以及使用多胺及多价金属阳离子或多价阴离子的技术(专利文献2)等。另外,作为与“渗液性”相关的参数,提出了加压下平均缝隙半径指数(专利文献3)及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wetporosity)(专利文献4)等。另外,“吸水速度”也是吸水性树脂的重要物性之一,作为提高该“吸水速度”的方法,可举出增加吸水性树脂的比表面积的方法。具体地提出了使吸水性树脂的粒径变微小的技术(专利文献5)及进行发泡聚合的技术(专利文献6、7)等。另外,上述“渗液性”与“吸水速度”是对立的物性,特征在于若一方提高则另一方下降。但是近年提出了即使一方提高另一方也不下降或者双方都提高的技术。具体地提出了发泡聚合时的改良技术(专利文献8~10)及凝胶粉碎时的改良技术(专利文献11)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012861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国际公布第2006/082197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国际公布第2008/02678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国际公布第2005/09731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5:国际公布第92/018171号小册子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第515471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第610735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8:国际公布第2010/095427号小册子专利文献9:国际公布第2011/078298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0:国际公布第2013/072268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1:国际公布第2011/126079号小册子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为了提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目前提出了很多改良技术。特别是渗液性是吸水性树脂的重要物性,在上述以外还提出了很多渗液性的改良技术。将这些渗液性提高了的吸水性树脂用在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能够改善纸尿布中的扩散性及吸收速度,但是作为另一个重要功能的“低逆渗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要求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具备多种多样并且高度化的功能。也就是说,要求提供维持一定的渗液性并且降低纸尿布中的逆渗量的技术。由此,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在维持一定的渗液性及吸水速度的状态下,不使用高价的原料及装置而降低纸尿布中的逆渗量的吸水剂。[解决课题的方法]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锐意研究,结果首次发现以往未被关注的加压下溶胀凝胶颗粒层中的缝隙水保持率(以下称为“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能够促进纸尿布中的逆渗量的降低,通过将吸水剂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就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吸水剂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作为主成分,满足下列(a)~(c):(a)生理食盐水导流性(sfc)为20×10-7·cm3·s·g-1以上;(b)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为9g/g以上;(c)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重量%以上(其中,(b)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是指:在用0.6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使吸水剂溶胀了的情况下,2.07kpa负重下的该吸水剂的缝隙间所保持的该氯化钠水溶液相对于每1g该吸水剂的重量)。另外,得到上述吸水剂的第1制造方法是包括下列工序(1)~工序(6)的、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吸水剂的制造方法。工序(1),其是以丙烯酸(盐)作为单体主成分的单体水溶液的制备工序,且包括下列(a)~(c)中的至少一方:(a)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导入相对于该单体水溶液为0.0015ml/g以上的气体的工序、(b)降低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溶解气体的溶解度来使该单体水溶液中产生及含有气泡的工序、(c)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下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为5重量%以下的发泡剂的工序。工序(2),其是在存在发泡剂及/或气泡的条件下,使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水溶液进行发泡聚合从而得到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聚合工序。工序(3),其是在聚合中或聚合后,通过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7j/g~40j/g的动力,对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进行细粒化的凝胶粉碎工序。工序(4),其是使聚合后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从而得到干燥聚合物的干燥工序。工序(5),其是对干燥后的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及分级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粉碎及分级工序。工序(6),其是对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进行表面交联的工序。另外,得到上述吸水剂的第2制造方法是包括下列工序(1)~(7)的、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吸水剂的制造方法。工序(1),其是以丙烯酸(盐)作为单体主成分的单体水溶液的制备工序,且包括下列(a)~(c)中的至少一方:(a)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导入相对于该单体水溶液为0.0015ml/g以上的气体的工序、(b)降低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溶解气体的溶解度来使该单体水溶液中产生及含有气泡的工序、(c)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下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为5重量%以下的发泡剂的工序。工序(2),其是在存在发泡剂及/或气泡的条件下,使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水溶液进行发泡聚合从而得到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聚合工序。工序(3’),其是在上述工序(2)的期间或之后,通过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7j/g以上且低于18j/g的动力,对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进行细粒化的凝胶粉碎工序。工序(4),其是使上述工序(3’)中得到的细粒化了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从而得到干燥聚合物的干燥工序。工序(5),其是对上述工序(4)中得到的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及分级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粉碎及分级工序。工序(6),其是对经过上述工序(1)~(5)而得到的、bet比表面积为0.0270m2/g以上且低于0.0310m2/g的吸水性树脂粉末进行表面交联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表面交联工序。工序(7),其是向上述工序(6)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中,以下列(i)~(iii)的添加量添加渗液性提高剂的工序:(i)上述渗液性提高剂若为多价金属阳离子,则多价金属原子的量低于1.40×10-5摩尔/g;(ii)上述渗液性提高剂若为阳离子性聚合物,则其添加量低于2.0重量%;(iii)上述渗液性提高剂若为无机微粒,则(iiia)在其一次粒径小于20nm的情况下,其添加量低于0.3重量%,而(iiib)在其一次粒径为20nm以上的情况下,其添加量低于1.0重量%(上述各添加量是指相对于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的比例)。另外,得到上述吸水剂的第3制造方法是包括下列工序(1)~(7)的、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吸水剂的制造方法。工序(1),其是以丙烯酸(盐)作为单体主成分的单体水溶液的制备工序,且包括下列(a)~(c)中的至少一方:、(a)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导入相对于该单体水溶液为0.0015ml/g以上的气体的工序、(b)降低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溶解气体的溶解度来使该单体水溶液中产生及含有气泡的工序、(c)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下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为5重量%以下的发泡剂的工序。工序(2),其是在存在发泡剂及/或气泡的条件下,使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水溶液进行发泡聚合从而得到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聚合工序。工序(3”),其是在上述工序(2)的期间或之后,通过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18j/g以上且40j/g以下的动力,对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细粒化的凝胶粉碎工序。工序(4),其是使上述工序(3”)中得到的细粒化了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从而得到干燥聚合物的干燥工序。工序(5),其是对上述工序(4)中得到的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及分级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粉碎及分级工序。工序(6),其是对经过上述工序(1)~(5)而得到的、bet比表面积为0.0310m2/g以上的吸水性树脂粉末进行表面交联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表面交联工序。工序(7),其是向上述工序(6)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中,以下列(i)~(iii)的添加量添加渗液性提高剂的工序:(i)上述渗液性提高剂若为多价金属阳离子,则多价金属原子的量低于3.60×10-5摩尔/g;(ii)上述渗液性提高剂若为阳离子性聚合物,则其添加量低于2.5重量%;(iii)上述渗液性提高剂若为无机微粒,则(iiia)在其一次粒径小于20nm的情况下,其添加量低于1.2重量%,而(iiib)在其一次粒径为20nm以上的情况下,其添加量低于2.0重量%(上述各添加量是指相对于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的比例)。[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发泡聚合及凝胶粉碎来控制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并进行表面交联,能够制造具有高渗液性及吸水速度并且在加压下能够在凝胶颗粒间保持多量液体的、前所未有的性能平衡的吸水剂。将该吸水剂用于纸尿布,能够降低纸尿布中的逆渗量。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测定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2是用于测定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装置的部分(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器具)概略截面图。图3是用于测定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装置的活塞头的概略截面图。图4是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流程的概略图。图5是用于测定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的测定装置的构造概略图。图6是用于测定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的测定装置的上盖及托盘的外观图,(a)是上盖的俯视图,(b)是上盖的侧视图,(c)是托盘的俯视图,(d)是托盘的侧视图。图7是用于测定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的测定装置的构造概略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末端开口的玻璃管101橡胶塞部102贮存罐103升降台104具备阀门的玻璃管105阀门106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测定器具107收集罐108支撑体109软管110砝码111丙烯塑料制活塞112丙烯塑料制罩113丙烯塑料制圆筒(圆筒(a))114活塞头115400孔的丝网(不锈钢制丝网)116溶胀了的吸水剂117测定液(水性媒质(c))500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的测定装置501丙烯树脂制托盘502双面胶带503吸水纸504吸水剂505正面垫片506金属网507投入孔508上盖509砝码510厨房用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拘泥于这些说明,除了下文例示的方案以外,实施时还能在无损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当地组合多个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1〕术语的定义(1-1)“吸水性树脂”本说明书中,“吸水性树脂”是指具有水溶胀性的不溶水性高分子凝胶化剂,其满足下述的物性。即是指如下的高分子凝胶化剂:ert441.2-02所规定的crc(离心下维持量)为5g/g以上,并且ert470.2-02所规定的ext(可溶水成分量)为50重量%以下。上述吸水性树脂可以视其用途以及目的而进行设计,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其是含羧基的不饱和单体进行交联聚合后而成的亲水性交联聚合物。另外,并不限定上述吸水性树脂总量均为交联聚合物,其也可以是在上述各物性(crc及ext)满足上述数值范围的前提下含有添加剂等的组合物。本发明的“吸水性树脂”并不限定为出厂前的最终产品,也可以指吸水性树脂的制造工序中的中间体(例如聚合后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后的干燥聚合物、或表面交联前的吸水性树脂粉末等)。这些(包括上述组合物)均统称为“吸水性树脂”。另外,作为上述吸水性树脂的形状,可举出片状、纤维状、膜状、颗粒状、凝胶状等,但是本发明中优选颗粒状的吸水性树脂。(1-2)“聚丙烯酸(盐)”本说明书中“聚丙烯酸(盐)”是指聚丙烯酸及/或其盐,其是以作为重复单元的丙烯酸及/或其盐(以下称为“丙烯酸(盐)”)为主成分且含有作为任意成分的接枝成分的交联聚合物。上述“主成分”是指:相对于聚合中使用的全部单体(内部交联剂除外),丙烯酸(盐)的使用量(含量)优选为50摩尔%~100摩尔%,更优选为70摩尔%~100摩尔%,进而优选为90摩尔%~100摩尔%,特别优选实质上为100摩尔%。作为交联聚合物的“聚丙烯酸盐”包含聚丙烯酸的水溶性盐,优选包含一价盐,更优选包含碱金属盐或铵盐,进而优选包含碱金属盐,特别优选包含钠盐。(1-3)“edana”及“ert”“edana”是欧洲无纺布工业协会(europeandisposablesandnonwovensassociations)的简称。“ert”是欧洲标准(基本上是世界标准)下的吸水性树脂的测定方法(edanarecommendedtestmethods)的简称。在本发明中,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则均是依据ert正本(2002年改定)来对吸水性树脂的物性进行测定。(a)“crc”(ert441.2-02)“crc”是centrifugeretentioncapacity(离心下维持量)的简称,意指吸水性树脂的无加压下吸水倍率(有时也称为“吸水倍率”)。具体是指,将吸水性树脂0.2g放入无纺布袋后,将该无纺布袋在过剩量的0.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中浸渍30分钟来使其自由溶胀,之后用离心机(250g)甩干3分钟后的吸水倍率(单位:g/g)。(b)“aap”(ert442.2-02)“aap”是absorptionagainstpressure的简称,意指吸水性树脂的加压下吸水倍率。具体是指,在21g/cm2(2.06kpa)的负重下,使吸水性树脂0.9g在过剩量的0.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中溶胀1小时后的吸水倍率(单位:g/g)。另外,有时会将负重条件变更为49g/cm2(4.81kpa)来进行测定。此外,ert442.2-02中将“aap”表记为absorptionunderpressure,但实质上是同一内容。(c)“ext”(ert470.2-02)“ext”是extractables的简称,意指吸水性树脂的可溶水成分量(可溶水成分的量)。具体是指,将吸水性树脂1.0g添加进0.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200ml中,在500rpm下搅拌16小时后,溶解在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单位:重量%)。可溶水成分量是通过ph滴定来测定的。(d)“psd”(ert420.2-02)“psd”是particlesizedistribution的简称,意指经筛分级而测得的吸水性树脂的粒度分布。另外,d50(重均粒径)及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是通过与美国专利第7638570号中公开的“(3)mass-averageparticlediameter(d50)andlogarithmicstandarddeviation(σζ)ofparticlediameterdistribution”相同的方法来测定的。(e)“湿量(moisturecontent)”(ert430.2-02)“湿量(moisturecontent)”意指吸水性树脂的含水率。具体是指,根据将吸水性树脂4.0g在105℃下干燥3小时后的干燥减少量来计算的值(单位:重量%)。另外,有时会分别将吸水性树脂变更为1.0g,将干燥温度变更为180℃来进行测定。(f)“单体残留(residualmonomers)”(ert410.2-02)“单体残留(residualmonomers)”意指吸水性树脂中残留的单体(monomers)量。以下,将吸水性树脂中残留的单体称为“残留单体”。具体是指,将吸水性树脂1.0g添加进0.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200ml中,在500rpm下搅拌1小时后,溶解在水溶液中的单体量(单位:ppm)。用高速液体色谱法(hplc)来测定残留单体量。(1-4)“渗液性”本说明书中“渗液性”是指:吸水性树脂在负重下或无负重下,液体从溶胀凝胶的颗粒之间流过时的流畅性。代表性的测定方法例如有sfc(salineflowconductivity/生理食盐水导流性)及gbp(gelbedpermeability/凝胶床渗透性)等的测定。“sfc”是指:0.6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对于0.3psi(2.07kpa)负重下的吸水性树脂的渗液性,依据美国专利第5669894号中公开的sfc试验方法来测定。“gbp”是指:0.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对于负重下(0.3psi)或者自由溶胀下的吸水性树脂的渗液性,依据国际公布第2005/016393号中公开的gbp试验方法来测定。(1-5)“吸水速度”本说明书中“吸水速度”是表示吸水性树脂的吸水能力的指标之一,意指每单位时间的吸水倍率(单位:g/g/s)。另外,“吸水速度”的代表性测定方法可举出fsr(freeswellrate自由溶胀率)的测定。具体的测定方法将在实施例中进行说明。(1-6)“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本说明书中“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意指在0.3psi(2.07kpa)负重下相对于每1g吸水剂的缝隙水量。另外,上述“缝隙水”是指:用0.6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使1g吸水剂在0.3psi(2.07kpa)负重下发生溶胀从而形成了凝胶颗粒层时的、保持在该凝胶颗粒之间(缝隙中)的液体。也就是说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是指:在用0.6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使吸水剂发生了溶胀的情况下,在2.07kpa(0.3psi)的负重下保持在该吸水剂的缝隙中的该氯化钠水溶液相对于每1g该吸水剂的重量。另外,作为类似的测定方法,迄今已提出了加压下平均缝隙半径指数(专利文献3)及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wetporosity)(专利文献4)。但是,上述加压下平均缝隙半径指数测定的是溶胀凝胶颗粒间的缝隙半径,因此其测定对象与本发明的测定缝隙水量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不同。另外,此次研究的结果发现上述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wetporosity)不能用来准确了解对纸尿布的性能产生影响的吸水性树脂物性。这是由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的测定方法造成的。该方法在测定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时,使吸水性树脂层从其底面吸收测定液,然而吸水性树脂层的向上吸的吸收特性(凝胶阻塞等)会对形成的凝胶层及测定值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方法中,与在纸尿布中的实际使用情形及对吸收体的评价一样,是从吸水性树脂层的顶面吸收多量测定液的,因此不需要的吸水性树脂层物性(凝胶阻塞等)不会对测定值产生影响。由此,能够测定与作为纸尿布的重要性能的逆渗量相关性高的物性。(1-7)“bet比表面积”本说明书中“bet比表面积”是指通过bet法测定的吸水性树脂的比表面积,bet法是颗粒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之一,“比表面积”是指物体的相对于其每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单位;m2/g)。若上述物体为颗粒,则一般而言,比表面积越大,颗粒越细小,但是表面的构造越复杂则比表面积的值也越大,因此比表面积的值未必反映颗粒的大小。另外,上述“bet法”是指:使固体颗粒吸附氮、氩、氪或氧化碳等气体分子,根据吸附的气体分子的量来测定固体颗粒的比表面积。具体的测定方法将在实施例中进行说明。(1-8)“凝胶粉碎”本发明的“凝胶粉碎”是指如下操作:使用凝胶粉碎装置将经聚合工序得到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细化,以制备成预期的粒径及形状。具体是指:利用凝胶粉碎装置对经聚合工序而得到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进行凝胶粉碎,以使其d50(重均粒径)优选成为300μm~1700μm,更优选成为350μm~1000μm,且使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优选成为0.2~1.5,更优选成为为0.2~1.2。(1-9)“凝胶粉碎能量”本发明的“凝胶粉碎能量”是指:在对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进行凝胶粉碎时,凝胶粉碎装置所需要的相对于每单位重量(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单位重量)的机械能,但不包含对装置外罩进行加热冷却的能量或所投入的水及蒸汽的能量。另外,“凝胶粉碎能量”根据其英语“gelgrindingenergy”简称为“gge”。凝胶粉碎装置以三相交流电来驱动的情况下,上述gge通过以下(式1)来计算。[数1]上述“功率因数”及上述“马达效率”是随凝胶粉碎装置的运作条件等而发生变化的装置固有值,其取值范围为0~1。另外,凝胶粉碎装置以单相交流电来驱动的情况下,只要将上述(式1)中的“3”变更为“1”,便可算出上述gge。另外,电压的单位是[v],电流的单位是[a],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重量的单位是[g/s]。另外,也能使用多个凝胶粉碎装置来进行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凝胶粉碎,这种情况下,计算每个凝胶粉碎装置的gge即可。对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施加的机械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优选在排除掉凝胶粉碎装置空载工作电流值的基础上计算上述凝胶粉碎能量。尤其是用多个装置进行凝胶粉碎时,空载工作电流的合计值会增大,因此佳选在排除掉空载工作电流值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这种情况下的凝胶粉碎能量可以根据以下(式2)来计算。为了区别于上述gge,将经下列(式2)算出的凝胶粉碎能量记作gge2。[数2]上述(式2)中的“功率因数”及“马达效率”取的是凝胶粉碎时的值。由于空载工作时的电流值很小,因此这里拟合地将空载工作时的功率因数及马达效率的值定义为上述(式2)中的功率因数及马达效率。例如若用定量进料器来连续提供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且提供量为(t/hr),则上述(式1)及(式2)中的“每秒投入凝胶粉碎装置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重量(g/s)”是将(t/hr)换算成(g/s)后的值。(1-10)其他本说明书中表示范围的“x~y”是指“x以上、y以下”。另外,只要无特别注明,重量单位“t(吨)”是指“公吨(metricton)”。“ppm”是指“重量ppm”或“质量ppm”。此外,“~酸(盐)”是指“~酸及/或其盐”,“(甲基)丙烯”是指“丙烯及/或甲基丙烯”。〔2〕吸水剂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吸水剂的第1制造方法是包括下列工序(1)~工序(6)的、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吸水剂的制造方法。工序(1),其是以丙烯酸(盐)作为单体主成分的单体水溶液的制备工序,且包括下列工序(a)~(c)中的至少一方:(a)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导入相对于该单体水溶液为0.0015ml/g以上的气体;(b)降低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溶解气体的溶解度,使该单体水溶液中产生及含有气泡;(c)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下列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为5重量%以下的发泡剂。工序(2),其是在存在发泡剂及/或气泡的条件下,使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水溶液进行发泡聚合从而得到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聚合工序。工序(3),其是在聚合中或聚合后,通过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7j/g~40j/g的动力,对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进行细粒化的凝胶粉碎工序。工序(4),其是使聚合后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从而得到干燥聚合物的干燥工序。工序(5),其是对干燥后的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及分级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粉碎及分级工序。工序(6),对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进行表面交联的工序。另外,得到上述吸水剂的第2制造方法是包括下列工序(1)~(7)的、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吸水剂的制造方法。工序(1),其是以丙烯酸(盐)作为单体主成分的单体水溶液的制备工序,且包括下列工序(a)~(c)中的至少一方:(a)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导入相对于该单体水溶液为0.0015ml/g以上的气体;(b)降低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溶解气体的溶解度,使该单体水溶液中产生及含有气泡;(c)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下列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为5重量%以下的发泡剂。工序(2),其是在存在发泡剂及/或气泡的条件下,使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水溶液进行发泡聚合从而得到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聚合工序。工序(3’),其是在上述工序(2)期间或之后,通过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7j/g以上且低于18j/g的动力,对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进行细粒化的凝胶粉碎工序。工序(4),其是使上述工序(3’)中得到的细粒化了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从而得到干燥聚合物的干燥工序。工序(5),其是对上述工序(4)中得到的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及分级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粉碎及分级工序。工序(6),其是对经过上述工序(1)~(5)而得到的、bet比表面积为0.0270m2/g以上且低于0.0310m2/g的吸水性树脂粉末进行表面交联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表面交联工序。工序(7),其是向上述工序(6)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中,以下列(i)~(iii)的添加量添加渗液性提高剂的工序:(i)若上述渗液性提高剂为多价金属阳离子,则多价金属原子的量低于1.40×10-5摩尔/g;(ii)若上述渗液性提高剂为阳离子性聚合物,则添加量低于2.0重量%;(iii)若上述渗液性提高剂为无机微粒,则在(iiia)其一次粒径小于20nm的情况下,添加量低于0.3重量%,而在(iiib)其一次粒径为20nm以上的情况下,添加量低于1.0重量%(上述各添加量是指相对于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的比例)。另外,得到上述吸水剂的第3制造方法是包括下列工序(1)~(7)的、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吸水剂的制造方法。工序(1),其是以丙烯酸(盐)作为单体主成分的单体水溶液的制备工序,且包括下列工序(a)~(c)中的至少一方:、(a)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导入相对于该单体水溶液为0.0015ml/g以上的气体;(b)降低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溶解气体的溶解度,使该单体水溶液中产生及含有气泡;(c)向上述单体水溶液中添加相对于下列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为5重量%以下的发泡剂。工序(2),其是在存在发泡剂及/或气泡的条件下,使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水溶液进行发泡聚合从而得到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聚合工序。工序(3”),其是在上述工序(2)期间或之后,通过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18j/g以上且40j/g以下的动力,对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细粒化的凝胶粉碎工序。工序(4),其是使上述工序(3”)中得到的细粒化了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从而得到干燥聚合物的干燥工序。工序(5),其是对上述工序(4)中得到的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及分级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粉碎及分级工序。工序(6),其是对经过上述工序(1)~(5)而得到的、bet比表面积为0.0310m2/g以上的吸水性树脂粉末进行表面交联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表面交联工序。工序(7),其是向上述工序(6)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中,以下列(i)~(iii)的添加量添加渗液性提高剂的工序:(i)若上述渗液性提高剂为多价金属阳离子,则多价金属原子的量低于3.60×10-5摩尔/g;(ii)若上述渗液性提高剂为阳离子性聚合物,则添加量低于2.5重量%;(iii)若上述渗液性提高剂为无机微粒,则在(iiia)其一次粒径小于20nm的情况下,添加量低于1.2重量%,而在(iiib)其一次粒径为20nm以上的情况下,添加量低于2.0重量%(上述各添加量是指相对于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的比例)。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2-1)单体水溶液的制备工序(工序(1))本工序是制备含有作为主成分的丙烯酸(盐)的水溶液(以下称为“单体水溶液”)的工序。上述“主成分”的定义是指:相对于供进行吸水性树脂的聚合反应的全部单体(内部交联剂除外),丙烯酸(盐)的使用量(含量)优选为5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70摩尔%以上,进而优选为90摩尔%以上(上限为100摩尔%)。另外,在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不降低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单体的浆液,但是为便于区分,本栏目针对单体水溶液进行说明。(丙烯酸(盐))从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物性及生产效率的观点来看,本发明中使用丙烯酸及/或其盐(以下称为“丙烯酸(盐)”)作为单体。该“丙烯酸”可使用含有阻聚剂及/或杂质等微量成分的公知的丙烯酸。上述阻聚剂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酚类,更优选为甲氧基苯酚类,进而优选为对甲氧基苯酚类。从丙烯酸的聚合性及吸水性树脂的色调的观点来看,阻聚剂在丙烯酸中的浓度优选为200ppm以下,更优选为10ppm~160ppm,进而优选为20ppm~100ppm。作为上述杂质,例如可举出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161512号中公开的物质。此外,上述“丙烯酸盐”是使用下列碱性组合物来中和上述丙烯酸而成的。该丙烯酸盐可以是市场销售的丙烯酸盐(例如,丙烯酸钠),也可以是在吸水性树脂的制造设备内对丙烯酸进行中和处理而得到的。(碱性组合物)本发明的“碱性组合物”是指含有碱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例如市场销售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等即属于“碱性组合物”。上述碱性化合物具体可举出碱金属的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氨及有机胺等。其中,从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物性的观点来看,上述碱性化合物优选为强碱性。即,上述碱性化合物更优选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锂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尤其优选为氢氧化钠。(中和)为了得到丙烯酸盐,在本发明中可以用碱性组合物来中和丙烯酸。另外,关于该中和,可以选择对丙烯酸进行的中和(聚合前的中和)或对丙烯酸交联聚合后得到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进行的中和(聚合后的中和)(以下称为“后中和”)中的一种,或者也可以并用2种中和。上述中和可以是连续式也可以是批次式,均可采用。从生产效率等的观点来看,优选为连续式。另外,关于进行中和的装置、中和温度及滞留时间等条件,国际公布第2009/123197号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194863号中公开的条件也适用于本发明。相对于单体的酸基,本发明中的中和率优选为10摩尔%~90摩尔%,更优选为40摩尔%~85摩尔%,进而优选为50摩尔%~80摩尔%,特别优选为60摩尔%~75摩尔%。上述中和率为10摩尔%以上时,吸水倍率不会出现显著下降,因此优选。另一方面,上述中和率为90摩尔%以下时,易于得到加压下吸水倍率高的吸水性树脂,因此优选。上述中和率在后中和的情况下也同样要求。此外,上述中和率也适用于作为最终产品的吸水性树脂。(其他单体)在本发明中,可以将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215734号中公开的化合物(但是丙烯酸除外)作为“其他单体”来与上述丙烯酸(盐)并用,以制造吸水性树脂。另外,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吸水性树脂也包括将亲水性或疏水性不饱和单体作为共聚成分的吸水性树脂。(内部交联剂)本发明所使用的内部交联剂可运用美国专利第6241928号中公开的化合物。考虑到反应性,可从这些化合物中选出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此外,从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能等的观点来看,内部交联剂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更优选为在后述的干燥工序的干燥温度下具有热分解性的化合物,进而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含有(聚)烷二醇结构单元的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作为上述聚合性不饱和基,优选烯丙基及(甲基)丙烯酸酯基,更优选(甲基)丙烯酸酯基。此外,上述(聚)烷二醇结构单元优选为聚乙二醇,其n数优选为1~100,更优选为6~50。因此,本发明中作为内部交联剂,优选使用(聚)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聚)烷二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相对于单体总量,上述内部交联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0001摩尔%~10摩尔%,更优选为0.001摩尔%~1摩尔%。将该使用量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得到预期的吸水性树脂。另外,该使用量若过少,则会导致凝胶强度过低而出现可溶水成分量增加的倾向,该使用量若过多,则会出现吸水倍率低的倾向,因此不优选。本发明中佳选预先向单体水溶液中添加规定量的内部交联剂,并在聚合的同时进行交联反应的方法。另一方面,除了该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在聚合中或者聚合后添加内部交联剂来进行交联的方法、使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来进行自由基交联的方法、或者使用电子束或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来进行放射线交联的方法。而且,也可以并用这些方法。(气泡)本发明中,是在存在气泡的条件下使单体水溶液发泡聚合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分散气泡。分散气泡的方法包括降低溶解气体的溶解度的方法、从外部导入气体的方法、及向单体水溶液中添加发泡剂的方法等。另外,也可以根据所要的吸水性树脂的物性而并用多种这些方法。此时,作为构成向单体水溶液中分散的气泡的气体,可举出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气及臭氧、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优选使用氮气或二氧化碳气等不活泼气体。作为上述气体,从聚合性及成本方面考虑进而优选使用空气或氮气。导入气体时或导入气体后的压力可适当选择为常压、加压或减压。(降低溶解气体的溶解度的方法)本发明中,通过使用添加了界面活性剂及/或分散剂的单体水溶液来降低单体水溶液中的溶解气体的溶解度,能够使气泡稳定地分散。可根据所要的物性及制造成本等适当决定降低溶解气体的溶解度的方法。作为降低溶解气体的溶解度的方法,具体包括提高单体水溶液温度的方法及添加水溶性有机物的方法等,最优选提高单体水溶液温度的方法。为了控制导入气泡量,可预先控制单体水溶液中的溶解气体量。另外,可以通过适当调整界面活性剂及/或分散剂的种类及/或量来得到具有预期的物性的吸水性树脂粉末。其中,界面活性剂优选为非高分子界面活性剂,分散剂优选为高分子分散剂。另外,界面活性剂及/或分散剂优选在聚合前或聚合时的单体水溶液的温度达到50℃以上前进行添加。可根据所要的物性适当决定界面活性剂及/或分散剂的种类。具体地,可较好地采用国际公布公报第2011/078298号例示的界面活性剂。其中,优选非离子性界面活性剂,进而优选分子内具有聚氧乙烯链的非离子性界面活性剂,最优选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这些界面活性剂的使用量根据使用的界面活性剂的种类或所要的物性(特别是吸水速度及/或表面张力)而定,相对于所使用的单体的量,界面活性剂的代表性使用量为超过0且2重量%以下,优选为超过0且0.03重量%以下,更优选为超过0且0.015重量%以下,进而优选为超过0且0.01重量%以下,最优选为超过0且0.008重量%以下。上述界面活性剂的使用量也适用于聚合后的基础吸水性树脂,进一步根据需要也适用于经后述“(2-6)表面交联工序”栏中记述的界面活性剂覆盖处理后得到的作为最终产品的吸水性树脂粉末。(从外部导入气体的方法)本发明中,通过从外部导入气体,能够向单体水溶液中导入气泡。使用的气体如上所述。此时,使从外部导入的气体与单体水溶液混合即可,作为向单体水溶液导入气体的方法,可适当采用静态混合方式、气穴效应方式或文丘里效应方式等公知的方法,也可并用这些方法。相对于1g单体水溶液,这些气体的导入量通常为0.0015ml/g以上,优选为0.0035ml/g以上,进而优选为0.005ml/g以上。若气体导入量过少,则有时无法得到预期的吸水性树脂的物性而不优选。另外,上述气体的导入量是在20℃、1大气压下的值。(向单体水溶液中添加发泡剂的方法)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向单体水溶液中添加发泡剂来进行发泡聚合。此时,作为所使用的发泡剂,可以使用通过加热而会产生气体的碳酸盐或偶氮化合物等。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这些发泡剂的添加量优选为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以下,进而优选为0.5重量%以下(下限为0重量%)。(向单体水溶液中添加的其他物质)在本发明中,从提高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物性的观点来看,可以在制备单体水溶液时添加下列物质。具体地,能添加淀粉、淀粉衍生物、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盐)及/或聚丙烯酸(盐)交联物等亲水性高分子,其添加量优选相对于上述单体水溶液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0重量%以下,进而优选为1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5重量%以下(下限为0重量%),或者优选添加螯合剂及/或链转移剂等5重量%以下,更优选添加1重量%以下,进而优选添加0.5重量%以下(下限为0重量%)。另外,不仅可以采用向单体水溶液中添加上述物质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在聚合过程中添加上述物质的方式,也可以并用这些方式。另外,使用水溶性树脂或吸水性树脂作为亲水性高分子时,可以得到枝接聚合物或吸水性树脂组合物(例如,淀粉-丙烯酸聚合物或pva-丙烯酸聚合物等)。这些聚合物及吸水性树脂组合物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单体成分的浓度)本发明中,在制备单体水溶液时添加上述各物质。该单体水溶液中的单体成分的浓度(以下也称为“单体浓度”)并无特别限定,从吸水性树脂的物性及生产效率的观点来看,单体浓度优选为10重量%~80重量%,更优选为20重量%~75重量%,进而优选为30重量%~70重量%。此外,在采用水溶液聚合或反相悬浮聚合时,可以根据需要并用水之外的溶剂。在这种情况下,对所使用的该溶剂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另外,上述“单体成分的浓度”是指按下列(式3)求取的值。单体水溶液的重量中不包括枝接成分及吸水性树脂的重量、以及反相悬浮聚合时的疏水性溶剂的重量。[数3]单体成分的浓度(重量%)=(单体成分的重量)/(单体水溶液的重量)×100···(式3)(2-2)聚合工序(工序(2))本工序是使上述单体水溶液的制备工序中得到的丙烯酸(盐)系单体水溶液聚合,从而得到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以下称为“含水凝胶”)的工序。即,本工序相当于上述工序(2)所述的聚合工序:在存在发泡剂及/或气泡的条件下,使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单体水溶液进行发泡聚合从而得到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聚合引发剂)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可根据聚合方式等适当选择,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热分解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光分解性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或并用了可促进上述聚合引发剂分解的还原剂的氧化还原系聚合引发剂等。具体地,使用从美国专利第7265190号中公开的聚合引发剂中选出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另外,从聚合引发剂的处理性及吸水性树脂的物性的观点来看,作为聚合引发剂,优选使用过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更优选使用过氧化物,进而优选使用过硫酸盐。相对于单体,上述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001摩尔%~1摩尔%,更优选为0.001摩尔%~0.5摩尔%。此外,相对于单体,上述还原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0001摩尔%~0.02摩尔%。聚合引发剂及还原剂的使用量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得到预期的吸水性树脂。此外,代替上述聚合引发剂,可以照射放射线、电子束或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来实施聚合反应,也可以并用这些活性能量射线与聚合引发剂。(聚合方式)适用于本发明的聚合方式并无特别限定,从吸水特性及聚合易于控制等的观点来看,优选喷雾聚合、液滴聚合、水溶液聚合及反相悬浮聚合,更优选为水溶液聚合及反相悬浮聚合,进而优选为水溶液聚合。其中,特别优选连续水溶液聚合,连续带式聚合及连续捏合式聚合也均适用。关于具体的聚合方式,美国专利第4893999号、美国专利第6241928号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215734号等中分别公开了连续带式聚合,美国专利第6987151号及美国专利第6710141号等中分别公开了连续捏合式聚合。通过采用这些连续水溶液聚合,可以提高吸水性树脂的生产效率。此外,上述连续水溶液聚合的优选方式可举出“高温开始聚合”及“高浓度聚合”。“高温开始聚合”是指:在单体水溶液的温度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35℃以上,进而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50℃以上(上限为沸点)的温度下开始聚合的方式。“高浓度聚合”是指:在单体水溶液中的单体浓度优选为3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5重量%以上,进而优选为4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45重量%以上(上限为饱和浓度)的条件下进行聚合的方式。也可以并用这些聚合方式。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在空气气氛下进行聚合,但从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色调的观点来看,优选在氮气或氩气等不活泼气体气氛下进行聚合。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优选将氧浓度控制在1容积%以下。另外,优选用不活泼气体置换掉单体水溶液中的溶解氧(例如,使溶解氧低于1mg/l)。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在聚合中提高固体成分浓度。作为该固体成分浓度的上升指标,通过下列(式4)来定义固体成分上升程度。另外,该固体成分浓度的上升程度优选为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2重量%以上。[数4]固体成分上升程度(重量%)=(聚合后含水凝胶的固体成分浓度)-(单体水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式4)其中,单体水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是指按下列(式5)求取的值,式中,聚合体系内的成分是指单体水溶液与枝接成分、吸水性树脂、以及其他固体成分(例如无机微粒等),不包括反相悬浮聚合时的疏水性溶剂。[数5]单体水溶液的固体成分(重量%)=(单体成分+枝接成分+吸水性树脂+其他固体成分)的重量/(聚合体系内的成分的重量)×100···(式5)(2-3)凝胶粉碎工序(工序(3))本工序是使用捏合机或绞肉机等螺旋型押出机、或切磨机等凝胶粉碎机对上述聚合工序中得到的含水凝胶进行凝胶粉碎,以得到颗粒状的含水凝胶(以下称为“颗粒状含水凝胶”)的工序。即,本工序相当于上述工序(3)所述的凝胶粉碎工序:在聚合中或聚合后,通过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7j/g~40j/g的动力,对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进行细粒化。换言之,本工序相当于:在上述工序(2)期间或之后,通过凝胶粉碎能量2(gge2)处在特定范围内的动力,对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进行细粒化的凝胶粉碎工序。另外,在上述聚合工序是捏合聚合的情况下,聚合工序与凝胶粉碎工序是同时实施的。此外,若聚合工序采用在聚合过程中可以直接得到颗粒状含水凝胶的反相悬浮聚合等,则有时不实施该凝胶粉碎工序。另外,本工序通过降低含水凝胶的尺寸来增加表面积,从而能够提高干燥效率,不仅如此,还利用特定的凝胶粉碎能量进行凝胶粉碎,从而能够得到预期形状的含水凝胶。(凝胶粉碎能量)本发明中,优选将凝胶粉碎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特别是关于凝胶粉碎能量2(gge2),其上限值优选为40j/g,更优选为32j/g,进而优选为25j/g以下。另外,gge2的下限值优选为7j/g,更优选为8j/g,进而优选为9j/g。因此,上述凝胶粉碎能量2(gge2)的代表性范围可从上述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优选为7j/g~40j/g,更优选为7j/g~32j/g,进而优选为8j/g~25j/g。另外,也可以选择9j/g~40j/g等范围。通过将上述gge2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一边向含水凝胶施加适当的剪切力及压缩力,一边进行凝胶粉碎。另外,第2制造方法中,上述gge2控制在7j/g以上且低于18j/g的范围内(相当于上述工序(3’)中所述的范围)。此外,第3制造方法中,上述gge2控制在18j/g以上且40j/g以下的范围内(相当于上述工序(3”)中所述的范围)。通过使该gge2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控制所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凝胶粉碎后的含水凝胶的粒度)上述聚合工序中得到的含水凝胶经过凝胶粉碎工序被粉碎为颗粒状。颗粒状含水凝胶的粒径可通过分级及/或调配等来进行控制,本发明中优选通过发泡聚合及/或凝胶粉碎工序来进行控制。本发明中,凝胶粉碎后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的d50(重均粒径)(利用筛分级来规定)优选为300μm~1700μm,更优选为350μm~1000μm。上述d50(重均粒径)为1700μm以下,则颗粒状含水凝胶所受到的剪切力及压缩力不会出现不均匀或不充分,因此优选。另外,颗粒状含水凝胶由于是从表层部向着内部干燥,因此若d50(重均粒径)大,则会在表层部干燥度与内部干燥度不同的状态下被粉碎而形成物性不均匀的颗粒。结果是得到的吸水剂的整体物性下降,因此不优选d50过大。上述d50(重均粒径)为300μm以上,则颗粒状含水凝胶的表面积小,不易干燥。其结果是单体不易残留在含水凝胶中,残留单体减少。此外,在干燥后的粉碎中不会产生大量的微粉,粒度容易控制,并且渗液性(sfc)等物性不会降低,因此优选。此外,本发明中凝胶粉碎后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的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优选为0.2~1.5,更优选为0.2~1.2。上述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的值越小,则粒度分布曲线越尖锐,从而可实现均匀的干燥,因此优选。但是,若要使该σζ小于0.2,需要进行粉碎后的含水凝胶分级、或凝胶粉碎前聚合时的粒度控制等特殊的操作。因此,从生产效率及成本的观点来看,优选实质上使颗粒状含水凝胶的上述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0.2以上。另外,作为将粒度控制为上述粒度的方法,可举出本发明中的发泡聚合及凝胶粉碎。(2-4)干燥工序(工序(4))本工序是将上述聚合工序及/或凝胶粉碎工序中得到的颗粒状含水凝胶干燥为期待的固体成分从而得到“干燥聚合物”的工序。即,本工序相当于上述工序(4)所述的干燥工序:使聚合后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从而得到干燥聚合物。换言之,本工序相当于使上述工序(3)、(3’)或(3”)中得到的细粒化了的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干燥从而得到干燥聚合物的干燥工序。干燥后的固体成分量是根据干燥减量(在180℃下将1g吸水性树脂加热3小时后的重量变化)所求取的值,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5重量%~99重量%,进而优选为90重量%~98重量%,特别优选为92重量%~97重量%。本工序中采用的干燥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加热干燥、热风干燥、减压干燥、流动层干燥、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滚筒干燥机干燥、与疏水性有机溶剂的共沸脱水干燥、以及运用高温水蒸汽的高湿干燥等。其中,从干燥效率的观点来看,优选热风干燥,更优选在通气带上进行热风干燥的带式干燥。从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的色调及干燥效率的观点来看,本工序的干燥温度(若是热风干燥,则以热风温度来规定)优选为100℃~300℃,更优选为120℃~250℃,进而优选为150℃~200℃。另外,可根据预期的吸水性树脂的物性适当决定干燥时间,优选为1分钟~10小时,更优选为5分钟~3小时,进而优选为10分钟~1小时。另外,热风干燥时,热风的风速优选为3.0m/s以下,更优选为0.5m/s~2.0m/s。关于其他干燥条件,可根据进行干燥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的含水率及总重量、以及所要的固体成分量等适当进行设定。通过将上述干燥的各种条件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干燥聚合物的物性不易出现不均匀,能够将固体成分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并且能够抑制所得到的吸水性树脂色调变差及吸水性能下降。另外,进行带式干燥时,可以适当采用国际公布第2006/100300号、国际公布第2011/025012号、国际公布第2011/025013号及国际公布第2011/111657号等公开的各种条件。(2-5)粉碎工序及分级工序(工序(5))本工序是将上述干燥工序中得到的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粉碎工序),将粒度调整为规定的范围(分级工序),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粉末(为便于区分,将实施表面交联前的粉末状的吸水性树脂称为“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工序。即,本工序相当于上述工序(5)所述的粉碎及分级工序:对干燥后的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及分级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粉末。换言之,本工序相当于对上述工序(4)中得到的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及分级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粉碎及分级工序。另外,本工序也可以是对干燥后的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及分级,得到bet比表面积为0.027m2/g以上、并且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重量%以上的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工序。在本发明的粉碎工序中使用的机器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辊磨机、锤磨机、螺旋磨机及针磨机等高速旋转式粉碎机、振磨机、曲肘型粉碎机、以及圆筒式搅拌机等,可以根据需要并用这些机器。此外,本发明的分级工序中的粒度调整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采用jis标准筛(jisz8801-1(2000))的筛分级及气流分级等。该jis标准筛的网眼大小优选为150μm~710μm。通过使用网眼大小处在上述范围的jis标准筛,能够将吸水性树脂粉末的粒径调整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吸水性树脂的粒度调整不限定通过上述粉碎工序及分级工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聚合工序(特别是反相悬浮聚合及喷雾聚合、以及液滴聚合)及其他工序(例如,造粒工序及微粉回收工序等)来适当实施。(吸水性树脂粉末的物性)(固体成分量)本工序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优选为9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3重量%以上,进而优选为95重量%以上。从粉碎效率的观点来看,该固体成分量的上限优选为98重量%,更优选为97重量%。(bet比表面积)本工序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优选为0.027m2/g以上,更优选为0.029m2/g以上,进而优选为0.031m2/g以上。上述bet比表面积为0.027m2/g以上,则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值更适宜,纸尿布中的加压下逆渗量减少,性能上更适宜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另外,该bet比表面积可通过本发明中的发泡聚合、凝胶粉碎及粒度调整来进行控制。(粒度)关于本工序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其d50(重均粒径)优选为200μm~600μm,更优选为200μm~550μm,进而优选为250μm~500μm,特别优选为300μm~450μm。另外,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优选为9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5重量%以上,进而优选为97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8重量%以上。另外,具有该粒径的颗粒的比例上限值为100重量%。另一方面,粒径低于150μm的颗粒的比例优选为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5重量%以下,进而优选为1重量%以下。粒径为710μm以上的颗粒的比例优选为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重量%以下,进而优选为1重量%以下。另外,粒径低于150μm的颗粒及粒径710μm以上的颗粒的比例的下限值均为越少越优选。下限值最好为0重量%,0.1重量%左右也可。另外,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优选为0.20~0.50,更优选为0.25~0.45,进而优选为0.30~0.40。上述粒度是依据美国专利第7638570号或ert420.2-02公开的测定方法,使用标准筛进行测定的。上述粒度不仅适用于表面交联后的吸水性树脂,也适用于作为最终产品的吸水性树脂。因此,为了将粒度维持在上述范围,优选进行表面交联,更优选在表面交联工序之后设置整粒工序以对粒度进行调整。为便于区分,将上述表面交联后的吸水性树脂称为“吸水性树脂颗粒”。此外,在该吸水性树脂颗粒作为最终产品的情况下,其有时称为“吸水剂”。本发明中,为了提高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也就是说为了降低逆渗量,对粒度分布进行控制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若粒径710μm以上的颗粒为5重量%以下,则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不会极端地降低,因此优选。该粒度分布可通过粉碎工序及分级工序来进行控制。(2-6)表面交联工序(工序(6))本工序是为了提高干燥及分级后的吸水性树脂(吸水性树脂粉末)的渗液性及吸水速度而进行的工序,是在经过上述工序而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的表层(自吸水性树脂粉末表面向内部的厚数十μm的部分)进一步构建高交联密度部位的工序。本工序由混合工序、加热处理工序及冷却工序(任意)构成。另外,若粒度已在反相悬浮聚合及气相聚合、喷雾聚合、以及液滴聚合等聚合时得到了控制,则不需要表面交联工序前的粉碎工序及分级工序,从而可以将下述加热处理工序与干燥工序同时进行。此外,在上述表面交联工序中,通过在吸水性树脂粉末表面进行的自由基交联及表面聚合、以及与表面交联剂的交联反应等,能够得到表面交联了的吸水性树脂(吸水性树脂颗粒)。本工序可以是对经过上述工序(1)~(5)而得到的、bet比表面积为0.0270m2/g以上且低于0.0310m2/g的吸水性树脂粉末进行表面交联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表面交联工序,也可以是对经过上述工序(1)~(5)而得到的、bet比表面积为0.0310m2/g以上的吸水性树脂粉末进行表面交联从而得到吸水性树脂颗粒的表面交联工序。(表面交联剂)本发明使用的表面交联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有机或无机的表面交联剂。其中,从吸水性树脂的物性及表面交联剂的处理性的观点来看,优选采用能与羧基反应的有机表面交联剂。例如,可举出美国专利第7183456号中公开的1种或2种以上表面交联剂。更具体地可举出多元醇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卤代环氧化合物、多胺化合物或该多胺化合物与卤代环氧化合物的缩合物、恶唑啉化合物、恶唑烷酮化合物、多价金属盐、碳酸亚烷酯化合物及环状脲化合物等。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100重量份,上述表面交联剂的使用量(若使用多种表面交联剂,则为合计用量)优选为0.01重量份~10重量份,更优选为0.01重量份~5重量份。此外,优选将该表面交联剂以水溶液方式进行添加。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100重量份,水的使用量优选为0.1重量份~20重量份,更优选为0.5重量份~10重量份。另外,若根据需要使用亲水性有机溶剂,则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100重量份,亲水性有机溶剂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重量份以下。此外,可以分别在5重量份以下的范围内向该表面交联剂(水溶液)中混合添加后述“渗液性提高剂的添加工序”中添加的各渗液性提高剂,也可以在以下的混合工序中另行添加。(混合工序)本工序是将吸水性树脂粉末与上述表面交联剂进行混合的工序。该表面交联剂的混合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预先制作表面交联剂溶液,并优选将该溶液向吸水性树脂粉末喷雾或滴下,更优选喷雾,以进行混合的方法。进行上述混合的装置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高速搅拌型混合机,更优选为高速搅拌型连续混合机。(加热处理工序)本工序是对从上述混合工序排出的混合物进行加热,以在吸水性树脂粉末的表面上引起交联反应的工序。进行上述交联反应的装置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桨式干燥机。根据使用的表面交联剂的种类,该交联反应下的反应温度可适当设定,优选为50℃~300℃,更优选为100℃~200℃。(冷却工序)本工序是在上述加热处理工序后根据需要设置的任意的工序。进行上述冷却的装置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使用与加热处理工序中的装置式样相同的装置,更优选桨式干燥机,这样就可以通过将热媒变更为冷媒而将加热处理工序中的装置作为冷却装置使用。另外,在该冷却工序中,根据需要优选将上述加热处理工序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强制冷却为40℃~80℃,更优选强制冷却为50℃~70℃。(2-7)渗液性提高剂的添加工序(工序(7))本工序是向上述表面交联工序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中添加从由下列多价金属阳离子、阳离子性聚合物及无机微粒组成的族群中选出的至少1种渗液性提高剂的工序。经过本工序(7)而得到的吸水性树脂通常是最终产品。本说明书中将作为该最终产品的吸水性树脂称为“吸水剂”。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在以不添加渗液性提高剂的吸水性树脂作为最终产品的情况下,具体地来说,即使在以表面交联工序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颗粒作为最终产品的情况下,也称为“吸水剂”。通过向上述吸水性树脂颗粒中添加上述渗液性提高剂,能够提高所得到的吸水剂的渗液性,但另一方面,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会降低。此外,该渗液性及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受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影响。因此,可通过该渗液性提高剂的添加量及bet比表面积来调整所得到的吸水剂的渗液性及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上述渗液性提高剂以水溶液或浆液的方式进行添加,所以吸水性树脂颗粒会再次发生水溶胀。因此,有时也将本工序称为“再加湿工序”。此外,如上所述,该渗液性提高剂也可以和上述表面交联剂(水溶液)同时与吸水性树脂粉末进行混合。可以根据所期望得到的吸水剂的吸水性能,并用2种以上的上述渗液性提高剂。这种情况下,渗液性提高剂的添加量并无特别限定,各渗液性提高剂优选不超过下列指定范围,更优选不超过指定范围的80%。上述“渗液性提高剂”是指在本工序(渗液性提高剂的添加工序)的前后能够提高(增加)吸水性树脂的sfc(生理食盐水导流性)的化合物。以下,对各化合物分别进行说明。(多价金属阳离子)本发明中使用的多价金属阳离子优选为2价以上,更优选为2价~4价,进而优选为3价或4价。所使用的多价金属具体地可举出铝及锆等。另外,用作所使用的多价金属阳离子的原料的化合物(例如多价金属盐)可举出乳酸铝、硫酸铝及硫酸锆等,其中从处理性等的观点来看,优选为硫酸铝。关于上述多价金属阳离子的使用量(添加量),在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为0.027m2/g以上且低于0.031m2/g的情况下,多价金属原子的量优选为低于1.40×10-5摩尔/g,更优选为低于1.00×10-5摩尔/g。另外,在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为0.031m2/g以上的情况下,多价金属原子的量优选为低于3.60×10-5摩尔/g,更优选为低于1.40×10-5摩尔/g,进而优选为低于1.00×10-5摩尔/g。上述使用量是相对于1g吸水性树脂粉末的量。此外,例如用作上述多价金属阳离子的原料的化合物是硫酸铝等铝盐时,上述多价金属原子是指铝原子。(阳离子性聚合物)本发明中使用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美国专利第5382610号、美国专利第7098284号、国际公布第2009/110645、国际公布第2009/041731号及国际公布第2009/041727号等中公开的阳离子性聚合物。其中,优选聚亚乙基亚胺、聚乙烯基胺、聚烯丙基胺、或二甲胺/氨/环氧氯丙烷缩合物(二甲胺-氨-表氯醇树脂)。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500万,更优选为2000~100万,进而优选为1万~50万。此外,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优选为水溶性。该“水溶性”是指相对于25℃的水100g的溶解量为1g以上。在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为0.027m2/g以上且低于0.031m2/g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的使用量(添加量)优选为低于2.0重量%,更优选为低于1.0重量%。此外,在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为0.031m2/g以上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的使用量(添加量)优选为低于2.5重量%,更优选为低于2.0重量%,进而优选为低于1.0重量%。通过向吸水性树脂颗粒中添加上述阳离子性聚合物,能够提高所得到的吸水剂的渗液性。另外,该阳离子性聚合物可以直接与吸水性树脂颗粒混合,也可以以溶液的方式、特别是水溶液的方式来进行混合,也可以溶解入表面交联剂及其溶液后进行混合。(无机微粒)本发明中使用的无机微粒优选为二氧化硅等。具体地可举出美国专利第7638570号等中公开的无机微粒。该无机微粒例如可举出实施例中公开的干式二氧化硅及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等。在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为0.027m2/g以上且低于0.031m2/g,并且上述无机微粒的一次粒径低于20nm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该无机微粒的使用量(添加量)优选为低于0.3重量%,更优选为低于0.2重量%。此外,在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处在上述范围内,且上述无机微粒的一次粒径为20nm以上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该无机微粒的使用量(添加量)优选为低于1.0重量%,更优选为低于0.5重量%。另外,在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为0.031m2/g以上,并且上述无机微粒的一次粒径低于20nm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该无机微粒的使用量(添加量)优选为低于1.2重量%,更优选为低于1.0重量%,进而优选为低于0.5重量%。此外,在上述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处在上述范围内,且上述无机微粒的一次粒径为20nm以上的情况下,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该无机微粒的使用量(添加量)优选为低于2.0重量%,更优选为低于1.5重量%,进而优选为低于1.0重量%。向吸水性树脂颗粒中添加上述无机微粒,能够提高所得到的吸水剂的渗液性。(2-8)其他添加剂的添加工序在本发明中,为了给所得到的吸水剂附加各种功能,也可以添加上述添加剂之外的添加剂(以下称为“其他添加剂”)。上述其他添加剂具体地可举出螯合剂、无机还原剂、α-羟基羧酸化合物、界面活性剂、含有磷原子的化合物、氧化剂、有机还原剂、金属皂等有机粉末、消臭剂、抗菌剂、纸浆及热塑性纤维等。另外,该其他添加剂可以与上述表面交联剂或渗液性提高剂同时向吸水性树脂粉末或吸水性树脂颗粒中混合,也可以在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的任意制造工序中进行添加。(螯合剂)在本发明中,从得到的吸水剂的色调(防止着色)及防止劣化等的观点来看,优选添加螯合剂。具体地,国际公布第2011/040530号的“〔2〕螯合剂”栏目中公开的化合物及其使用量适用于本发明。(无机还原剂)在本发明中,从得到的吸水剂的色调(防止着色)、防止劣化及减少残留单体等的观点来看,优选添加无机还原剂。具体地,国际公布第2011/040530号的“〔3〕无机还原剂”栏目中公开的化合物及其使用量适用于本发明。(α-羟基羧酸化合物)在本发明中,从得到的吸水剂的色调(防止着色)等的观点来看,优选添加α-羟基羧酸。另外,“α-羟基羧酸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羟基的羧酸或其盐,是α位上具有羟基的羟基羧酸。具体地,国际公布第2011/040530号的“〔6〕α-羟基羧酸化合物”栏目中公开的化合物及其使用量适用于本发明。(界面活性剂)在本发明中,从降低制造工序中的加工损伤等的观点来看,优选添加界面活性剂。具体地,国际公布第2005/075070号中公开的化合物及其使用量适用于本发明。更详细的内容如上述“(2-1)单体水溶液的制备工序”栏所述。(含有磷原子的化合物及其他)本发明中,含有磷原子的化合物、氧化剂、有机还原剂、金属皂等有机粉末、消臭剂、抗菌剂、纸浆及热塑性纤维等添加剂可根据所要得到的吸水剂的性能来适当添加。因此其使用量(添加量)可根据所要得到的吸水剂的用途来适当决定,并无特别限定,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100重量份,这些添加剂优选为3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份以下。(2-9)其他工序在本发明中,除上述工序之外,可以根据需要设定造粒工序、整粒工序、微粉除去工序及微粉再利用工序等。此外,可以进一步包括运输工序、贮存工序、捆包工序及保管工序等1种或2种以上的工序。另外,“整粒工序”包括:表面交联工序之后的微粉除去工序、以及当吸水性树脂由于凝集而超过了预期的大小时进行的分级及粉碎工序。另外,“微粉再利用工序”除了包括将微粒直接添加的方式之外,还包括将微粉制成大块含水凝胶并在吸水性树脂的任意制造工序中进行添加的工序。〔3〕吸水剂的物性(新颖的吸水剂)本发明的吸水剂是以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吸水剂,满足下列(a)~(c):(a)sfc(生理食盐水导流性)为20×10-7·cm3·s·g-1以上;(b)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为9g/g以上;(c)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重量%以上。其中,(b)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是指:在0.3psi(2.07kpa)的负重下,在0.6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中溶胀的每g吸水剂的溶胀凝胶中的缝隙水重量。换言之,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是指:在用0.6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使吸水剂发生了溶胀的情况下,在2.07kpa(0.3psi)的负重下保持在该吸水剂的缝隙间的该氯化钠水溶液相对于每1g该吸水剂的重量。通过使本发明的吸水剂满足上述(a)~(c)所示的全部物性,在本发明的吸水剂用作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时,吸收性物品中的逆渗量能够降低。一般认为,在缝隙水较多的情况下,施加压力会使缝隙水被排出,因此逆渗量会增加,这是无负重下缝隙水较多时所发生的现象。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吸水剂即使是在加压下缝隙水较多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即使在负重下,液体也能够保持在吸水剂溶胀而成的凝胶颗粒间的缝隙中,因此在吸水剂自身吸收量的基础上,还能在凝胶颗粒间的缝隙中也保持液体,因此能够降低逆渗量。另外,关于本发明的吸水剂的逆渗量,加压下逆渗量的优选值记载在下列“(i)加压下逆渗量”栏目中。此外,本发明的吸水剂优选含有上述(2-7)中所述的渗液性提高剂。关于该渗液性提高剂的含量,若渗液性提高剂为多价金属阳离子,则相对于每1g吸水剂,多价金属原子的含量低于3.60×10-5摩尔/g,若渗液性提高剂为阳离子性聚合物,则渗液性提高剂的含量低于2.5重量%,若渗液性提高剂为无机微粒,则在其一次粒径小于20nm的情况下,渗液性提高剂的含量低于1.2重量%,而在其一次粒径为20nm以上的情况下,渗液性提高剂的含量低于2.0重量%。其中,上述各含量是指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的比例。此外,本发明的吸水剂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2-1)所述的界面活性剂及/或分散剂。(更优选的物性)本发明的吸水剂优选进一步满足下列(d)~(h):(d)离心下维持量(crc)为25g/g以上;(e)加压下吸水倍率(aap)为20g/g以上;(f)吸水速度(fsr)为0.25g/g/s以上;(g)重均粒径(d50)为300μm~450μm;(h)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σζ)为0.25~0.45。本发明的吸水剂满足上述(a)~(c)的全部物性即可,但是在将该吸水剂用作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时,除了满足上述(a)~(c)以外,还可以将上述(d)~(h)所示的物性中的至少1个以上的物性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优选将包含aap在内的2个以上的物性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更优选将包含aap在内的3个以上的物性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进而优选将包含aap在内的4个以上的物性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将全部5个物性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优选将上述(a)~(h)的各物性控制在下列优选范围内。通过使本发明的吸水剂的上述物性满足下列范围,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在高浓度纸尿布(每片纸尿布的吸水剂的使用量多的纸尿布)中能够充分发挥性能。以下,将说明各物性的优选范围等。(a)生理食盐水导流性(sfc)本发明的吸水剂的生理食盐水导流性(sfc)为20以上,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而优选为80以上。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3000,更优选为2000。因此,上述生理食盐水导流性(sfc)的代表性范围可在上述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例如,可以选择20~3000、50~3000、80~2000等任意的范围。此外,生理食盐水导流性(sfc)的单位是×10-7·cm3·s·g-1。上述生理食盐水导流性(sfc)低于20×10-7·cm3·s·g-1时,尿及血液等体液等的液体渗透性低,不适宜用作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另外,上述生理食盐水导流性(sfc)为3000×10-7·cm3·s·g-1以下时,不会发生尿及血液等体液等无法被充分吸收而导致漏液的情况,因此可较好地适用于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另外,上述生理食盐水导流性(sfc)一般可通过粒度、表面交联及渗液性提高剂等来进行控制。(b)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为9g/g以上,优选为10g/g以上。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19g/g。因此,上述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代表性范围可在上述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例如可选择9g/g~19g/g、10g/g~19g/g等任意的范围。上述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低于9g/g时,若吸水剂用作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在加压下就可能发生尿及血液等体液等无法被充分吸收而导致漏液的情况,因此不适宜用作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c)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本发明的吸水剂当中,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为90重量%以上,优选为9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7重量%以上,进而优选为98重量%以上。若上述颗粒的比例低于90重量%,则微细颗粒及粗大颗粒过于增加,吸水剂本身的吸收量减少,并且凝胶颗粒间的缝隙中所能保持的液体量也下降,因此逆渗量增加,结果是不适宜用作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另外,为了提高上述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重要的是要控制粒度分布。特别是若粒径710μm以上的颗粒比例为5重量%以下,则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不会过于降低。粒度分布可通过粉碎工序及分级工序来进行控制。(d)离心下维持量(crc)本发明的吸水剂的离心下维持量(crc)通常为5g/g以上,优选为15g/g以上,更优选为25g/g以上。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越高越好,但是从与其他物性的平衡的观点来看,离心下维持量优选为70g/g以下,更优选为50g/g以下,进而优选为40g/g以下。因此,上述离心下维持量(crc)的代表性范围可在上述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例如可选择5g/g~70g/g、15g/g~50g/g、25g/g~40g/g等任意的范围。上述离心下维持量(crc)为5g/g以上,则吸水剂的吸收量充分,可较好地适用于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此外,上述离心下维持量(crc)为70g/g以下,则尿及血液等体液的吸收速度不降低,适用于高速吸水型纸尿布等。离心下维持量(crc)可通过内部交联剂及表面交联剂等来进行控制。(e)加压下吸水倍率(aap)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加压下吸水倍率(aap)优选为20g/g以上,更优选为22g/g以上,进而优选为23g/g以上,特别优选为24g/g以上,最优选为25g/g以上。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30g/g。因此,上述加压下吸水倍率(aap)的代表性范围可在上述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例如可选择20g/g~30g/g、22g/g~30g/g、25g/g~30g/g等任意的范围。上述加压下吸水倍率(aap)为20g/g以上,则实际用于纸尿布等时,吸收体在受压状态下的吸收量高,因此,可较好地适用于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加压下吸水倍率(aap)可通过粒度及表面交联剂等来进行控制。(f)吸水速度(fsr)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吸水速度(fsr)优选为0.10g/g/s以上,更优选为0.15g/g/s以上,进而优选为0.20g/g/s以上,特别优选为0.25g/g/s以上。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5.0g/g/s以下,更优选为3.0g/g/s以下。因此,上述吸水速度(fsr)的代表性范围可在上述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例如可选择0.10g/g/s~5.0g/g/s、0.15g/g/s~5.0g/g/s、0.20g/g/s~3.0g/g/s等任意的范围。上述吸水速度(fsr)为0.10g/g/s以上,则不会发生尿及血液等体液等无法被充分吸收而导致漏液的情况,因此适用于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吸水速度(fsr)可通过发泡聚合及粒度等来进行控制。(g)重均粒径(d50)本发明的吸水剂的重均粒径(d50)优选为200μm~600μm,更优选为200μm~550μm,进而优选为250μm~500μm,特别优选为300μm~450μm。如上所述,为了提高上述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重要的是要控制粒度分布。通过使重均粒径(d50)在200μm~600μm的范围内,能够将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重均粒径(d50)可通过粉碎工序及分级工序来进行控制。(h)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σζ)本发明的吸水剂的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σζ)优选为0.20~0.50,更优选为0.25~0.45,进而优选为0.27~0.35。如上所述,为了提高上述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重要的是要控制粒度分布。通过使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σζ)在0.20~0.50的范围内,能够将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σζ)可通过粉碎工序及分级工序来进行控制。(i)加压下逆渗量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加压下逆渗量的值越小越好,加压下逆渗量为3g以下,则能够充分满足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用途。上述加压下逆渗量为3g以下,则吸水剂用作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时,所被吸收了的尿及血液等体液等不会在加压下被再次排出,发生漏液的可能性小,因此可较好地适用于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另外,在以往的测定中,在对吸收液进行吸收时与在对逆渗量进行测定时,会改变负重条件(测定逆渗量时的负重更大)。这是由于被认为在这种负重条件下还能够测定没有被吸水剂吸收而滞留在吸收体中的吸收液量的缘故。但是,在上述负重条件下,被吸水剂吸收了的吸收液会再次渗出而使逆渗量增加,或者在吸水剂的凝胶强度低的情况下会发生凝胶阻塞而使逆渗量减少等,因此无法进行正确的评价。因此,本发明中,通过使对吸收液进行吸收时的负重条件与对逆渗量进行测定时的负重条件相同,能够克服上述问题而在接近实际使用时的状态下进行测定。并且,能够只使用吸水剂来简便地测定加压下逆渗量,而不需要制作吸收体。(j)可溶水成分量(ext)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可溶水成分量(ext)通常为50重量%以下,优选为3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5重量%以下,进而优选为15重量%以下。下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0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左右。因此,上述可溶水成分量(ext)的代表性范围可在上述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例如可选择0重量%~50重量%、0.1重量%~50重量%、0.1重量%~35重量%等任意的范围。上述可溶水成分量(ext)为50重量%以下,则凝胶强度大,易于形成液体渗透性优越的吸水剂。并且,逆渗量少,可较好地适用于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另外,可溶水成分量(ext)可通过内部交联剂等来进行控制。(k)含水率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含水率优选为超过0重量%且1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13重量%,进而优选为2重量%~10重量%,特别优选为2重量%~9重量%。通过将上述含水率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得到粉体特性(例如,流动性、搬运性及耐损伤性等)优越的吸水剂。(l)残留单体从安全性的观点来看,本发明的吸水剂中含有的残留单体量优选为500ppm以下,更优选为400ppm以下,进而优选为300ppm以下。下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0ppm,更优选为10ppm左右。因此,上述残留单体量的代表性范围可在上述上限值及下限值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例如,可选择0ppm~500ppm、0ppm~300ppm、10ppm~400ppm等任意的范围。通过将上述残留单体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得到对人体皮肤等刺激低的吸水剂。(m)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使用了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越小越优选,该逆渗量为1.5g以下,则能够在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用途上充分发挥功能。上述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若超过1.5g,则与加压下逆渗量超过3g时的情况一样,当吸水剂被用作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时,所吸收了的尿及血液等体液等可能被再次排出而导致漏液,因此不适宜用作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例如可通过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来进行测定。〔4〕吸水剂的用途本发明的吸水剂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优选用作设置在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及失禁护垫等吸收性物品中的吸收体。本发明的吸水剂特别是可以用作存在着来自原料的臭气及着色等问题的高浓度纸尿布(每张纸尿布的吸水性树脂的使用量多的纸尿布)的吸收体。此外,本发明的吸水剂在用作上述吸收体的上层部时,其显著效果值得期待。此外,作为上述吸收体,除了可使用吸水性树脂之外,还可以使用纸浆纤维等吸收性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吸收体中的吸水性树脂的含量(芯料浓度)优选为30%~100重量%,更优选为40%~100重量%,进而优选为50%~100重量%,进一步更优选为60%~100重量%,特别优选为70%~100重量%,最优选为75%~95重量%。通过使上述芯料浓度处于上述范围,当该吸收体用作吸收性物品的上层部时,吸收性物品可以保持具有清洁感的白色状态。另外,对尿及血液等体液等的扩散性优越,有望通过高效的液体分散来提高吸收量。〔5〕吸水剂的评价方法本发明的吸水剂的评价方法是对吸水剂的液体逆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对于使吸水剂溶胀而得到的凝胶颗粒,针对由该溶胀凝胶颗粒构成的凝胶层内的、出现在该凝胶颗粒间的空隙进行测定。本说明书中“液体逆渗性”是指在向吸水后的吸水剂施加负重的情况下的液体逆渗性,其概念包括上述逆渗量等。此外,本发明中,上述评价方法中所运用的针对凝胶颗粒间空隙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使相对于供上述测定所用的吸水剂的饱和吸收量呈过剩量的水性媒质在负重下流通,以使该吸水剂溶胀而得到凝胶颗粒;以及,测定上述凝胶颗粒间的空隙中含有的上述水性媒质的重量,计算该吸水剂每单位重量的空隙。以下,对上述测定方法进行说明。用上述测定方法测定的吸水剂的物性是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即上述“计算吸水剂每单位重量的空隙”是指计算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作为该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条件,供上述测定所用的吸水剂的量优选为0.035g/cm2~0.071g/cm2,更优选为0.040g/cm2~0.065g/cm2,进而优选为0.045g/cm2~0.060g/cm2。该吸水剂的量为0.071g/cm2以下,则能在凝胶层高度不超过5cm的状况下进行测定,因此优选。该吸水剂的量为0.035g/cm2以上,则测定时的偏差小,能够正确测定,因此优选。另外,使上述水性媒质流通时的负重优选为1.5kpa~4.9kpa,更优选为1.8kpa~4.0kpa,进而优选为2.0kpa~3.0kpa。该负重为4.9kpa以下,则水性媒质的吸收量充分,易于区分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差,因此优选。此外,该负重为1.5kpa以上,则凝胶层高度不超过5cm,能够进行测定,因此优选。另外,上述水性媒质优选为含有一价金属离子的水溶液。该一价金属离子优选为钠离子或钾离子,更优选为钠离子。此外,上述水性媒质中含有的一价金属离子浓度优选为0.085摩尔/l~0.256摩尔/l,更优选为0.093摩尔/l~0.175摩尔/l,进而优选为0.100摩尔/l~0.150摩尔/l。该金属离子浓度为0.256摩尔/l以下,则水性媒质的吸收量充分,易体现出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差异,因此优选。此外,该金属离子浓度为0.085摩尔/l以上,则能在凝胶层高度不超过5cm的状况下进行测定,因此优选。(测定装置及流程)本测定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具备圆筒、负重体、以及水性媒质供给部的测定装置,上述圆筒在其底面上具备滤网,上述负重体具有能够向圆筒的底面施加2.07kpa负重的重量,并且上述负重体具备使水性媒质沿着与圆筒的运动方向平行的方向流通的穿孔,上述水性媒质供给部用以将水性媒质提供给上述圆筒。上述滤网的材质可举出金属、树脂及纤维等。上述滤网优选为不锈钢制丝网。上述滤网的网眼的大小为吸水剂不能通过而水性媒质能通过即可,并无限定,优选为0.01mm~0.1mm,更优选为0.030mm~0.050mm,进而优选为0.038mm。上述圆筒可为金属制,也可为树脂制,优选为丙烯塑料制。上述圆筒的内径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5.0cm~10.0cm,更优选为6.0cm。上述负重体例如由活塞与砝码构成,上述活塞具备活塞头,该活塞头上具有穿孔。上述穿孔的内径例如优选为1.0mm~10.0mm,更优选为5.0mm~10.0mm,进而优选为9.0mm。上述穿孔的数量例如优选为5个~30个,更优选为10个~25个,进而优选为21个。此外,上述水性媒质最优选为0.6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但是也可使用0.90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另一方面,氯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50重量%以下,则测定时的凝胶层的厚度有时会增加,不能稳定地进行测定,因此不优选。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可使用以下的测定装置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测定。即,准备具备内径6.0cm的圆筒(a)、负重体(b)以及水性媒质供给部的测定装置。上述圆筒(a)底面上具备网眼0.038mm的不锈钢制丝网;上述负重体(b)具有能够向上述圆筒(a)的底面施加2.07kpa负重的重量,并且,上述负重体(b)具备能够使水性媒质(c)从上部经由21个内径9.0mm的穿孔而向下部流通的构造;上述水性媒质供给部向上述圆筒(a)提供作为水性媒质(c)的0.6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换言之,上述负重体(b)是具备21个使水性媒质(c)沿重力方向流通的内径9.0mm的穿孔的负重体。对于使用上述测定装置进行下列工序(8)~(13)的操作而得到的重量w1、w2及w3,按照下列(式6),计算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数6]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g/g)=(w2-w3)/w1···(式6)工序(8),将重量处在1.500±0.005g范围的吸水剂(重量w1(单位:g))均匀地分散在上述圆筒(a)内侧的上述不锈钢制丝网上;工序(9),将上述负重体(b)放置在上述分散了的吸水剂上;工序(10),从上述水性媒质供给部,向放置有上述负重体(b)的上述圆筒(a)内配送作为上述水性媒质(c)的0.6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并从上述不锈钢制丝网以上的静止水位达到5cm时起,以维持该静止水位的方式渗液10分钟;工序(11),上述渗液进行了10分钟后,停止配送上述水性媒质(c)并原样放置;工序(12),上述放置开始后,当变得30秒以上无上述水性媒质(c)从上述圆筒(a)的底面滴下时,在不取出上述负重体(b)及该凝胶颗粒的状态下,测定该圆筒(a)的重量w2(单位:g);工序(13),在不取出上述负重体(b)及上述凝胶颗粒的状态下,将该圆筒(a)在滤纸上放置16小时±1小时来使上述凝胶颗粒的缝隙中的水性媒质(c)被吸收,然后测定该圆筒(a)的重量w3(单位:g)。另外,后述实施例中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中,在如下的条件下进行了测定:对吸水剂的负重为2.07kpa,水性媒质的金属离子浓度为0.118摩尔/l,吸水剂的量为0.053g/cm2。上述水性媒质供给部例如可具备贮存水性媒质的贮存罐、以及使该贮存罐与上述圆筒(a)连接的管(玻璃管及/或软管)。另外,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中可以转用sfc测定装置及器具。本发明不限定为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且,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实施例]以下,根据制造例、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这些说明的限定解释,适当组合各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另外,只要无特别指明,在实施例等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包括测定吸水剂的物性)均使用了200v或100v的电源。另外,只要无特别指明,吸水剂的物性均是在室温(20℃~25℃)、相对湿度50%rh的条件下实施测定的。此外,为方便区分,有时将表示容量的“立升”记作“l”或“l”,将“重量%”记作“wt%”。[吸水剂的物性测定]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水剂的物性测定进行说明,如无特别指明,例如测定对象为“吸水性树脂粉末”时,各项目的“吸水剂”可替换理解为“吸水性树脂粉末”。(a)生理食盐水导流性(sfc)本发明的吸水剂的生理食盐水导流性(sfc)是依据美国专利第5669894号中公开的测定方法来进行测定的。(b)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使用下列测定装置,针对2.07kpa(0.3psi)负重下出现在生理食盐水溶胀凝胶的颗粒间的空隙进行了测定,并求取了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测定装置)适于该测定的装置示于图1。图1是用于测定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在升降台103上设置有容量约10l的贮存罐102。在贮存罐102上,为了使静止水位保持固定,设置有末端开口的玻璃管100及橡胶塞部101。取下橡胶塞部101,就能够向贮存罐102中追加测定液。贮存罐102具有液体出口。当贮存罐102中装有测定液时,该液体出口比测定液的液面低。该液出口与具备阀门105的玻璃管104连接。测定液的配送可通过阀门105的开闭来进行控制。软管109连接在玻璃管104上,软管109的另一侧连接在图2详细示出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测定器具106上。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测定器具106设置为能够接受测定液的配送。测定时,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测定器具106设置在具有网眼1mm的不锈钢制丝网的支撑体108上。支撑体108的下部配置了收集测定液的收集罐107。通过升降台103调节了贮存罐102的高度,以使玻璃管100的末端比支撑体108上的不锈钢制丝网表面高5cm。另外,在设置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测定器具106之前,为了调节测定液的静止水位,进行了如下操作。在支撑体108上设置容量120ml的聚丙稀制容器,并将软管109导入该聚丙稀制容器内,其中该容器上,在比该容器与支撑体108接触的地点高5cm的位置做有标记。接着,打开阀门105,将测定液注入聚丙稀制容器,并对升降台103进行了微调,以使得当测定液达到5cm高度时能停止输送液体。另外,也可以不使用升降台103而通过玻璃管100来进行高度调节。软管109的内径设置为能够在支撑体108上以12g/s的流速输送液体。另外,图1中,为了便于对图的理解,与左侧装置(贮存罐102及升降台103等)的缩尺图相比,将右侧装置(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测定器具106、收集罐107及支撑体108等)相对性地扩大显示。图2是用于测定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装置的部分(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测定器具106)概略截面图。加压下缝隙水测定器具106基本上具备:下部具备不锈钢制丝网的丙烯塑料制圆筒113、丙烯塑料制活塞111、具备供液体配送用管(软管109)插入的插入口的丙烯塑料制罩112、以及砝码110。丙烯塑料制活塞111如图2所示具备开有孔的活塞头114。图3是用于测定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装置的活塞头114的概略截面图。另外,图3示出与图2所示的截面垂直的截面。活塞头114的穿孔如图2及3所示是沿上下方向(与活塞111的运动方向平行的方向)贯穿活塞头114的圆筒状结构。活塞头114的底面上粘接着400孔(网眼38μm)的丝网(weisse&eschrich公司制造,材质:sus304,孔宽:0.038mm,丝径:0.025mm)115。活塞头114的直径比丙烯塑料制圆筒113的内径略小,活塞头114的大小能够使其在上下活动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在丙烯塑料制圆筒113的内侧滑动。丙烯塑料制活塞111的轴的上部被加工成能够设置砝码110。丙烯塑料制圆筒113的内径为6.00cm(底面积:28.27cm2),壁面厚为0.5cm,高为6.0cm。丙烯塑料制圆筒113的底面上粘接着400孔(网眼38μm)的丝网(weisse&eschrich公司制造,材质:sus304,孔宽:0.038mm,丝径:0.025mm)115。测定时,溶胀了的吸水剂116可保持在圆筒113内。丙烯塑料制罩112具有比丙烯塑料制活塞111的轴的外径略大的孔,其大小能够使丙烯塑料制活塞111的轴在上下活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滑动。此外,丙烯塑料制罩112具备供液体配送用管插入的插入口。砝码110与丙烯塑料制活塞111的合计重量被调整为相对于丙烯塑料制圆筒113底面的负荷为2.07kpa(0.3psi)。(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测定方法)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中,作为测定中使用的水性媒质准备了0.6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另外,每次测定都在容量约10l的贮存罐102中装满该水溶液。首先,称量了1.500±0.005g的吸水剂。将该吸水剂的重量设为w1(单位:g;有效数字:4位)。将秤量了的吸水剂仔细均匀地分撒在丙烯塑料制圆筒113的整个底面上。放入吸水剂后,设置了丙烯塑料制活塞111、丙烯塑料制罩112及砝码110。然后,将加压下缝隙水测定器具106设置在测定装置的支撑体108上,将软管109设置在挿入口中。接着,打开阀门105,开始配送测定液。图4是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流程的概略图。如图4的(a)所示,当丙烯塑料制圆筒113内的静止水位(测定液117的高度)到达5cm时,开始测定渗液时间。渗液10分钟液后,迅速关闭阀门105,成为图4的(b)所示的状态。关闭阀门105后,测定液从加压下缝隙水测定器具106的丙烯塑料制圆筒113流下。如图4的(c)所示,当变得在30秒期间中1滴液体也不从丙烯塑料制圆筒113流下时(丙烯塑料制圆筒113内的静止水位与由溶胀了的吸水剂116形成的凝胶层的高度一致时),测定了加压下缝隙水测定器具106的重量,并将该重量设为w2(单位:g;有效数字:4位)。其中,溶胀了的吸水剂116的缝隙中残留着测定液117。该残留在缝隙中的测定液就是缝隙水。然后,在水平的实验台上重叠5张滤纸(grade:989;大小:10cm×10cm;ahlstrom公司制造),并在滤纸上放置了加压下缝隙水测定器具106。经过10分钟后,将加压下缝隙水测定器具106移动到另行准备的与上述相同的重叠的5张新滤纸上,待16小时±1小时后,测定了该加压下缝隙水测定器具106的重量,并将该重量设为w3(单位:g;有效数字:4位)。如图4的(d)所示,w3是在加压下缝隙水测定器具中不残留缝隙水的状态下的重量。另外,使用的上述滤纸的规格是edanastrikethroughtest中公开的规格。此外,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根据下列(式6)来计算。[数7]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g/g)=(w2-w3)/w1···(式6)(c)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本发明的吸水剂当中的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是依据edana法(ert420.2-02)来测定的。基于得到的粒度分布结果,求取了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d)离心下维持量(crc)本发明的吸水剂的离心下维持量(crc)是依据edana法(ert441.2-02)来测定的。(e)加压下吸水倍率(aap)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加压下吸水倍率(aap)是依据edana法(ert442.2-02)来测定的。但是,将其中的负重条件变更为49g/cm2(4.81kpa)。(f)吸水速度(fsr)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吸水速度(fsr)是依据国际公布第2009/016055号中公开的测定方法来测定的。(g)重均粒径(d50)本发明的吸水剂的重均粒径(d50)是依据美国专利第7638570号中公开的测定方法来测定的。另一方面,关于颗粒状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重均粒径(d50),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了测定。即,向容量1l的聚丙稀制圆筒型容器(直径8cm×高21cm)中投入含有0.08重量%的emaru20c(界面活性剂/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20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以下称为“emaru水溶液”)500g,向其中添加固体成分量为α重量%的颗粒状含水凝胶(温度20℃~25℃)20g。接着,用搅拌片(直径7mm×长50mm),在300rpm下搅拌上述emaru水溶液60分钟,得到了分散液。上述搅拌结束后,向设置在旋转盘上的jis标准筛(直径21cm,筛的网眼大小:8mm/4mm/2mm/1mm/0.60mm/0.30mm/0.15mm/0.075mm)的中央部注入上述分散液,进一步用emaru水溶液100g,将残留在上述圆筒形型容器内的所有颗粒状含水凝胶洗出在该筛上。然后,一边用手旋转(20rpm)上述筛,一边用淋浴头(孔数:72;液量:6.0l/min)从30cm高处,以冲淋范围(50cm2)覆盖整个筛子的方式全面淋下6000g的emaru水溶液,对颗粒状含水凝胶进行了分级。上述操作后,对残留在每个筛上的颗粒状含水凝胶分别进行2分钟甩干后,进行了秤量。然后,根据各筛上残留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的重量,基于下列(式7)及(式8),计算了重量%。[数8]x(%)=(w/w)×100···(式7)[数9]r(α)(mm)=(20/w)1/3×r···(式8)其中,x是:经分级及甩干后,各筛上残留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的重量%(单位:重量%)。w是:经分级及甩干后,各筛上残留的颗粒状含水凝胶各自的重量(单位:g)。w是:经分级及甩干后,各筛上残留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的总重量(单位:g)。r(α)是:换算成固体成分量为α重量%的颗粒状含水凝胶时的筛的网眼大小(单位:mm)。r是:在20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中溶胀后的颗粒状含水凝胶经分级了的筛的网眼大小(单位:mm)。(h)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本发明的吸水剂的σζ是依据美国专利第7638570号中公开的测定方法来测定的。另一方面,对于颗粒状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的σζ,通过与上述(g)d50(重均粒径)相同的方法来测定,在对数概率法纸上绘制了颗粒状含水凝胶的粒度分布的坐标。根据上述坐标,求取了累计筛上物%r=84.1重量%(以此为x1)时的粒径、以及累计筛上物%r=15.9重量%(以此为x2)时的粒径,根据下列(式9)求取了对数标准偏差(σζ)。σζ的值越小,则意味着粒度分布越窄。[数10]σζ=0.5×ln(x2/x1)···(式9)其中,x1是r=84.1重量%时的粒径,x2是r=15.9重量%时的粒径。(i)加压下逆渗量为了确认对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进行指定而带来的效果,测定了加压下逆渗量。该测定示出在2.07kpa加压下的0.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逆渗量。在内径60mm的塑料支撑圆筒的底上,熔合了厚0.3mm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乙酯膜片,并将1.50g±0.005g的吸水剂均匀散布在该膜片上。在吸水剂上面放置直径60mm的金属网(切取自asadamesh株式会社的产品(产品编号:sv-34/30tw;网眼:0.034mm;孔数:400个;丝径:0.030mm)),然后设置了sfc器具的活塞及砝码。从活塞上部注入0.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35.0g,静置5分钟进行了溶胀。然后,在活塞与金属网之间夹入预先测定了重量(w4:单位g)的直径60mm的滤纸(φ300mm;切取自东洋滤纸株式会社的advantec商品系列)10张,再次设置活塞及砝码后,静置5分钟,使滤纸吸收了逆渗。5分钟过后,取出滤纸,用镊子去掉附着的凝胶,测定了重量(w5:单位g)。根据下列(式10)计算了加压下逆渗量。[数11]加压下逆渗量(g)=w5-w4···(式10)(j)可溶水成分量(ext)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可溶水成分量(ext)是依据edana法(ert470.2-02)来测定的。(k)含水率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含水率是依据edana法(ert430.2-02)来测定的。另外,本发明中分别将试料量变更为1.0g,将干燥温度变更为180℃来进行了测定。此外,固体成分量(单位;重量%)用(100-含水率)来规定。(l)残留单体本发明的吸水剂的残留单体是依据edana法(ert410.2-02)来测定的。(m)bet比表面积对干燥聚合物进行粉碎及分级后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是根据jisz8830进行测定的。该bet比表面积的测定使用了高精度气体/蒸汽吸附量测定装置(belsorp-max/日本bel株式会社),另外,预处理中使用了吸附测定用预处理装置(belsorp-vacii/日本bel株式会社)。使用氪气作为被吸附物,在液氮温度下进行了测定,然后利用bet多点法求取了比表面积。(n)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wetporosity)本发明的吸水剂的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wetporosity)是依据国际公布第2005/097313号中公开的测定方法来测定的。(o)样本吸收体的逆渗量为了确认将本发明的吸水剂用于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时的效果,测定了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与加压下逆渗量一样,该测定示出在2.07kpa加压下的0.9重量%氯化钠水溶液逆渗量。图5是用于测定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的测定装置500的构造概略图。首先,在内尺寸为长401mm、宽151mm、高30mm,外尺寸为长411mm、宽161mm、高35mm的丙烯树脂制托盘501的中央部,以从托盘两端分别空出50mm的方式,分别沿着托盘的两个横向内壁粘贴了宽10mm、长300mm的双面胶带(nichiban株式会社制造的双面胶带nicetacknw-10)502。在这些双面胶带502上以不出现褶皱的状态粘贴了厚0.1mm、密度0.14g/cm3、长300mm、宽150mm的吸水纸503。在距离丙烯树脂制托盘501的两个横向内壁15mm的内侧部分,均匀散布了13.5g吸水剂504(每单位面积的质量375g/m2)。另外,散布前为了防止产生静电,向丙烯树脂制托盘501的壁面涂布了防静电剂或进行了吹气等处理。在散布的吸水剂504上放置了正面垫片505。正面垫片505的位置配置为与丙烯树脂制托盘501内壁的距离在横向上左右相等,且在纵向上上下相等。作为正面垫片505,使用的是从unicharm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妈咪宝贝tapetypel号(于2014年6月在日本购入,包装底面的号码:404088043)中取出的垫片。取出的垫片的尺寸为宽14cm,长39cm,重量为3.3g~3.6g。由于粘接剂,垫片上吸附着纸尿布中的纸浆等,将其充分除去后再使用。在正面垫片505上放置了长390mm、宽90mm、厚0.63mm大小的金属网506(jis金属网,不锈钢制,20孔)。在该金属网506上进一步放置了中央部具有内径30mm的圆筒形投入孔507的丙烯树脂制上盖508(长400mm、宽150mm、厚20mm、圆筒部高100mm)。图6是用于测定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的测定装置的上盖及托盘的外观图,(a)是上盖的俯视图,(b)是上盖的侧视图,(c)是托盘的俯视图,(d)是托盘的侧视图。图6的(a)中,a是投入孔507的内径,b及c分别表示上盖508的横向及纵向尺寸。图6的(b)中,d是投入孔507的圆筒部的高,e是上盖508的厚。图6的(c)示出丙烯树脂制托盘501中吸水纸503的位置关系。图6的(c)中,f及g示出吸水纸503位于距离纵向内壁分别为50.5mm的内侧部分,h示出吸水纸503的横向尺寸(300mm)。i示出丙烯树脂制托盘501的横向内尺寸(401mm),j示出丙烯树脂制托盘501的纵向内尺寸及吸水纸503的纵向尺寸(151mm)。k示出丙烯树脂制托盘501的横向内尺寸与横向外尺寸的差(5mm)。l示出丙烯树脂制托盘501的纵向内尺寸与纵向外尺寸的差(5mm)。此外,图6的(d)中,m示出丙烯树脂制托盘501的横向外尺寸(411mm),n示出丙烯树脂制托盘501的高(35mm)。以向吸水剂504均匀施加负重的方式,在该上盖508上进一步放置了砝码509(材质:不锈钢)。此时,调整了砝码509的重量,以使上述金属网506、丙烯树脂制的上盖508及砝码509的总重量为7578g(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的散布面积,负重的压强为2.07kpa)。从样本吸收体的逆渗量测定装置500的投入孔507,用5秒投入温度调整为37±0.5℃的0.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优选相对于1000g用0.04g蓝色1号进行着色)75g。投入的氯化钠水溶液一边渗透过金属网506一边在金属网506上扩散,被吸水剂504吸收。接着,在第1次开始投入上述水溶液10分钟后,第2次投入上述水溶液,金属网506的网眼间所保持的水溶液全部被吸收。间隔10分钟后,同样地再次投入上述水溶液,第3次投入的水溶液也全部被吸收。图7是用于测定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的测定装置的构造概略图。如图7所示,第3次开始投入上述水溶液3分钟后,取下砝码509、上盖508及金属网506,将厨房用纸510(王子nepia株式会社,228mm×220mm、2张重叠式)的220mm短边对折,并将5张重叠为1组,以小数点后2位的精度称量了重叠的3组的重量(w6:单位g)并记录,接着将重叠的3组放在吸收体模型的中心,不放置金属网506,将砝码509及上盖508放置在厨房用纸510上。静置1分钟后,从吸收体模型上取下砝码509、上盖508及厨房用纸510,记录了厨房用纸510的至小数点后2位的重量(w7:单位g),并按照下(式11),根据厨房用纸510的重量变化来计算了厨房用纸510吸收的液量,以此作为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单位g)。[数12]吸收体模型的逆渗量(g)=w7-w6···(式11)[制造例1]在容量2升的聚丙烯制容器中,投入丙烯酸421.7g、作为内部交联剂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分子量523)2.4g、1.0重量%的二乙三胺5乙酸·3钠水溶液11.3g、48.5重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140.4g、及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水)394.7g,并将它们混合,由此制作了单体水溶液(a’)。因刚制作完时的第一阶段的中和热,该单体水溶液(a’)的温度上升至了62.5℃。接着,边将上述单体水溶液(a’)搅拌边冷却。当液温达到38℃时,将调温至40℃的48.5重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211.9g加入至上述单体水溶液(a’),并混合,由此制作了单体水溶液(a)。此时,因刚制作完时的第二阶段的中和热,该单体水溶液(a)的温度上升至了81.0℃。在刚开始混合了48.5重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时,观察到析出物,但逐渐溶解而成为了透明的均匀溶液。接着,向搅拌状态下的上述单体水溶液(a)中加入4.0重量%的过硫酸钠水溶液17.6g后,立即在大气开放体系下将该混合溶液注入不锈钢制桶型容器(底面340×340mm、高25mm、内面为teflon(注册商标)涂层)中。这里,将从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中和时起到在桶型容器中注入单体水溶液(a)为止的时间定为了55秒钟,且使用热板(株式会社井内盛荣堂制造的neohotplatehi-1000)加热了该桶型容器,直至该桶型容器的表面温度变为40℃。上述单体水溶液(a)被注入桶型容器后经过60秒后开始了聚合反应。该聚合反应的过程中,边产生水蒸气边向四面八方膨胀发泡,之后收缩成了比桶型容器的容量略大一些的尺寸。从聚合反应开始时起经过了3分钟后,取出了含水凝胶状交联聚合物(以下,称为“含水凝胶”)(1)。其中,这些一连的操作是在大气开放体系下进行的。另外,聚合时的峰值温度为109℃。使用绞肉机(remacom株式会社制造的hl-3225n;板牙孔径:10.0mm)对经上述聚合反应而得到的含水凝胶(1)进行凝胶粉碎,制成了颗粒状的含水凝胶(1)。凝胶粉碎中,上述含水凝胶(1)的投入量为230g/min,并且,边与该含水凝胶(1)的投入相并行地以50g/min的投入量添加调温至90℃的去离子水,边进行了凝胶粉碎。这里,制造例1中的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3j/g,颗粒状的含水凝胶(1)的d50(重均粒径)为195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2.43。将经上述操作而得到的颗粒状的含水凝胶(1)铺开在网眼850μm的不锈钢制的金属丝网上,以180℃的方式通入热风30分钟,由此进行了干燥。接着,使用辊磨机(有限会社井之口技研制造的wml型辊粉碎机)将经该干燥操作而得到的干燥聚合物(1)粉碎后,使用网眼710μm及45μm的jis标准筛进行了分级。通过上述一连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1)。表1中示出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1)的诸物性。[制造例2]制造例1中,在向搅拌状态下的单体水溶液(a)中加入4.0重量%的过硫酸钠水溶液17.6g之前,使用玻璃珠式过滤器(过滤珠粒no.4;木下理化工业株式会社)向该单体水溶液(a)中以0.1l/min的导入量导入氮气5秒钟,且将凝胶粉碎时使用的绞肉机的板牙孔径由10.0mm变更为8.0mm,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2)。表1中示出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2)的诸物性。这里,制造例2中,上述单体水溶液被注入桶型容器后57秒后开始了聚合反应,聚合时的峰值温度为110℃。另外,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9j/g,颗粒状的含水凝胶(2)的d50(重均粒径)为90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1.10。[制造例3]制造例2中,将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水)由394.7g变更为390.3,且在第二阶段的中和前加入1.0重量%的聚氧乙烯(20)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水溶液4.4g,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制造例2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3)。表1中示出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3)的诸物性。这里,制造例3中,单体水溶液的温度因第一阶段的中和热而上升至了62.9℃,以及因第二阶段的中和热而上升至了81.7℃。另外,上述单体水溶液被注入桶型容器后60秒后开始了聚合反应,聚合时的峰值温度为108℃。此外,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15j/g,颗粒状的含水凝胶(3)的d50(重均粒径)为78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1.02。[制造例4]制造例3中,将凝胶粉碎时使用的绞肉机的板牙孔径由8.0mm变更为6.0mm,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制造例3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4)。表1中示出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4)的诸物性。这里,制造例4中,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17j/g,颗粒状的含水凝胶(4)的d50(重均粒径)为60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0.73。[制造例5]制造例4中,将氮气的导入时间由5秒钟变更为10秒钟,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制造例4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5)。表1中示出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5)的诸物性。这里,制造例5中,上述单体水溶液被注入桶型容器后59秒后开始了聚合反应,聚合时的峰值温度为112℃。另外,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23j/g,颗粒状的含水凝胶(5)的d50(重均粒径)为35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0.93。[制造例5-1]制造例1中,在第二阶段的中和前追加添入10.0重量%的聚氧乙烯(20)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水溶液5.2g,且将4.0重量%的过硫酸钠水溶液17.6g变更为5.6重量%的过硫酸钠水溶液12.5g,还将凝胶粉碎时使用的绞肉机的板牙孔径由10.0mm变更为8.0mm,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5-1)。表1中示出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5-1)的诸物性。这里,制造例5-1中,上述单体水溶液被注入桶型容器后68秒后开始了聚合反应,聚合时的峰值温度为110℃。另外,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25j/g,颗粒状的含水凝胶(5-1)的d50(重均粒径)为38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0.86。[制造例5-2]制造例1中,在向搅拌状态下的单体水溶液(a)中加入4.0重量%的过硫酸钠水溶液17.6g之前,追加添入作为发泡剂的碳酸氢钠(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5.2g,且将凝胶粉碎时使用的绞肉机的板牙孔径由10.0mm变更为6.0mm,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5-2)。表1中示出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5-2)的诸物性。这里,制造例5-2中,上述单体水溶液被注入桶型容器后61秒后开始了聚合反应,聚合时的峰值温度为107℃。另外,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15j/g,颗粒状的含水凝胶(5-2)的d50(重均粒径)为83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1.07。[制造例6]制造例1中,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分子量523)由2.4g变更为1.8g,且将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水)由394.7g变更为395.3g,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制造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6)。表1中示出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6)的诸物性。这里,制造例6中,单体水溶液的温度因第一阶段的中和热而上升至了61.3℃,以及因第二阶段的中和热而上升至了81.0℃。另外,上述单体水溶液被注入桶型容器后56秒后开始了聚合反应,聚合时的峰值温度为110℃。此外,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14j/g,颗粒状的含水凝胶(6)的d50(重均粒径)为180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2.05。[制造例7]制造例6中,将凝胶粉碎时使用的绞肉机的板牙孔径由10.0mm变更为8.0mm,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制造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7)。表1中示出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7)的诸物性。这里,制造例7中,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18j/g,颗粒状的含水凝胶(7)的d50(重均粒径)为130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1.17。[制造例8]制造例2中,使用网眼850μm及45μm的jis标准筛来代替网眼710μm及45μm的jis标准筛而进行分级,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制造例2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8)。表1中示出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8)的诸物性。[表1]表1[比较例1]相对于由上述制造例1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1)100重量份,添加由碳酸亚乙酯0.3重量份、丙二醇0.6重量份、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水)3.0重量份及聚氧乙烯(20)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花王株式会社)0.001重量份(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1)为10ppm)组成的表面交联剂溶液(1)并均匀混合。之后,将该混合物在208℃下加热处理40分钟,由此进行了表面交联。上述加热处理后,将得到的比较吸水性树脂颗粒(1)粉碎至能筛过网眼850μm的jis标准筛,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表2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的诸物性。[实施例1]上述比较例1中,将吸水性树脂粉末(1)变更为由制造例2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2),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1)。表2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1)的诸物性。[实施例2]上述比较例1中,将吸水性树脂粉末(1)变更为由制造例3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3),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2)。表2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2)的诸物性。[实施例3]上述比较例1中,将吸水性树脂粉末(1)变更为由制造例4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4),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3)。表2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3)的诸物性。[实施例4]上述比较例1中,将吸水性树脂粉末(1)变更为由制造例5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5),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4)。表2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4)的诸物性。[实施例4-1]上述比较例1中,将吸水性树脂粉末(1)变更为由制造例5-1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5-1),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4-1)。表2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4-1)的诸物性。[实施例4-2]上述比较例1中,将吸水性树脂粉末(1)变更为由制造例5-2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5-2),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4-2)。表2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4-2)的诸物性。[比较例2]相对于由上述制造例6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6)100重量份,添加由碳酸亚乙酯0.4重量份、丙二醇0.6重量份及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水)2.5重量份组成的表面交联剂溶液(2)并均匀混合。之后,将该混合物在205℃下加热处理40分钟,由此进行了表面交联。上述加热处理后,将得到的比较吸水性树脂颗粒(2)粉碎至能筛过网眼850μm的jis标准筛,得到了比较吸水剂(2)。表2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2)的诸物性。[比较例3]上述比较例2中,将吸水性树脂粉末(6)变更为由制造例7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7),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2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3)。表2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3)的诸物性。[比较例4]上述比较例1中,将吸水性树脂粉末(1)变更为由制造例8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8),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4)。表2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4)的诸物性。另外,以下的表2~表6中,“150-710μm颗粒比例”是指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表2][比较例5]制作了由27重量%的硫酸铝水溶液(氧化铝换算量为8重量%)0.91重量份、60重量%的乳酸钠水溶液0.27重量份及丙二醇0.02重量份组成的混合溶液(5),其中,硫酸铝水溶液相当于用作多价金属阳离子原料的化合物。相对于由比较例1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100重量份,边搅拌边添加上述混合溶液(5)1.2重量份,均匀混合了1分钟。之后,在无风条件下,以60℃干燥了30分钟,接着,在网眼850μm的jis标准筛上进行过筛,得到了比较吸水剂(5)。表3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5)的诸物性。[比较例6]上述比较例5中,将比较吸水剂(1)变更为由实施例1得到的吸水剂(1),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6)。表3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6)的诸物性。[比较例7]上述比较例5中,将比较吸水剂(1)变更为由实施例2得到的吸水剂(2),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7)。表3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7)的诸物性。[比较例8]上述比较例5中,将比较吸水剂(1)变更为由实施例3得到的吸水剂(3),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8)。表3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8)的诸物性。[实施例5]上述比较例5中,将比较吸水剂(1)变更为由实施例4得到的吸水剂(4),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5)。表3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5)的诸物性。[实施例5-1]上述比较例5中,将比较吸水剂(1)变更为由实施例4-1得到的吸水剂(4-1),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5-1)。表3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5-1)的诸物性。[比较例8-1]上述比较例5中,将比较吸水剂(1)变更为由实施例4-2得到的吸水剂(4-2),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8-1)。表3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8-1)的诸物性。[比较例9]上述比较例5中,将比较吸水剂(1)变更为由比较例2得到的比较吸水剂(2),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9)。表3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9)的诸物性。[比较例10]上述比较例5中,将比较吸水剂(1)变更为由比较例3得到的比较吸水剂(3),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0)。表3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0)的诸物性。[实施例6]上述比较例6中,将混合溶液(5)的添加量由1.2重量份变更为0.3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6)。表3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6)的诸物性。[实施例7]上述比较例6中,将混合溶液(5)的添加量由1.2重量份变更为0.8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7)。表3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7)的诸物性。[比较例11]上述比较例6中,将混合溶液(5)的添加量由1.2重量份变更为2.0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1)。表3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1)的诸物性。[比较例12]上述实施例5中,将混合溶液(5)的添加量由1.2重量份变更为3.0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2)。表3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2)的诸物性。另外,表3中,作为渗液性提高剂的添加量,单位[×10-5·mol/g]所表示的值是指相对于每1g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多价金属原子添加量。[表3][实施例8]将senka株式会社制造的unisensekhe102l(二甲胺-氨-表氯醇树脂;平均分子量约7万(参考值);50重量%水溶液)和甲醇混合,制作了50重量%甲醇溶液(8)(固体成分量为25重量%)。上述比较例6中,将1.2重量份的混合溶液(5)变更为1.0重量份的上述甲醇溶液(8),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6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8)。表4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8)的诸物性。[实施例9]上述实施例8中,将甲醇溶液(8)的添加量由1.0重量份变更为4.0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8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9)。表4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9)的诸物性。[比较例13]上述实施例8中,将甲醇溶液(8)的添加量由1.0重量份变更为8.0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8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3)。表4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3)的诸物性。[实施例10]上述实施例5中,将1.2重量份的混合溶液(5)变更为4.0重量份的上述甲醇溶液(8),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10)。表4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10)的诸物性。[实施例11]上述实施例10中,将甲醇溶液(8)的添加量由4.0重量份变更为8.0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10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11)。表4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11)的诸物性。[比较例14]上述实施例10中,将甲醇溶液(8)的添加量由4.0重量份变更为10.0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10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4)。表4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4)的诸物性。[实施例12]相对于由上述实施例1得到的吸水剂(1)100重量份,混合reolosilqs-20(株式会社tokuyama制造的干式二氧化硅;一次粒径:12nm)0.1重量份。即,在容量225ml的塑料小瓶中投入上述物料并利用颜料混合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而在室温下振动3分钟来进行了该混合。通过上述一连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12)。表4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12)的诸物性。[比较例15]上述实施例12中,将reolosilqs-20的添加量由0.1重量份变更为0.3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12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5)。表4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5)的诸物性。[实施例13]相对于由上述实施例4得到的吸水剂(4)100重量份,混合上述reolosilqs-20(株式会社tokuyama制造的干式二氧化硅;一次粒径:12nm)0.8重量份。即,在容量225ml的塑料小瓶中投入上述物料并利用颜料混合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而在室温下振动3分钟来进行了该混合。通过上述一连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13)。表4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13)的诸物性。[比较例16]上述实施例13中,将reolosilqs-20的添加量由0.8重量份变更为1.2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13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6)。表4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6)的诸物性。[实施例14]相对于由上述实施例1得到的吸水剂(1)100重量份,混合aerosilox50(日本aerosill株式会社制造的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一次粒径:40nm)0.3重量份。即,在容量225ml的塑料小瓶中投入上述物料并利用颜料混合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而在室温下振动3分钟来进行了该混合。通过上述一连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14)。表4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14)的诸物性。[比较例17]上述实施例14中,将aerosilox50的添加量由0.3重量份变更为1.0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14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7)。表4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7)的诸物性。[实施例15]相对于由上述实施例4得到的吸水剂(4)100重量份,混合aerosilox50(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造的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一次粒径:40nm)1.0重量份。即,利用颜料混合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而在室温下振动3分钟来进行了该混合。通过上述一连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15)。表4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15)的诸物性。[比较例18]上述实施例15中,将aerosilox50的添加量由1.0重量份变更为2.0重量份,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15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8)。表4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8)的诸物性。另外,表4中,“固体成分添加量”是指相对于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的添加量。[表4][比较例19]按照上述专利文献11(国际公布第2011/126079号)的实施例2,得到了比较吸水剂(19)。表5中示出得到的比较吸水剂(19)的诸物性。这里,比较例19中,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14j/g,颗粒状的比较含水凝胶(19)的d50(重均粒径)为82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0.83。另外,比较例19中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的固体成分量为96重量%,d50(重均粒径)为352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0.39,bet比表面积为0.0300m2/g。[比较例20~23]对于在本申请的申请前所市售的吸水性树脂,为了调查其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购入了在世界各国市售的纸尿布,并取出其中使用的吸水剂进行了分析。即,从2013年6月在美国购入的纸尿布(商品名“luvssuperabsorbentleakguards”;procter&gamble公司)、2013年6月在比利时购入的纸尿布(商品名“pamperssimplydry”;procter&gamble公司)、2013年5月在墨西哥购入的纸尿布(商品名“kleenbebeabsorsec”;kimberly-clark公司)、及2013年11月在泰国购入的纸尿布(商品名“goo.n首次的内衣(はじめての肌着)”;大王制纸株式会社)中分别取出了吸水剂,将它们作为比较吸水剂(20)~(23)。针对上述比较吸水剂(20)~(23),测定了“crc”、“aap”、“sfc”、“fsr”、“粒度分布”、“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加压下逆渗量”。表5中示出结果。关于比较吸水剂(22)及(23),其“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无法测定。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中,通常是液体从sfc器具的圆筒滴下,而后当变得30秒钟无任何1滴液体从圆筒滴下时(圆筒内的静止水位与凝胶层的高度一致时)测定sfc器具的重量。而另一方面,比较吸水剂(22)及(23)的测定中,因渗液性极低,即使经过30分钟后圆筒内的静止水位也几乎无变化,因此判断为无法测定。[表5][制造例9]制造例2中,将凝胶粉碎时使用的绞肉机的板牙孔径从8.0mm变更为4.5mm,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制造例2同样的操作,得到了无规破碎状的吸水性树脂粉末(9)。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9)的固体成分量为96.3wt%,d50(重均粒径)为388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0.37,bet比表面积为0.0386m2/g。这里,制造例9中,凝胶粉碎能量2(gge2)为47j/g,颗粒状的含水凝胶(9)的d50(重均粒径)为230μm,σζ(粒度分布的对数标准偏差)为1.05。[实施例16]上述比较例1中,将吸水性树脂粉末(1)变更为由制造例9得到的吸水性树脂粉末(9),除此以外,进行了与比较例1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16)。表6中示出得到的吸水剂(16)的诸物性。[实施例17]上述实施例7中,将吸水剂(1)变更为由实施例16得到的吸水剂(16),除此以外,进行了与实施例7同样的操作,得到了吸水剂(17)。表6示出得到的吸水剂(17)的诸物性。[表6](小结)如表2~6所示,本发明的吸水剂的制造方法具有高渗液性(sfc),可以提供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得以提高了的以往没有的物性平衡的吸水剂。如比较例1及实施例1~4、16所示,通过将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控制为0.027m2/g以上,可以得到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提高了的吸水剂。另一方面,如比较例2~3所示,即使提高凝胶粉碎能量(2)(gge(2)),如果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低于0.027m2/g,则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变低。如实施例5、17及比较例5~10所示,虽然因渗液性提高剂的添加而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会降低,但通过将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控制为0.031m2/g以上,可以将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维持得较高。根据与实施例1及比较例4进行的对比可知,如果粒径为150μm以上且低于710μm的颗粒的比例低于90重量%,则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降低。如实施例6~15及比较例11~18所示,通过控制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渗液性提高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可以将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维持得较高。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较低时,则减少渗液性提高剂的添加量,吸水性树脂粉末的bet比表面积较高时,则增加渗液性提高剂的添加量,由此可使吸水剂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变高。对该渗液性提高剂的添加量进行控制的目的在于,在吸水性树脂粉末的比表面积较低的情况时将吸水剂的比表面积维持得较低,在吸水性树脂粉末的比表面积较高的情况时进一步提高吸水剂的比表面积,虽然吸水剂的比表面积会大不相同,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使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提高。该方法是以往没有的渗液性提高剂添加量的调整方法。如比较例19所示,可知虽然现有技术中sfc较高,但其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很低。如比较例20~23所示,在本申请的申请前所市售的吸水剂(从市售的纸尿布取出的吸水性树脂)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无法测定或者为6.0g/g以下。也就是说,市售的吸水剂没有启示具有本发明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吸水性树脂的存在。与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相比而言,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更与加压下逆渗量的关联度高。以下对此进行说明。根据表2~6中记载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和加压下逆渗量,可知这两者间存在如果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变高则加压下逆渗量降低的关系。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吸水剂即使在加压下也可以在颗粒间隙中保持多量的液体,因此加压下逆渗量降低。另外,根据表2及3中记载的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和加压下逆渗量,可知这两个物性间不存在关系。也就是说,加压下逆渗量与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之间存在关系,但加压下逆渗量与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之间没有关系。在测定方法的对比上也可看出,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中所采用的吸水剂溶胀方法与加压下逆渗量的测定中所采用的吸水方法类似。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是从上部对吸水剂层投入多量的吸收液,而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的测定是从吸水剂层的下部使其将吸收液向上吸。在因吸收液的吸收方法而引起凝胶堵塞等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凝胶层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认为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与加压下逆渗量间的关系、及湿润下颗粒间孔隙率与加压下逆渗量间的关系也各不同。另外,当设想在纸尿布等中实际使用时,由于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方法是从上部多量投入吸收液的,所以这也与实际使用状况接近。[测定例1]针对由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得到的吸水剂(4)、吸水剂(6)、吸水剂(16)、比较吸水剂(5)、比较吸水剂(13)及比较吸水剂(15)这6种吸水剂,变更了其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时所使用的测定用溶液的盐浓度,并测定了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表7中示出其结果。[测定例2]针对由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得到的吸水剂(2)及比较吸水剂(6)这2种吸水剂,制成了其吸收体模型,并测定了其逆渗量。表8中示出其结果。[表7]表7[表8]表8(小结)如表7所示,如果在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中使用0.45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则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变高。测定时,也存在因凝胶层厚度非常厚而测定上所需的静止水位接近5cm的吸水剂,未能稳定地测定。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中不适合采用0.45重量%氯化钠水溶液。另一方面,如果在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的测定中使用0.90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则与用0.6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测定的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为大致相同的值。因此,也可以使用0.90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来测定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但从经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用0.69重量%的氯化钠水溶液来进行测定。如表8中的记载可知,吸收体模型也是加压下缝隙水保持率越高则逆渗量越少。〔产业上的可利用性〕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吸水剂用在纸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中时,与以往的吸收性物品相比,能实现加压下逆渗量得以下降了的优异吸收性能。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