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线绝缘涂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8840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母线绝缘涂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母线绝缘涂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输变电行业中各级电压配电装置中,特别是中压系统中,作为连接一次回路和各电气元件连接的导体一般采用母线,母线的作用就是汇集、分配和传送电能。行业内母线采用矩形硬质铜排或铝排。母线的绝缘处理,大多数使用热塑管套在母线上,这种生产造成不同的母线规格需要不同的热塑管,而在母线种类特别多的情况下,热缩管制作上存在多种工艺缺陷,并且在电气运行上存在结合不严、热量集结快、热老化严重等问题,危及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在行业统计上因热老化造成事故占比最高。母线在生产过程中套、烤、割孔没有完整的生产线,拿取工件和工序之间的转序全部人工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这样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存在的主要弊端就是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存在作业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文献CN 105097142 A公开了一种绝缘母线槽的裸母线的浸塑加工工艺,该工艺采用流化床对裸母线进行浸塑,流化床包括主床体,主床体上设有被微孔透气的隔板上下间隔的流化池和气室,气室处于流化池的下方,并在气室内设有处于隔板下方的布气板和处于布气板下方的气管,以使气体从气管进入气室后,向上依次经过布气板和隔板而进入流化池,将流化池中环氧树粉末吹的悬浮起来,以待预加热后的裸母线进入流化池后,使得环氧树脂粉末能够热熔粘接在裸母线的表面上,实现在裸母线的表面上涂覆绝缘材料。但压缩空气中或多或少会含有一部分的水蒸气,这部分水蒸气在进入流化池后有以下危害:一、水蒸气在冷凝后会堵塞隔板的透气孔,使得隔板受潮而出现透气不畅的问题,同时也会使得流化池内局部出现气压不足的现象,导致流化池内绝缘粉末的悬浮高度不一致;二、使得流化池中绝缘粉末出现粘连的现象,导致绝缘粉末的体积和重量加大,难以在流化池中维持悬浮状态;三、水蒸气在接触高温的母线后,水蒸气会带走母线上的热量,导致母线的温度降低,加快母线在流化池中冷却速度和母线在涂覆间隔的加热频率,造成母线涂覆的质量和效率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母线绝缘涂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中水蒸气会进入流化池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母线绝缘涂覆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母线绝缘涂覆装置,包括流化床,流化床内设有上下间隔的流化池和气室,气室处于流化池的下方,并在气室内设有用于向气室内供气的气管,气管上设有输气口,气管内和/或输气口上和/或输气口与流化池之间设有用于吸收气源中夹杂的水汽的干燥装置。

输气口和流化池之间设有干燥装置,干燥装置连接在气室的侧壁上。

干燥装置隔断在气室的上下两侧之间,气室的上侧空间为处于干燥装置和流化池之间的干燥气室,气室的下侧空间为处于干燥装置的下方的气源气室,所述输气口处于气源气室中。

干燥装置包括隔断在干燥气室和气源气室之间的海绵。

气管处于干燥装置的下方。

流化池和气室之间隔设有处于干燥装置上方的隔板,隔板为纳米微孔板。

本实用新型中气源在进入流化池前,需要经过干燥装置的干燥而去除其中夹杂的水分,这就使得进入流化池的气体为干燥的气体,该气体也就不会造成绝缘粉末的粘连和母线的水冷降温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空气中水蒸气会进入流化池的问题,提高了进入流化池的气体的干燥程度,保证了流化池中绝缘粉末的悬浮状态温度,同时也降低了母线在涂覆间隙加热的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切断气源之前(左侧部分)和之后(右侧部分)绝缘粉末在流化池内的状态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母线绝缘涂覆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适用于对母线绝缘涂覆装置进行FBC涂覆绝缘处理工艺,包括流化床1,流化床1的床体由上壳体2和下壳体组成。上壳体2为上下两端均开口的筒形壳体,上壳体2的底部边沿设有外翻的上法兰;下壳体5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形壳体,上壳体2的顶部边沿设有外翻的下法兰。上法兰和下法兰通过沿周向间隔均布的连接螺栓可拆固连,且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夹设有处于上壳体2和下壳体5之间的隔板4。隔板4将流化床1的内腔分隔为处于隔板4上方的流化池8和处于隔板4下方的气室9。流化池8是由隔板4的顶面和上壳体2的内壁面围成的。气室9是由隔板4的底面和下壳体5的底面、内壁面围成的。气室9内设置有沿左右延伸的气管6和处于气管6的管壁上的布气结构。气管6进气孔设置有快速阀门装置12。

气室9内还设有处于气管6和隔板4之间的干燥装置,该干燥装置包括隔设在气管6和隔板4之间的海绵11和撑托在海绵11下方的网孔板10,海绵11和隔板平行间隔设置,海绵11将气室9分隔为处于上侧的干燥气室和处于下侧的气源气室。干燥气室为夹设在海绵11和隔板4之间的夹缝,当然海绵11也可以紧贴在隔板4的底面上。气源气室处于海绵11的下方,且气管处于气源气室中。

气管6和隔板4平行。气管6分为一体同轴设置的内管段和外管段,其中内管段处于气室9内,内管段的左端为穿装在气室9的左侧壁板上的上游端、右端为延伸至气室9的右侧壁上的下游端,且内管段的下游端被气室9的右侧壁封堵,内管段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气室9的左右两侧壁上;外管段连通在内管段的上游端上。布气结构为气管6的内管段的管壁上开设的输气口7,输气口7在内管段上沿轴向间隔设置,且输气口7自内管段的气流上游向下游以间距减小的方式分布逐渐密集。

使用时,将需要做绝缘处理的母线按照要求放入烘箱进行预加热,加热温度180℃,时间长40min,当预热到35min时候,打开气管6上的快速阀门装置12,给气室9进行充气,粉末3达到悬浮状态时,取出加热后的母线,将母线浸入绝缘粉末3内,关闭快速阀门装置12,但由于没有继续的充气,首先粉末会靠自重慢慢下落,粉末的密度迅速增大5倍以上(如图3所示),其次气流减少,不需要将母线反复的浸入和提出,所以热量散失很少,另外气室9内的残留气体因为是纳米微孔板,粉末3融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随着跑出,粉末3在母线表面融化的达到要求后取出放置在180℃烘箱内,时间30min后即可在母线表面形成固体绝缘层。通过改变原有工艺,实现一次浸入可实现母线快速FBC绝缘涂覆工艺。

本实施例中母线FBC涂覆装置主体是流化床1,通过隔板4将流化床1分为流化池8和气室9两大部分。隔板4是一种纳米级板材,透气性好但不能使绝缘粉末3透过去进入气室9,气室9内焊接有气管6,气管6上有输气口7,输气口7按离气源端部从近到远孔距逐渐缩小的方式排列,这样避免因离气源端部近压力大而漏气过多,从而影响整个气室9的气压不均衡。在使用时,将绝缘粉末3倒入流化池8内,并将控制干燥压缩空气的阀门打开,通过气管6上的输气口7将干燥压缩空气充入气室9内,当充入的干燥压缩空气在气室9气压达到均衡后,由于压差的原因,干燥压缩空气将会透过隔板4向粉末池释放,释放时会带动绝缘粉末3在流化池8内悬浮;然后将加热后的母线用吊具放置在悬浮的绝缘粉末3里面,因为母线本体有热量,贴在母线表面的绝缘粉末3会融化,融化后会吸附在母线表面,融化过程孔释放的热气会随着压缩空气向外冒出,当母线本身热不足以使绝缘粉末3融化后拿出母线放入烘箱里进行加热固化,固化完成后母线上面会固化形成固体绝缘层,固体绝缘层有很好的耐压和阻燃性能,经过试验各种电气性能指标均优于热缩套管。如图3所示,利用流化床1的特殊性——气室内的压差和纳米微孔板透气性缓慢的原理,将粉末的密度快速增加,不反复的提取加热后母线,采用浸入粉末后关闭气源,一次性可提高母线表面的厚度。

该母线涂覆装置的其他实施例:干燥装置除采用海绵11外,海绵11还可以带有干燥剂的干燥包、干燥板或者棉布或吸水透气毡等代替,且干燥装置也可以处于气管内和/或输气口上。气管除了采用内、外管段结构外,也可以去除外管段,内管段的上游端直接通过管接头连接空压机。气管在气室内也可以采用弯管,即气管可以部分处于干燥装置和隔板之间,部分处于干燥装置的下方,但气管上的输气口需处于干燥装置的下方。流化池和气室之间除采用隔板隔开外,也可以用隔栅、网罩、透气膜等隔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