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配料生产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704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沥青配料生产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改性沥青配料过程中,反应釜应用于对多种粉状、浆状原料的搅拌、混合。 现有的改性沥青用反应釜,其粉料添加都是采用在反应釜上部开投料孔的方式,粉料从直接投料孔投入到改性沥青浆料中。由于粉料的投送通常是在反应釜搅拌下进行的,其必然会在反应釜内扬起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在环保系统排气管道的抽风作用下必然会进入到排气管道中,造成环保系统除尘负担较大。且这些粉尘容易与管道内的沥青烟或蒸汽结合淤积在管道内,会造成管道堵塞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改性沥青配料生产加药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改性剂与基质沥青混合后直接送入反应釜底部,不存在改性剂飞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改性沥青配料生产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反应釜侧壁中部的循环出口以及侧壁下方的循环进口,所述循环出口和循环进口之间依次通过弯管、高混舱、竖管和水平管实现连通,所述高混舱呈扁球状且水平方向安装,所述弯管左端端部与高混舱上表面右侧连接,所述竖管顶端端部与高混舱下表面左侧连接,螺旋喂料器的出口与弯管左端连通,在所述高混舱设有搅拌叶片且搅拌叶片与安装在高混舱顶部外侧的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喂料器的出口延伸到弯管竖直部分内,防止基质沥青流到螺旋喂料器内,影响加药过程。

进一步地,在所述弯管上设有流量阀,在所述竖管和水平管上设有单向阀,调节循环出口流出的基质沥青的流量和流速,同时限定沥青只能从循环出口流向循环进口。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一个三通且三通的三个接口分别与竖管、注射器和水平管连接,注射器活塞往左移动时,高混舱内的改性沥青则逐步转移到注射器内,注射器活塞往右移动时,注射器内的改性沥青注射回到反应釜内,缩短加药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改性剂通过螺纹喂料器直接送到弯管内基质沥青混合,并在高混舱内进行高速混合,然后在注射器作用下加入到反应釜内,整个过程中,改性剂不存在飞扬的问题,且改性剂与基质沥青混合后直接送到反应釜底部进行搅拌分散,后缩短后续工艺的处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改性沥青配料生产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反应釜1侧壁中部的循环出口2以及侧壁下方的循环进口3,所述循环出口2和循环进口3之间依次通过弯管4、高混舱5、竖管6和水平管7实现连通,所述高混舱5呈扁球状且水平方向安装,所述弯管4左端端部与高混舱5上表面右侧连接,所述竖管6顶端端部与高混舱5下表面左侧连接,螺旋喂料器8的出口与弯管4左端连通,在所述高混舱5设有搅拌叶片9且搅拌叶片9与安装在高混舱5顶部外侧的电机10连接。所述螺旋喂料器8的出口延伸到弯管4竖直部分内。在所述弯管4上设有流量阀11,在所述竖管6和水平管7上设有单向阀12。装置还包括一个三通13且三通13的三个接口分别与竖管6、注射器14和水平管7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

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与反应釜1组合在一起,反应釜1内中层位置处的基质沥青自循环出口2流出,在弯管4内与螺旋喂料器8均匀加入的改性剂汇合并进入高混舱5内,在搅拌叶片9的高速搅拌下,形成均匀的改性沥青。注射器14的活塞往复移动使得高混舱5内的改性沥青转移到注射器14内后再转移回到反应釜内,直到加药完毕,流量阀11关闭则完成加药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