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清理的金属提纯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15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易清理的金属提纯反应釜。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对高纯度有色金属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而天然金属矿石的纯度很难达到市场需求。为了得到高纯度的有色金属,不断发现新方法、优化提纯方法, 但是现在往往是提纯方法不断优化、提高,而提纯时所用的设备简单、滞后,从而严重影响提纯的效率和纯度,且在提纯过程中反应釜内部常会留下许多残渣,如果连续生产还较好,如果间歇性生产或者反应釜用于不同物料的混合,则需要打开釜盖,利用高压水进行清洗反应釜,这样的清洗过程不仅需要花费许多工时和人力,而且反应釜内壁的残留产品不能完全去除。

若对于一些需要加热的产品,如果产品长时间粘合在反应釜内部,容易产生焦糊,影响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清理的金属提纯反应釜,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易清理的金属提纯反应釜,包括釜体和安装在釜体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搅拌叶,且多个第一搅拌叶上均设置有垂直的第二搅拌叶;所述多个第一搅拌叶的另一端共同设置有与釜体内壁抵触的刮板;所述釜体外壁上设置有夹套,且夹套与釜体外壁之间设置有沿釜体外壁呈螺旋状的翅片,翅片使夹套与釜体外壁之间形成螺旋的流通通道;所述夹套上还设置有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位于流通通道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的上端还设置有进料口和排气口,釜体的下端还设置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上还设置有搅拌电机,且搅拌轴的上端穿过釜体与搅拌电机的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为易导热材质,夹层为保温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的内壁上设有防粘附着层。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的刃口处设置有陶瓷耐磨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搅拌叶片上垂直设置第二搅拌叶片,使釜体内的物料在搅拌混合时更加均匀,同时通过在多个第一搅拌叶片的另一端共同设置刮板,搅拌轴在转动过程中不仅能对物料进行混合,同时能对釜体内壁上粘着的物料进行刮除,方便对釜体内壁进行清理,使用更加方便。

通过在夹套与釜体外壁之间的螺旋状流通通道,使液体能通过液体进口进入到流通通道内,最后液体沿着流通通道从液体出口排出,使流通通道内的液体能快速的对釜体内进行升温或降温,使釜体的使用效果更好,使釜体的传温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易清理的金属提纯反应釜的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釜体,2、搅拌轴, 3、第一搅拌叶,4、第二搅拌叶,5、刮板,6、夹层, 7、翅片,8、流通通道,9、防粘附着层,10、进料口,11、排气口,12、出料口,13、液体进口,14、液体出口,15、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所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易清理的金属提纯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安装在釜体1内的搅拌轴2,釜体1为圆柱状,且釜体1的上端与釜体1的下端均为半球状;所述搅拌轴2上设置有多个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搅拌叶3,多个第一搅拌叶3沿搅拌轴2的轴线方向均匀排布,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一搅拌叶3为一组,第一搅拌叶3为多组,多组第一搅拌叶3沿搅拌轴2的周向均匀分布,且多个第一搅拌叶3上均设置有垂直的第二搅拌叶4,第一搅拌叶3上的第二搅拌叶4至少为1个;所述多个第一搅拌叶3的另一端共同设置有与釜体内壁抵触的刮板5;所述釜体1外壁上设置有夹套6,且夹套6与釜体1外壁之间设置有沿釜体1外壁呈螺旋状的翅片7,翅片7使夹套6与釜体1外壁之间形成螺旋的流通通道8;所述夹套6上还设置有液体进口13和液体出口14,液体进口13和液体出口14分别位于流通通道8的两端,液体进口13位于夹套6的上端,液体出口14位于夹套6的底部。

所述釜体1的上端还设置有进料口10和排气口11,釜体1的下端还设置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设置在釜体1的底部,排气口11用于将物料在搅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所述釜体1上还设置有搅拌电机15,且搅拌轴2的上端穿过釜体1与搅拌电机15的转轴连接,搅拌电机15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在釜体1的顶部,搅拌电机15为变频电机,且搅拌轴2与搅拌电机15的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所述釜体1为易导热材质,方便流通通道内液体的温度能快速的传输到釜体1内,使釜体1内的物料升温更加快速,夹层6为保温材质,防止流通通道8内的液体冷却,使夹层6内的液体保温效果更好。所述釜体1的内壁上设有防粘附着层9,使釜体1内壁上粘着的物料更少,同时方便后期对釜体1进行清理。所述刮板5的刃口处设置有陶瓷耐磨层,能有效降低刮板5刃口处的磨损,提高刮板5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