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检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038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检测管,特别是涉及一种操作方便且结果准确的试剂检测管。



背景技术:

在食品、药品、畜牧、农业、卫生、水质、煤炭化工、土壤、司法鉴定、建材、服装、空气环境(不限于)等许多领域,都会用到各种试剂检测。检测过程中,不同的检测项目需要不同的试剂种类和浓度含量配比。如某一检测过程需要若干种试剂,且若干种试剂有严格添加混匀顺序、时间间隔、添加浓度、配比比例。因此检测时,各试剂必须配制成不同浓度,保存在不同的容器中。根据步骤要求,按先后顺序、时间间隔要求依次添加。

而上述技术操作时存在诸多缺陷:1)配制试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甚至占用整个检测过程的大部分时间;2)配制试剂需要天平、量筒、移液器、试管等大量辅助工具;3)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不同的试剂、不同的反应过程都需要用到很多不同的容器,如烧杯、试管、反应瓶、比色皿等,分别用于浸泡、添加、培养、比色、测量过程,所用容器种类和数量太多;4)配置检测试剂的检测数量,一般会大于实际的检测需要,试剂配置好,又不容易保存,因而造成浪费和不便;5)有些特殊现场环境,不具备容器和辅助工具,使用条件,检测工作无法展开;6)非专业人员无法开展复杂的检测。

由此可见,现有试剂检测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便与缺陷。创设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结果准确的新型试剂检测管,是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结果准确的试剂检测管,从而克服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试剂检测管,包括:

中空的管状本体,

隔离膜,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内壁上,用于形成所述管状本体的至少一个容置腔;

连接机构,包括一对可密封配合的连接副,所述连接副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的两端部,用于两个以上所述管状本体的首尾相连,

连通机构,用于在两个以上所述管状本体首尾相连时刺破相应隔离膜,实现两个以上所述管状本体容置腔的相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副为可旋转配合的内螺纹和外螺纹。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副包括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底端内壁上的内螺纹,和设置在所述管状本体顶端外壁上的外螺纹。

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膜设置在所述内螺纹的上方,所述外螺纹的长度大于所述管状本体底端至隔离膜的长度。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通机构设置在所述外螺纹的顶端。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通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外螺纹顶端的锯齿形凸起。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连接机构相匹配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副为可卡合的凸起和凹槽。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连接机构相匹配连接,且所述连通机构设置在所述盖体上,通过所述盖体的移动实现所述连通机构对隔离膜的刺破。

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膜采用密封性好、易刺破的材质,其厚度为0.1mm~2mm;所述管状本体采用防静电、高透过率的透明玻璃材质。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管状本体的内壁上设置隔离膜,形成管状本体的容置腔,用于单独存放试剂;还在管状本体的两端部分别设置连接机构,能实现两个以上所述管状本体的首尾相连,并通过设置连通机构,在两个以上管状本体首尾相连时刺破相应隔离膜,实现两个以上管状本体容置腔的相通,简单方便的实现两个检测管中反应物的混合,简化了实际操作过程,避免了现场配置溶剂时的繁琐步骤,且剂量准确不损失,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本发明通过设置内外螺纹配合的连接副,并通过设定外螺纹长度大于管状本体底端至隔离膜的长度,或在外螺纹顶端设置锯齿形凸起,使多个检测管首尾相连时下部检测管的顶端能直接刺破上部检测管的隔离膜,实现两个检测管中容置腔的连通,避免了另外设置连通机构,简化了检测管的结构,操作方便,实用可靠。

3.本发明实用性强,适用于食品快检、水质快检和生物、医药、环保等多领域的现场检测,具有很大的应用意义。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试剂检测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试剂检测管,包括管状本体2和与其配合密封的盖体1。

该管状本体2的底端内壁上设有内螺纹5,该内螺纹5的上方设有用于密封该管状本体2底端的隔离膜6。该管状本体2的上部设有与该内螺纹5相匹配的外螺纹4,且该外螺纹4的长度大于该管状本体底端至隔离膜的长度。这样当多个管状本体首尾连接时,通过外螺纹4和内螺纹5的匹配旋紧,外螺纹4的顶部可以刺破另一个相连接的管状本体的隔离膜6。

为利于刺破隔离膜,外螺纹4的顶端优选设有锯齿形凸起7。

本实施例中隔离膜6采用透明的、密封性好的、易刺破的材质,如pet、hdpe、pvc、ldpe和pp等材质,其厚度为0.1mm~2mm,用于实现管状本体底部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管状本体2采用防静电、高透过率的透明玻璃材质,可直接用于反应培养器皿或比色器皿使用。

本实施例中盖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段4相匹配的内螺纹,用于实现管状本体上部的密封。

本实施例试剂检测管应用时,预先在多个试剂检测管中装入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试剂或反应物,然后按照反应的添加顺序对相应的试剂检测管进行首尾相连接,简单方便的实现了多种试剂,放置在1个检测管内。检测时,刺破隔离膜,使得多种试剂混合,在管内反应,比色。大大减少了检测中所用容器的种类和数量,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具体为:参照附图1所示,管状本体2和管状本体2’结构相同,将管状本体2的底部内螺纹5和管状本体2’上端的外螺纹4’旋转相连,该外螺纹4’的顶部锯齿形凸起7’即可刺破管状本体2底部的隔离膜6,管状本体2中的试剂通过被刺破的隔离膜6流入到管状本体2’中,管状本体2中的试剂和管状本体2’中的试剂混匀、反应,完成检测或者等待下一步操作。

当然,本发明试剂检测管还可多个首尾连接,共同使用,大大减少检测时所用容器的种类和数量。

本发明试剂检测管也可单独使用,当检测时,首先打开盖体1,将被检测物质(液体或者固体浸泡液)添加到含有检测试剂的管状本体2中,混匀后,盖上盖体1,检测完成或者等待下一步操作。

另外,本发明试剂检测管还可设置其它类型的首尾连接结构,如可卡合密封的凸起和凹槽结构。其中用于刺破隔离膜的连通机构还可以设置在盖体上,如设置在盖体内壁上的刺破针,随着盖体与管状本体的进一步位移变化,可实现刺破针对隔离膜的刺破,同样实现两个检测管中反应物的混合。

本发明试剂检测管还可以实现小样本量的分装,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