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聚乙烯反应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819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氯化聚乙烯合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氯化聚乙烯反应釜系统。



背景技术:

氯化聚乙烯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臭氧、耐化学药品及耐老化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阻燃性及着色性能,因而在电线电缆、汽车配件制造等行业获得广泛的应用。氯化聚乙烯大多采用水相悬浮法合成技术进行生产,即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末投入到反应釜的水中形成水相,在反应釜中通入过量的高压氯气进行水相悬浮,使氯气与HDPE进行取代反应生成氯化聚乙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乳化剂或催化剂。当然也可以采用酸相法合成技术进行生产,其区别在于采用稀盐酸将HDPE溶成酸相,向该料液中通入氯气进行取代反应。

氯化聚乙烯反应的前期需要升高温度,制备完成后需要降低温度。在单釜生产中,对于氯化反应釜的升温和降温控制均是通过套设在反应釜外周的夹套来实现的。然而,反应釜本体的钢衬搪玻璃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好,同时受到夹套换热面积的限制,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升降温控制过程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单釜间歇式生产的周期时间过长,生产效率较低。同时,在单釜间歇式生产中还很容易出现沉降问题,会导致反应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幅提高换热控温能力、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釜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氯化聚乙烯反应釜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氯化聚乙烯反应釜系统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开设原料液进口和氯气进口、底部开设本体出料口,其结构特点是该反应系统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的顶部开设换热出料口、底部开设换热进料口;反应釜本体的顶端开设循环进液口,循环进液口通过第一循环管路与换热出料口连接;本体出料口上引出成品出料管和第二循环管路,成品出料管和第二循环管路上分别安装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二循环管路上安装有循环泵,第二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换热进料口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在保留现有反应釜夹套的基础上,额外设置换热器,借助换热循环管路,可在反应初期对料浆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在反应后其对成品液进行降温,然后通过成品出料管流出。可见,借助该循环加热系统,可对反应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极大的缩短了间歇式反应的周期,提高了反应效率,同时,借助循环管路,可有效避免沉降,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反应效果和效率。

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罐体和间隔设置在罐体内部的两块横隔板,两块横隔板将罐体内腔分隔为底部的进料腔、中间的换热腔以及顶部的出料腔,两块横隔板之间连接有多根竖向延伸的换热管,换热管的底端与进料腔连通、顶端与出料腔连通;换热腔的底部开设介质进口、顶部开设介质出口。采用该种管板式结构,换热效果好,换热效率高。

所述换热进料口开设在进料腔的侧部,进料腔的底部安装有搅动推送机构。设置搅动推送机构,一方面可对换热器的底部进行搅动以避免沉降,另一方面还可提供循环辅助动力。

所述搅动推送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进料腔底部且用于向上推送料浆的推送叶轮,进料腔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减速机,推送叶轮的轮轴连接在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采用推送叶轮的结构,并通过电机减速机构驱动,结构更简单,实现方便。

所述介质进口上连接两根介质管,两根介质管分别与热蒸汽管路和冷却水管路连接,两介质管上分别安装有热介质导通阀门和冷介质导通阀门。两根介质管分别与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管路连接,通过阀门选择导通其中的一路换热介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控方便,提高了系统的控温能力,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单釜间歇反应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氯化聚乙烯反应釜系统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开设原料液进口2和氯气进口3、底部开设本体出料口4,其特征是该反应系统还包括换热器5,换热器5的顶部开设换热出料口6、底部开设换热进料口7;反应釜本体1的顶端开设循环进液口8,循环进液口8通过第一循环管路9与换热出料口6连接;本体出料口4上引出成品出料管11和第二循环管路12,成品出料管11和第二循环管路12上分别安装第一阀门13和第二阀门14,第二循环管路12上安装有循环泵15,第二循环管路12的另一端与换热进料口7连接。

上述结构中,在保留现有反应釜夹套的基础上,额外设置换热器5,借助换热循环管路,可在反应初期对料浆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在反应后对成品液进行降温,然后通过成品出料管11流出。可见,借助该循环加热系统,可对反应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极大的缩短了间歇式反应的周期,提高了反应效率,同时,借助循环管路,可有效避免沉降,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反应效果和效率。

参照附图,换热器5包括换热器罐体和间隔设置在罐体内部的两块横隔板16,两块横隔板16将罐体内腔分隔为底部的进料腔、中间的换热腔以及顶部的出料腔,两块横隔板16之间连接有多根竖向延伸的换热管17,换热管17的底端与进料腔连通、顶端与出料腔连通;换热腔的底部开设介质进口18、顶部开设介质出口19。采用该种管板式结构,通过换热管17进行换热,换热效果好,换热效率高。

参照附图,换热进料口7开设在进料腔的侧部,进料腔的底部安装有搅动推送机构。搅动推送机构一方面可对换热器的底部进行搅动以避免沉降,另一方面还可提供循环辅助动力。具体的,搅动推送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进料腔底部且用于向上推送料浆的推送叶轮20,进料腔的底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减速机22,推送叶轮20的轮轴连接在减速机22的动力输出端。采用推送叶轮的结构,并通过电机减速机构驱动,结构更简单,实现方便。

参照附图,介质进口18上连接两根介质管,两根介质管分别与热蒸汽管路和冷却水管路连接,两介质管上分别安装有热介质导通阀门23和冷介质导通阀门24。两根介质管分别与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管路连接,通过阀门选择导通其中的一路换热介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或修饰。上述更改或修饰均落入本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