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878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CNC机台外部辅助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外壳的制造也呈爆发式增长。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计算机数字控制)加工得到手机外壳。

CNC加工过程中用到的切削液会被吸入真空系统中,从而造成机器漏液,破坏真空系统的真空度。传统的气液分离装置是在储液管的上端设置真空阀门,在储液管的下端设置放液阀门,通过人工控制真空阀门及放液阀门从而实现水气的分离及排液。

这种气液分离装置在工作状态下需要同时打开真空阀门并关闭放液阀门,排液状态下需要同时关闭真空阀门并打开放液阀门,依赖于人工操作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其气液分离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气液分离装置依赖于人工操作降低了工作效率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储液管、第一连接管道、第二连接管道、进液管及真空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上端与真空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下端与所述储液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上端与所述储液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道的下端与外界连通,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储液管的中部;

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包括重力球座、重力球及漏液环,所述重力球座的内部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的两端开有与所述储液管连通的上端开口及与外界连通的下端开口,所述重力球及漏液环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漏液环位于所述下端开口与所述重力球之间;

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时,所述真空装置使所述储液管内形成真空,所述重力球在真空作用下被吸附至所述上端开口处并封闭所述上端开口;

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时,所述重力球在重力作用下跌落至所述漏液环上,所述漏液环支撑所述重力球以使得所述重力球与所述漏液环之间形成与所述上端开口及下端开口连通的第一间隙。

可选地,所述重力球的直径大于所述上端开口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漏液环包括圆环及设置在所述圆环上的多个球体,所述球体的顶点向上突出于所述圆环,所述重力球跌落至所述漏液环时,多个所述球体与所述重力球接触。

可选地,多个所述球体在所述圆环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排布。

可选地,所述球体的数量为4个。

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水平管道、第二水平管道及竖直管道,所述第一水平管道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阀门的下方位置,所述第一水平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在所述竖直管道的上端,所述第二水平管道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二阀门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二水平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管道的下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竖直管道上设置有透明管段,通过所述透明管段可观察所述竖直管道的液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门为气阀。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二阀门的下方位置还设置有第三阀门。

可选地,所述第三阀门为气阀。

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打开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上端与所述真空装置连通,所述储液管内形成真空环境,所述腔体内的所述重力球被吸附上移至上端开口,由于所述重力球的直径大于所述上端开口的直径,所述重力球堵住所述上端开口,从而使所述储液管内形成封闭的真空环境。气液混合物在真空作用下从所述进液管进入所述储液管内,由于所述储液管的直径所述大于进液管的直径,气液混合物的流速降低,气相中的细微的液滴下沉而与气体分离。当所述储液管内的液体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的上端与所述真空装置隔绝,所述重力球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所述漏液环上,所述漏液环支撑所述重力球以使得所述重力球与所述漏液环之间形成与所述上端开口及下端开口连通的第一间隙,从而使液体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只需要打开第一阀门,重力球上移封闭上端开口,实现储液管与外界的隔绝,即可实现气液混合物的气液分离。排液时,只需要关闭第一阀门,重力球下落至漏液环上,漏液环支撑重力球使得重力球与漏液环之间形成与上端开口及下端开口连通的第一间隙,从而使液体流出。由于第二阀门不再依赖于人工操作,而是根据第一阀门的调整自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气液分离装置工作状态的转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第二阀门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第二阀门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储液管;

2、第一连接管道;21、第一阀门;

3、第二连接管道;31、第二阀门;311、重力球座;3111、腔体;3112、下端开口;312、重力球;313、圆环;314、球体;32、第三阀门;

4、进液管;

5、第一水平管道;

6、竖直管道;

7、第二水平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储液管1、第一连接管道2、第二连接管道3、进液管4及真空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连接管道2的上端与真空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2的下端与所述储液管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道3的上端与所述储液管1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道3的下端与外界连通,所述进液管4设置在所述储液管1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管道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21,所述第二连接管道3上设置有第二阀门31,所述第二阀门31包括重力球座311、重力球312及漏液环,所述重力球座311的内部形成腔体3111,所述腔体3111的两端开有与所述储液管1连通的上端开口(图中未示出)及与外界连通的下端开口3112,所述重力球312及漏液环设置在所述腔体3111内,所述漏液环位于所述下端开口3112与所述重力球312之间。所述第一阀门21打开时,所述真空装置使所述储液管1内形成真空,所述重力球312在真空作用下被吸附至所述上端开口处并封闭所述上端开口。所述第一阀门21关闭时,所述重力球312在重力作用下跌落至所述漏液环上,所述漏液环支撑所述重力球312以使得所述重力球312与所述漏液环之间形成与所述上端开口及所述下端开口3112连通的第一间隙(图中未示出),从而使液体流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力球312的直径大于所述上端开口的直径,从而能使所述重力球312在真空作用下被吸附至所述上端开口处时能封闭所述上端开口。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漏液环包括圆环313及设置在所述圆环313上的多个球体314,所述球体314的顶点向上突出于所述圆环313,所述重力球312跌落至所述漏液环时,多个所述球体314与所述重力球312接触,从而使所述重力球312与所述腔体3111之间存在空隙。

本实施例中,所述球体314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球体314在所述圆环313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排布。

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漏液环也可以是形成在所述腔体3111的内壁上的凸台。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水平管道5、第二水平管道7及竖直管道6,所述第一水平管道5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一连接管道2上位于所述第一阀门21的下方位置,所述第一水平管道5的另一端连通在所述竖直管道6的上端,所述第二水平管道7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二连接管道3连接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二阀门31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二水平管道7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管道6的下端连通,所述竖直管道6上设置有透明管段,通过所述透明管段可观察所述竖直管道的液位。这样,可以通过透明管段观察所述储液管1内的液位情况,从而判断是否需要排液,避免了由于无法直观得知储液管1的液位从而频繁排液造成的频繁关闭真空装置,从而造成对真空装置的损耗以及工作效率的下降。

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打开所述第一阀门21,所述第一连接管道2的上端与所述真空装置连通,所述储液管1内形成真空环境,所述腔体3111内的所述重力球312被吸附上移至上端开口,由于所述重力球312的直径大于所述上端开口的直径,所述重力球312堵住所述上端开口,从而使所述储液管1内形成封闭的真空环境。气液混合物在真空作用下从所述进液管4进入所述储液管1内,由于所述储液管1的直径所述大于进液管4的直径,气液混合物的流速降低,气相中的细微的液滴下沉而与气体分离。当所述储液管1内的液体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关闭所述第一阀门21,所述第一连接管道2的上端与所述真空装置隔绝,所述重力球312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所述漏液环上,所述漏液环支撑所述重力球312以使得所述重力球312与所述漏液环之间形成与所述上端开口及下端开口3112连通的第一间隙,从而使液体流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21为气阀。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管道3上位于所述第二阀门31的下方位置还设置有第三阀门32,所述第三阀门32为气阀。当所述第二阀门3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阀门32处于常开状态。当所述第二阀门31出现故障时,所述第三阀门32能够代替所述第二阀门31使所述气液分离装置正常工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只需要打开第一阀门,重力球上移封闭上端开口,实现储液管与外界的隔绝,即可实现气液混合物的气液分离。排液时,只需要关闭第一阀门,重力球下落至漏液环上,漏液环支撑重力球使得重力球与漏液环之间形成与上端开口及下端开口连通的第一间隙,从而使液体流出。由于第二阀门不再依赖于人工操作,而是根据第一阀门的调整自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气液分离装置工作状态的转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