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零件自动浸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7966发布日期:2018-11-09 21:1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类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轴类零件自动浸涂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机械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自动化产品的研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趋势,这种产品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同时能代替人类完成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针对轴类零件浸涂行业,如果仅靠人力进行操作,不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低。因此,很多企业研发设计了不同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浸涂装置,来取代部分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浸涂装置结构相对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轴类零件自动浸涂系统,本轴类零件自动浸涂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了轴类零件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轴类零件自动浸涂系统,包括双立柱桁架机器人、上料台手推车、浸涂槽、除泡槽、烘干槽和下料台手推车;所述上料台手推车、浸涂槽、除泡槽、烘干槽和下料台手推车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在双立柱桁架机器人的前侧下部;所述双立柱桁架机器人包括左立柱、右立柱、横梁、水平移动控制装置、竖直移动控制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横梁固定左立柱和右立柱上侧,所述水平移动控制装置设置在横梁上,所述竖直移动控制装置连接在水平移动控制装置上并设置有轴类零件固定装置,所述水平移动控制装置和竖直移动控制装置驱动轴类零件固定装置沿横梁走向和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搅拌装置连接在左立柱的侧壁上。

本轴类零件自动浸涂系统工作流程为:首先用上料台手推车将轴类零件推到上料位置,将轴类零件人工上到轴类零件固定装置上,同时确保轴类零件都上稳;然后通过双立柱桁架机器人将轴类零件依次运输至浸涂槽中进行浸涂、除泡槽中进行除泡、烘干槽中进行烘干,最后通过双立柱桁架机器人将轴类零件转运至下料台手推车上方进行人工下料;当浸涂槽的液体需要搅拌时,还可以通过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本轴类零件自动浸涂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实现轴类零件的自动浸涂,出泡,烘干,能够方便地应用到加工工厂车间,满足常用具轴类零件的浸涂要求,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率。

进一步,所述水平移动控制装置包括双轨双滑块单同步带驱动机构、Y向支撑臂和Z轴导向架,所述双轨双滑块单同步带驱动机构包括X轴驱动电机、第一直线导轨、X轴同步带和X轴滑块连接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沿水平方向固定在横梁的前侧,所述Y向支撑臂水平方向的后端与X轴滑块连接板固定连接且前端与Z轴导向架固定连接;所述X轴驱动电机固定在横梁左端头部并通过X轴同步带驱动X轴滑块连接板带动Y向支撑臂和Z轴导向架沿第一直线导轨往复移动。

进一步,所述竖直移动控制装置包括Z轴驱动电机、第二直线导轨和Z轴升降支架,所述轴类零件固定装置设置在Z轴升降支架的下端,Z轴驱动电机和第二直线导轨的滑块均固定在Z轴导向架上,第二直线导轨的滑轨固定在Z轴升降支架上,所述Z轴驱动电机驱动Z轴升降支架带动轴类零件固定装置沿第二直线导轨往复移动。

进一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三直线导轨、第三直线导轨底座、第三滑块连接板、摆动气缸、摆臂、搅拌机和升降气缸;所述第三直线导轨沿竖向固定在第三直线导轨底座上,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底座固定在左立柱上;所述第三滑块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第三直线导轨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气缸固定在第三滑块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摆动气缸的摆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机固定连接在摆臂的另一端,搅拌机的下端固定有搅拌头;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在第三直线导轨底座的下部并位于第三滑块连接板下侧,升降气缸通过活塞杆控制第三滑块连接板带动摆臂和搅拌机升降。搅拌装置的设置,方便对浸涂槽里的液体进行搅拌,提升了浸涂效果。

进一步,所述轴类零件固定装置包括导磁板和轴类零件装卸夹具,所述轴类零件装卸夹具为一个以上并通过磁力固定在导磁板下表面。本轴类零件装卸夹具通过磁力固定在导磁板下表面,可方便拆卸轴类零件装卸夹,充分考虑设备实用的安全性及其保养维护的便利性。

进一步,所述轴类零件装卸夹具包括耐高温磁铁、快插接头、内六角沉头螺钉、切边螺母、卡爪和解锁环;所述耐高温磁铁为圆柱体形并沿轴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且同轴的圆锥台形段和圆柱体形段,所述圆锥台形段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且下端直径与圆柱体形段直径相同;所述快插接头沿轴向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且同轴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三内腔、第四内腔和第五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三内腔和第五内腔均为圆柱体形,所述第四内腔为圆锥台形;第一内腔直径大于第二内腔直径并在连接处构成第一限位台阶,第一内腔直径与耐高温磁铁外径相适配,耐高温磁铁下部连接在第一内腔中且下端与第一限位台阶相抵接,第三内腔直径大于第二内腔直径并在连接处构成第二限位台阶,第五内腔直径小于第三内腔直径,第四内腔上端直径与第三内腔直径相同且下端直径与第五内腔直径相同;所述内六角沉头螺钉下部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内腔并位于第三内腔,所述内六角沉头螺钉的头部与圆锥台形段相适配,所述切边螺母在第三内腔与内六角沉头螺钉下部螺纹连接,切边螺母外径与第三内腔直径相适配且上端与第二限位台阶相抵接;所述卡爪位于解锁环内侧,卡爪和解锁环下部固定连接并构成开口向上的环形槽,快插接头的下部与所述环形槽卡接且解锁环和卡爪相对于快插接头上下移动;解锁环的内径与快插接头下部的外径相适配,卡爪的外径与快插接头下部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卡爪位于内六角沉头螺钉下侧,卡爪上部的外侧设有朝向第二通孔孔壁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最大直径与第三内腔直径相适配,卡爪中部的外径与第五内腔直径相适配;解锁环和卡爪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于快插接头向下移动过程中第一突出部与第四内腔接触后卡爪的上部向内逐渐收紧,推动解锁环带动卡爪相对于快插接头向上移动过程中第一突出部位于第三内腔中时卡爪恢复原始状态。本轴类零件装载时,可以直接将轴类零件一端插入卡爪内,由于原始状态下卡爪内壁与轴类零件外壁存在一定量的空隙,解锁环和卡爪在重力作用下会产生向下的位移,卡爪上部的第一突出部会因受到快插接头逐渐缩小的内壁的挤压,从而逐渐减小卡爪上部内径;轴类零件从下往上插入卡爪后,卡爪上端内径与轴类零件外径相同,卡爪内壁与轴类零件外壁接触并产生挤压和摩檫,此时因轴类零件自身向下重力的影响,会使得卡爪产生更强的向内收紧力,从而保证轴类零件的安全装载;轴类零件拆卸时,先推动解锁环带动卡爪相对于快插接头向上运行至卡爪恢复原始状态,此时卡爪内壁与轴类零件外壁存在一定量的空隙,可轻松拆下轴类零件;本轴类零件装卸夹具结构紧凑、成本较低、安装简单便捷、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自定心性,各相关构件运行可靠、协调,能够有效降低工作时间和减少工作空间,在保证轴类零件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安全装卸的前提,提高了装卸效率。

进一步,解锁环上部外侧设置有环形的第二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向上推解锁环。

进一步,卡爪的上部内圈设有向内突出的卡接部。卡接部的设置使卡爪抓取轴类零件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轴类零件自动浸涂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实现轴类零件的自动浸涂,出泡,烘干,能够方便地应用到加工工厂车间,满足常用具轴类零件的浸涂要求,从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率;

2、本轴类零件装卸夹具结构紧凑、成本较低、安装简单便捷、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自定心性,各相关构件运行可靠、协调,能够有效降低工作时间和减少工作空间,在保证轴类零件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安全装卸的前提,提高了装卸效率;本轴类零件装卸夹具通过磁力固定在导磁板下表面,可方便拆卸轴类零件装卸夹,充分考虑设备实用的安全性及其保养维护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类零件自动浸涂系统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轴类零件装卸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仰视图;

图8是图6的A-A视图。

附图中:1-双立柱桁架机器人;2-上料台手推车;3-浸涂槽;4-除泡槽; 5-烘干槽;6-下料台手推车;7-轴类零件装卸夹具;8-轴类零件;

11-左立柱;12-右立柱;13-横梁;14-水平移动控制装置;15-竖直移动控制装置;16-搅拌装置;17-第一拖链;18-第二拖链;71-括耐高温磁铁;72-快插接头;73-内六角沉头螺钉;74-切边螺母;75-卡爪;76-解锁环;

141-X轴驱动电机;142-第一直线导轨;143-X轴同步带;144-X轴滑块连接板;145-Y向支撑臂;146-Z轴导向架;151-Z轴驱动电机;152-第二直线导轨;153-Z轴升降支架;154-导磁板;161-第三直线导轨;162-第三直线导轨底座;163-第三滑块连接板;164-摆动气缸;165-摆臂;166-搅拌机;167-搅拌头;168-升降气缸;751-第一突出部;752-卡接部;761-第二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轴类零件自动浸涂系统,具有双立柱桁架机器人1,上述双立柱桁架机器人1的前侧下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上料台手推车2、浸涂槽3、除泡槽4、烘干槽5和下料台手推车6;双立柱桁架机器人1具有左立柱11、右立柱12、横梁13、水平移动控制装置14、竖直移动控制装置15 和搅拌装置16,其中横梁13固定左立柱11和右立柱12上侧,水平移动控制装置 14设置在横梁13上,竖直移动控制装置15连接在水平移动控制装置14上并设置有轴类零件固定装置,水平移动控制装置14和竖直移动控制装置15驱动轴类零件固定装置沿横梁13走向和竖直方向移动,搅拌装置16连接在左立柱11的侧壁上。

如图1至图4所示,本轴类零件自动浸涂系统工作流程为:首先用上料台手推车2将轴类零件8推到上料位置,将轴类零件8人工上到轴类零件固定装置上,同时确保轴类零件8都上稳;然后通过双立柱桁架机器人1将轴类零件8 依次运输至浸涂槽3中进行浸涂、除泡槽4中进行除泡、烘干槽5中进行烘干,最后通过双立柱桁架机器人1将轴类零件8转运至下料台手推车6上方进行人工下料;当浸涂槽3的液体需要搅拌时,还可以通过搅拌装置16进行搅拌。

如图1至图4所示,水平移动控制装置14具有双轨双滑块单同步带驱动机构、 Y向支撑臂144和Z轴导向架145,双轨双滑块单同步带驱动机构具有X轴驱动电机 141、第一直线导轨142、X轴同步带143和X轴滑块连接板144,第一直线导轨142 沿水平方向固定在横梁13的前侧,Y向支撑臂145水平方向的后端与X轴滑块连接板144固定连接且前端与Z轴导向架146固定连接;X轴驱动电机141固定在横梁13 左端头部并通过X轴同步带143驱动X轴滑块连接板144带动Y向支撑臂145和Z轴导向架146沿第一直线导轨142往复移动。

如图1至图4所示,竖直移动控制装置15具有Z轴驱动电机151、第二直线导轨152和Z轴升降支架153,轴类零件固定装置设置在Z轴升降支架153的下端,Z 轴驱动电机151和第二直线导轨152的滑块均固定在Z轴导向架146上,第二直线导轨152的滑轨固定在Z轴升降支架153上,Z轴驱动电机151驱动Z轴升降支架153 带动轴类零件固定装置沿第二直线导轨152往复移动。

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方便管线的布置,在横梁13上设置有拖链槽和第一拖链17,在Z轴升降支架153上设置有第二拖链18,第一拖链位于拖链槽中。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搅拌装置16具有第三直线导轨161、第三直线导轨底座162、第三滑块连接板163、摆动气缸164、摆臂165、搅拌机166和升降气缸 168;第三直线导轨161沿竖向固定在第三直线导轨底座162上,第三直线导轨底座162固定在左立柱11上;第三滑块连接板163的下表面与第三直线导轨161的滑块固定连接,摆动气缸164固定在第三滑块连接板163的上表面,摆臂165的一端与摆动气缸164的摆动轴固定连接,搅拌机166固定连接在摆臂165的另一端,搅拌机166的下端固定有搅拌头167;升降气缸168固定在第三直线导轨底座162的下部并位于第三滑块连接板163下侧,升降气缸168通过活塞杆控制第三滑块连接板163带动摆臂165和搅拌机166升降。搅拌装置16的设置,方便对浸涂槽3里的液体进行搅拌,提升了浸泡效果。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轴类零件固定装置具有导磁板154和轴类零件装卸夹具7,轴类零件装卸夹具7为一个以上并通过磁力固定在导磁板154下表面。

如图6至图8所示,轴类零件装卸夹具7包括耐高温磁铁71、快插接头72、内六角沉头螺钉73、切边螺母74、卡爪75和解锁环76;耐高温磁铁71为圆柱体形并沿轴向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且同轴的圆锥台形段和圆柱体形段,圆锥台形段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且下端直径与圆柱体形段直径相同;快插接头72沿轴向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且同轴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三内腔、第四内腔和第五内腔;其中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三内腔和第五内腔均为圆柱体形,第四内腔为圆锥台形;第一内腔直径大于第二内腔直径并在连接处构成第一限位台阶,第一内腔直径与耐高温磁铁71外径相适配,耐高温磁铁71下部连接在第一内腔中且下端与第一限位台阶相抵接,第三内腔直径大于第二内腔直径并在连接处构成第二限位台阶,第五内腔直径小于第三内腔直径,第四内腔上端直径与第三内腔直径相同且下端直径与第五内腔直径相同;内六角沉头螺钉73下部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内腔并位于第三内腔,内六角沉头螺钉73的头部与圆锥台形段相适配,切边螺母74在第三内腔与内六角沉头螺钉73下部螺纹连接,切边螺母74外径与第三内腔直径相适配且上端与第二限位台阶相抵接。

如图6至图8所示,卡爪75位于解锁环76内侧,卡爪75和解锁环76下部固定连接并构成开口向上的环形槽,快插接头72的下部与所述环形槽卡接且解锁环76和卡爪75相对于快插接头72上下移动;解锁环76的内径与快插接头72下部的外径相适配,卡爪75的外径与快插接头72下部的内径相适配;卡爪75位于内六角沉头螺钉73下侧,卡爪75上部的外侧设有朝向第二通孔孔壁的第一突出部751,第一突出部751最大直径与第三内腔直径相适配,卡爪75中部的外径与第五内腔直径相适配;解锁环76和卡爪75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于快插接头72向下移动过程中第一突出部751与第四内腔接触后卡爪75的上部向内逐渐收紧,推动解锁环76带动卡爪75相对于快插接头72向上移动过程中第一突出部751位于第三内腔中时卡爪恢复原始状态。本实施例中,卡爪75的下部采用过渡配合的方式卡接在解锁环76下部;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向上推解锁环76,在解锁环76上部外侧设置有环形的第二突出部761;为了使卡爪75抓取轴类零件8更为稳固,在卡爪75的上部内圈设有向内突出的卡接部752。

如图6至图8所示,轴类零件8装载时,可以直接将轴类零件8一端插入卡爪75内,由于原始状态下卡爪75内壁与轴类零件8外壁存在一定量的空隙,解锁环76和卡爪75在重力作用下会产生向下的位移,卡爪75上部的第一突出部751会因受到快插接头逐渐缩小的内壁的挤压,从而逐渐减小卡爪75上部内径。轴类零件8从下往上插入卡爪75后,卡爪75上端内径与轴类零件8外径相同,卡爪75内壁与轴类零件8外壁接触并产生挤压和摩檫,此时因轴类零件 8自身向下重力的影响,会使得卡爪75产生更强的向内收紧力,从而保证轴类零件8的安全装载。轴类零件8拆卸时,先推动解锁环76带动卡爪75相对于快插接头72向上运行至卡爪75恢复原始状态,此时卡爪75内壁与轴类零件8 外壁存在一定量的空隙,可轻松拆下轴类零件8。本轴类零件装卸夹具7通过磁力固定在导磁板154下表面,可方便拆卸轴类零件装卸夹7。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