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气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849发布日期:2019-08-16 22:4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气液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二次气液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向气流中加入一定量的液体,现有技术通过汽液混合装置将气体与液体混合。

但是汽液混合装置对气体与液体的混合度有限,仅仅通过一次的气液混合混合度差,而且不好把控。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气液混合装置,它可以实现通过再次混入气体实现两次的气液混合,而且更好把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气液混合装置本体,所述气液混合装置本体的上端连接有进水口,所述气液混合装置本体的左端连接有进气口A,所述气液混合装置本体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分接头,所述进气口A和进水口均与第一分接头连通,所述第一分接头的下端连接有主支管,所述主支管远离第一分接头的一端连接有喷雾装置,所述喷雾装置上安装有喷雾头,所述主支管上还连接有分支管,所述分支管远离主支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分接头,所述第二分接头的上端连接有进气口B,所述主支管上连接有主阀门,所述分支管上连接有分阀门,通过再次混入气体实现两次的气液混合,而且更好把控。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A、进水口和进气口B上均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可以将在进气口A、进水口和进气口B不使用的时候盖上,减少灰尘的进入。

优选地,所述主支管的外侧包裹有防护套管,使主支管不易被划破。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A、进水口和进气口B的入口处均固定连接有温度计,且温度计的测量端贯穿进气口A、进水口和进气口B侧壁并与它们的内壁相接触,通过观察温度计,更好的进行进气和进水的温度控制,较小高温对主支管和分支管的影响。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再次混入气体实现两次的气液混合,而且更好把控。

(2)进气口A、进水口和进气口B上均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可以将在进气口A、进水口和进气口B不使用的时候盖上,减少灰尘的进入。

(3)主支管的外侧包裹有防护套管,使主支管不易被划破。

(4)进气口A、进水口和进气口B的入口处均固定连接有温度计,且温度计的测量端贯穿进气口A、进水口和进气口B侧壁并与它们的内壁相接触,通过观察温度计,更好的进行进气和进水的温度控制,较小高温对主支管和分支管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气液混合装置本体、2进气口A、3进水口、4第一分接头、5主支管、6进气口B、7第二分接头、8喷雾装置、9喷雾头、10主阀门、11分阀门、12分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二次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气液混合装置本体1,气液混合装置本体1的上端连接有进水口3,气液混合装置本体1的左端连接有进气口A2,气液混合装置本体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分接头4,进气口A2和进水口3均与第一分接头4连通,第一分接头4的下端连接有主支管5,主支管5远离第一分接头4的一端连接有喷雾装置8,喷雾装置8上安装有喷雾头9,主支管5上还连接有分支管12,分支管12远离主支管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分接头7,第二分接头7的上端连接有进气口B6,主支管5上连接有主阀门10,分支管12上连接有分阀门11,进气口A2、进水口3和进气口B6上均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可以将在进气口A2、进水口3和进气口B6不使用的时候盖上,减少灰尘的进入,主支管5的外侧包裹有防护套管,使主支管5不易被划破,进气口A2、进水口3和进气口B6的入口处均固定连接有温度计,且温度计的测量端贯穿进气口A2、进水口3和进气口B6侧壁并与它们的内壁相接触,通过观察温度计,更好的进行进气和进水的温度控制,较小高温对主支管5和分支管12的影响。

气体和液体分别通过进气口A2、进水口3进入气液混合装置本体1进行混合,通过第一分接头4将气液混合物进行一分四,通过主支管5输送到喷雾装置8,同时气体从第二分接头7进入通过分支管12将气体输送到主支管5,此时的气体与第一次气液混合再次进行混合,称为第二次气液混合,然后输送到喷雾装置8,从喷雾头9喷出,通过打开和关闭主阀门10和分阀门11更好的调控输送速度,完成更好的混合,相比于传统的一次气液混合,二次气液混合,大大提高了雾化效果,且喷雾量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