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电加热的丙烯酸乳液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2816发布日期:2019-02-11 00:0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电加热的丙烯酸乳液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装置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电加热的丙烯酸乳液电加热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丙烯酸乳液的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反应釜作为反应容器,供甲基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过硫酸铵等反应原料进行反应,现有的反应釜一般在反应釜罐体外侧包裹有夹套,通过在夹套和反应釜罐体间形成的夹层空间中灌注热水实现反应釜的温度提升,但是由于用于导热的水液与反应釜罐体内的反应原料间隔着一层反应锅罐体,在热量传递过程中存在热量损失,从而导致热量传递效率不高,使得反应原料的反应环境温度上升缓慢,影响反应的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反应釜罐体内的温度升高速度和效率的反应釜结构,即一种带电加热的丙烯酸乳液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电加热的丙烯酸乳液反应装置,包括旋转平台、反应釜罐体和加热桨,所述反应釜罐体上部设有若干进料口,其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加热桨包括伸入反应釜罐体内部的轴杆以及连接在轴杆上的电加热叶片;所述旋转平台上设有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上设有第一横臂,所述第二立杆上设有第二横臂,所述反应釜罐体外壁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一横臂固接,所述第二横杆和第二横臂固接。

进一步,所述反应釜罐体外侧设有可注入水的夹套,所述夹套与反应釜罐体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夹套上设有与夹层空间连通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

进一步,所述电加热叶片包括四个内置电热丝的半椭圆环,所述半椭圆环沿轴杆周向均匀设置,所述轴杆内设有用于为所述电热丝供电的导线。

进一步,所述旋转平台上设有冷却水箱和水泵,所述冷却水箱上设有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所述出水端口和水泵通过进水管路与冷却水入口连接,所述进水端口通过出水管路与冷却水出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对称设置在旋转平台的旋转轴两侧,所述第一横臂的长度大于第二横臂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带电加热的丙烯酸乳液反应装置,通过旋转平台带动反应釜罐体旋转,其中的反应原料由于在反应釜罐体内壁和反应原料内部两个位置受力不同,因此两个一致的力将反应原料的扰动并打散,实现对反应原料的搅拌效果。同时具有电加热功能的电加热叶片,通过直接与反应原料接触进行提升反应原料的反应温度,无热量损耗,提升了反应原料的加热速度和效率;并且由于电加热叶片的存在,增加了反应釜罐体转动时,其中的反应原料受力的不一致性,增强了对反应原料的搅拌效果,使得反应进行的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电加热的丙烯酸乳液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反应釜罐体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的电加热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转平台、2-反应釜罐体、21-进料口、23-第一横杆、24-第二横杆、25-出料口、26-夹层空间、31-冷却水入口、32-冷却水出口、4-第一立杆、41-第一横臂、5-第二立杆、51-第二横臂、61-轴杆、62-电加热叶片、7-夹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电加热的丙烯酸乳液反应装置,包括旋转平台1、反应釜罐体2和加热桨,所述反应釜罐体2上部设有若干进料口21,其底部设有出料口25,所述加热桨包括伸入反应釜罐体2内部的轴杆61以及连接在轴杆61上的电加热叶片62;所述旋转平台1上设有第一立杆4和第二立杆5,所述第一立杆4上设有第一横臂41,所述第二立杆5上设有第二横臂51,所述反应釜罐体2外壁设有第一横杆23和第二横杆24,所述第一横杆23和第一横臂41固接,所述第二横杆24和第二横臂51固接。

旋转平台1在周向旋转工作时,会受到反应釜罐体2对其施加的轴向力,可以根据反应釜罐体2的容量旋转合适承载吨位的旋转平台1,一般50L的反应釜选用1吨以下承载吨位的旋转平台1,对应1000L以上的反应釜旋转4吨以上承载吨位的旋转平台1保证正常运转。

旋转平台1的转动策略应当是变速转动,由于反应釜罐体2内的反应原料呈液体状,在反应原料与反应釜罐体2内壁(包括反应釜罐体2侧面内壁和底部内壁)接触位置受到的力和反应原料内部的力是不一致的,由于旋转平台1做变速转动,这个反应原料与反应釜罐体2内壁接触面的力就不停的对反应原料产生扰动实现搅拌的效果。

对于上述实施例,为了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反应温度进行调控,所述反应釜罐体2外侧设有可注入水的夹套7,所述夹套7与反应釜罐体2之间形成夹层空间26,所述夹套7上设有与夹层空间26连通的冷却水入口31和冷却水出口32。所述旋转平台1上设有冷却水箱和水泵,所述冷却水箱上设有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所述出水端口和水泵通过进水管路与冷却水入口31连接,所述进水端口通过出水管路与冷却水出口32连接。在需要调低反应釜罐体2中的温度时,通过水泵将冷却水箱中的冷却水泵入夹层空间26中,充满夹层空间26的冷却水吸收反应釜罐体2中的热量,使反应的温度条件达到要求,夹层空间26中吸收了热量的水会从冷却水出口32中流回冷却水箱中,通过冷却水循环吸热方式实现冷却效果。

具体地,所述电加热叶片62包括四个内置电热丝的半椭圆环,所述半椭圆环内设空腔用于设置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金属材质的半椭圆环间填充有耐高温绝缘材料,所述半椭圆环沿轴杆61周向均匀设置,所述轴杆61内设有用于为所述电热丝供电的导线,所述轴杆61上连接有用于测量反应釜罐体2内部温度的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通过设置在轴杆61内的导线与设于反应釜罐体2上部的温控器连接,所述电热丝受控于所述温控器。通过将电加热叶片62设置成四个半椭圆环,分散了发热范围,增加了反应原料的受热面积,有助于更快速的升温,同时更分散的电加热叶片62也增加了反应原料内部与电加热叶片62的受力,增强了搅拌效果。

为了增强旋转平台1对反应釜罐体2内的反应原料的搅拌效果,所述第一立杆4和第二立杆5对称设置在旋转平台1的旋转轴两侧,所述第一横臂41的长度大于第二横臂51的长度。由于第一横臂41和第二横臂51长度不一致,使得反应釜罐体2与旋转平台1的转轴偏心设置,在反应釜罐体2自转的同时,还会发生绕旋转平台1的转轴公转,通过两个转动增加了反应原料的受力方向,提升了旋转平台1转动给反应原料带来的扰动和搅拌的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