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喷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2973发布日期:2020-10-17 01:0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喷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镀品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镀喷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金属、塑料以及电子器件等材料的防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而随着材料及器件精密性的不断提高,对电镀均匀性和可用电流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只通过电镀液的改良已无法满足要求,还需要通过过电镀设备的改善来提高电镀的均匀性。

一般的电镀体系中均包括作为待镀工件的阴极及其附件、阳极部分、为实现电镀液充分交换的喷流装置以及电源四大部分,其中喷流结构主要用于将电镀液尽可能均匀地喷向待镀工件的表面,是影响电镀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使用的喷流装置系统,其结构组成一般是在一根通径较大的总管上,连通许多根喷管,每根喷管上又均匀排布多个喷头,通常喷流系统是通过循环泵实现喷流的,每个喷头的液体不够分散,喷在镀件表面的流量分布不均匀,即使对喷管和喷头合理分布,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喷流效果。

cn209368367u公开了一种电镀喷流装置,包括电镀槽,电镀槽内有电镀液,电镀槽内依次设置有阳极、格栅喷流装置、阴极夹治具和固定在阴极夹治具上的被镀物,电镀槽底部依次连接有出液管、分流管,分流管连接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分别与格栅喷流装置的上下端相连,格栅喷流装置包括与进液管相连的分液管,分液管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喷流管,喷流管上设置有与被镀物相对的若干喷流孔;该装置即是采用喷流管与喷流孔搭配的形式,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镀膜均匀性,但仍存在孔径喷流的固有缺陷,难以完全分散。

cn202072780u公开了一种喷流装置,其上设有若干喷流孔,喷流孔呈环形阵列状分布,至少为四环,且位于外环的喷流孔数量大于位于内环的喷流孔数量。该装置通过对喷流孔排布方式及数量的调节,尽量避免了内外环喷流孔的稀疏差异过大的问题,但电镀液经喷流孔喷出时的流速使得液体难以完全分散,而孔径过大或流速过小则难以起到喷流镀膜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电镀喷流装置的改进,还需要寻求除孔径喷流以外的方式,既能够实现液体的分散,又能够达到喷流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镀喷流装置,所述装置以固定杆和支撑杆主体,并在其上设置叶轮,通过叶轮的转动实现电镀液的加速和分散,使得镀件表面电镀液分布均匀,提高喷流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镀喷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平固定杆和竖直支撑杆,所述水平固定杆设有两根,包括第一水平固定杆和第二水平固定杆,设置于竖直支撑杆的两端,所述竖直支撑杆设有至少三根,平行排列,每根所述竖直支撑杆上设有至少两个叶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喷流装置时电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以水平固定杆和竖直支撑杆构成主体框架,在竖直支撑杆上均匀布置叶轮,通过叶轮将电镀液加速增压,并通过叶轮的转动将电镀液搅拌分散,更均匀的喷向待镀工件的表面,提升喷流效果;所述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便于电镀领域的广泛应用。

以下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平固定杆和第二水平固定杆平行设置,位于所述竖直支撑杆的两端,与竖直支撑杆垂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平固定杆前的“第一”、“第二”,并不是对水平固定杆自身结构或性能的限定,只是为了对不同安装位置的水平固定杆进行区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竖直支撑杆的数量为4~8根,例如4根、5根、6根、7根或8根,竖直支撑杆的数量与待镀工件的大小以及叶轮的大小等有关;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间的距离相等,有助于其上设置的叶轮的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间的距离为110~135mm,例如110mm、115mm、120mm、125mm、130mm或135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叶轮的直径为100~120mm,例如100mm、105mm、110mm、115mm或12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每根竖直支撑杆上叶轮的数量为5~9个,例如5个、6个、7个、8个或9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同一竖直支撑杆上叶轮的间距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同一竖直支撑杆上叶轮的间距为120~150mm,例如120mm、125mm、130mm、135mm、140mm、145mm或150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中,叶轮数量和叶轮间距的设置主要满足其分散开的电镀液能够将镀件表面均匀覆盖,与待镀工件的大小有关,由两者数据也可间接得知竖直支撑杆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上的叶轮错开布置。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电镀液能够更好的分散与喷流,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上的叶轮错开布置,能够有效避免电镀液喷流部分区域重合,而另一部分却没有电镀液喷射的问题。

另外,叶轮均设置于竖直支撑杆上的面对待镀工件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固定杆为管状结构,内部安装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与外置电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水平固定杆和第二水平固定杆为联动杆,通过齿轮轴进行联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竖直支撑杆为管状结构,内部安装有第二齿轮轴,所述外置电机依次带动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叶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齿轮轴前的“第一”、“第二”,并不是对齿轮轴自身结构或性能的限定,只是为了区分不同安装位置的齿轮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叶轮的驱动由外置电机带动两个水平固定杆内的第一齿轮轴转动,通过第一齿轮轴带动竖直支撑杆内的第二齿轮轴转动,再由第二齿轮轴带动叶轮的转动,该设计能够避免连接线接入到电镀液中,降低出现安全问题的风险,也无需采用传统喷射管与喷射孔结构形式所需的电镀液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以固定杆和支撑杆构成主体框架,并均匀布置叶轮,通过叶轮将电镀液加速增压,并通过叶轮的转动将电镀液搅拌分散,更均匀的喷向待镀工件的表面,提升喷流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机械驱动安全性高,便于在电镀领域的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镀喷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水平固定杆,2-第二水平固定杆,3-竖直支撑杆,4-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供了一种电镀喷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平固定杆和竖直支撑杆3,所述水平固定杆设有两根,包括第一水平固定杆1和第二水平固定杆2,设置于竖直支撑杆3的两端,所述竖直支撑杆3设有多根,平行排列,每根所述竖直支撑杆3上设有多个叶轮4。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典型但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镀喷流装置,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水平固定杆和竖直支撑杆3,所述水平固定杆设有两根,包括第一水平固定杆1和第二水平固定杆2,设置于竖直支撑杆3的两端,所述竖直支撑杆3设有多根,平行排列,每根所述竖直支撑杆3上设有多个叶轮4。

所述第一水平固定杆1和第二水平固定杆2平行设置,位于多根竖直支撑杆3的两端,与竖直支撑杆3垂直。

所述竖直支撑杆3的数量为6根,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3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3间的距离为110mm。

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3上的叶轮4错开布置,从一侧数奇数根竖直支撑杆3上叶轮4的数量为7个,偶数根竖直支撑杆3上叶轮4的数量为6个。

所述叶轮4的直径为100mm,同一竖直支撑杆3上相邻叶轮4的间距相等,为120mm。

所述叶轮4均设置于竖直支撑杆3上面对待镀工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水平固定杆1和第二水平固定杆2均为管状结构,内部安装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与外置电机相连。

所述竖直支撑杆3为管状结构,内部安装有第二齿轮轴,所述外置电机依次带动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叶轮4转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镀喷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平固定杆和竖直支撑杆3,所述水平固定杆设有两根,包括第一水平固定杆1和第二水平固定杆2,设置于竖直支撑杆3的两端,所述竖直支撑杆3设有多根,平行排列,每根所述竖直支撑杆3上设有多个叶轮4。

所述第一水平固定杆1和第二水平固定杆2平行设置,位于多根竖直支撑杆3的两端,与竖直支撑杆3垂直。

所述竖直支撑杆3的数量为4根,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3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3间的距离为120mm。

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3上的叶轮4错开布置,从一侧数奇数根竖直支撑杆3上叶轮4的数量为6个,偶数根竖直支撑杆3上叶轮4的数量为5个。

所述叶轮4的直径为110mm,同一竖直支撑杆3上相邻叶轮4的间距相等,为140mm。

所述叶轮4均设置于竖直支撑杆3上面对待镀工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水平固定杆1和第二水平固定杆2均为管状结构,内部安装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与外置电机相连。

所述竖直支撑杆3为管状结构,内部安装有第二齿轮轴,所述外置电机依次带动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叶轮4转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镀喷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平固定杆和竖直支撑杆3,所述水平固定杆设有两根,包括第一水平固定杆1和第二水平固定杆2,设置于竖直支撑杆3的两端,所述竖直支撑杆3设有多根,平行排列,每根所述竖直支撑杆3上设有多个叶轮4。

所述第一水平固定杆1和第二水平固定杆2平行设置,位于多根竖直支撑杆3的两端,与竖直支撑杆3垂直。

所述竖直支撑杆3的数量为8根,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3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3间的距离为135mm。

相邻两根竖直支撑杆3上的叶轮4错开布置,从一侧数奇数根竖直支撑杆3上叶轮4的数量为9个,偶数根竖直支撑杆3上叶轮4的数量为8个。

所述叶轮4的直径为120mm,同一竖直支撑杆3上相邻叶轮4的间距相等,为150mm。

所述叶轮4均设置于竖直支撑杆3上面对待镀工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水平固定杆1和第二水平固定杆2均为管状结构,内部安装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与外置电机相连。

所述竖直支撑杆3为管状结构,内部安装有第二齿轮轴,所述外置电机依次带动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叶轮4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所述电镀喷流装置作为电镀体系的组成部分,置于电镀液中,使其平行于待镀工件的表面;所述叶轮的驱动由通过外置电机带动两个水平固定杆内的第一齿轮轴转动,通过第一齿轮轴带动竖直支撑杆内的第二齿轮轴转动,再由第二齿轮轴带动叶轮的转动,使电镀液经过叶轮的加速增压喷流到待镀工件表面,通过与电机相连的变频器调节电机的转动速率来调节叶轮转动的速率,使经叶轮分散的电镀液能够均匀覆盖到整个待镀工件的表面,喷流效果的均匀能够使得电镀层的厚度一致,提升镀层效果。

综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以水平固定杆和竖直支撑杆构成主体框架,并在竖直支撑杆上均匀布置叶轮,通过叶轮将电镀液加速增压,并通过叶轮的转动将电镀液搅拌分散,更均匀的喷向待镀工件的表面,提升喷流效果;所述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机械驱动安全性高,降低出现安全问题的风险,便于在电镀领域的广泛应用。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装置,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装置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等效替换及辅助装置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