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布机的涂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4244发布日期:2020-12-08 15:2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布机的涂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胶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布机的涂胶机构。



背景技术:

直立式涂布辊排列,缺点:辊与辊之间间隙非常小在两个辊转动时成碾压形式,容易出现基材撕裂,起皱纹等现象。单刮刀容易出现涂胶不均匀,出现花纹不明显或胶量大花纹颜色重的现象,涂胶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涂布机的涂胶机构,包括所述传胶辊上方设置有两个压辊,所述压辊和涂胶辊不接触压紧,两压辊岔开悬空在涂胶辊上方,通过两压辊可将基材以一定弧度贴在涂胶辊上,不存在压辊碾压基材的现象,涂胶后时基材不会出现褶皱和碾压变形等现象,所述涂胶辊两侧在机架上设置有刮刀双刮刀的设置正反涂布时,网纹辊正反转两侧刮刀都能把多余胶刮掉;通过气缸和调节手柄可调节两压辊的高度和间距,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基材涂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换向减速电机、传胶辊和覆压可调式涂胶装置;所述换向减速电机固定设置在机架底部一侧;所述机架内部下方固定设置有胶盒;所述传胶辊设置在胶盒内部上方;所述传胶辊轴承连接在机架上;所述传胶辊上方在机架上轴承连接有涂胶辊;所述传胶辊和涂胶辊一端均键连接有从动链轮;所述换向减速电机轴端键连接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覆压可调式涂胶装置设置在涂胶辊上方。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涂胶辊两侧在机架上设置有刮刀。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覆压可调式涂胶装置包括压辊、滑座、气缸和调节手柄;所述涂胶辊上方设置有两个压辊。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压辊和涂胶辊不接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涂胶辊上方在机架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下两侧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座滑动连接在导轨上。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滑座内部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带座轴承;所述压辊两端和带座轴承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气缸固定设置在滑座顶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一端和带座轴承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框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中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调节手柄一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螺纹连接在固定座中部;所述丝杆一端转轴转轴连接在滑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传胶辊上方设置有两个压辊,所述压辊和涂胶辊不接触压紧,两压辊岔开悬空在涂胶辊上方,通过两压辊可将基材以一定弧度贴在涂胶辊上,不存在压辊碾压基材的现象,涂胶后时基材不会出现褶皱和碾压变形等现象。

2、所述涂胶辊两侧在机架上设置有刮刀双刮刀的设置正反涂布时,网纹辊正反转两侧刮刀都能把多余胶刮掉。

3、通过气缸和调节手柄可调节两压辊的高度和间距,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基材涂胶。

4、正反转网纹涂胶,配合精密刮刀板进行涂胶作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同时实现正向涂胶和逆向涂胶方式,生产过程中一机两用的问题。满足同时生产两种不同胶水材料的需要,提高了本结构的多用途难题,同时可以保证涂胶过程中的均匀度以及涂胶平整度,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涂布机的涂胶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涂布机的涂胶机构的侧面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涂布机的涂胶机构的内部压辊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01、固定框;102、导轨;103、固定板;104、固定座;2、换向减速电机;201、主动链轮;3、传胶辊;301、从动链轮;4、覆压可调式涂胶装置;401、压辊;402、滑座;403、气缸;404、调节手柄;405、带座轴承;406、丝杆;5、胶盒;6、涂胶辊;7、刮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3所示,一种涂布机的涂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换向减速电机2、传胶辊3和覆压可调式涂胶装置4;所述换向减速电机2固定设置在机架1底部一侧;所述机架1内部下方固定设置有胶盒5;所述传胶辊3设置在胶盒5内部上方;所述传胶辊3轴承连接在机架1上;所述传胶辊3上方在机架1上轴承连接有涂胶辊6;所述传胶辊3和涂胶辊6一端均键连接有从动链轮301;所述换向减速电机2轴端键连接有主动链轮201;所述主动链轮201和从动链轮301通过链条连接;所述覆压可调式涂胶装置4设置在涂胶辊6上方。

优选的,所述涂胶辊6两侧在机架1上设置有刮刀7。

优选的,所述覆压可调式涂胶装置4包括压辊401、滑座402、气缸403和调节手柄404;所述涂胶辊6上方设置有两个压辊401。

优选的,所述压辊401和涂胶辊6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涂胶辊6上方在机架1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框101;所述固定框101上下两侧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导轨102;所述滑座402滑动连接在导轨102上。

优选的,所述滑座402内部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带座轴承405;所述压辊401两端和带座轴承405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缸403固定设置在滑座402顶部;所述气缸403的活塞杆一端和带座轴承405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101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103;所述固定板103一侧中部设置有固定座104;所述调节手柄404一端设置有丝杆406;所述丝杆406贯穿螺纹连接在固定座104中部;所述丝杆406一端转轴转轴连接在滑座上402。

使用时,步骤一,结合图1-3所示,将基材从两压辊401下方与涂胶辊6之间的空隙位置穿过,基材处于张紧状态,因‘所述涂胶辊6上方设置有两个压辊401,所述压辊401和涂胶辊6不接触’,压辊401不直接将基材压紧在涂胶辊6上,通过两压辊401将基材张开,在两压辊401下方的基材以一定弧度贴在涂胶辊6上,‘所述传胶辊202设置在胶盒5内部上方;所述传胶辊202轴承连接在机架1上;所述传胶辊202上方在机架1上轴承连接有涂胶辊6’,当传胶辊202转动时在胶盒5内部蘸胶,传胶辊202和涂胶辊6紧贴,通过传胶辊202将胶水附在涂胶辊6上,涂胶混转动时,首先通过刮刀7将涂胶辊6上的胶水涂平,让后再将涂胶辊6上的胶水涂在基材上。

综上所述,通过两压辊401可将基材以一定弧度贴在涂胶辊6上,不存在压辊401碾压基材的现象,涂胶后时基材不会出现褶皱和碾压变形等现象,解决了现有涂胶机的辊与辊之间间隙非常小在两个辊转动时成碾压形式,容易出现基材撕裂,起皱纹等现象的问题。

步骤二,结合图1-3所示,因‘所述滑座402内部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带座轴承405;所述压辊401两端和带座轴承405连接,所述气缸403固定设置在滑座402顶部;所述气缸403的活塞杆一端和带座轴承405连接’,当气缸403的活塞杆伸出时,会推动压辊401向下运动,同理活塞杆收回时,会拉动压辊401向上抬起,上述实现了压辊401上下位置的调节。

‘所述固定框上下两侧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导轨102;所述滑座402滑动连接在导轨102上;所述调节手柄404一端设置有丝杆406;所述丝杆406贯穿螺纹连接在固定座104中部;所述丝杆406一端转轴转轴连接在滑座402上’,所以当转动调节手柄404时,调节手柄404会带动丝杆406一起转动,从而在丝杆406的作用下推动滑座402和压辊401前后运动,从而实现压辊401前后位置的调节。

所以说通过气缸403和调节手柄404可调节两压辊401的高度和间距,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基材涂胶。

‘所述涂胶辊6两侧在机架1上设置有刮刀7’,网纹辊正反转两侧刮刀7都能把多余胶刮掉;正反转网纹涂胶,配合精密刮刀7板进行涂胶作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同时实现正向涂胶和逆向涂胶方式,生产过程中一机两用的问题;满足同时生产两种不同胶水材料的需要,提高了本结构的多用途难题,同时可以保证涂胶过程中的均匀度以及涂胶平整度,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