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用滴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9837发布日期:2021-03-19 11:0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用滴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用滴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油田开发注入的化工产品类型越来越广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地质、工况条件下注入化工产品的要求愈加细化。液体类化工品由于现场注入方便、适应性强的特点,用量逐年增大。对于液相产品的生产,经常需要用到液体滴加装置。目前的常规液体滴加装置往往由于原料粘度高、加入要求苛刻的原因,很难满足产品对原料转化率、产品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应釜用滴加装置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液体滴加装置难以满足产品对原料转化率、产品性能的要求,加液需要高速搅拌,滴加速度不可控,精度不高,清洗困难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滴加装置,包括暂存泄压槽、控制阀、外部卡箍法兰、内部卡箍法兰、出液装置,暂存泄压槽、控制阀、外部卡箍法兰、内部卡箍法兰、出液装置自上向下依次通过管线连接,暂存泄压槽、控制阀、外部卡箍法兰位于反应釜的外部,内部卡箍法兰和出液装置位于反应釜的内部。

所述暂存泄压槽的上部形状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上面设置有盖,暂存泄压槽的下部形状为圆锥体且圆锥体的直径自上向下递减,圆锥体的上面直径和圆柱体的直径相等。

所述控制阀为流量调节阀。

所述外部卡箍法兰和内部卡箍法兰均采用不锈钢卡箍。

所述出液装置包括箍紧法兰片、下液管、分液管、出液管和防滑卡帽,箍紧法兰片连通下液管的上端,下液管的下端连通分液管的中部,分液管连通出液管,箍紧法兰片的中心开设下液通孔,下液通孔与下液管相通,出液管的两端端口均连接防滑卡帽,出液管的底曲面开设多个通孔。

所述防滑卡帽采用焊接卡点或螺纹嵌入。

所述下液管竖直设置,分液管和出液管水平设置,下液管垂直连通分液管,分液管和出液管的夹角为10~90°。

所述出液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液管通过分液管相互连通。

所述下液管、分液管、出液管的管径相同或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反应釜用滴加装置,包括暂存泄压槽、控制阀、外部卡箍法兰、内部卡箍法兰、出液装置,暂存泄压槽、控制阀、外部卡箍法兰、内部卡箍法兰、出液装置自上向下依次通过管线连接,暂存泄压槽、控制阀、外部卡箍法兰位于反应釜的外部,内部卡箍法兰和出液装置位于反应釜的内部;物料存在暂存泄压槽,经控制阀、外部卡箍法兰、内部卡箍法兰流入出液装置,经出液装置流出,控制阀可实现物料自动连续滴加,滴加速率可控,物料进入出液装置的箍紧法兰片中的下液通孔,然后依次流经下液管和分液管,最后经出液管底曲面的通孔流出,使物料在较低的搅拌速度下即可充分混匀液体,降低了搅拌速率,减少搅拌能耗,同时该反应釜用滴加装置可拆卸,实现对装置的无死角清洗。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反应釜用滴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出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滑卡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出液管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暂存泄压槽;2、控制阀;3、外部卡箍法兰;4、内部卡箍法兰;5、出液装置;6、箍紧法兰片;7、下液通孔;8、下液管;9、分液管;10、出液管;11、防滑卡帽;12、焊接卡点;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反应釜用滴加装置,包括暂存泄压槽1、控制阀2、外部卡箍法兰3、内部卡箍法兰4、出液装置5,暂存泄压槽1、控制阀2、外部卡箍法兰3、内部卡箍法兰4、出液装置5自上向下依次通过管线连接,暂存泄压槽1、控制阀2、外部卡箍法兰3位于反应釜的外部,内部卡箍法兰4和出液装置5位于反应釜的内部。

物料存在暂存泄压槽1,经控制阀2、外部卡箍法兰3、内部卡箍法兰4流入出液装置5,经出液装置5流出,控制阀2可实现物料自动连续滴加,滴加速率可控,使物料在较低的搅拌速度下即可充分混匀液体,降低了搅拌速率,减少搅拌能耗,同时该反应釜用滴加装置可拆卸,实现对装置的无死角清洗。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暂存泄压槽1的上部形状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上面设置有盖,暂存泄压槽1的下部形状为圆锥体且圆锥体的直径自上向下递减,圆锥体的上面直径和圆柱体的直径相等。盖可防止杂质进入暂存泄压槽1内,圆锥体可将物料引入管线,经管线进入控制阀2内,结构简单、引流方便。

所述控制阀2为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为手动阀或自动阀,实现物料自动连续滴加,滴加速率可控,提高滴加精度。

所述外部卡箍法兰3和内部卡箍法兰4均采用不锈钢卡箍。不锈钢卡箍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强度高,外部卡箍法兰3和内部卡箍法兰4可将暂存泄压槽1和出液装置5稳定固定于反应釜内。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出液装置5包括箍紧法兰片6、下液管8、分液管9、出液管10和防滑卡帽11,箍紧法兰片6连通下液管8的上端,下液管8的下端连通分液管9的中部,分液管9连通出液管10,箍紧法兰片6的中心开设下液通孔7,下液通孔7与下液管8相通,出液管10的两端端口均连接防滑卡帽11,出液管10的底曲面开设多个通孔13。出液管上通孔直径为0.1~1cm,物料进入出液装置5的箍紧法兰片6中的下液通孔,然后依次流经下液管8和分液管9,最后经出液管10底曲面的通孔13流出,使物料在较低的搅拌速度下即可充分混匀液体,降低了搅拌速率,减少搅拌能耗,同时该反应釜用滴加装置可拆卸,实现对装置的无死角清洗。

如图3所示,所述防滑卡帽11采用焊接卡点12或螺纹嵌入。焊接卡点或螺纹嵌入方便防滑卡帽11安装于出液管10的两端,安装拆卸方便,结构简单,密封性好。

所述下液管8竖直设置,分液管9和出液管10水平设置,下液管8垂直连通分液管9,分液管9和出液管10的夹角为10~90°。可使物料在较低的搅拌速度下即可充分混匀液体,降低了搅拌速率,减少搅拌能耗。

所述出液管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液管10通过分液管9相互连通。所述下液管8、分液管9、出液管10的管径相同或不同,管径为1~5cm;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选择性和适应性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一种反应釜用滴加装置,包括:暂存泄压槽1、控制阀2、外部卡箍法兰3、内部卡箍法兰4、出液装置5、箍紧法兰片6、下液通孔7、下液管8、分液管9、出液管10、防滑卡帽11、卡点12、通孔13。

暂存泄压槽1的容积为10l,控制阀2为手动球阀,连接管线直径与出液装置5中的下液通孔7、下液管8、分液管9、两根出液管10直径均设置为2.5cm,防滑卡帽11采用焊接卡点,出液管10底曲面设置4个直径为0.2cm的通孔。

暂存泄压槽1与控制阀2间距为8~10cm,控制阀2与外部卡箍法兰3间距为10~12cm,外部卡箍法兰3与内部卡箍法兰4间距为35~40cm,内部卡箍法兰4与出液装置5间距为10~12cm。

下液管8长度为4~6cm,焊接在分液管9中间位置;分液管9长度为4~6cm,焊接在两根出液管10中间位置;两根出液管10长度为4~6cm,底曲面4个直径0.2cm通孔间隔为0.5~1cm。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