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旋流器及使用该液体旋流器的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712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旋流器及使用该液体旋流器的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旋流器及使用该液体旋流器的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及散热器的热交换部件中的载热流体通常是沿着管路的轴向运动,使得管壁接触部分的载热流体与管路中部的载热流体缺少对流,由此导致各种热交换部件的热交换效率较低,进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液体旋流器以及热交换效率高、可有效节约能源的使用该液体旋流器的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旋流器,包括管端设有端盖的圆管,圆管的封闭端设有容器壳体,容器壳体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圆管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水孔,多个进水孔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圆管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同为10°-50°或同为130°-170°,圆管的另一端具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旋流器,其中每个所述进水孔为长方形,长方形进水孔的长边与圆管的轴线方向平行,多个进水孔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圆管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同为15°-40°或同为135°-160°。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旋流器,其中所述进水孔的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圆管的截面积,所述圆管的管端采用圆锥形的端盖封闭,端盖的圆锥形板面上设有多个长方形的进液孔,长方形进液孔的长边与圆锥形端盖的母线平行,位于长方形进液孔左侧的长边侧壁面在所述圆锥形端盖横截面方向的中线与圆锥形端盖在该中心线处切线之间的夹角同为10°-50°或同为130°-170°。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旋流器,其中多个所述进水孔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圆管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同为20°-30°或同为140°-150°,位于所述长方形进液孔左侧的长边侧壁面在所述圆锥形端盖横截面方向的中线与圆锥形端盖在该中心线处切线之间的夹角同为20°-30°或同为140°-150°。
使用液体旋流器的锅炉,包括位于炉腔内的多个主水管,主水管之间采用多个热交换管相连,所述热交换管上串连有至少一个所述液体旋流器,所述热交换管的出水口通过所述主水管侧壁上的多个进液口与主水管相连,多个进液口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主水管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同为10°-50°或同为130°-17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液体旋流器的锅炉,其中每个所述热交换管的进水口处串连有所述液体旋流器,所述热交换管的出水口通过所述主水管侧壁上的2-8个进液口与主水管相连,多个进液口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主水管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同为15°-40°或同为135°-16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液体旋流器的锅炉,其中多个所述主水管沿炉腔内的二侧和中部沿水平纵向分三排布置,每排设有二个主水管,主水管之间沿横向采用三个并列的所述热交换管相互串连,多个进液口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主水管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同为20°-30°或同为140°-15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液体旋流器的锅炉,其中每个所述热交换管的弯管处的后部串连有所述液体旋流器,所述热交换管的出水口通过主水管侧壁上的3-6个所述进液口与主水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旋流器在使用时,载热流体从进水管进入容器壳体内,然后从圆管侧壁上的多个进水孔4射入圆管内,由于多个进水孔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圆管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同为10°-50°或同为130°-170°,使得进入圆管内的载热流体产生一个环绕圆管内侧壁的流动,当载热流体从圆管3的出水口进入热交换管后,由于载热流体中有一个环绕圆管3内侧壁的流动,使得管壁接触部分的载热流体与管路中部的载热流体能够充分对流,由此可令使用本实用新型液体旋流器的各种热交换部件的热交换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可节约大量能源。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液体旋流器的锅炉的锅炉在使用时,载热流体从热交换管经主水管侧壁上的多个进液孔射入主水管内,由于多个进液口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主水管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同为10°-50°或同为130°-170°,进入主水管内的载热流体会产生一个环绕主水管内侧壁的流动,由于载热流体中有一个环绕主水管内侧壁的流动,使得管壁接触部分的载热流体与管路中部的载热流体能够充分对流,通过多次对比试验证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旋流器的锅炉可节约燃料30%左右,故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旋流器及使用该液体旋流器的锅炉具有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热交换效率,节约能源,进而减少环境污染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旋流器及使用该液体旋流器的锅炉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便可清楚明了。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液体旋流器的锅炉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图2为图1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主水管与热交换管连接部分的剖面图;图4为液体旋流器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图5为图4的俯视剖面图;
图6为图5的C-C剖面图;图7为图4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液体旋流器的锅炉,包括位于炉腔10内的多个主水管8,多个主水管8沿炉腔10内的二侧和中部沿水平纵向分三排布置,每排设有二个主水管8,主水管8之间沿横向采用三个并列的热交换管6相互串连,在热交换管6上的进水口处串连有液体旋流器7,每个热交换管6的弯管处的后部串连有液体旋流器7,热交换管6的出水口通过主水管8侧壁上的2个或3个或4个或6个或8个进液孔9与主水管8相连,每个进液孔9的轴线同时朝主水管8圆周的左侧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倾斜,多个进液口9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主水管8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同为10°或20°或30°或35°或40°或45°或50°,或同为130°或135°或140°或145°或155°或170°。上述多个进液口9的横截面上轴线是指不相交的垂直于主水管8的轴线的进液口9的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液体旋流器的锅炉在使用时,载热流体从热交换管6经主水管8侧壁上的多个进液孔9射入主水管8内,由于多个进液口9沿主水管8横截面方向的轴线与主水管8在该轴线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同为10°-50°或同为130°-170°,使得进入主水管8内的载热流体产生一个环绕热交换管6和主水管8内侧壁的流动,由于载热流体中有一个环绕热交换管6和主水管8内侧壁的流动,使得管壁接触部分的载热流体与管路中部的载热流体能够充分对流,由此可令各种热交换部件的热交换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可节约大量能源。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旋流器7,包括管端采用端盖5封闭的圆管3,圆管3的封闭端设有容器壳体1,容器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2,圆管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水孔4,每个进水孔4为长方形,长方形进水孔4的长边与圆管3的轴线方向平行,进水孔4的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圆管3的截面积,多个进水孔4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圆管3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同为10°或20°或30°或35°或40°或45°或50°,或者同为130°或135°或140°或145°或155°或170°,圆管3的另一端具有出水口。上述多个进水孔4的横截面上轴线是指不相交的垂直于圆管3的轴线的进水孔4的轴线。
圆管3的管端采用圆锥形的端盖5封闭,端盖5的圆锥形板面上设有多个长方形的进液孔12,长方形进液孔12的长边与圆锥形端盖5的母线平行,位于长方形进液孔12左侧的长边侧壁面在所述圆锥形端盖5横截面方向的中线与圆锥形端盖5在该中心线处切线之间的夹角同为10°-50°或同为130°-170°。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旋流器7在使用时,载热流体从进水管2进入容器壳体1内,然后从圆管3侧壁上的多个进水孔4射入圆管3内,由于多个进水孔4沿圆管3横截面方向的轴线与圆管3在该轴线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同为10°或20°或30°或35°或40°或45°或50°,或同为130°或135°或140°或145°或155°或170°,使得进入圆管3内的载热流体产生一个环绕圆管3内侧壁的流动,当载热流体从圆管3的出水口进入热交换管6后,由于载热流体中有一个环绕圆管3内侧壁的流动,使得管壁接触部分的载热流体与管路中部的载热流体能够充分对流,由此可令使用本实用新型液体旋流器7的各种热交换部件的热交换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可节约大量能源。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液体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端设有端盖(5)的圆管(3),圆管(3)的封闭端设有容器壳体(1),容器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2),所述圆管(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水孔(4),多个进水孔(4)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圆管(3)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同为10°-50°或同为130°-170°,圆管(3)的另一端具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水孔(4)为长方形,长方形进水孔(4)的长边与圆管(3)的轴线方向平行,多个进水孔(4)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圆管(3)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同为15°-40°或同为135°-1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4)的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圆管(3)的截面积,所述圆管(3)的管端采用圆锥形的端盖(5)封闭,端盖(5)的圆锥形板面上设有多个长方形的进液孔(12),长方形进液孔(12)的长边与圆锥形端盖(5)的母线平行,位于长方形进液孔(12)左侧的长边侧壁面在所述圆锥形端盖(5)横截面方向的中线与圆锥形端盖(5)在该中心线处切线之间夹角同为10°-50°或同为130°-1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水孔(4)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圆管(3)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同为20°-30°或同为140°-150°,位于所述长方形进液孔(12)左侧的长边侧壁面在所述圆锥形端盖(5)横截面方向的中线与圆锥形端盖(5)在该中心线处切线之间的夹角同为20°-30°或同为140°-150°。
5.使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液体旋流器的锅炉,包括位于炉腔(10)内的多个主水管(8),主水管(8)之间采用多个热交换管(6)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6)上串连有至少一个所述液体旋流器(7),所述热交换管(6)的出水口通过所述主水管(8)侧壁上的多个进液口(9)与主水管(8)相连,多个进液口(9)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主水管(8)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同为10°-50°或同为130°-1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热交换管(6)的进水口处串连有所述液体旋流器(7),所述热交换管(6)的出水口通过所述主水管(8)侧壁上的2-8个进液口(9)与主水管(8)相连,多个进液口(9)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主水管(8)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同为15°-40°或同为135°-1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主水管(8)沿炉腔(10)内的二侧和中部沿水平纵向分三排布置,每排设有二个主水管(8),主水管(8)之间沿横向采用三个并列的所述热交换管(6)相互串连,多个进液口(9)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主水管(8)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同为20°-30°或同为140°-1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热交换管(6)的弯管处的后部串连有所述液体旋流器(7),所述热交换管(6)的出水口通过主水管(8)侧壁上的3-6个所述进液口(9)与主水管(8)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液体旋流器,包括管端设有端盖的圆管,圆管的封闭端设有容器壳体,容器壳体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圆管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水孔,多个进水孔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圆管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同为10°-50°,圆管的另一端具有出水口。使用该装置的锅炉,包括位于炉腔内的多个主水管,主水管之间采用多个热交换管相连,热交换管上串连有至少一个液体旋流器,热交换管的出水口通过主水管侧壁上的多个进液口与主水管相连,多个进液口的横截面上轴线和通过该轴线与主水管管壁的交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同为10°-50°。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液体旋流器以及热交换效率高、可有效节约能源的使用该液体旋流器的锅炉。
文档编号B04C5/02GK2917807SQ200620120438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2日
发明者张泽和 申请人:张泽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