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排料的磁力旋流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7967发布日期:2018-06-30 06:1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排料的磁力旋流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旋流分离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排料的磁力旋流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陶瓷工业、以及机械加工等领域中,会产生大量含有铁化合物的浆液,如果不脱除铁化合物,会妨碍产品的生产,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在陶瓷工业中,原料含铁量过高,会造成产品的白度与透明度降低,在电火花加工中,产生的工作液含有加工渣,如果不进行处理,会造成工作液污染,降低加工精度。所以往往需要对这些浆液进行处理,脱除其中的铁化合物。

现有的技术中,除铁装置主要为磁力除铁装置,有电磁与永磁两种。但是磁力除铁装置结构复杂,往往需要加入反冲洗系统等附加装置,且无法连续排料。专利CN104258989A公布了一种电磁除铁方法及装置,其装置是在内筒内部安装软磁网作为磁介质,内筒外缠绕线圈,软磁网联接振动装置,上方安装冲洗装置,工作时,开通电源,使软磁网磁化,浆液从进料口进入,通过软磁网,软磁网吸附铁化合物,出料口排除的浆液不含铁化合物,反冲洗时,先断电,再开通消磁器小区软磁网上的磁性,高压水从进水口进入内筒,并通过喷嘴喷在软磁网上,同时开动振动电机,使振动杆带动软磁网振动,使铁渣从排渣口排出。该专利宣称其铁渣清除方便快捷,但是需要停电排料,无法连续生产,而且需要加入反冲洗水装置,结构复杂。另有SLon系列环式磁选机以圆棒为磁介质,将多个圆棒设置在转环中,转环位于机架上,一部分处于铁轭之间,铁轭外有电磁线圈,机架上另设有冲洗装置,工作时打开电源,线圈通电,磁介质被磁化,浆液流经圆棒磁介质间,铁化合物颗粒被吸附到圆棒上,转环旋转带动铁化合物颗粒到达冲洗装置处,被水冲入漂洗矿斗,这种装置虽能实现连续生产,但是设备结构复杂,需要另加反冲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将磁选与旋流器结合,提供了一种机械排料的磁力旋流分离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连续排料。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机械排料的磁力旋流分离器,包括旋流器、电磁棒和排料装置。

旋流器,由旋流器筒体、螺旋导流叶片、浆液出口组成,其中旋流器筒体与浆液出口采用法兰同中心联接,直螺旋导流叶片与旋流器筒体相套。

电磁棒由导磁铁棒、铁芯、线圈、抗磁质垫片、薄壁圆管、圆棒组成,从上至下分为若干段小电磁棒,每段小电磁棒中导磁铁棒处于中间,铁棒外部焊接铁芯,铁芯在周向等角度排列,线圈缠绕在铁芯上,导磁铁棒下端焊接抗磁质垫片,最下端焊接的抗磁质垫片直径较大,每段小电磁棒轴向焊接联接,在最下端的抗磁质垫片上端面焊接薄壁圆管,薄壁圆管与铁芯接触,在最下端的抗磁质垫片下端面焊接圆棒,圆棒深入底管内部,并与底管之间焊接有支架,最上端小电磁棒中心的导磁铁棒较长深入螺旋导流叶片内部,与其相套。

排料装置由螺旋刮片、定位钢架、螺旋刮片固定管、底流管、底管、三个轴承、一个轴承组成,螺旋刮片固定管安装在电磁棒薄壁圆管上端,与螺旋导流叶片和薄壁圆管之间设置有轴承,螺旋刮片上端焊接在螺旋刮片固定管上,刮片上安装定位钢架,下端焊接在底流管上,底流管与浆液出口之间设置有轴承,下端通过轴承与底管联接。

除铁棒、铁芯外,其余各个部件都采用不导磁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采用旋流与磁选结合的方式实现铁化合物颗粒的分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采用机械方式排料,不同停工操作,可以在线清除铁屑,连续排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采用轴向进口,可以实现预分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流管带动螺旋刮片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底流管可连接齿轮传动器或者皮带传动器等传动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螺旋刮片可根据磁棒上吸附的铁化合物颗粒的累积量间歇转动,定期排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大小,控制磁场强度,从而调节分离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磁棒下方被底流管包围,使磁性颗粒脱落后能够直接从底流管排出旋流器,避免与除铁浆液再次混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磁棒中心导磁铁棒下方通过支架与底管联接,上方与螺旋导流叶片相套,使电磁棒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螺旋刮片上设置有多个固定钢架,周向等角度排列,使螺旋刮片螺距保持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流值、线圈匝数、漆包线直径、铁芯数量、电磁棒段数、螺旋刮片样式随生产情况决定。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电磁棒置于旋流器的中心部位,对电磁棒各段通电,在旋流器内部产生径向磁场,浆液由旋流器轴向进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浆液向器壁运动,并从位于旋流器下端的浆液出口排出,铁化合物颗粒所受到磁场力作用向内运动,吸附到电磁棒上,当铁化合物颗粒在电磁棒上的累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螺旋刮片转动,铁化合物颗粒在螺旋刮片的推动下沿着磁棒向下移动,在底流管内脱落,最终排出旋流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为:

(1)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

(2)将旋流分离与磁选技术结合,分离效率高。

(3)本发明利用机械装置排出铁化合物颗粒,不用停工操作,可以实现自动排料。

(4)本发明利用机械装置排出铁化合物颗粒,不需要水洗等装置进行排渣,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电磁棒的放大图。

图1、图2、图3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是底管,2是轴承一,3是旋流器筒体,4是轴承二,5是螺旋刮片固定管,6是轴承三,7是螺旋导流叶片,8是导磁铁棒,9是薄壁圆管,10是铁芯,11是线圈,12是抗磁质垫片,13是螺旋刮片,14是固定钢架,15是底流管,16是圆棒,17是浆液出口,18是轴承四,19是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机械排料的磁力旋流分离,包括旋流器、电磁棒和排料装置。

旋流器,由旋流器筒体(3)、螺旋导流叶片(7)、浆液出口(17)组成,其中旋流器筒体(3)与浆液出口(17)采用法兰同中心联接,直螺旋导流叶片(7)与旋流器筒体(3)相套。

电磁棒由导磁铁棒(8)、铁芯(10)、线圈(11)、抗磁质垫片(12)、薄壁圆管(9)、圆棒(16)组成,从上至下分为若干段小电磁棒,每段小电磁棒中导磁铁棒(8)处于中间,铁棒(8)外部焊接铁芯(10),铁芯(10)在周向等角度排列,线圈(11)缠绕在铁芯(10)上,导磁铁棒(8)下端焊接抗磁质垫片(12),最下端焊接的抗磁质垫片(12)直径较大,每段小电磁棒轴向焊接联接,在最下端的抗磁质垫片(12)上端面焊接薄壁圆管(9),薄壁圆管(9)与铁芯(10)接触,在最下端的抗磁质垫片(12)下端面焊接圆棒(16),圆棒(16)深入底管(1)内部,并与底管(1)之间焊接有支架(19),最上端小电磁棒中心的导磁铁棒(8)较长深入螺旋导流叶片(7)内部,与其相套。

排料装置由螺旋刮片(13)、定位钢架(14)、螺旋刮片固定管(5)、底流管(15)、底管(1)、轴承一(2)、轴承二(4)、轴承三(6)、轴承四(18)组成,螺旋刮片固定管(5)安装在电磁棒薄壁圆管(9)上端,与螺旋导流叶片(7)和薄壁圆管(9)之间设置有轴承(4、6),螺旋刮片(13)上端焊接在螺旋刮片固定管(5)上,刀刃上安装定位钢架(14),下端焊接在底流管(15)上,底流管(15)与浆液出口(17)之间设置有轴承四(18),下端通过轴承(2)与底管(1)联接。

除导磁铁棒(8)、铁芯(10)外,其余各个部件都采用不导磁材料。

本装置工作时,先接通电源,使电磁棒线圈通电,在旋流器内产生磁场,并打开带式传动机,使底流管带动螺旋刮片(13)旋转,之后,浆液自圆柱旋流器的螺旋导流叶片(7)进入圆柱旋流器,浆液中的铁化合物颗粒,在磁场的作用下,受磁力作用,磁力大于铁化合物颗粒受到的离心力和浆液阻力,铁化合物颗粒向内运动,从而被吸附到电磁棒上,当吸附在电磁棒上的铁化合物颗粒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打开传动装置,使底流管(15)转动,底流管(15)带动螺旋刮片(13)旋转,推动铁化合物颗粒沿着电磁棒上向下运动,进而被推入底流管(15)。由于底流管(15)内壁面的阻隔,避免铁化合物颗粒与脱铁浆液混合,使得铁化合物颗粒继续向下运动,经底管(1)流出旋流器,脱铁浆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运动到器壁,最终从浆液出口排出。

以上实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