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驱替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672398阅读:来源:国知局
距并且围绕管状外壳4的中心在径向上均匀分布。电晕电极6A的末端在管状外壳4中成圆形地定位并且相对于管状外壳4的内表面具有一定距离。管状外壳4由图8中示出的三部分构成。第一隔壁20A和第二隔壁20B被设置在流体驱替装置的管状外壳4的外部之间,以防止空气在流体驱替装置之间从出口到入口回流。第一和第二隔壁可以由例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这样,第一隔壁将所有的电晕电极电耦合到高电压极11A,而第二隔壁将所有的非电晕电极电耦合到基准极11B。
[0066]每个流体驱替装置将产生一定量的从入口到出口流经管状外壳的空气流。在一实施例中,管状外壳4形成了半径为69mm的管道并且包括9个电晕电极6A和一个中心电极7A。9个电晕电极的末端与非电晕电极之间的距离为大约25mm。当16kV的电势差被施加到电晕电极和非电晕电极时,单个流体驱替装置能够产生10-15m3/h的空气流。中心电极7A的末端被定位在9个电晕电极的末端下游2-7_处。应用于公共外壳14中的平行布置的流体驱替装置的数量将决定空气净化装置的容量。例如,具有250m3/h的容量的空气净化装置需要大约20个管状元件。
[0067]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流体驱替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该实施例与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形非电晕电极被平面状栅格6B’代替,该平面状栅格6B’具有开口以使空气流流过。流体驱替装置6进一步仅包括在径向上相互等距并且沿着管状外壳4的内表面的截面均匀分布的电晕电极6A。具有平面状栅格电极的流体驱替装置具有95%的充电效率。已经发现的是中心电晕电极即不改善充电效率也不改善流经流体驱替装置的流动。因此,中心电晕电极被省去。对于空气净化装置的一些应用而言,95%的净化效率是足够的。
[0068]图10中示出的具有四个管状流体驱替装置并且每个管状流体驱替装置具有数量为五个的电晕电极的空气净化装置仅被选择作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诸如需要的容量、管状元件的截面尺寸以及电势差之类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参数将决定流体驱替装置的数量以及每个流体驱替装置中的电极的数量。代替具有圆形截面的管状外壳,也可以使用具有有角截面的管状外壳。
[0069]电晕电极6A可以为碳纤维杆的形式。这种碳杆为碳纤维和例如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或聚脂树脂的粘结剂(例如通过拉挤成型形成为杆)的复合物。已经发现的是适于在风筝中使用的碳纤维杆的材料也可以用作电晕电极。在这种情况下,细长本体和末端由相同材料制成。在上文的描述中,电晕电极的末端是尖锐的。由于末端周围的电晕区域的恶劣环境,末端的形式随时间变化。因此,电晕电极的末端不必为相邻于细长本体的部分而可以是细长本体的远端端部。由此末端可以具有任何形式,即尖锐、弯曲、圆形,并且还可以是细长本体的平面远端端部。在使用期间,平面远端端部将变为曲面的末端。
[0070]还应当指出的是,上述环形非电晕电极不必为导电材料的连续环的形式。环形非电晕电极也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元件的形式,其中,每个元件形成了空气流管道的环形内表面的一部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元件被电耦合到相同电势并且全部都具有距电晕电极的末端的最小距离d。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导电元件必须一起作为一个环形非电晕电极来考虑。
[0071]根据本发明的流体驱替装置不需要风扇来产生空气的流动。这使得该装置非常安静并因而适用于应当防止背景嗓音的房间或空间,诸如教室、医院中的房间、会议室和卧室。此外,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流体驱替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使得能够提供移动式空气净化装置并且能够将该移动式装置安装在空气需要净化的房间中。不需要在所述房间中存在有附加的入口和出口设施。本发明的技术使得能够提供可以与具有螺旋桨式叶片的家用电风扇相类似的方式使用的适合于消费市场的流体驱替装置。消费者可以将该装置放置到房间中的希望空气进行循环的位置,并且在空气净化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放置到希望空气被净化的位置。
[0072]上文中描述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措施显然可以单独执行或并行地执行或以不同的组合执行,或如果适当的话补充以进一步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方式需要根据空气净化装置的应用领域来进行。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的情况下能够做出改变。
【主权项】
1.一种构造成用于产生流体内流动的流体驱替装置(2),所述流体驱替装置包括: -具有内表面(4C)的空气流管道(4),所述空气流管道(4)构造成适于流体流(1A,1B)从所述流体驱替装置的入口(4A)到出口(4B)流动; -设置在所述空气流管道中的多个电晕电极(M),其中,每个所述电晕电极包括具有远端端部¢1)和近端端部¢2)的细长本体^A2),所述远端端部设置有构造成产生电晕放电的末端(6A1);以及 -位于所述电晕电极下游的非电晕电极(6B), 其中,所述电晕电极(6A)的末端(6A1)定位在距所述非电晕电极(6B)预定距离(d)的位置处,并且所述近端端部在距所述非电晕电极的距离长于所述预定距离的位置处连结所述空气流管道(4)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细长本体呈杆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细长本体具有直线本体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经过所述末端(6A1)和近端端部(62)的直线与所述内表面形成角度α,其中,15° <α <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远端端部¢1)包括耦合结构,以便将末端结构附接到所述细长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末端结构和细长本体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空气流管道包括形成了所述空气流管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的导电环形元件^A3),并且所述近端端部¢2)附接到所述环形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导电环形元件具有电阻率P,其中,0.001欧姆.米〈P〈1000欧姆.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导电环形元件为所述空气流管道的内表面处的覆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非电晕电极为形成了所述空气流管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的环形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空气流管道的内表面处的环状覆层形成了所述非电晕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流体驱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空气流管道中的电离化部段,所述电离化部段包括形成了所述空气流管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的圆筒形非电晕电极和具有末端的中心电晕电极,其中,所述末端在所述空气流管道中的所述圆筒形非电晕电极的上游被定位在所述圆筒形非电晕电极的圆筒轴线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圆筒形非电晕电极和所述非电晕电极(6B)为同一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多个电晕电极(6A)和所述中心电晕电极(7A)被电耦合,并且所述中心电晕电极(7A)的末端在所述空气流管道中被定位在所述多个电晕电极(M)的下游并且具有距所述非电晕电极^B)至少为所述预定距离⑷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其中,所述电晕电极的末端包括形成扫刷形的多个导电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驱替装置(2),进一步包括定位在所述非电晕电极(6B)下游的静电过滤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构造成用于产生流体内流动的流体驱替装置(2)。所述流体驱替装置包括构造成适于流体进行流动的具有内表面(4C)的空气流管道(4)。多个电晕电极(6A)被设置在所述空气流管道中,其中,每个所述电晕电极包括具有远端端部(61)和近端端部(62)的细长本体(6A2)。所述远端端部设置有构造成产生电晕放电的末端结构(6A1)。非电晕电极(6B)被设置在所述电晕电极的下游,所述电晕电极(6A)的末端(6A1)被定位在距所述非电晕电极(6B)预定距离(d)的位置处,并且所述近端端部在距所述非电晕电极的距离长于所述预定距离d的位置处连结所述空气流管道(4)的内表面。
【IPC分类】B03C3-08, B03C3-60, B03C3-12, B03C3-32, B03C3-41
【公开号】CN204380854
【申请号】CN201390000446
【发明人】伊莱恩·库利, 文森特·阿德里安·凡恩斯, 亨德里克斯·约翰尼斯·蒂默曼斯
【申请人】脱毒空气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3年5月1日
【公告号】EP2844393A1, WO2013165242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