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于旋流器溢流管的阻挡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0610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关于旋流器溢流管的阻挡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力旋流器技术领域,适用于选矿、化工等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旋流器溢流管外壁的阻挡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水力旋流器是矿物加工领域重要的分级设备,其中,溢流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水力旋流器工作时,料浆在给矿压力的作用下从进料口沿旋流器壁切线方向高速进入,沿中轴线作回转运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较细的颗粒回转半径较小,聚集在旋流器中间位置,最后向上从溢流管排出,而较粗的颗粒回转半径较大,聚集在旋流器壁附近,最后向下从沉砂口排出,从而实现不同粒级矿物的分离。
[0003]料浆从进料口进入旋流器后,会有部分料浆沿盖的内表面向中心运动到旋流器溢流管外壁后,又沿溢流管的外壁向下运动,最后在溢流管的入口处与上升的溢流料浆汇合,未经分离便经溢流管排出,这部分料浆称为短路流,会显著降低旋流器的分级效率。为消除短路流,提高旋流器的分级效率,一般在溢流管入口处的外壁添加阻挡环,以阻碍短路流料浆向溢流管入口处运动。然而,普通的阻挡环不能避免溢流管受到料浆的冲刷,尤其是溢流管入口处在工作中会受到短路流料浆和溢流料浆的持续冲刷,对溢流管造成磨损,从而缩短溢流管的使用寿命,影响经济效益。
[0004]本装置是在前期研究和相关文献基础之上,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关于旋流器溢流管的新型阻挡环装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流器溢流管的阻挡环装置,用来解决短路流并缓解溢流管磨损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一种关于旋流器溢流管的阻挡环装置,其上表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到45°;阻挡环的下表面为圆弧面,与其上表面相交于阻挡环边缘处;阻挡环整体为环状,套在溢流管的底面和外壁上,溢流管外壁与阻挡环使用螺纹连接,在溢流管底面与阻挡环之间设置垫圈;阻挡环的空心圆半径与溢流管内壁半径相等。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构造合理,安装方便,阻挡环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阻挡环可以有效地消除短路流,并保护溢流管入口处,避免料浆直接冲刷溢流管,有效地降低溢流管的磨损,延长溢流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物示意图;
[0010]图面说明:I一溢流管,2—顶盖,3—螺纹,4一阻挡环,5—垫圈,6—进料管,7—柱体,8一维体,9一沉砂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以具体实施案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0012]如图1所示,这是一种工业所用的旋流器,包括:溢流管1、顶盖2、阻挡环4、进料管
6、柱体7,锥体8和沉砂口 9。其中溢流管I安装在顶盖2的中央部分,所述的溢流管阻挡环装置包括阻挡环4和螺纹3两个部分,其中阻挡环4为环状,通过螺纹3和垫圈5与溢流管I相连接。
[0013]本装置工作时,料浆由于给矿压力的作用从进料管6高速进入,短路流料浆遇到阻挡环4后,沿其上表面向外围运动,避免料浆未经分级便从溢流管排出。由于阻挡环4避免料浆对溢流管I入口处的外壁和底面的直接冲刷,因此,由料浆冲刷所造成的溢流管I的磨损情况得到缓解。阻挡环4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的角度和弧度,可以避免料浆垂直冲击阻挡环表面,改善阻挡环4的受力情况,从而提高阻挡环4的耐磨性。本装置可以消除短路流并缓解溢流管的磨损,从而提高旋流器的分级效率并延长溢流管的使用寿命。
【主权项】
1.一种关于旋流器溢流管的阻挡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关于旋流器溢流管的阻挡环装置包括:阻挡环(4)和螺纹(3);其中,阻挡环(4)为环状,套在溢流管(I)的底部,阻挡环(4)上表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到45°,所述的阻挡环(4)的下表面为圆弧面,与上表面相交于阻挡环(4)的边缘处,阻挡环(4)和溢流管(I)通过螺纹(3)和垫圈(5)进行组合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力旋流器技术领域,适用于选矿、化工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关于旋流器溢流管的阻挡环装置,包括螺纹(3)和阻挡环(4);所述的装置安装在溢流管入口处,阻挡环(4)通过螺纹(3)和垫圈(5)与溢流管连接,阻挡环(4)的上表面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到45°,阻挡环(4)的下表面为圆弧面,与上表面相交于阻挡环边缘处。本装置工作时,短路流料浆沿溢流管壁向下遇到阻挡环(4)后,沿其上表面向外围运动,避免料浆未经分级便从溢流管排出;由于阻挡环(4)避免料浆直接冲刷溢流管(1)入口处的外壁和底面,因此,减少由料浆冲刷所造成的溢流管(1)的磨损。本装置可以消除短路流并缓解溢流管的磨损,从而提高旋流器的分级效率并延长溢流管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B04C5/14
【公开号】CN205217164
【申请号】CN201520844044
【发明人】刘青, 胡笑坤, 董殊, 宋慧昌
【申请人】北京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