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炉体加工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中的制造设备,特别是一种炉体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水/汽激冷新型干粉煤炉体,又称为五环炉(WH G F),其整体结构复杂,尺寸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五环炉主要由渣池、气化反应室、高温水/汽激冷段、气体返回室、输气管、烧嘴系统和激冷罐组成。高温段内件采用膜式壁结构以通过水副产蒸汽的方式实现对器壁的保护,气化反应高温气体通过设在反应室顶部激冷区的多个水/汽组合式喷头对高温合成气进行喷水冷却固灰。由输气管出口温度约800°C的含尘气体借助设在激冷罐内多个功能部件,依靠水与高温气体的直接接触实现对气体进行完全冷却和除尘;烧嘴系统控制整个炉体的成功点火及运转。
其中,炉体的烧嘴系统主要由开工烧嘴、点火器、粉煤烧嘴及火焰观察口组成,开工烧嘴、点火器及火焰观察口在炉体上是不规则设置排列的,而且按设计要求需与内件相应开孔并有高精度的装配关系,故其结构尺寸及设计位置要求更为严格。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专门用来对炉体的烧嘴系统进行加工定位的工装,使得整个烧嘴系统的加工过程繁琐,操作不方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加工后的开工、点火器及火焰观察口的精度及位置要求通常达不到设计要求;这样不仅影响整个炉体的生产速度,而且使得整个炉体的生产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专门用于加工炉体的加工工装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炉体加工工装,该加工工装可按照设计要求对炉体的烧嘴系统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加工,提高了炉体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炉体加工工装,该加工工装包括主体、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火焰观察口及定位块,所述主体呈筒状;所述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及火焰观察口均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壁上;所述定位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火焰观察口上,以配合所述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火焰观察口焊接管道于炉体上;所述粉煤烧嘴接口设置为四个,并均匀分布在所述主体上,且相互间隔的两个粉煤烧嘴接口的轴心的连线,与另外两个相互间隔的两个粉煤烧嘴接口的轴心的连线相互垂直,且交于所述主体的中心;所述火焰观察口包括第一火焰观察口与第二火焰观察口,所述开工烧嘴接口与第一火焰观察口中心的连线不过所述主体的中心,第二火焰观察口位于所述第一火焰观察口与开工烧嘴接口之间,且所述第二火焰观察口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开工烧嘴接口与第一火焰观察口轴心的连线;所述点火器与开工烧嘴之间具有一夹角。较佳地,所述点火器接口与开工烧嘴接口在高度方向上形成有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炉体加工工装对应所述炉体的开工烧嘴、点火器、粉煤烧嘴及火焰观察口,在所述主体上分别设置有煤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粉烧嘴接口及火焰观察口,而且所述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粉煤烧嘴接口及火焰观察口均分别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及角度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从而通过所述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粉煤烧嘴接口及火焰观察口可快速地对所述炉体相应的开工烧嘴、点火器、粉煤烧嘴及火焰观察口进行加工,而且加工的位置与角度符合设计要求,提高了炉体的生产效率与质量。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炉体加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炉体加工工装的开工烧嘴接口与点火接口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I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炉体加工工装包括主体100、粉煤烧嘴接口 110、火焰观察口 120、开工烧嘴接口 130、点火器接口 140及定位块(图未示);所述主体100相应炉体呈筒状,用以支撑承载所述炉体加工工装的其它部件;所述粉煤烧嘴接口 110、火焰观察口 120、开工烧嘴接口 130及点火器接口 140均设置在所述主体100的外壁上,从而在对炉体进行加工时,可分别对应所述粉煤烧嘴接口 110、火焰观察口 120、开工烧嘴接口 130、点火器接口 140加工所述炉体的粉煤烧嘴、火焰观察口、开工烧嘴及点火器,使得在炉体的加工过程中不需再对各加工部位进位定位与角度调整,提高了炉体的加工效率;所述定位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粉煤烧嘴接口 110、火焰观察口 120、开工烧嘴接口 130、点火器接口140,从而在对所述炉体进行加工时,所述定位块可配合所述粉煤烧嘴接口 110、火焰观察口120、开工烧嘴接口 130、点火器接口 140将管道焊接于炉体的炉体上开设的相应的孔上,以完成对炉体的加工。具体地,所述粉煤烧嘴接口 110设置为四个,并均匀分布在所述主体100上,且相互间隔的两个粉煤烧嘴接口 110的轴心的连线,与另外两个相互间隔的两个粉煤烧嘴接口110的轴心的连线相互垂直,且交于所述主体100的中心0,也即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粉煤烧嘴接口 Iio之间夹角为90°。所述火焰观察口 120包括第一火焰观察口 121与第二火焰观察口 122,所述第一火焰观察口 121与第二火焰观察口 122位于一个所述粉煤烧嘴接口110的两侧;所述开工烧嘴接口 130与第一火焰观察口 121中心的连线不过所述主体100的中心0,其中,所述第二火焰观察口 122位于所述第一火焰观察口 121与开工烧嘴接口 130之间,且所述第二火焰观察口 122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开工烧嘴接口 130与第一火焰观察口 121中心的连线,交于垂足01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垂足01与所述主体100的中心0的距离为282mm,且该距离的误差为±0. 5mm,所述主体100的直径为3850mm,所述垂足01与所述开工烧嘴接口 130之间的距离为1741mm ;显而易见地,上述各数据可根据不同的炉体而另外设定。另外,所述点火器140与开工烧嘴130之间具有一夹角,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夹角相对所述垂足01呈18°,且所述点火器140与开工烧嘴130在高度方向上形成有566mm的距离(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距离数值与角度数值均是按照炉体相应部件之间的距离数值与角度数值确定的,从而可确保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工装加工的炉体符合质量与精度要求。下面结合图I与图2简要描述本实用新型炉体加工工装对各接口的定位过程由于烧嘴系统的开工、点火器及火焰火焰观察口的管道为非径向管道,不能按照常规划线方法进行定位。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按比例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在主体100上对各接口进行精确放样,标注出各接口的理论开孔中心线及开孔尺寸;然后,按放样尺寸在主体100上划出各接口位置及开孔线、坡口线及检查尺寸线,并留足修配余量;最后,根据标注的线形对主体进行开孔;即完成了对炉体加工工装各接口的定位。在加工炉体时,将炉体置入所述主体100内,相应主体100上的各接口位置在炉体上划出相应的开孔位置及尺寸,对炉体进行开孔即可,然后将管道精确点焊于相应的孔上。即完成了炉体的加工过程,其中,在加工过程中,焊接时采用定块安装于各接口处,防止焊接变形。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 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
口 o
权利要求1.一种炉体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火焰观察口及定位块,所述主体呈筒状;所述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及火焰观察口均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壁上;所述定位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火焰观察口上,以配合所述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火焰观察口焊接管道于炉体上;所述粉煤烧嘴接口设置为四个,并均匀分布在所述主体上,且相互间隔的两个粉煤烧嘴接口的轴心的连线,与另外两个相互间隔的两个粉煤烧嘴接口的轴心的连线相互垂直,且交于所述主体的中心;所述火焰观察口包括第一火焰观察口与第二火焰观察口,所述开工烧嘴接口与第一火焰观察口中心的连线不过所述主体的中心,第二火焰观察口位于所述第一火焰观察口与开工烧嘴接口之间,且所述第二火焰观察口的中心线垂直于所述开工烧嘴接口与第一火焰观察口轴心的连线;所述点火器与开工烧嘴之间具有一夹角。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炉体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器接口与开工烧嘴接口在高度方向上形成有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体加工工装,该加工工装包括主体、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火焰观察口及定位块,所述主体呈筒状;所述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及火焰观察口均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壁上;所述定位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火焰观察口上,以配合所述粉煤烧嘴接口、开工烧嘴接口、点火器接口、火焰观察口焊接管道于炉体上。本实用新型的炉体加工工装可按照设计要求对炉体的烧嘴系统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加工,提高了炉体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文档编号C10J3/48GK202558824SQ20122023962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张 杰 申请人: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