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

文档序号:512946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炼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
背景技术
各炼焦企业由于受炼焦煤资源采购渠道的影响,同时为了稳定焦炭质量,一般不对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和瘦煤这些炼焦煤大类的使用比例作大幅调整。传统配煤技术为了生产优质焦炭大比例使用焦煤,焦煤配入比例高达60%,瘦煤、贫瘦煤由于黏结性差且基本不具有高温流动性能,因此在炼焦配煤中配用比例较低(一般低于8%)或甚至不使用。7.63米焦炉是近年来从德国引进的一种宽炭化室特大型焦炉,先后在国内几家大型钢铁集团下属焦化厂建成投产。7.63米焦炉炭化室宽590mm,设计结焦时间25.8小时,而国内普遍采用的6米焦炉炭化室宽450mm,设计结焦时间19小时。由于7.63米焦炉炭化室内煤料尤其是炭化室中心煤料结焦过程中的升温速度比传统的6米焦炉慢约26%,继续按照6米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进行配煤炼焦,则配合煤的高温流动性将显著变差,从而配合煤在加热结焦过程中不同煤种之间得不到充分混均,也就得不到质量均一的焦炭。另夕卜,在炭化室内的配合煤挥发分较高的情况下,受热产生的煤气量会较大,由于煤气在大于8500C高温条件下又易热解 生成石墨,而7.63米焦炉采用三段加热,炭化室炉顶空间温度比6米焦炉难以控制,炉顶空间温度比6米焦炉一般高约40°C,较高的炉顶空间温度会加快炉顶结石墨的速度,因此,配合煤挥发分高的焦炉炉顶结石墨严重,有的焦化厂每月有30炉推焦后需不装煤空烧4 5小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按照该方法进行配煤炼焦,不仅可以有效克服7.63米宽炭化室焦炉结焦过程升温速度降低对炼焦煤高温流动性能的不利影响,而且能有效减缓炉顶结石墨速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包括将各单种炼焦煤混配的步骤,所述各单种炼焦煤包括瘦煤、贫瘦煤、肥煤1#、肥煤2#、1/3焦煤、气肥煤、焦煤1#、焦煤2#、焦煤3# ;各单种炼焦煤的重量百分比为:瘦煤和贫瘦煤:16 25% ;肥煤1#:10 20%,1/3焦煤:17 29% ;焦煤1#: 15 20%,焦煤2#:6 20%,焦煤3#:5 10% ;气肥煤和肥煤2#:6 10% ;余量为其它任意的挥发分Vdaf ( 35%的可利用炼焦煤;且配合煤:最大基氏流动度为600 1400ddpm,24% ( Vdaf ( 27% ;所述瘦煤和贫瘦煤的挥发分Vdaf为10.0 20.0%,粘结指数G彡10 ;所述焦煤1#的挥发分Vdtf为20.0 28.0%,粘结指数G彡84,胶质层最大厚度Y彡16mm,最大基氏流动度IgMF彡2.8,固-软温度区间彡84°C ;所述焦煤2#的挥发分Vdaf为20.0 28.0%,粘结指数G为80 84,胶质层最大厚度Y > 14mm,成焦粗粒镶嵌结构比例为46 54% ;所述焦煤3#的挥发分Vdaf为20.0 28.0%,粘结指数G为70 80 ;所述肥煤1#的挥发分Vdtf为28.0 33.0%,粘结指数G> 90,胶质层最大厚度Y〉25.0謹,最大基氏流动度1gMF≥4.3,固-软温度区间> 100°C ;所述肥煤2#的挥发分Vdtf为33.0 37.0%,粘结指数G> 90,胶质层最大厚度Y〉25.0mm,最大基氏流动度1gMF≥4.6,固-软温度区间>100°C ;所述1/3焦煤的挥发分Vdaf为28.0 34.0%,粘结指数G彡85,胶质层最大厚度Y为16 22mm,最大基氏流动度IgMF≥3.0,固-软温度区间> 80°C ;所述气肥煤的挥发分Vdaf为〉37.0%,粘结指数G> 90,胶质层最大厚度Y〉25.0mm,最大基氏流动度1gMF≥4.8,固-软温度区间> 95°C。进一步地,所述配合煤:最大基氏流动度为1000 1200ddpm。进一步地,所述各单 种炼焦煤的重量百分比为:瘦煤和贫瘦煤:18 21% ;肥煤1#:12 18% ;1/3焦煤:20 25% ;气肥煤和肥煤2#:6 8% ;焦煤1#:16 20% ;焦煤2#:8 15% ;焦煤3#:6 8% ;余量为其它任意的挥发分Vdaf ( 35%的可利用炼焦煤。进一步地,所述各单种炼焦煤的重量百分比为:瘦煤和贫瘦煤:18 21% ;肥煤1#:12 16% ;1/3焦煤:20 24% ;气肥煤和肥煤2#:6 7% ;焦煤1#:17 20% ;焦煤2#:8 11% ;焦煤3#:6 8% ;余量为其它任意的挥发分Vdaf ( 35%的可利用炼焦煤。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1)通过加大瘦煤和贫瘦煤在配合煤中的配入量(目前,国内焦化企业7.63米焦炉瘦煤和贫瘦煤配用量之和最高为12%),可以有效降低配煤的成本。2)本发明研究表明:升温速度降低以后,气肥煤、肥煤、1/3焦煤和焦煤的高温流动性均变差,且升温速度的降低对不同种类炼焦煤高温流动性能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见表1),而瘦煤和贫瘦煤由于在正常升温速度时就不具有流动性,因此升温速度的降低对瘦煤和贫瘦煤的高温热性能不产生影响,增加瘦煤和贫瘦煤在配合煤中的配入量并同时将配合煤的最大基氏流动度控制为600 HOOddpm(传统6米焦炉配合煤最大基氏流动度控制在300 lOOOddpm),可减轻宽炭化室炉结焦过程升温速度降低对炼焦煤高温流动性能的不利影响,使配合煤在加热结焦过程中不同煤种之间能够混匀充分,从而得到质量均一的焦炭,在提高焦炭产量的同时稳定了焦炭质量。表I升温速度的降低对不同煤种高温流动性能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包括将各单种炼焦煤混配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单种炼焦煤包括瘦煤、贫瘦煤、肥煤1#、肥煤2#、1/3焦煤、气肥煤、焦煤1#、焦煤2#、焦煤3# ; 各单种炼焦煤的重量百分比为:瘦煤和贫瘦煤:16 25% ;肥煤1#:10 20%,1/3焦煤:17 29% ;焦煤1#:15 20%,焦煤2#:6 20%,焦煤3#:5 10% ;气肥煤和肥煤2#:6 10% ;余量为其它任意的挥发分Vdaf ( 35%的可利用炼焦煤; 且配合煤:最大基氏流动度为600 1400ddpm,挥发分为24 27% ; 所述瘦煤和贫瘦煤的挥发分Vdaf为10.0 20.0%,粘结指数G彡10 ; 所述焦煤1#的挥发分Vdaf为20.0 28.0%,粘结指数G彡84,胶质层最大厚度Y彡16mm,最大基氏流动度IgMF彡2.8,固-软温度区间彡84°C ; 所述焦煤2#的挥发分Vdaf为20.0 28.0%,粘结指数G为80 84,胶质层最大厚度Y彡14mm,成焦粗粒镶嵌结构比例为46 54% ; 所述焦煤3#的挥发分Vdaf为20.0 28.0%,粘结指数G为70 80 ; 所述肥煤1#的挥发分Vdaf为28.0 33.0%,粘结指数G> 90,胶质层最大厚度Y〉25.0謹,最大基氏流动度IgMF彡4.3,固 -软温度区间> 100°C ; 所述肥煤2#的挥发分Vdaf为33.0 37.0%,粘结指数G> 90,胶质层最大厚度Y〉25.0mm,最大基氏流动度IgMF彡4.6,固-软温度区间>100°C ; 所述1/3焦煤的挥发分Vdaf为28.0 34.0%,粘结指数G彡85,胶质层最大厚度Y为16 22mm,最大基氏流动度IgMF彡3.0,固-软温度区间> 80°C ; 所述气肥煤的挥发分Vdaf为> 37.0%,粘结指数G> 90,胶质层最大厚度Y〉25.0mm,最大基氏流动度IgMF彡4.8,固-软温度区间> 95°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煤的最大基氏流动度为1000 1200ddp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单种炼焦煤的重量百分比为:瘦煤和贫瘦煤:18 21% ;肥煤1#:12 18% ;1/3焦煤:20 25% ;气肥煤和肥煤2#:6 8% ;焦煤1#:16 20% ;焦煤2#:8 15% ;焦煤3#:6 8% ;余量为其它任意的挥发分Vdaf ( 35%的可利用炼焦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单种炼焦煤的重量百分比为:瘦煤和贫瘦煤:18 21% ;肥煤1#:12 16% ; 1/3焦煤:20 24% ;气肥煤和肥煤2#:6 7% ;焦煤1#:17 20% ;焦煤2#:8 11% ;焦煤3#:6 8% ;余量为其它任意的挥发分Vdaf ( 35%的可利用炼焦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单种炼焦煤的重量百分比为:瘦煤和贫瘦煤:18 21% ;肥煤1#:12 16% ;1/3焦煤:20 24% ;气肥煤和肥煤2#:6 7% ;焦煤1#:17 20% ;焦煤2#:8 11% ;焦煤3#:6 8% ;余量为其它任意的挥发分Vdaf ( 35%的可利用炼焦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炭化室焦炉的炼焦配煤方法,包括将各单种炼焦煤混配的步骤,各单种炼焦煤的重量百分比为瘦煤和贫瘦煤16~25% ;肥煤1#10~20%,1/3焦煤17~29%;焦煤1#15~20%,焦煤2#6~20%,焦煤3#5~10%;气肥煤和肥煤2#6~10%;余量为其它任意的挥发分Vdaf≤35%的可利用炼焦煤;且配合煤的最大基氏流动度为600~1400ddpm,挥发分为24~27%。本发明不仅能有效降低配煤成本,而且可克服宽炭化室焦炉结焦过程升温速度降低对炼焦煤高温流动性能的不利影响,有效减缓炉顶结石墨速度,在提高焦炭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焦炭产量。
文档编号C10B57/04GK103146407SQ2013101120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
发明者鲍俊芳, 张雪红, 盛军波, 薛改凤, 宋子逵, 崔会明, 魏编, 项茹, 陈鹏, 刘向勇, 谢传斌, 詹立志, 任玉明, 张前香, 陈细涛, 万基才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