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润滑油再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426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润滑油再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润滑油再生系统。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机械产品中减少摩擦,保护机件的重要手段。但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会被氧化和乳化,并由于机械部件的磨损而产生杂质,这种杂质以铁屑为主。因此润滑油需要时常更换,而更换的润滑油如果直接抛弃,不但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润滑油再生成为现有的技术热点。现有技术中,对废润滑油过滤不彻底,或水分等杂质消除不彻底,影响再生润滑油的质量。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润滑油再生系统,获得的再生润滑油质量更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废润滑油再生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加热装置、预过滤装置、机油滤清器、微孔薄膜过滤器、气液分离器和刮膜蒸发器,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刮膜蒸发器的入口连通,刮膜蒸发器的气相出口与冷凝器连通;所述预过滤装置包括上大下小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内设置有滤筒,所 述滤筒为电磁体,滤筒上分布有过孔,过滤槽底部出口设置有滤油出口管道和废渣出口管道,所述滤油出口管道上设置有油泵,废渣出口管道上设置有阀门。进一步,所述滤筒过孔孔径为0.3cm。进一步,所述滤筒过孔密度为3个/cm2。进一步,所述微孔薄膜过滤器的过滤孔径为0.3μπ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废润滑油再生系统,结构简单,对废润滑油进行多重过滤和多重分离,获得的再生润滑油质量更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见
图1,废润滑油再生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加热装置、预过滤装置、机油滤清器、微孔薄膜过滤器、气液分离器和刮膜蒸发器,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刮膜蒸发器的入口连通,刮膜蒸发器的气相出口与冷凝器连通,所述微孔薄膜过滤器的过滤孔径为0.3 μ m。所述预过滤装置,包括上大下小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内设置有滤筒,所述滤筒为电磁体,滤筒上分布有过孔,过滤槽底部出口设置有滤油出口管道和废洛出口管道,所述滤油出口管道上设置有油泵,废渣出口管道上设置有阀门。所述过孔孔径为0.3cm。所述过孔密度为3个/cm2。在使用时,废润滑油经过预加热装置加热,然后通过预过滤装置过滤掉较大颗粒的铁质杂质,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掉较小的杂质,然后经过微孔薄膜过滤器过滤掉微小的杂质,经过3级过滤,废润滑油中的固体杂质可达到标准,且3级过滤可以提高微孔薄膜过滤器的使用寿命;经过滤的废润滑油在气液分离器内分离掉水分,在刮膜蒸发器内分离掉其它液态杂质,通过冷凝器冷凝后即可获得再生润滑油。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 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废润滑油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加热装置、预过滤装置、机油滤清器、微孔薄膜过滤器、气液分离器和刮膜蒸发器,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刮膜蒸发器的入口连通,刮膜蒸发器的气相出口与冷凝器连通;所述预过滤装置包括上大下小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内设置有滤筒,所述滤筒为电磁体,滤筒上分布有过孔,过滤槽底部出口设置有滤油出口管道和废渣出口管道,所述滤油出口管道上设置有油泵,废渣出口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润滑油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过孔孔径为0.3cm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润滑油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过孔密度为3个 /cm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润滑油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薄膜过滤器的过滤孔径为0.3 μ m。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废润滑油再生系统,获得的再生润滑油质量更高,所述废润滑油再生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加热装置、预过滤装置、机油滤清器、微孔薄膜过滤器、气液分离器和刮膜蒸发器,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刮膜蒸发器的入口连通,刮膜蒸发器的气相出口与冷凝器连通;所述预过滤装置包括上大下小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内设置有滤筒,所述滤筒为电磁体,滤筒上分布有过孔,过滤槽底部出口设置有滤油出口管道和废渣出口管道,所述滤油出口管道上设置有油泵,废渣出口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文档编号C10M175/00GK203112787SQ20132005523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黎治强 申请人:重庆戴文润滑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