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搅碎喂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432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质搅碎喂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热解气化是农林废弃物向清洁燃气转化的关键技术,生物质喂料器的设计在整套热解气化工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生物质原料是否能够实现稳定、连续均匀地进料,会直接影响原料能否被高效利用、热解气化过程是否连续稳定、产出的合成气质量是否能达到要求。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水平螺旋喂料器、立式螺旋喂料器以及双螺旋喂料器。其主要设计原理都是延中心轴径向安装螺旋叶片,轴和螺旋叶片在固定的壳体内旋转,带动生物质原料延轴向运动。通过调节螺旋叶片结构(调整螺距或改变螺槽,即调整螺旋叶片长短)和转速的变化,调节生物质进料量。实际工业生产中,在破碎原料时不能保证粒径相同,这样更易造成架空搭桥或者挤实堵塞料斗下端出口,导致炉内的热解气化反应不能连续稳定地进行。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生物质搅碎喂料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满足生物质热解气化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搅碎喂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搅碎喂料装置,包括料斗、球形料仓、球形网筒、第一电机、水平螺旋喂料器和第二电机,所述球形料仓的顶部连通设有进料管,球形料仓的底部连通设有出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上端连通设有料斗,所述出料管的下端与水平螺旋喂料器相连,所述球形料仓的内侧设有球形网筒,球形网筒的左侧连通设有左支撑筒,球形网筒的右侧连通设有右支撑筒,所述左支撑筒的左端从球形料仓的左侧壁转动伸出并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右支撑筒的右端从球形料仓的右侧壁转动伸出,所述球形网筒的外侧设有多个与球形料仓内壁相配合的第一搅拌叶,所述右支撑筒的内侧配合转动设有转轴,转轴的左端延伸至左支撑筒内,且转轴和左支撑筒配合转动连接,所述球形网筒的内侧于转轴上设有多个第二搅拌叶,所述转轴从右支撑筒的右端伸出并与大带轮连接固定,所述大带轮通过传动带与小带轮连接固定,所述小带轮设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电机固定于水平螺旋喂料器上,所述右支撑筒和大带轮之间于转轴上还设有轴承座,轴承座的底部固定有支架,支架的下端固定于水平螺旋喂料器上。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料位计和第二料位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搅拌叶为三棱柱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搅拌叶的各个棱上均设有刀刃。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搅拌叶为与球形网筒内壁相配合的扇形片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电机可带动球形网筒转动,球形网筒外侧设置的第一搅拌叶可对生物质进行搅动粉碎,生物质被带起后落到球形网筒上,通过球形网筒可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通过第一电机可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上的第二搅拌叶转动可对球形网筒内侧的生物质进行搅拌,既利于生物质的颗粒均匀,又利于生物质从球形网筒底部流出,通过轴承座和支架配合可对转轴进一步的辅助支撑,提升其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斗,2-第一料位计,3-进料管,4-球形料仓,5-第一搅拌叶,6-球形网筒,7-轴承座,8-大带轮,9-传动带,10-小带轮,11-第一电机,12-水平螺旋喂料器,13-支架,14-右支撑筒,15-出料管,16-第二料位计,17-第二搅拌叶,18-转轴,19-第二电机,20-左支撑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生物质搅碎喂料装置,包括料斗1、球形料仓4、球形网筒6、第一电机11、水平螺旋喂料器12和第二电机19,所述球形料仓4的顶部连通设有进料管3,球形料仓4的底部连通设有出料管15,所述进料管3和出料管15上分别设有第一料位计2和第二料位计16,当第二料位计16发出报警时,提醒向球形料仓4添加物料,料位到达第一料位计2时,第一料位计2发出报警,提醒停止加料,保证料位在安全范围以内,所述进料管3的上端连通设有料斗1,将物料加入到料斗1内,可流入到球形料仓4内,所述出料管15的下端与水平螺旋喂料器12相连,变频电机调节水平螺旋喂料器12的转速,实现给生物质热解气化炉均匀、连续定量地进料,对炉内进行稳定的反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所述球形料仓4的内侧设有球形网筒6,球形网筒6的左侧连通设有左支撑筒20,球形网筒6的右侧连通设有右支撑筒14,所述左支撑筒20的左端从球形料仓4的左侧壁转动伸出并与第二电机19连接,通过第二电机19可对左支撑筒20进行驱动转动,所述右支撑筒14的右端从球形料仓4的右侧壁转动伸出,所述球形网筒6的外侧设有多个与球形料仓4内壁相配合的第一搅拌叶5,所述第一搅拌叶5为三棱柱结构,且第一搅拌叶5的各个棱上均设有刀刃,通过第一搅拌叶5可对生物质进行搅拌和粉碎,所述右支撑筒14的内侧配合转动设有转轴18,转轴18的左端延伸至左支撑筒20内,且转轴18和左支撑筒20配合转动连接,所述球形网筒6的内侧于转轴18上设有多个第二搅拌叶17,第二搅拌叶17为与球形网筒6内壁相配合的扇形片状结构,通过第二搅拌叶17可对生物质进行搅拌,利于生物质从球形网筒6底部流出,所述转轴18从右支撑筒14的右端伸出并与大带轮8连接固定,所述大带轮8通过传动带9与小带轮10连接固定,所述小带轮10设于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上,第一电机11固定于水平螺旋喂料器12上,通过第一电机11可驱动大带轮8转动,进而带动转轴18转动,所述右支撑筒14和大带轮8之间于转轴18上还设有轴承座7,轴承座7的底部固定有支架13,支架13的下端固定于水平螺旋喂料器12上,通过轴承座7和支架13配合对转轴18进一步的辅助支撑,提升其工作稳定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对第一电机11、水平螺旋喂料器12和第二电机19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为本领域的常规部件,本申请不做保护,故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通过第二电机19可带动球形网筒6转动,球形网筒6外侧设置的第一搅拌叶5可对生物质进行搅动粉碎,生物质被带起后落到球形网筒6上,通过球形网筒6可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通过第一电机11可带动转轴18转动,转轴18上的第二搅拌叶17转动可对球形网筒6内侧的生物质进行搅拌,既利于生物质的颗粒均匀,又利于生物质从球形网筒6底部流出,通过轴承座7和支架13配合可对转轴18进一步的辅助支撑,提升其工作稳定性。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