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7597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
现有的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结构如


图1、图2所示,该机体1内通过布置一些联通的空腔而形成有一个水冷却系统,即在机体1的壁面内沿纵向分段设置若干个缸套孔11,在机体1的侧表面设置一凹陷的上布水道13,在该上布水道的一端设有一个与外界相联通的穿孔19,同时又在该上布水道内设有若干个联通孔12,通过在各机体缸套孔11内放置若干湿式缸套17,使各机体缸套孔11内壁与每一缸套17的外壁之间形成若干个沿机体纵向分段布置的缸套冷却水腔15,所设置的各联通孔12使布水道13与每一缸套冷却水腔15联通,这样只要在布水道13上覆盖盖板16就能形成一个水冷却系统。一般在上布水道中放置机油冷却器18,由上布水道一端穿孔19进入的冷却水一部分经过机油冷却器18,而另一部分冷却水直接进入每一缸套冷却水腔15,这样的结构,使部分冷却水提前进入缸套冷却水腔15,机油冷却器犹如泡在水中,没有得到充分的热交换,所以在全速全负荷时,这种冷却结构的柴油机的机油进出口温差一般只有2~3K。要使柴油机的机油热循环得到平衡,一般需要较大的散热面积的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的体积也就相应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通过该机体内布置的联通空腔,使得由该联通空腔与周边配件盖板和缸套一起形成的水冷却系统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在同样柴油机功率下,可使柴油机机油冷却器元件尺寸减小,使柴油机的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一种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该机体的壁面内沿纵向分段设置若干个缸套孔,在该机体的侧表面上设置一个凹陷的开口的上布水道,并在该上布水道的一端设有一个与外界相联通的穿孔,其特点是在所述上布水道的下方还设有一个闭口的下布水道,并在上布水道另一端的下边缘上设有一个与该下布水道相通的第一联通孔,又在该下布水道内壁上设有若干个与缸套孔一一对应联通的第二联通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即设置下布水道,使由上布水道一端穿孔进入的冷却水先经过上布水道,然后经过下布水道进入各缸套冷却水腔,由此所形成的水冷却系统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在柴油机全速全负荷时,可使机油的进出口温差达到10K或超过10K。这样可使柴油机的结构紧凑,在同样柴油机功率下,机油冷却器的尺寸可减小。另外,冷却水经过机油冷却器后被加热,再进入机体缸套冷却水腔,较高的水温可使柴油机较快进入有效工作状况。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的侧视图;图2是
图1中A-A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的侧视图;图4是图3中B-B剖面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的结构是在该机体1的侧表面上设置一个凹陷的开口的上布水道13,该上布水道的形状可为长方形,在该上布水道的一端设有一个与外界相联通的穿孔19,该机体1的壁面内沿纵向分段设置若干个缸套孔11,在所述上布水道的下方还设有一个闭口的下布水道14,其形状可与上布水道相似,并在上布水道另一端的下边缘上设有一个与下布水道相通的第一联通孔131,又在该下布水道14内壁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缸套孔11一一对应联通的第二联通孔12。
本实用新型机体1一般通过在缸套孔11内安装湿式缸套17,使湿式缸套17的外壁与机体缸套孔11的内壁形成一个缸套冷却水腔15,缸套冷却水腔15的数量由柴油机的缸数而定。这样只要在开口的上布水道13上盖上盖板16,由此联通的空腔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柴油机内水冷却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该机体(1)的壁面内沿纵向分段设置若干个缸套孔(11),在该机体的侧表面上设置一个凹陷的开口的上布水道(13),并在该上布水道的一端设有一个与外界相联通的穿孔(1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布水道(13)的下方还设有一个闭口的下布水道(14),并在上布水道(14)另一端的下边缘上设有一个与该下布水道相通的第一联通孔(131),又在该下布水道(14)内壁上设有若干个与缸套孔一一对应联通的第二联通孔(12)。
专利摘要一种水冷柴油机湿式缸套机体,该机体的壁面内沿纵向分段设置若干个缸套孔,在该机体的侧表面上设置一个凹陷的开口的上布水道,并在该上布水道的一端设有一个与外界相联通的穿孔,在所述上布水道的下方还设有一个闭口的下布水道,并在上布水道另一端的下边缘上设有一个与该下布水道相通的第一联通孔,又在该下布水道内壁上设有若干个与缸套孔一一对应联通的第二联通孔。这样,同等柴油机功率下,置于上布水道内的机油冷却器的散热面积可减小。
文档编号F02B3/00GK2412097SQ00216870
公开日2000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6日
发明者朱辰元, 李清观, 冯经图, 陈汝文, 何兵, 陈瑾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一一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