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缸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休缸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领域的一项休缸技术。
本项休缸技术——主要通过具备休缸功能的切换挺柱,使之与发动机的进气门,进行有选择的配合使用,使得切换挺柱既能够具备顶开气门工作的结构特征,随着凸轮的升降顶开气门,也能够通过气液换向阀及气动机构的组合作用,使切换挺柱转入休缸控制的结构特征,能够在凸轮的升降中收缩至限定的位置,使之与气门摇臂处于受控制的分离状态,达到利用发动机的进气门实施休缸控制。另外,也能经操纵阀的关闭,迅速消除对切换挺柱的控制,使之转入顶开气门工作的原结构特征。
检索“专利文献通报”中的现有休缸技术FO2d——17/02,8400743,休缸发动机--在多缸发动机上控制任何转速下,用同一节流阀开展为同一出力点的切换工作汽缸数的手段。三菱自动车工业(株)1981.3.27FO2b--17,可控缸数的发动机,低负荷时关闭进气道中的断流阀,使部分汽缸停止工作,设控制开阀速度用的阻尼延迟器,可防止开阀时混合气贫油。1980.10.3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利用原挺杆的位置,装入具备休缸功能的切换挺柱,并可利用发动机的空余位置安装休缸的部件,从而可使中小企业的修理人员,比较容易地将已投入使用中的部分多缸发动机,改装成为休缸发动机。当发动机处于中低负荷工作时,即可应用本项休缸技术,对发动机实施频繁的休缸运行,并可根据多缸发动机作功间隔的均匀性,使之分列为各个休缸组,(且各自布置休缸的操纵机构),在交替操纵任一组汽缸休缸时,可有目的地减少汽缸的工作磨损,达到延长汽缸的工作寿命。当发动机处于下坡或减速滑行时,即可操纵各组汽缸同时进入休缸状态。以上休缸措施都可以视发动机负荷的变化,合理地使发动机处于部分或全休缸的运行状态。以便能够较大限度地提高发动机的负荷力,使功率利用率得以提高,从而使发动机的经济性获得显著的提高。假如以六缸发动机为例,在实施部分休缸后,可使发动机百公里的油耗降低20%左右。假使汽车每天休缸运行百公里,一般二个月左右便能收回按置休缸机构的全部费用。它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在于,本项休缸技术组合构成的切换挺柱,不但具有顶开气门工作的结构特征,并且也能通过操纵阀,操纵气液换向阀及气功机构,使切换挺柱的工作特转变,使之转入具备休缸控制的结构特征,可与发动机的进气门组合构成休缸的断流阀,达到控制发动机休缸的目的。也能经操纵阀的关闭,迅速消除对切换挺柱的控制,使之转入顶开气门工作的原结构特征。
应用切换挺柱实施休缸控制时,打开操纵阀1,来自贮气瓶内的压缩气同时进入气室3、7,气室7推动换向阀9换向、切断压力油路10,接通贮油罐油路16。气室3内的推杆4,推动相连接的各部件,使拨叉14在转动中下移,此时,各切换挺柱无论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拨叉14始终在下移中,推压切换挺柱内的滑块3及活塞6下行,将单向阀7压开,单向阀7被完全压开后,滑块3已下行至滑套2的上腔止口处,并将压力经滑套2作用在柱塞15上,迫使柱塞15迅速向下移动,由于换向阀9已将柱塞油路13换向,使柱塞下腔内的受压油液,经打开的单向阀7及相连接的有足够截面的油路而流入贮油罐17内。柱塞弹簧9在收缩中,将产生35公斤左右的压缩力,作用在柱塞15上,而拨叉14以足够大的压力,推压柱塞15迅速向下移动,同时气门推杆作用在柱塞15上的反力,将共同推压柱塞15下移至限定位置,与气门摇臂处于彻底的分离状态。导致整个“切换挺柱”,处在拨叉13的限位作用下,使之在凸轮的升降中,作急速地收缩移动时,只能吸入或排出贮油罐17内的油液。致使休缸的进气门,基本上按原来的关闭 速度,原有的关闭力,处于受控制地关闭状态。
发动机要转入全汽缸运行时,关闭操纵阀1,气室3,7与大气相通,拨叉连接臂6,及换向阀9内的阀芯在各自弹簧作用下复位,换向阀9复位后切断油路16,来自细滤器11的压力油经油路10,13进入柱塞上腔。拨叉连接臂6在复位后,带动各个拨叉14在回转中上移。柱塞15内的活塞6在弹簧14作用下,推动滑块3上升与闷盖1紧靠,单向阀7在碟形弹簧的作用下关闭。柱塞弹簧9推动柱塞15上升,使闷盖1与气门推杆紧靠。同时也推动挺柱体10下行与凸轮紧靠,使柱塞下腔的空腔内形成真空,单向阀7在真空吸力及油压压差作用下打开,来自油路10内的压力油流入并充满柱塞15的上下腔塞。当“切换挺柱”被凸轮推举向上时,气门推杆经闷盖1作用在柱塞15上的反力,力图使柱塞15克服弹簧9的张力而相对于挺柱体10作向下移动,于是柱塞下腔内的油压升高,单向阀7严密关闭,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能,整个个“切换挺柱”如同一个钢体一样地上升,通过推杆,摇臂将气门压开,使“切换挺柱”基本上按原来的顶开速度,原来的气门升程顶开气门,使发动机迅速稳定地转入全汽缸的工作运行。
切换挺柱的结构特征,主要由挺柱体10和柱塞15二部分组成,在挺柱体10的上端装有长环4,作为柱塞15上止点的限位环,柱塞15的上端装入滑套2,滑套2的上腔装入滑块3,滑套2的上端经焊接固定闷盖1,滑套2的下腔装入活塞6的上半部分,柱塞15的上腔装入活塞6的中间以下部分,还装有活塞弹簧14,弹簧座圈13。柱塞15的下端即为单向阀座12,单向阀架8用螺纹与其相连,内装有单向阀7,组合式碟形弹簧11。柱塞弹簧9装入挺柱体10内,推动柱塞15及单向阀架8向上,使滑套2上的闷盖1始终与气门推杆紧靠。
现有的休缸技术,通过在吸气道中设置断流阀,达到控制休缸的手段。由于在吸气道中设置断流阀,不但需改变原吸气道的设计而且要求断流阀在各种温度下具备较高的密封性能,致使休缸机构的工艺复杂,造价也不低。另外在断流阀与气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废气现象。这是因为在断流阀关闭后,汽缸内的活塞在吸气行程中,不但使气门前端形成真空,而且在吸气终了时,气缸内的废气经延迟关闭的进气门而流入气门前端,使气门前端至断流阀之间始终存在废气,导致发动机在恢复全汽缸运行的初始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浑合气变稀现象。
本项休缸技术和优点在于,本发明组合构成的“切换挺柱”不但具备顶开气门工作的结构特征,而且经气液换向阀及气动机构的组合作用下,使“切换挺柱”的结构特征改变,使之转入控制休缸的结构形状,并使发动机在转入休缸时,基本上按气门原来关闭的速度,处于受控制地关闭状态。导致汽缸因进气切断而安全可靠地停止工作。要转入全气缸工作时,“切换挺柱”可迅速转入顶开气门工作的原特征,基本上按原来的顶开速度顶开气门,使汽缸基本按原来的进气量吸入配比合理的浑合气。使发动机迅速稳定地转入全汽缸的工作运行。本项休缸技术不但可在不改变原吸气道的情况下,使已投入使用的部分顶置式的多缸发动机,改装成为休缸发动机。而且在气门前不贮存废气,使得发动机在任何转速下,转入全汽缸运行时,不存在浑合气变稀的现象。

图1为切换挺柱的结构图。
图2为操纵部分的机构示意图。
见图1切换挺柱由挺柱体10和柱塞15二部分组成。在挺柱体10的上端装有长环4,作为柱塞15上止点的限位环,柱塞15上端装入滑套2,滑套2的上腔装入滑块3,滑套2的上端经焊接固定闷盖1。滑套2的下腔装入活塞6的上半部分。柱塞15的上腔内装入活塞6的中间以下部分,还装有活塞弹簧14,弹簧座圈13。柱塞15的下端即为单向阀座12,单向阀架8用螺纹与其相连,内装有单向阀7,组合式碟形弹簧11,柱塞弹簧9装在挺柱体内,推动柱塞15及单向阀架8向上,使滑套2上的闷盖1始终与气门推杆紧靠。
见图2操纵阀1、气管2、气室3、推杆4、推杆轴5、拨叉连接臂6、气室7、推杆8、换向阀9、压力油路10、细滤器11、粗滤器12、柱塞油路13、拨叉14、拨叉臂15、贮油罐油路16、贮油罐17、细滤器18、摇臂油路19、回油管220。
本项休缸技术在EQ6100-1型的发动机上实施时,可利用发动机后三缸原进气挺杆的位置装入“切换挺柱”。并在挺柱衬套5与挺柱体10的互配处,车制相应的溶油槽及输油孔。操纵阀1装置在便于操纵的方向机右下侧。气室3安装在飞输壳右端引出的支架上与飞输壳上装置的推杆轴5,拨叉连接臂6及气门盖板上装置的拨叉14,组合成气动机构。气室7与换向阀9组成气液换向阀,可装置在气缸左侧壁上引出的支架上,在阀上分别接有压力油路10,柱塞油路13,贮油罐油路16。贮油罐17需装置在高于挺杆架的适宜位置上。来自摇臂油路的油液经细滤器18流入贮油罐17内,并经浮子及三角针的控制,使油面保持在限定高度,多余油液经回油管20流入推杆室内。
安装全部机构后,应调整各机构间的间隙。拨叉14在复位的情况下与柱塞15上的滑块3保持30丝左右的分离间隙。操纵阀1操纵“切换挺柱”下行至限定位置后,使柱塞15上的闷盖1与气门摇臂之间保持30丝左右的分离间隙。
权利要求
一种能对发动机休缸进行控制的切换挺柱结构,它是由挺柱体10和柱塞15二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挺柱体10的上端装有长环4,作为柱塞15上止点的限位环,柱塞15的上端装入滑套2,滑套2的上腔装入滑块3,滑套2的上端经焊接固定闷盖1,滑套2的下腔装入活塞6的上半部分,柱塞15的上腔装入活塞6的中间以下部分,其内部还装有活塞弹簧14,弹簧座圈13,柱塞15的下端即为单向阀座12,单向阀架8用螺纹与其相连,其上部装有单向阀7,组合式碟形弹簧11,柱塞弹簧9装于挺柱体10内,推动柱塞15和单向阀架8向上,使滑套2上的闷盖1始终与气门推杆紧靠着。
专利摘要
本项休缸技术主要通过应用具备收缩功能的“切换挺柱”与发动机进气门有选择地配合使用。经同一操纵阀的操纵。使“切换挺柱”进行自行地收缩移动,达到利用发动机的进气门,作为切断汽缸供气的阀门;也能经同一操作阀的操纵,使“切换挺柱”解除切换,恢复“切换挺柱”顶开气门工作的性能。本项休缸机构全部按装于发动机上后,不改变原发动机及吸气道的设计,可使已投入使用中的部分多汽缸发动机,更改成为休缸发动机。
文档编号F02D13/06GK87200037SQ87200037
公开日1988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1日
发明者朱涛 申请人:朱涛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