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184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的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内燃机所使用的含氧感知器,其目的是在监控引擎排放的废气并作为燃烧控制的回馈,通常是将含氧感知器安装于排气管靠近汽缸头的排气口位置,但由于其装设位置需避免路面跳石或溅起的水花造成损坏,防止遭受盗窃、以及考量装设方式对含氧感知器性能的影响,因此如何将含氧感知器装设于最佳的位置,实为业界一困难的课题。习知的技术大多将含氧感知器设置于排气管上,其需将含氧感知器设置于排气管上遮蔽性高的位置或增设额外的保护元件,以避免路面跳石或溅起的水花造成损坏;且拆装排气管时也较耗时,且也容易因疏忽而造成含氧感知器的损坏。另外,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第2005^627号则揭示一种新的含氧感知器配置结构,其是将含氧感知器直接安装于汽缸头未设有进排气口的侧壁面上,使含氧感知器的安装位置较安装于排气管上提高,相对远离地面,而有效地利用引擎周边元件如油箱、排气管等元件来保护含氧感知器,且排气管上也不需焊接含氧感知器的锁附座,也不需设置额外的保护元件,除了可降低含氧感知器受损的可能性外,也降低了整体机车零件的数量及成本。然而,上述将含氧感知器直接安装于汽缸头的配置结构,其为了避免干涉汽缸头凸轮传动元件,其含氧感知器装设范围需受限于上述传动元件收容空间相反侧的汽缸头侧壁面。又,为了以排气管作为含氧感知器的保护装置,该等配置结构仅能适用于排气管弯曲延伸方向与上述传动元件收容空间相互为相反侧的内燃机,并非十分理想。除此之外,当内燃机的缸径提升,燃烧室扩大时,收容汽缸及汽缸头固定螺杆的四个孔位将随着外移,如此一来就无法将含氧感知器设置于汽缸头侧壁面,并且同时谋求汽缸头小型化,故上述将含氧感知器直接安装于汽缸头的配置结构,亦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空间。创作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以能同时达成可妥善保护含氧感知器、可减少用于保护含氧感知器的成本,且又能适用于各种设计类型的内燃机的配置结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包括有一汽缸、及组设于汽缸上的汽缸头。其特征在于汽缸头具有一由排气口侧的壁面延伸的排气口延伸结构,该排气口延伸结构以其排气方向为法向量的正面作为连接一排气管的结合面,且包覆该结合面外周的侧壁上贯设有一可供一含氧感知器安装固设的含氧感知器安装孔,该含氧感知器安装孔中心线大致垂直于排气通道中心轴线。换言之,本实用新型为确保汽缸头的排气通道能顺利滑向排气管弯曲延伸的方位,特将汽缸头的排气口侧的壁面延伸,成为一高于汽缸头侧壁的排气口延伸结构,作为排气管的锁附座面,该排气口延伸结构并贯设有一安装孔供含氧感知器安装固设,使含氧感知器大致以辐射状方式安装于该排气口延伸结构的侧壁面。本实用新型的含氧感知器装设位置可不受汽缸头传动元件收容空间所限制,可依照整体引擎及其周边元件的配置需求来安装,不仅可使汽缸头小型化,且又能适用于各种设计类型的配置结构,不论汽缸为直立式或横置式的内燃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含氧感知器由习用装设于排气管移至汽缸头周边,其含氧感知器安装位置将相对远离路面,因此防护性、遮蔽性及窃盗困难度皆显著提升,不需增设额外的保护元件,即可达到安全性要求。又,当需要拆卸排气管时,也不需拆除含氧感知器,可简化不必要的拆装流程,避免含氧感知器因拆装疏失而损坏。另,排气管也不需焊接含氧感知器的锁附座,可减少整体零件数量,并降低制造难度与成本。另外,上述含氧感知器安装孔中心线由排气通道内部向外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含氧感知器安装方向,而该结合面的排气口中点的地平线则定义为水平线。其中,含氧感知器安装方向可高于该水平线,藉此,不仅可利用排气管作为含氧感知器的保护装置,且含氧感知器的安装孔具有排水性,可避免水气凝结残留于含氧感知器与安装孔之间,进而避免含氧感知器损坏。再者,上述包覆该结合面外周的外壁上可贯设有二可供排气管锁附的锁附孔,该二锁附孔可位于该结合面的排气口的相对二侧,且通过该结合面的排气口中点且垂直于该二锁附孔的连线定义为排气口偏移方向线。其中,该含氧感知器安装方向与该排气口偏移方向线的夹角不超过九十度,藉此,可充分利用排气口延伸结构.的空间,以较短的延伸结构高度达成妥善设置含氧感知器的必要空间,进而谋求汽缸头小型化的设计。又,上述汽缸头与排气口延伸结构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二件式的结构,再组装固设成一体式的结构。藉此,本实用新型的配置结构可妥善保护含氧感知器、也可减少用于保护含氧感知器的成本,且又能适用于各种设计类型的内燃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内燃机部分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头排气口结合面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头排气口结合面另一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汽缸20汽缸头[0022]201排气口21排气口延伸结构[0023]211结合面213锁附孔[0024]22汽缸头盖25排气管[0025]30含氧感知器H水平线[0026]I 安装孔中心线 0 排气通道中心轴线S 排气口偏移方向 β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内燃机部分侧视图、及汽缸头排气口结合面不同视角之侧视图。实施例的配置结构,包括有一汽缸10、一汽缸头20、及一汽缸头盖22。如图所示,汽缸头20组设于汽缸10上,且汽缸头盖22盖合于汽缸头20上;汽缸头20上具有一由排气口 201侧的壁面延伸的排气口延伸结构21,该排气口延伸结构21以排气方向为法向量的正面作为连接一排气管25的结合面211,且包覆该结合面211外周的侧壁上贯设有一可供一含氧感知器30安装固设的含氧感知器安装孔,该含氧感知器安装孔中心线I大致垂直于排气通道中心轴线0。如图2所示,含氧感知器安装孔中心线I由排气通道内部向外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含氧感知器安装方向(与含氧感知器安装孔中心线I重叠),且该结合面211的排气口 201 中点的地平线定义为水平线H,该含氧感知器安装方向高于该水平线H。藉此,不仅可利用排气管25作为含氧感知器30的保护装置,且含氧感知器30的安装孔具有排水性,可避免水气凝结残留于含氧感知器30与安装孔之间,进而避免含氧感知器30损坏。如图3所示,其中,包覆该结合面211外周的外壁上贯设有二可供该排气管25锁附的锁附孔213,该二锁附孔213位于该结合面211的排气口 201的相对二侧,且通过该结合面211的排气口 201中点且垂直于该二锁附孔213的连线定义为排气口偏移方向线S,该含氧感知器安装方向与该排气口偏移方向线S的夹角β不超过九十度。在本实施例中,汽缸头20与排气口延伸结构21为一体式结构。藉此,本实施例为确保汽缸头20的排气通道能顺利滑向排气管25弯曲延伸的方位,特将汽缸头20的排气口侧的壁面延伸,成为一高于汽缸头侧壁的排气口延伸结构21, 作为排气管25的锁附座面,该排气口延伸结构21并贯设有一安装孔供含氧感知器30固设,使含氧感知器30大致以辐射状方式安装于该排气口延伸结构21的侧壁面。因此,本实施例的含氧感知器30装设位置将不受汽缸头传动元件收容空间所限制,可依照整体引擎及其周边元件的配置需求来安装,不仅可使汽缸头20小型化,且又能适用于各种设计类型的配置结构,不论汽缸为直立式或横置式的内燃机,皆可适用。此外,本实施例的含氧感知器30由习用装设于排气管移至汽缸头周边,其含氧感知器30的安装位置将相对远离路面,因此防护性、遮蔽性及窃盗困难度皆显著提升,不需增设额外的保护元件,即可达到安全性要求。又,当需要拆卸排气管25时,也不需拆除含氧感知器30,可简化不必要的拆装流程,避免含氧感知器30因拆装疏失而损坏。另,排气管 25也不需焊接含氧感知器的锁附座,可减少零件数量,并降低制造难度与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包括一汽缸;以及一汽缸头,组设于该汽缸上;其特征在于该汽缸头具有一由排气口侧的壁面延伸的排气口延伸结构,该排气口延伸结构以排气方向为法向量的正面作为连接一排气管的结合面,且包覆该结合面外周的侧壁上贯设有一可供一含氧感知器安装固设的含氧感知器安装孔,该含氧感知器安装孔中心线大致垂直于排气通道中心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含氧感知器安装孔中心线由排气通道内部向外延伸的方向定义为含氧感知器安装方向,且该结合面的排气口中点的地平线定义为水平线,该含氧感知器安装方向高于该水平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覆该结合面外周的外壁上贯设有二可供该排气管锁附的锁附孔,该二锁附孔位于该结合面的排气口的相对二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该结合面的排气口中点且垂直于该二锁附孔的连线定义为排气口偏移方向线,该含氧感知器安装方向与该排气口偏移方向线的夹角不超过九十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汽缸头与该排气口延伸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内燃机含氧感知器的配置结构,包括有一汽缸、及组设于汽缸上的汽缸头。汽缸头具有一由排气口侧的壁面延伸的排气口延伸结构,该排气口延伸结构以其排气方向为法向量的正面作为连接一排气管的结合面,且包覆该结合面外周的侧壁上贯设有一可供一含氧感知器安装固设的含氧感知器安装孔,该含氧感知器安装孔中心线大致垂直于排气通道中心轴线。藉此,本实用新型的配置结构可妥善保护含氧感知器、也可减少用于保护含氧感知器的成本,且又能适用于各种设计类型的内燃机。
文档编号F02F1/42GK202117787SQ201120227858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吴俊贤, 吴白龙, 游景钰, 费德强, 邵治齐, 陈韦佑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