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以及催化剂转换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4127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以及催化剂转换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获得一种催化剂转换装置以及构成该催化剂转换装置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所述催化剂转换装置能够减少催化剂载体的温度不均匀以使之接近于均匀的温度分布。催化剂载体(14)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上观察时,在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上,形成有其宽度(W)朝向电极中心(16C)而递减的宽度递减部(14D)。宽度(W)在任意的位置上都短于中心线(CL)的长度(L1)。作为整体,催化剂载体(14)的发热与放热被平衡。
【专利说明】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以及催化剂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被设置于内燃机的排气管上的催化剂转换装置、以及构成该催化剂转换装置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
【背景技术】
[0002]在为了净化内燃机中所产生的排气而被设置于排气管上的催化剂转换装置中,优选设定为,对负载催化剂的金属制催化剂载体进行通电而使其升温,从而得到充分的催化效果。例如,由于相对于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被设为圆形的催化剂载体(基材),当通过在隔着该催化剂载体而对置的位置处所贴附的一对电极而进行通电时,电流的流动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在电极附近处与催化剂载体的中央处在很大程度上不同,因此,电流密度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易于产生发热量的不均匀。
[0003]对此,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为四边形的催化剂载体。由于在该催化剂载体中,电流的流动的截面面积为固定,因此难以产生上述的发热量的不均匀。但是,当从电极的放热增加时,发热与放热之间将失衡,从而催化剂载体内的温度差将增大。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800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课题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减少催化剂载体的温度不均匀以使之接近于均匀的温度分布的催化剂转换装置、以及构成该催化剂转换装置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
[0007]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8]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具有:催化剂载体,其通过通电而被加热,并且能够使排气在预定的方向上通过;一对电极,其在与所述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截面上观察时,在隔着所述催化剂载体而对置的位置处被接触配置于催化剂载体上;宽度递减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催化剂载体上,并且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其如下方向上的宽度在接触有所述电极的部位上朝向电极中心而递减,所述方向为,与对所述电极的各自的中心进行连结的电极中心线正交的方向;大宽度部,所述催化剂载体的未接触有所述电极的部位被设为,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与所述宽度递减部相比宽度较大,并且在该部位中宽度为最大的最大宽度部的宽度Wl短于所述中心线的长度LI。
[0009]在该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中,当通过被接触配置于催化剂载体上的一对电极而使催化剂载体被通电时,催化剂载体将被加热进而升温。例如,在使催化剂负载于催化剂载体上的情况下,能够使由催化剂而获得的净化效果更提前地发挥。
[0010]由于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截面上观察时,电极被设置于隔着催化剂载体而对置的位置处,因此,与没有以这种方式对置配置电极的结构相比,能够均匀地对催化剂载体进行加热。
[0011]而且,在催化剂载体中,当考虑到在正交截面上观察时与对电极的各自的中心进行连结的电极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时,在接触有电极的部位上,形成有朝向电极中心而宽度递减的宽度递减部。而且,在催化剂载体中,未接触有电极的部位被设为,与宽度递减部相比宽度较大的大宽度部。即,宽度递减部与大宽度部相比而宽度较窄。虽然催化剂载体在接触有电极的部位处通过电极而从催化剂载体上放热,但是由于宽度递减部的宽度狭窄,因此电流流过的部分的截面面积将变小,从而使得电流密度增加而发热量变大。因此,在宽度递减部处的发热将与从电极的放热平衡。
[0012]此外,在大宽度部中,在未接触有电极的部位上的宽度为最大的最大宽度部的宽度Wl被设为,短于中心线的长度LI。通过以此方式对最大宽度部的宽度Wl进行限制(设定上限),从而也限制了电极间的电流流动的截面面积。即,由于在大宽度部上抑制了电流密度的局部性降低,因此能够使催化剂载体的各个部位上的发热量均匀化。
[0013]如此,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催化剂载体的发热和放热平衡,从而能够在催化剂载体整体上减少温度不均匀且使接近于均匀的温度分布。
[0014]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在第一方式中所述最大宽度部的宽度Wl被设为,所述长度LI的93%以下。
[0015]如此,通过将最大宽度部的宽度Wl设为相当于中心线的长度LI的93%以下,从而使电极间的电流的流动的截面面积更接近于均匀,因此,能够使催化剂载体的各个部位上的发热均匀化。
[0016]另外,虽然对于最大宽度部的宽度Wl的下限值从如上所述而使发热均匀化的观点出发没有特别地进行限制,但是,若使宽度Wl设得过小,则难以维持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强度。而且,由于作为该催化剂转换装置的安装对象的排气管一般被设为圆筒状(截面为圆形),因此对于宽度狭窄的催化剂载体而言向排气管的搭载性将降低。从这些观点出发优选为,作为最大宽度部的宽度Wl的下限,相对于中心线的长度LI而设为77%。
[0017]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为,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所述宽度递减部被设为,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呈向所述电极侧凸起的弯曲形状。
[0018]通过将宽度递减部以此方式设为弯曲形状,从而将会容易地搭载于被形成为圆筒状的配管上。
[0019]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为,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催化剂载体被设为,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以所述中心线为长轴的椭圆形状。
[0020]由于通过将催化剂载体在正交截面上观察时设为椭圆形状,从而在催化剂载体上不具有角部,因此能够抑制局部性的放热。
[0021]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为,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催化剂载体的所述最大宽度部被形成在所述宽度递减部以外的所有部分上。
[0022]S卩,由于最大宽度部在宽度递减部以外的部位上,沿着中心线的方向而以预定的长度存在,因此,能够使催化剂载体的发热更接近于均匀。
[0023]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为,在第一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催化剂载体被设为,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以所述中心线为中心的对称形状。
[0024]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为,在第一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催化剂载体被设为,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以所述中心线的垂直平分线为中心的对称形状。
[0025]如此,通过将催化剂载体设为对称形状,从而能够减少温度不均匀而使之接近于均匀的温度分布。
[0026]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中具有,在第一至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和催化剂,所述催化剂被负载于所述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的所述催化剂载体上,并且用于净化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
[0027]由于催化剂被负载于催化剂载体上,因此,能够通过该催化剂而对排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
[0028]由于具备第一至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因此通过使催化剂载体的发热和放热平衡,从而能够在催化剂载体整体上减少温度不均匀并使接近于均匀的温度分布。
[0029]发明效果
[0030]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结构,因此能够减少催化剂载体的温度不均匀而使之接近于均匀的温度分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A为用沿着排气的流动方向的截面来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的剖视图。
[0032]图1B为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来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的剖视图。
[0033]图2为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来表示比较例的催化剂转换装置的剖视图。
[0034]图3为表示催化剂转换装置的催化剂载体中的最大宽度Wl/长度LI与最大温度差(温度梯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35]图4为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来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的剖视图。
[0036]图5为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来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在图1A中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催化剂转换装置12被安装于排气管的中途。在排气管内流有来自发动机的排气,图1B为用与该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1A中的B-B线截面)来表示催化剂转换装置12的图。
[0038]如图1所示,催化剂转换装置12具有催化剂载体14,该催化剂载体14通过具有导电性和刚性的材料而被形成。催化剂载体14通过设为例如蜂窝状从而增加了材料的表面积。催化剂(钼、钯、铑等)以附着于催化剂载体14的表面上的状态而被负载于催化剂载体14的表面上。催化剂具有对在排气管内流动的排气(用箭头标记Fl来表示流动方向)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净化的作用。另外,使催化剂载体14的表面积增大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蜂窝状,也可以为例如波状等。但是,从结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蜂窝状的结构。[0039]作为构成催化剂载体14的材料,虽然能够应用导电性陶瓷、导电性树脂或金属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设定为导电性陶瓷。作为构成催化剂载体14的材料,例如,由于只要至少含有碳化硅就能够得到较高强度和耐热性,故为优选。从气孔率的调整的容易度出发,最优选为至少含有碳化硅和金属硅的材料。而且,作为电阻率,如果设为10?200 Ω.cm,则能够在以所述的方式进行通电时有效地使负载的催化剂的温度上升,故为优选。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气孔率,优选为在30?60%的范围内。当将气孔率设为30%以上时,能够确保所需的表面积而负载较多的催化剂。而且,通过使气孔率设为60%以下,从而能够维持作为催化剂载体14所要求的强度。
[0040]在催化剂载体14上贴附有两张电极16A、16B,而且在电极16A、16B的中心分别连接有端子18A、18B。电极16A、16B在沿着催化剂载体14的外周面而具有预定延展的范围内被接触配置于催化剂载体14上,并且通过从端子18A、18B经过电极16A、16B而对催化剂载体14进行通电,从而能够对催化剂载体14进行加热。而且,通过该加热以使被负载于催化剂载体14上的催化剂升温,从而能够使更高效地发挥催化剂所具有的排气净化作用。
[0041]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1B中可知,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上观察时,将催化剂载体14设为椭圆形状。而且,以使电极16A、16B的各自的中心部分(电极中心16C)位于该椭圆的长轴LA上的方式,将电极16A、16B配置于隔着催化剂载体14而对置的位置处。
[0042]在此,作为对电极16A、16B的电极中心16C进行连结的线段而设定了中心线CL,并且作为与该中心线CL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了测定的催化剂载体14的长度而定义了宽度W。此时,中心线CL与被设为椭圆形状的催化剂载体14的长轴LA —致。此外,中心线CL的垂直平分线VD与催化剂载体14的短轴SA —致。
[0043]催化剂载体14以中心线CL (长轴LA)作为中心,在图1B中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而且,催化剂载体14以垂直平分线VD (短轴SA)作为中心,在图1B中同样地成为上下对称的形状。催化剂载体14的宽度W在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处,随着从催化剂载体14的中心14C (长轴LA与短轴SA的交点)侧趋向于电极16A、16B的电极中心16C而递减,从而形成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宽度递减部14D。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贴附有电极16A、16B的部分为,催化剂载体14的表面在截面上观察时为椭圆形状的一部分,且成为朝向电极16A或电极16B呈凸起的弯曲的曲面部14B。相对于此,未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与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相比,整体上宽度较大,从而成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大宽度部14W。
[0044]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载体14被设为椭圆形状,因此宽度W在任意的位置处均短于中心线CL(长轴LA)的长度LI。而且,在催化剂载体14的短轴SA上,宽度W成为最大(将该最大宽度设为Wl ),从而构成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最大宽度部14M。
[0045]在本实施方式中,催化剂载体14的形状被确定为,最大宽度(短轴SA的长度)Wl相对于电极中心16C之间的长度(长轴LA的长度)LI,而在77%?93%的范围内,优选为在77%?85%的范围内。
[0046]在催化剂载体14的外周上,配置有通过绝缘性材料而被形成为圆筒状的保持部件24。而且,在保持部件24的外周上,配置有通过不锈钢等金属而被成形为圆筒状的外壳筒体28。即,在圆筒状的外壳筒体28的内部收纳有催化剂载体14,并且通过被配置于外壳筒体28和催化剂载体14之间的保持部件24,而使催化剂载体14无间隙地被保持于外壳筒体28的内部。而且,由于具有绝缘性的保持部件24被配置于催化剂载体14与外壳筒体28之间,因此阻止了从催化剂载体14向外壳筒体28的电流流动。
[0047]在采用了这种结构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中,于催化剂载体14上未负载催化剂的状态下的结构成为了本发明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13。换言之,使催化剂负载于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13的催化剂载体14上的装置为,催化剂转换装置12。
[0048]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的作用进行说明。
[0049]催化剂转换装置12的外壳筒体28被安装于排气管的中途,并且排气沿箭头标记Fl方向从催化剂载体14的内部通过。此时,通过被负载于催化剂载体14上的催化剂而使排气中的有害物质被净化。本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中,通过利用端子18A、18B以及电极16A、16B而对催化剂载体14进行通电以便对催化剂载体14进行加热,从而使被负载于催化剂载体14上的催化剂升温。通过以此方式使催化剂升温,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发挥催化剂的净化作用。例如,在发动机刚刚起动后等的、排气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通过预先向催化剂载体14实施通电加热,从而能够确保发动机起动初期的催化剂的净化性能。
[0050]在本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中,催化剂载体14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上观察时被设为椭圆形状,且最大宽度Wl被设为短于电极16A、16B的电极中心16C之间的长度LI。
[0051]在此,如图2所示,设想了一种如下的第一比较例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12,其具有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上观察时被设为圆形的催化剂载体114。由于在该第一比较例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12中,催化剂载体114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因此,对电极16A、16B的电极中心16C进行连结的中心线CL的长度LI与最大宽度部114M中的最大宽度Wl —致。
[0052]因此,在第一比较例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12中,电极16A、16B的附近的宽度W (特别作为W2而表示)与最大宽度部114M处的宽度W (最大宽度Wl)之间的差变大。在考虑到电极16A、16B间的电流如箭头标记EC所示而进行流动时,相对于电流的流动的截面面积为,在电极16A、16B的附近相对狭窄,而在最大宽度部114M处相对宽大。即,由于在最大宽度部114M处与电极16A、16B的附近相比电流密度相对地减小,因此最大宽度部114M处的发热量与电极16A、16B的附近相比也相对地减小。因此,在第一比较例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12中,最大宽度部114M的温度与电极16A、16B的附近相比,具有容易变得更低的倾向。
[0053]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中,催化剂载体14在截面上观察时被设为椭圆形状,且最大宽度Wl短于中心线CL的长度LI。因此,与第一比较例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12相比,在最大宽度部14M中的电流的流动的截面面积的减少量变小,且电流密度的降低量也减小。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中,与第一比较例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12相比,实现了催化剂载体14中的发热量的均匀化。
[0054]图3中图示了催化剂载体14中最大宽度Wl相对于中心线CL的长度LI的比(Wl/LI)与催化剂载体14内的最大温度差之间的关系。该最大温度差是指,在图1B所示的截面上观察时,将催化剂载体14加热时的最高温度部位与最低温度部位之间的温度差,除以这些部位之间的距离而得到的值(温度梯度)。因此,该数值越小,则越会实现催化剂载体14的温度的均匀化。
[0055]在此,在一般情况下,从催化剂载体14的内部的温度的均匀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将最大温度差设为60°C /cm以下,更优选为设为40°C /cm以下。而且从该图3的图表中可知,若将最大宽度Wl/长度LI的值设为93%以下,则能够实现上述的最大温度差为60°C /cm以下,而且若将最大宽度Wl/长度LI的值设为85%,则能够实现上述的最大温度差为40°C /cm以下。
[0056]另外,虽然从上述观点出发,最大宽度Wl/长度LI没有下限值,但是若将宽度Wl设得过小,则有可能使得作为催化剂载体14的强度维持变得困难。此外,由于作为催化剂转换装置12的安装对象的排气管通常被设为圆筒状,且与此相配合外壳筒体28也被设为圆筒状,因此当最大宽度Wl较小时,外壳筒体28与催化剂载体14之间的间隙将变大。为了填充该间隙,从而实际上会产生将保持部件24设为厚壁、或对外壳筒体28的形状进行局部变更的需要,进而向排气管的搭载性(搭载的容易度)会降低。从上述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将最大宽度Wl/长度LI的值设为77%以上。
[0057]此外,在催化剂载体14中,从图1B可知,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被设为,朝向电极中心16C而宽度W递减的宽度递减部14D。而且,在催化剂载体14中,未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被设为,与宽度递减部14D相比宽度较大的大宽度部14W。在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处,催化剂载体14的热量有时会经由电极16A、16B并进而经由端子18A、18B而被放热,该放热可能会成为催化剂载体14的局部性的(电极16A、16B的附近部位处的)温度降低的重要原因。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中,作为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的宽度递减部14D,与作为未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的大宽度部14W相比而宽度较窄,从而宽度递减部14D处的电流密度与大宽度部14W的电流密度相比而相对地升高。即,在宽度递减部14D中发热量将变大,从而会补偿从电极16A、16B放出的放热量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在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中,放热与发热也会被平衡,从而实现了温度的均匀化。
[0058]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递减部14D相对于大宽度部14W而不仅被设为宽度较窄,而且被设为朝向电极中心16C而宽度递减的形状。由于在电极中心16C的位置处,以与电极16A、16B中的各自对应的方式而连接有端子18A、18B,因此还会产生经由端子18A、18B而进行的放热,从而催化剂载体14的温度容易降低。即,由于朝向被设想为因放热而导致的温度下降较为显著的部位(电极中心16C)而使催化剂载体14的宽度W变窄,从而将电流密度设为较高,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放热与发热平衡。
[0059]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以及未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中的任意一个部位处,都能够减少催化剂载体14的温度不均匀而使之靠近于均匀的温度分布。
[0060]在图4中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42。在下文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相同的结构要素、部件等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061]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催化剂载体44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上观察时,大宽度部44W被形成为直线状。即,大宽度部44W被设为与中心线CL平行,且大宽度部44W的整体成为了本发明的最大宽度部44M。换言之,最大宽度部44M在除了宽度递减部14D以外的部位的整体上,于沿着中心线CL的方向上以预定的范围(延展)而形成。
[0062]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42中,在催化剂载体44上未负载有催化剂的状态下的结构也成为了本发明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43。
[0063]在被设为这种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42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相同地,最大宽度部44M的最大宽度Wl短于中心线CL的长度LI,从而最大宽度部44M处的电流密度的降低量也变小。因此,与第一比较例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12相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42中,实现了催化剂载体44的大宽度部44W处的发热量的均匀化。尤其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最大宽度部44M在沿着中心线CL的方向上被形成于预定的范围内,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相比,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电流密度的均匀化、且使发热均匀化。
[0064]此外,在宽度递减部14D中发热量增大,从而会补偿从电极16A、16B放出的放热量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在接触配置有电极16A、16B的部位中,也能够使放热与发热平衡。
[0065]另外,当与这样形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载体44相比时,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载体14中,催化剂载体14的外周面在图1B所示的截面中整体上由圆滑的曲线(实际上为曲面)构成,且在外周面上不存在角部。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载体14中,能够抑制这种从角部的放热。
[0066]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载体14作为整体被设为椭圆形状,且成为更接近于圆的形状。因此,对于向排气管的搭载性而言,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42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的优点更多。
[0067]另外,从上述观点出发,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52这样,采用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载体14、44不同的、具有大宽度部54W的形状的催化剂载体54。
[0068]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52中,在催化剂载体54上未负载有催化剂的状态下的结构也成为了本发明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53。
[0069]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催化剂载体54中,大宽度部54W被设为如下的形状,SP,以预定的曲率朝向外侧弯曲,且最大宽度部54M位于垂直平分线VD上。该大宽度部54W的曲率被设为如下的形状,即,虽然小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大宽度部14W的曲率,但也不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大宽度部44W那样的直线状(平面状)。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12相比,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52中,能够实现催化剂载体54的大宽度部54W处的发热量的均匀化。此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催化剂转换装置42相比,由于采用了接近于圆的形状,因此对于向排气管的搭载性而言较为优异。
[0070]在上述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催化剂载体14、44、54都被设为以中心线CL为中心而左右对称的形状,而且,被设为以中心线CL的垂直平分线VD为中心而上下对称的形状。如此,通过设为对称形状,从而与不为对称形状的结构相比,催化剂载体14、44、54成为了更均匀的温度分布。
[0071]此外,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宽度递减部的形状,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列举出了在与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上以大致圆弧状弯曲的曲面部14B,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的形状,即,在截面上被形成为直线状或阶梯状,并且催化剂载体的宽度朝向电极中心16C而递减的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具有: 催化剂载体,其通过通电而被加热,并且能够使排气在预定的方向上通过; 一对电极,其在与所述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截面上观察时,在隔着所述催化剂载体而对置的位置处被接触配置于催化剂载体上; 宽度递减部,其被形成于所述催化剂载体上,并且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其如下方向上的宽度在接触有所述电极的部位上朝向电极中心而递减,所述方向为,与对所述电极的各自的中心进行连结的电极中心线正交的方向; 大宽度部,所述催化剂载体的未接触有所述电极的部位被设为,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与所述宽度递减部相比宽度较大,并且在该部位中宽度为最大的最大宽度部的宽度Wl短于所述中心线的长度L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其中, 所述最大宽度部的宽度Wl被设为,所述长度LI的93%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其中, 所述宽度递减部被设为,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呈向所述电极侧凸起的弯曲形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其中, 所述催化剂载体被设为,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以所述中心线为长轴的椭圆形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其中, 所述催化剂载体的所述最大宽度部被形成在所述宽度递减部以外的所有部分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其中, 所述催化剂载体被设为,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以所述中心线为中心的对称形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其中, 所述催化剂载体被设为,在所述正交截面上观察时以所述中心线的垂直平分线为中心的对称形状。
8.一种催化剂转换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 催化剂,其被负载于所述催化剂负载用结构体的所述催化剂载体上,并且用于净化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
【文档编号】F01N3/28GK103492047SQ201280012697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桥元庆太, 垣花大, 小林竹雄, 渡边刚, 笠井义幸, 伊藤匡人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