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消声器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9319阅读:999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消声器及其安装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消声器护罩及消声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消声器是摩托车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将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降噪、降温并消除火星后排放到大气中。由于消声器在使用过程中表面温度较高,当乘骑于摩托车后座上的人两脚或双腿与之发生接触时,即会引发灼伤脚或腿的伤人事故。因此,为了防止消声器灼伤骑乘者,一般需要在消声器外侧套装防烫护装置,从而使消声器的发热表面与外界隔离,增加使用安全性。而且防烫护装置应容易与消声器筒体进行连接,并便于消声器在摩托车车架上的连接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不会烫伤骑乘者、消声器与摩托车车架连接方便的摩托车消声器及其安装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消声器,包括排气管、消声器筒体和尾管,所述排气管的后端插入消声器筒体内;

所述消声器筒体外侧套装有防烫护罩,所述防烫护罩由锥形前护罩和直筒形护罩本体焊接而成,所述前护罩的前端一体成型有护罩连接管,所述护罩连接管管壁上设有2~5条轴向开口,所述护罩连接管与排气管套装后通过卡箍固定连接;

所述护罩本体通过复数个螺栓与消声器筒体固定连接;

所述消声器筒体的后端设有尾罩,所述尾管自尾罩伸出后折弯;

所述消声器筒体与尾罩连接处设有一排水腔,所述排水腔的底部设有一排水孔。

其中,所述护罩本体的外侧设有加强筋。

其中,位于所述消声器筒体的一段排气管上设有触媒。

其中,所述尾罩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尾管的前端卡设于安装板上,且所述安装板的前侧设有套装于尾管前端部的防水垫圈。

其中,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护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摩托车消声器的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消声器筒体上的前安装吊耳和后安装吊耳,护罩本体上对应于前安装吊耳处设有供其伸出的吊耳过孔。

上述的安装结构还包括焊接于排气管上邻近接头处的安装螺母。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消声器筒体外侧套装防烫护罩,使消声器的发热表面与外界隔离,避免烫伤骑乘者,使用安全性好。

2.本实用新型的护罩连接管管壁上设有2~5条轴向开口,便于防烫护罩套装于排气管上以及利用卡箍将护罩连接管与排气管牢靠地固定连接。

3.本实用新型在防烫护罩上开设吊耳过孔,前安装吊耳可以自此孔伸出,便于消声器与摩托车车架的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沿线A-A的剖视放大图。

其中:

1、排气管;10、触媒;11、安装螺母;

2、消声器筒体;20、前安装吊耳;21、后安装吊耳;

3、尾管;

4、防烫护罩;40、前护罩;400、护罩连接管;401、轴向开口;41、护罩本体;410、加强筋;411、吊耳过孔;

5、卡箍;

6、螺栓;

7、尾罩;

8、防水垫圈;

9、护罩;

10、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摩托车消声器,包括排气管1、消声器筒体2和尾管3,所述排气管1的后端插入消声器筒体2内,位于所述消声器筒体2的一段排气管1上设有触媒10。

所述消声器筒体2外侧套装有防烫护罩4,所述防烫护罩4由锥形前护罩40和直筒形护罩本体41焊接而成,所述前护罩40的前端一体成型有护罩连接管400,所述护罩连接管400管壁上设有3条轴向开口401,所述护罩连接管400与排气管1套装后通过卡箍5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中,护罩连接管管壁上的轴向开口便于防烫护罩套装于排气管上以及利用卡箍将护罩连接管与排气管牢靠地固定连接。

所述护罩本体41通过6个螺栓6与消声器筒体2固定连接。

所述护罩本体41的外侧设有加强筋410。

如图2所示,所述消声器筒体2的后端设有尾罩7,所述尾管3自尾罩7伸出后折弯。所述消声器筒体2与尾罩7连接处设有一排水腔,所述排水腔的底部设有一排水孔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尾罩7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尾管3的前端卡设于安装板上,且所述安装板的前侧设有套装于尾管3前端部的防水垫圈8。

所述排气管1上设有护罩9。

本实用新型在消声器筒体外侧套装防烫护罩,使消声器的发热表面与外界隔离,避免烫伤骑乘者,使用安全性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摩托车消声器的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消声器筒体2上的前安装吊耳20和后安装吊耳21、以及焊接于排气管1上邻近接头处的安装螺母11,护罩本体41上对应于前安装吊耳20处设有供其伸出的吊耳过孔411。

本实用新型在防烫护罩上开设吊耳过孔,前安装吊耳可以自此孔伸出,便于消声器与摩托车车架的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