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油水冷式油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935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油水冷式油冷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油水冷式油冷器。



背景技术:

油冷器是安装在汽车发动机部位用于冷却发动机机油的一种冷却装置;目前,由于大多数油冷器的结构不尽合理,在环境恶劣、介质工作压力高,风冷式油冷器往往因灰尘堵塞翅带而使油冷器换热效率下降、油温过高,导致润滑系统失效,摩擦加剧,严重影响到发动机及相关系统的正常工作及寿命;而且介质在油冷器容易积压,形成冷媒,流动性降低,润滑效果下降,发动机出现连锁停车或无法启动控制,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油水冷式油冷器,结构简单,实用,不漏油,散热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漏油水冷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与散热芯体,所述散热芯体包括散热管、翅片以及结构相同的进油箱、出油箱,所述进油箱和出油箱平行设置,进油箱、出油箱为圆形管,其相对侧面设有插接孔,插接孔的上下方设有限位槽,进油箱、出油箱之间连接有至少20根散热管,散热管的两端连通插接孔,翅片设置在散热管之间,散热管上下方设有边板,所述边板的两端设置在限位槽内,进油箱上方设有进油口,出油箱上方设有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出油口外侧设有螺纹,进油口与出油口前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散热芯体设置在水箱内,进油口与出油口伸出水箱外,水箱上方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翅片为百叶窗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翅片厚度为2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水箱两侧设有安装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油箱、出油箱之间连接30根散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插接孔为长条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水箱内设有油水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漏油水冷式油冷器,结构简单,实用,安装方便,在进油口与出油口设有密封圈,不漏油,节约资源,减少维修次数,而且成本低,润滑油不会积压,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油箱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油口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水箱,2、散热芯体,3、散热管,4、翅片,5、进油箱,6、出油箱,7、插接孔,8、限位槽,9、边板,10、进油口,11、出油口,12、螺纹,13、密封圈,14、进水口,15、出水口,16、安装支架,17、油水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漏油水冷式油冷器,包括水箱1与散热芯体2,所述散热芯体包括散热管3、翅片4以及结构相同的进油箱5、出油箱6,所述进油箱5和出油箱6平行设置,进油箱5、出油箱6为圆形管,其相对侧面设有插接孔7,插接孔的上下方设有限位槽8,进油箱5、出油箱6之间连接有至少20根散热管,散热管3的两端连通插接孔7,翅片4设置在散热管3之间,散热管3上下方设有边板9,所述边板9的两端设置在限位槽8内,进油箱5上方设有进油口10,出油箱6上方设有出油口11,所述进油口10与出油口11外侧设有螺纹12,进油口10与出油口11前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13,所述散热芯体2设置在水箱1内,进油口10与出油口11伸出水箱1外,水箱1上方设有进水口14与出水口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漏油水冷式油冷器,结构简单,实用,安装方便,在进油口10与出油口11前端设有密封圈13,装上油管,油管与进油口10之间不漏油,节约资源,减少维修次数,本实用新型散热芯体2设置在水箱1内,散热芯体2运行平稳,不会由于震颤而将焊缝裂开,而且使用时油压大于水压,运行中如果发生些微泄漏,有少部分润滑油泄漏到循环水中,不会对润滑油产生污染,不影响油站的工作,本实用新型在水箱1内设有油水报警器17,一旦检测到油水混合就会报警,使用效果好,而且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润滑油不会积压,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所述翅片4为百叶窗型,散热快,而且没有灰尘积压堵塞,翅片4的厚度为26mm,保证有足够的散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箱1两侧设有安装支架16,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进油箱5、出油箱6之间连接30根散热管,保证有足够多的散热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接孔7为长条孔,便于安装,边板9的两端设置在限位槽8内,连接稳固,焊接方便,而且确保散热管3、翅片4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