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座和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93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安装座和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座、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和一种发动机总成。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是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必需部件,其中,油底壳中的机油,经机油收集器吸入至机油泵,经过机油泵加压后进入机油泵冷却器进行冷却,再经过机油滤清器将机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最后过滤完的机油进入发动机主油道,对发动机的各个运动副进行润滑及冷却。

通常,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机油泵以发动机的缸体为基座,单独安装在油底壳中,其功能为单纯的给润滑系统提供机油;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一般也是以缸体为基座,安装在缸体主油道附近,对机油进行冷却及过滤。

但是,这样的布置结构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机油冷却器需要另设的管路来提供冷却液,另外,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占用空间大,此外,机油泵出油口至发动机主油道入口这段距离较长,这增加了润滑系统的延程压力损失,同时,部分油道在拐角处易产生流体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安装座,以实现机油泵和机油冷却器的安装基体的集成,有效缩短了油道和水道的长度,使得机油泵和机油冷却器布置紧凑,节省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安装座,该安装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形成有机油泵安装腔和机油冷却器安装部,其中,所述座体内形成有与所述机油泵安装腔连通的机油泵吸油油道和机油泵出油油道;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部上形成有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机油冷却器出油口、机油冷却器进水口和机油冷却器回水口,所述机油泵出油油道和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油口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出油口与所述座体内形成的排油油道连通;所述座体上形成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通过所述座体内部的水流道与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水口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座中,由于安装座的座体上集成有与机油泵油道连通的机油冷却器进油口,并且集成有通过内部的水流道与取水口连通的机油冷却器进水口,这样,机油泵和机油冷却器安装到座体上后,就能够显著缩短油道和水道的长度,例如,如下文所述的,取水口与水套孔对接后,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水可以直接引用发动机自身的冷却水,这将减小冷却水压的损失,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及车辆的NVH性能有一定的提升,同时使得机油泵和机油冷却器布置紧凑,节省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上形成有机油滤清器安装腔,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腔将所述排油油道分为机油滤清器进油油道和机油滤清器出油油道。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内形成有一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腔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油底壳内部连通的机油滤清器回油道。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包括筒部,所述筒部的内部为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腔。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形成有用于与气缸体结合的接触面,所述排油油道的出口形成在所述接触面的与发动机主油道对应的位置处,所述取水口形成在所述接触面的与气缸体上的水套孔对应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包括用于与油底壳的内部相通的空腔,所述接触面的一部分形成在所述空腔的腔壁上,并形成有沿着所述腔壁延伸的储胶槽。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部包括安装平面,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所述机油冷却器出油口、所述机油冷却器进水口和所述机油冷却器回水口形成在所述安装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为机油泵壳体;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减重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所述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安装座,其中,所述机油泵设置在所述机油泵安装腔内,所述机油冷却器设置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部上,所述机油滤清器布置在所述排油油道上。

这样,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比如冷却水压的压力损失将显著减小,这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及车辆的NVH性能有一定的提升,同时使得机油泵和机油冷却器以及机油滤清器布置紧凑,节省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本体和上述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中,所述取水口与发动机本体上的水套孔密封对接;所述排油油道的出口与发动机主油道入口密封对接。

这样,由于高度集成,发动机总成的空间布置更紧凑更可靠,提升了发动机总成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安装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安装座内部油道布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体,2-机油泵安装腔,3-机油冷却器安装部,4-机油泵吸油油道,5-机油泵出油油道,6-机油冷却器进油口,7-机油冷却器出油口,8-机油冷却器进水口,9-机油冷却器回水口,10-排油油道,11-取水口,12-机油滤清器安装腔,13-机油滤清器进油油道,14-机油滤清器出油油道,15-机油滤清器回油道,16-筒部,17-接触面,18-空腔,19-腔壁,20-储胶槽,21-安装平面,22-减重孔,23-机油冷却器,24-机油滤清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座用于安装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机油泵和机油冷却器,其中,该安装座包括座体1,座体1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机油泵的机油泵安装腔2和用于安装机油冷却器的机油冷却器安装部3,其中,座体1内形成有与机油泵安装腔2连通的机油泵吸油油道4和机油泵出油油道5;机油泵安装在机油泵安装腔2内并运行时可以从油底壳内吸油,而机油冷却器安装部3上形成有机油冷却器进油口6、机油冷却器出油口7、机油冷却器进水口8和机油冷却器回水口9,这样,机油冷却器安装在机油冷却器安装部3上后,机油冷却器自身的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将分别与机油冷却器进油口6、机油冷却器出油口7、机油冷却器进水口8和机油冷却器回水口9对接,而机油泵出油油道5和机油冷却器进油口6连通,机油冷却器出油口7与座体1内形成的排油油道10连通;座体1上形成有取水口11,取水口11通过座体1内部的水流道与机油冷却器进水口8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安装座的座体1上集成有与机油泵油道连通的机油冷却器进油口6,并且集成有通过内部的水流道与取水口11连通的机油冷却器进水口8,这样,机油泵和机油冷却器安装到座体上后,就能够显著缩短油道和水道的长度,例如,如下文所述的,取水口11与发动机的水套孔对接后,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水可以直接引用发动机自身的冷却水,这将减小冷却水压的损失,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及车辆的NVH性能有一定的提升,同时使得机油泵和机油冷却器布置紧凑,节省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

当然,在该技术方案中,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机油滤清器可以单独安装在发动机上,这样,机油冷却器冷却的润滑油通过座体1内的排油油道10流入到机油滤清器内,经过过滤净化后从机油滤清器的出油口注入到发动机主油道内进行冷却润滑。

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集成度,缩短油道,优选地,如图1和2所示的,座体1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机油滤清器的机油滤清器安装腔12,机油滤清器安装腔12将排油油道10分为机油滤清器进油油道13和机油滤清器出油油道14。这样,机油冷却器冷却的润滑油通过机油滤清器进油油道13流入到机油滤清器内,经过过滤净化后,从机油滤清器出油油道14注入到发动机主油道内进行冷却润滑。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上,如图1和2所示的,座体1内形成有一端与机油滤清器安装腔12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油底壳内部连通的机油滤清器回油道15,这样,正常使用状态下,该机油滤清器回油道15处于切断状态,而在机油滤清器保养时,残存的旧机油将从该机油滤清器回油道15流入到油底壳中,这防止了机油滤清器盖拆卸过程中,机油泄漏到发动机外侧而造成污染,影响外观,并不易清理。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的,座体1包括筒部16,筒部16的内部为机油滤清器安装腔12。这样,如图2所示的,机油滤清器24可以安装到该机油滤清器安装腔12内。同时,为了进一步缩短油道和水道,优选地,如图1所示的,筒部16和机油冷却器安装部3以及取水口11都一体形成在座体1的同一端部,这样,取水口11和机油冷却器进水口8之间的水流道较短,而机油冷却器回水口9可与发动机总回水管连通,例如通过单独的管道或者通过座体1内的回水流道与发动机总回水管连通。

另外,为了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并进一步缩短油道和水道,避免油道和水道出现较多的弯道,优选地,如图1所示的,座体1形成有用于与气缸体结合的接触面17,其中,排油油道10的出口形成在接触面17的与发动机主油道对应的位置处,取水口11形成在接触面17的与气缸体上的水套孔对应的位置上。这样,该安装座通过接触面17与发动机的气缸体对接连接后,排油油道10将和发动机的主油道直接密封对接,而取水口11则和气缸体上的水套孔直接密封对接,从而避免在两者之间出现多余的连接管道。

进一步地,座体1上形成有空腔18,空腔18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有曲轴油封安装孔,例如,在与一体形成有筒部16和机油冷却器安装部3以及取水口11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座体1形成有用于与油底壳的内部相通的空腔18,而接触面17的一部分形成在空腔18的腔壁19上,如图1所示的,腔壁19的表面形成为接触面17的一部分,并形成有沿着腔壁19延伸的储胶槽20。这样,在安装座与发动机装配前,接触面17上涂胶,安装座压装后,胶液将挤入储胶槽20内进行粘结密封。

此外,机油冷却器安装部3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其可以根据机油冷却器的具体形式来设定,例如,在一种优选结构中,为了便于一体形成,减少空间占用率,如图1所示的,机油冷却器安装部3包括安装平面21,机油冷却器进油口6、机油冷却器出油口7、机油冷却器进水口8和机油冷却器回水口9形成在安装平面21上。这样,机油冷却器上也形成有对应的配合面,而机油冷却器自身的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将形成在该配合面上,在配合面和安装平面21对接后,机油冷却器自身的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将分别与机油冷却器进油口6、机油冷却器出油口7、机油冷却器进水口8和机油冷却器回水口9直接密封对接,而省略其他的连接管道。

当然,安装座为机油泵壳体;当然,其也可以为机油冷却器或机油滤清器的安装座,另外,为了使得安装座例如机油泵壳体轻量化,安装座上形成有减重孔22。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该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机油冷却器23和机油滤清器24,以及以上任一所述的安装座,例如机油泵壳体,其中,机油泵设置在机油泵安装腔2内,机油冷却器23设置在机油冷却器安装部3上,机油滤清器24布置在排油油道10上,例如机油滤清器24安装到筒部16内。

这样,如上所述的,由于油道缩短并集成了机油冷却器的水道,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比如冷却水压的压力损失将显著减小,这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及车辆的NVH性能有一定的提升,同时使得机油泵和机油冷却器以及机油滤清器布置紧凑,节省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

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该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本体和上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中,取水口11与发动机本体上的水套孔密封对接;排油油道10的出口与发动机主油道入口密封对接。

这样,由于高度集成,发动机总成的空间布置更紧凑更可靠,提升了发动机总成的品质,并且,机油冷却器可以直接从发动机取冷却水,这减少了冷却水管路,提升了发动机总成的结构紧凑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