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600发布日期:2019-11-12 23:3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配套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发动机油底壳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起到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等作用。

由于发动机的曲轴曲拐和连杆大头在曲轴每旋转一周都会浸入油底壳的润滑油内一次,起到润滑作用,同时由于曲轴的高速运转,曲拐每次高速浸入油池内都会激起一定的油花和油雾,对曲轴和轴瓦进行润滑,称之为飞溅润滑。这样对润滑油在油底壳内的液面高度就有了一定的要求,如果太低了,曲轴曲拐和连杆大头不能浸入润滑油内,导致缺少润滑而顺滑曲轴和连杆以及轴瓦;如果润滑油液面太高又会导致轴承整个浸入,使曲轴的旋转阻力增大,最终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同时润滑油容易进入气缸燃烧室内,导致发动机烧机油,火花塞积炭等问题。现有发动机油底壳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润滑油中可能会夹杂一些杂质,这会降低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降低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发动机油底壳,能够对参杂在润滑油内的杂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增加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方研发出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由底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围成的桶状结构,其中底板为倾斜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在第二侧壁下端设置有开口;在第一侧壁上设置有斜向下的第一斜孔,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斜向下的第二斜孔,两个斜板分别通过第一斜孔和第二斜孔倾斜的安装在油底壳内部,斜板的宽度略小于第一侧壁的宽度,上、下设置的两个斜板之间设置有间隙,下部的斜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在第二侧壁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封堵开口的封堵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两个斜板在油底壳内的结构布置,能够使得混合在润滑油中的杂质,特别的是密度质量较大的杂质,在油底壳内发生沉降,且通过两个斜板沉降至油底壳的最底部,且不会因为发动机工作时候对润滑油的搅动造成杂质又被带入发动机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斜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斜板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漏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封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底板;12-第一侧壁;121-第一斜孔;13-第二侧壁;131-第二斜孔;132-开口;2-斜板;21-主板;211-金属板;212-磁铁层;22-挡块;23-卡块;24-把手;31-环状堵头;32-连接块;33-漏油孔;34-漏油管;35-转动手把;36-连接杆;37-密封头;371-密封主体;372-密封垫圈;373-密封环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由底板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围成的桶状结构,其中底板11为倾斜设置,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相对设置,在第二侧壁13下端设置有开口132;在第一侧壁12上设置有斜向下的第一斜孔121,第二侧壁13上设置有斜向下的第二斜孔131,两个斜板2分别通过第一斜孔121和第二斜孔131倾斜的安装在油底壳内部,斜板2的宽度略小于第一侧壁12的宽度(此处是为了尽量避免将斜板2下部的润滑油带入斜板2上部),上、下设置的两个斜板2之间设置有间隙,下部的斜板2与底板11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的设置是为了斜板2上下部的润滑液保留较小的连通空间);在第二侧壁13的开口132处设置有用于封堵开口132的封堵结构。

工作原理:当润滑油中产生杂质时候,一般情况下杂质,特别是密度质量较大的杂质,在油底壳内会发生沉降,杂质依次通过两个斜板2沉降至油底壳的最底部;这个时候因为两个斜板2的原因,不会因为发动机工作时候对润滑油的搅动造成杂质又被带入斜板2上部的润滑油,从而减小对润滑油质量的影响,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部设置的斜板2与第一侧壁12的最小夹角为70°-80°;下部设置的斜板2与第二侧壁13的最小夹角为70°-80°。

角度设置在70°-80°这样较小的范围内,是为了两个斜板2与油底壳的整体结构有一个较好的配合,避免因为本申请斜板2的设置而导致加高油底壳的高度。

当本申请只采用一个斜板2时候,本申请中斜板2与第一侧壁12或第二侧壁13的角度即可做出更多的变化,而不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3,如图2和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斜板2包括主板21、挡块22、卡块23、把手24,卡块23的第一端安装在主板21的一端,在卡块23两侧端分别安装有一挡块22,把手24安装在卡块23的第二端;在第一斜孔121两端的第一侧壁12上、在第二斜孔131两端的第二侧壁13上均设置有用于挡块22安装的凹槽;凹槽底部均设置有螺孔,对应地挡块22上亦设置有螺孔,螺栓从挡块22上的螺孔旋入再旋入凹槽底部的螺孔用于斜板2的固定安装。

斜板2的结构设置便于斜板2的插入安装以及斜板2的拔出;只需将斜板2插入第一斜孔121和第二斜孔131,即可将挡块22卡入凹槽,再用螺栓依次旋入挡块22以及侧壁即可完成斜板2的安装;需要拉出斜板2进行清洁时候,亦只需旋处螺栓,在通过把手24拉出即可,拆装十分便捷。

实施例4,如图1和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挡块22和卡块23的厚度相同,且均大于主板21的厚度。主板21的厚度小于挡块22和卡块23的厚度,使得在主板21拉出时候,不至于被侧壁刮掉主板21上吸附的杂质。

实施例5,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或实施例4任一项的区别在于:主板21包括中间设置的金属板211以及全覆盖在金属板211上、下部的磁铁层212。

磁铁层212可以用于润滑油中的某些金属杂质的吸附。

实施例6,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封堵结构包括:

环状堵头31;环状堵头31横向设置在开口132内,环状堵头31的中心处设置有漏油孔33,环状堵头31的第一端为漏斗状的结构;

连接块32;连接块32安装在环状堵头31的第二端的漏油孔33中,连接块32为环柱状结构,连接块32的中心横向开设有螺孔;

漏油管34;漏油管34为L型结构,漏油管34穿过连接块32设置,漏油管34的第一端与漏油孔33内连通,漏油管34的第二端置于连接块32外部并且向下设置;

转动手把35;

用于环状堵头31的第一端封堵的密封头37;

连接杆36;连接杆36为螺杆,连接杆36与连接块32上的螺孔螺纹匹配;连接杆36的一端与密封头37固定,连接杆36的另一端与转动手把35固定;转动手把35往一个方向转动时候,密封头37打开环状堵头31的第一端;转动手把35往另一个方向转动时候,密封头37封闭环状堵头31的第一端。

工作原理:转动手把35转动时候,转动手把35带动连接杆36转动,连接杆36带动密封头37转动,因为连接杆36与连接块32的螺纹连接匹配关系,使得转动把手24在转动的时候,会拉近或者拉远密封头37与环状堵头31的距离,达到让润滑油漏出和封闭的切换;不需要使用到螺栓这种需要特殊工具才能作业,用手即能操作,较为简单。

实施例7,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密封头37包括:

密封主体371;密封主体371为圆台状结构;

密封垫圈372;密封垫圈372套在密封主体371的侧面上,密封垫圈372为柔性橡胶制成;

在密封垫圈372的外侧上还设置有多道密封环状凸起373。

密封垫圈372与其上多道密封环状凸起373的设置都是为了使得密封效果更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