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6896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凸轮轴和被凸轮轴贯穿的凸轮片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9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凸轮轴所贯穿的凸轮片的孔被设定为,凸轮片能够相对于凸轮轴而在径向上移动的程度的大小。因此,凸轮片的轴向上的截面面积变小,从而有可能无法确保强度。此外,由于凸轮轴贯穿了凸轮片,因此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变细。而且,在凸轮轴内设置有销或其施力部件等。因此,凸轮轴本身也有可能无法确保强度。
[000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了强度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0]上述目的能够通过如下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来实现,所述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具备:凸轮基部,其与凸轮轴一体地设置或分体地设置,且以不能移动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凸轮轴上;凸轮凸角部,其以在位于从所述基部的外周突出的位置上的第一状态、和位于与所述第一状态相比而较低的位置上的第二状态之间摆动并转变的方式,被连结在所述凸轮基部上;锁止机构,其在所述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下对所述凸轮凸角部进行锁止;施力部件,其在所述锁止机构解除了锁止的情况下通过来自凸轮从动件的反力而以使所述凸轮凸角部向所述第二状态转变的程度对所述凸轮凸角部向所述第一状态施力。
[0011]也可以为,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止部件,其被保持在沿着所述凸轮轴的轴向延伸的所述凸轮凸角部的保持孔中;第一锁止孔,其被形成于所述凸轮基部上,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使所述锁止部件排列在所述轴向上;第二锁止孔,其被形成于所述凸轮基部上,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使所述锁止部件排列在所述轴向上;第一弹簧,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以使所述锁止部件被插入至所述第一锁止孔中的方式进行施力;第二弹簧,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以使所述锁止部件从所述第二锁止孔中退出的方式进行施力;第一路径,其被形成于所述凸轮基部上,并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使所述锁止部件从所述第一锁止孔中脱离的方式而使油压进行作用;第二路径,其被形成于所述凸轮基部上,并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使所述锁止部件被插入所述第二锁止孔中的方式而使油压进行作用。
[0012]也可以为,所述第二路径包括出口,所述出口位于从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凸轮凸角部退开了的位置上且将油排放至所述凸轮基部的外部。
[0013]也可以为,具备:油压控制阀,其对向所述第一路径以及所述第二路径内供给的油压进行调节;控制部,其对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时的油压进行学习。
[0014]也可以为,所述控制部执行内燃机在燃料切断中对所述油压进行学习的控制。
[0015]也可以为,所述凸轮基部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对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与所述凸轮凸角部接触的油进行保持。
[0016]也可以为,所述凸轮凸角部包括以摆动的方式被连结于所述凸轮基部上的基端部、和从所述基端部向与所述凸轮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离开的自由端部。
[0017]也可以为,所述施力部件相对于所述凸轮凸角部而位于所述凸轮轴的轴向上。
[0018]也可以为,所述凸轮凸角部包括在所述凸轮轴的轴向上排列的第一凸轮凸角部以及第二凸轮凸角部,所述凸轮基部对所述第一凸轮凸角部以及所述第二凸轮凸角部进行支承。
[0019]发明效果
[0020]能够提供一种确保了强度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施例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外观图。
[0022]图2为本实施例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外观图。
[0023]图3A、3B为从轴向观察时的凸轮单元的剖视图。
[0024]图4A、4B为表示凸轮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5A?5C为凸轮凸角部的锁止的说明图。
[0026]图6A、6B为凸轮凸角部的锁止的说明图。
[0027]图7为表示ECU所执行的机油控制阀的学习控制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0028]图8A为图3B的局部放大图,图8B为凹陷部的说明图,图8C为吸收部件的说明图。
[0029]图9为图4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1]图1、2为本实施例的可变气门装置I的外观图。可变气门装置I被应用于搭载在车辆等之上的内燃机中。可变气门装置I包括凸轮轴S和被设置于凸轮轴S上的凸轮单元⑶。凸轮轴S包括与凸轮单元⑶的一端连接的部分SA、和与凸轮单元⑶的另一端连接的部分SB。凸轮轴S通过来自内燃机的动力而旋转。凸轮单元⑶通过与凸轮轴S—起旋转,从而经由摇臂R而使阀V升程。阀V为内燃机的进气阀或排气阀。
[0032]凸轮单元⑶包括:直径大于凸轮轴S且与凸轮轴S的部分SA、SB连结的凸轮基部10、和与凸轮基部10连结的两个凸轮凸角部20。凸轮基部10为大致圆柱形状,且具有在从凸轮轴S的轴向(以下,称为轴向)观察的情况下为大致圆形的基圆部11。基圆部11相当于凸轮基部10的外周面。两个凸轮凸角部20在轴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而排列。两个凸轮凸角部20分别按压两个摇臂R从而使两个阀V升程。凸轮基部10的轴向上的厚度与凸轮凸角部20的轴向上的厚度相比而较厚。
[0033]如图2所示,凸轮基部10在两个凸轮凸角部20之间形成有凹部10H。凹部1H被形成于两个摇臂R与凸轮基部10接触的部分之间。凹部1H不与摇臂R接触。支承轴33在轴向上贯穿凸轮基部10和两个凸轮凸角部20。凸轮凸角部20以支持轴33为支点而相对于凸轮基部10进行摆动。支承轴33的一部分在凹部1H内露出。在两个凸轮凸角部20中分别贯穿有止动销34P。
[0034]在凸轮基部10的凹部1H中,两个弹簧34S被卷绕于支承轴33上。弹簧34S的一端按压着凹部1H的内侧面,弹簧34S的另一端按压着止动销34P。S卩,弹簧34S以使止动销34P从凹部1H离开的方式而施力。由此,凸轮凸角部20以从凸轮基部10突出的方式而被施力。弹簧34S为施力部件的一个示例。
[0035]在图1、2中,左侧的凸轮凸角部20处于从凸轮基部10的基圆部11突出了的升程状态,右侧的凸轮凸角部20处于未从凸轮基部10的基圆部11突出的升程停止状态。在升程状态下,凸轮凸角部20对摇臂R进行驱动从而使阀V升程。在升程停止状态下,凸轮凸角部20与摇臂R接触或不接触而阀V未升程。升程状态为第一状态的一个示例,升程停止状态为第二状态的一个示例。另外,虽然在图1、2中,为了便于理解而仅将一方的凸轮凸角部20设为了升程状态,但实际上如后文所述两个凸轮凸角部20均成为相同的状态。
[0036]图3A、3B为从轴向观察时的凸轮单元⑶的剖视图。图3A图示了处于升程状态的凸轮凸角部20,图3B图示了升程停止状态下的凸轮凸角部20。凸轮凸角部20为避开了凸轮基部10的供给路径T的大致U字形状或大致L字形状。支承轴33贯穿了凸轮凸角部20的基端侧。在图3A、3B中,凸轮轴S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伴随于此,凸轮基部10、凸轮凸角部20也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凸轮基部10上,形成有止动销34P贯穿了的长孔14。通过由长孔14对伴随于凸轮凸角部20的摆动而进行移动的止动销34P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从而使凸轮凸角部20的摆动范围被限制。
[0037]图4A、4B为表示凸轮单元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在图4A、4B中,两个凸轮凸角部20均处于升程状态。图4A、4B相当于图3A的A-A剖视图。如图4A、4B所示,凸轮单元CU被形成为,在轴向上关于轴向上的凸轮单元CU的中心而对称。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两个凸轮凸角部20中的一方进行说明。在凸轮基部10上形成有能够对凸轮凸角部20进行收纳的切口 12。在凸轮基部10内形成有在凸轮轴S的轴心上延伸的供给路径T、和从供给路径T起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路径T5、T6。路径Τ5、Τ6分别从供给路径T起向径向外侧延伸,接着向轴向延伸并延伸至两个凸轮凸角部侧。路径Τ6为第一路径的一个示例。路径Τ5为第二路径的一个示例。
[0038]机油控制阀CV为电磁驱动式的流量控制阀,其通过E⑶5而被控制。E⑶5为控制部的一个示例。贮留于油底壳中的机油通过机油泵P而被供给至供给路径T内。机油泵P为与内燃机的曲轴联动的机械式。机油控制阀CV能够根据被施加于机油控制阀CV上的电流值而线性地对被机油泵P供给至供给路径T内的油压进行调节。机油控制阀CV为油压控制阀的一个示例。另外,油压控制阀也可以为阶段性地对被供给至供给路径T内的油压进行调节的阀。E⑶5由CPU、ROM、RAM等构成,并对内燃机整体的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