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78371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等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在内燃机的前表面设置有油冷却器的鞍乘型车辆。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15121号公报
[0004]在该内燃机10(在以下的关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的说明中,沿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符号)中,油冷却器主体46与箱罩33的车辆前壁部33a所在的部位抵接,其中,箱罩33比气缸体13更向车辆右侧方突出,利用从车辆前方贯穿油冷却器主体46并与内燃机10的箱罩33的前壁部33a的螺栓插入孔46a螺纹连接的螺栓,油冷却器主体46一体地安装在箱罩33的前壁部33a上,在油冷却器主体46上沿上下方向平行地突出设置有多个散热片47,这些散热片47指向车辆前方并且指向车辆宽度方向,在油冷却器主体46的与箱罩33的前壁部33a抵接的面上形成有弯曲的槽状油路48,在动力单元运转时,在槽状油路中流动的油被来自车辆前方的与散热片47接触的行驶风冷却。
[0005]另外,来自车辆前方的与散热片接触而被热交换的行驶风与油冷却器46的前表面冲撞而大致呈直角地向车辆右方改变方向,从护腿挡板27流向右方。
[0006]如上所述,在从车辆前方流入油冷却器主体46的行驶风与油冷却器主体46的前表面冲撞而大致直角地改变方向时行驶风产生乱流,从而出现行驶风不能顺畅地流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不良状况,能够提尚油冷却器的冷却性能。
[0008]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在搭载于鞍乘型车辆的该内燃机的左右具有罩部件,该油冷却装置设置在该内燃机的任一方的罩部件上,该油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罩部件的侧面形成有向车体外侧方鼓出的鼓出部,该鼓出部的前方侧面形成为从车体左右中央部越靠近车体侧方越向车体后方后退的形状,在该前方侧面上,多个散热片指向车体前方水平方向隔开间隔沿车体上下方向排列,在该散热片所在的鼓出部内形成有油冷却油路。
[0009]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油路构成主油路的一部分,该主油路连接油泵的排出口和向所述内燃机的壁内的多条油路分支的分支部。
[0010]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油泵配置在所述内燃机所具有的曲轴的下部;在所述曲轴的内部形成有曲轴内油路;在指向所述鼓出部的一侧的所述曲轴的轴端部上设置有油过滤器;在所述罩部件上形成有油过滤器油路,该油过滤器油路从所述分支部分支并与所述油过滤器连接;从所述油泵排出的油经由所述油过滤器油路向所述油过滤器供给。
[0011]如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片的上部设置有油位计安装孔。
[0012]如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相对于位于车体前方的排气管和车体框架位于车体后方且车体外侧方。
[0013]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在罩部件侧面形成的鼓出部的前方侧面倾斜地形成为从车体左右中央部越靠近车体侧方越向车体后方后退的形状,在鼓出部的前方侧面,多个散热片指向前方水平方向隔开间隔沿上下方向排列,因此行驶风沿着鼓出部的表面通过散热片之间,从而能够避免行驶风引起乱流,能够顺畅地流动。
[0014]另外,因为油冷却油路形成在散热片所在的鼓出部内,所以油流过油冷却油路而有效地被冷却,从而无需额外地设置油冷却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充分地冷却油。
[0015]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因为油冷却油路构成分支前的主油路的一部分,所以能够一次性地对向各分支部分支的油进行有效冷却。
[0016]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在接近油过滤器的罩部件上设置有包含油冷却油路的主油路的一部分和与油过滤器连接的油过滤器油路,能够使从油泵连接到油过滤器的油路较短地构成,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0017]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在散热片的上部安装有油位计,因此利用鼓出部的前方侧面和散热片,能够阻止飞石等撞向油位计的端部。
[0018]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的油冷却装置,散热片相对于排气管及车体框架位于车体后方且车体外侧方,因此在车体框架与散热片之间不存在障碍物,从而有效地将行使风送向散热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搭载有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自动二轮车的右视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的内燃机的右侧面的放大图。
[0021]图3是从车体框架看到的图1所示的自动二轮车的主视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图2的IV-1V线剖视图。
[0023]图5是右曲轴箱的右视图。
[0024]图6是右曲轴箱罩的右视图。
[0025]图7是右曲轴箱罩的左视图。
[0026]图8是所述右曲轴箱罩的图7的VII1-VIII线剖视图。
[0027]图9是所述右曲轴箱罩的图7的IX-1X线剖视图。
[0028]图10是所述右曲轴箱罩的图7的X-X线剖视图。
[0029]图11是从右曲轴箱罩的外侧面透视设置在内燃机内部的油通路的视图。
[0030]图12是图11的XI1-XII线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O自动二轮车;1车体框架;2头管;3主框架;3a主陡倾斜部;4下框架;5座椅导轨;6后支架;7前叉;8操纵手柄;9前轮;10枢轴;11后叉;12后轮;13后缓冲件;14燃料箱;15座椅;16安装托架;17螺栓;18安装托架;19螺栓;20内燃机;21曲轴箱;21a左侧收纳室;21b右侧收纳室;22气缸体;22a气缸套;22b缸孔;23气缸盖;24气缸盖罩;25进气管;26汽化器;27空气滤清器;28排气管;29消音器;30曲轴;30a曲轴轴承;30b油泵驱动齿轮;30c曲轴内油路;31活塞;32连杆;33燃烧室;34点火栓;35链轮机构;36气门机构;37油过滤器;37a过滤器轴;37b过滤器轴内油路;37c放射状片;38主轴;39副轴;40左曲轴箱;40a左轴承壁-AOb左外周壁;41右轴承箱;41a右轴承壁;41b右外周壁;42罩部件;43左曲轴箱罩;44右曲轴箱罩;44a内侧面;44b外侧面;44c对合面;45鼓出部;45a前方侧面;45b上侧面;45c下侧面;46散热片;47油积存部;48油过滤网;49油吸入油路;49a开口部;49b栓;50油冷却装置;51油泵;51a内齿;51b外齿;51c泵轴;51d泵从动齿轮;51e吸入端口 ;51f排出端口 ;52排出口 ;53排出油路;53a开口部;53b栓;54连结油路;54a左连结油路;54b右连结油路;55油冷却油路;55a下端部;55b栓;56上方油路;57分支部;57a右分支凹部;57b左分支凹部;58气门系油路连结孔;59气门系油路;60油路形成槽;60a后部连接孔;61油过滤器油路;61a上部油过滤器油路;61b中部过滤器油路;61c下部过滤器油路;61d下端部;61e栓;62油过滤器轴承部;63油位计;63a油位计安装孔;71后部连结油路;72驱动链轮;73从动链轮;74环状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说明图1至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鞍乘型车辆所使用的内燃机20的油冷却装置50的第一实施例。
[0034]在图1所示的鞍乘型车辆即自动二轮车O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以自动二轮车O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为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二轮车O的车体框架I构成为从头管2沿车宽方向中央朝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3向下方稍微倾斜地延伸之后,向下方弯曲而形成主陡倾斜部3a,并且从头管2的下部沿车宽方向中央向斜后下方延伸有下框架4。
[0036]左右一对座椅导轨5从主框架3的弯曲部形成中途弯曲部并向后方延伸,连结该座椅导轨5的弯曲部与主陡倾斜部3a的中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