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其下曲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9423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及其下曲轴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下曲轴箱,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下曲轴箱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发动机体一般采用机油进行机体的润滑、清洁、减磨、防锈和缓冲,机油的状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而温度是机油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机油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严重影响机油有效发挥其机能,进而导致发动机工作效率下降严重的甚至缩减发动机使用寿命。
[0003]发明人发现市场上现存的发动机并不能够对使用中的机油进行有效地冷却,具体的:一部分发动机使用了风冷式的机油冷却技术,依靠汽车行驶中的迎面风进入引擎舱带走机油的热量,还有另一部分发动机并未设置仅仅通过发动机的下曲轴箱的自然散热或仅仅依靠发动机其他部分的冷却系统的水套等散热装置间接地对机油进行散热。其中,下曲轴箱位于引擎下部,可拆装,并封闭曲轴箱的外壳作为贮存机油的机油槽。
[0004]然而以上现有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方案当发动机温度较高时,冷却系统并不能进行适应性的高效散热,导致机油温度过高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0005]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发动机机油的散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曲轴箱,该下曲轴箱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制发动机机油的散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下曲轴箱的发动机。
[0007]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种发动机的下曲轴箱,包括下部形成机油槽的内槽壳,还包括包裹于内槽壳外周的外槽壳,内槽壳和外槽壳之间设置有供换热介质通过的换热通道,换热通道连通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
[0009]优选地,上述下曲轴箱中,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均与发动机换热系统通道接通。
[0010]优选地,上述下曲轴箱中,换热介质入口位置设置有控制通过换热通道中换热介质的流量的控制阀门。
[0011 ] 优选地,上述下曲轴箱中,控制阀门为截止阀。
[0012]优选地,上述下曲轴箱中,换热通道内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截止换热通道内的换热介质的反向流通。
[0013]优选地,上述下曲轴箱中,内槽壳的机油槽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0014]优选地,上述下曲轴箱中,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阻丝。
[0015]优选地,上述下曲轴箱中,机油槽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阀门均与温度主控设备相连接,温度主控设备接收和处理温度传感器发出的温度信号,并控制加热装置和控制阀门。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的下曲轴箱,包括下部形成机油槽的内槽壳,还包括包裹于内槽壳外周的外槽壳,内槽壳和外槽壳之间设置有供换热介质通过的换热通道,换热通道连通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这种技术方案将下曲轴箱下部的机油槽外部的壳体分成内槽壳和外槽壳双层结构,二者间的夹层内设置换热通道,这种设计相当于令换热通道直接与机油槽的内槽壳一体设置,令换热介质直接与内槽壳接触,热量可以更加高效地通过换热通道和内槽壳在换热介质和机油之间传导,令机油的温度调节响应更快,换热更加迅速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发动机机油的散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00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发动机动力主体和设置于外部的外壳,外壳包括上述任一项中的下曲轴箱。由于上述的下曲轴箱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下曲轴箱的发动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故不在此赘述。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曲轴箱机油槽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标记如下:
[0021]内槽壳1、机油槽11、加热装置12、外槽壳2、换热通道3、控制阀门31、单向阀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下曲轴箱,以解决现有技术发动机机油的散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00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曲轴箱机油槽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的下曲轴箱,包括下部形成机油槽11的内槽壳1,还包括包裹于内槽壳1外周的外槽壳2,内槽壳1和外槽壳2之间设置有供换热介质通过的换热通道3,换热通道3连通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
[0026]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内槽壳1的下部设置有凹坑形的结构,形成用于贮存机油的机油槽11 ;外槽壳2与内槽壳1大体外结构相似,尺寸略大于内槽壳1,在外槽壳2和内槽壳1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用于供换热介质通过。
[0027]在外槽壳2与内槽壳1之间空间足够容纳换热介质通过的前提下,外槽壳2与内槽壳1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具体应用场景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其具有多种可实施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启发下容易想到,不在此详述。
[0028]此处供换热介质通过的空间即为换热通道3,换热通道3的两端分别连通引入换热介质的换热介质入口和供换热介质流出的换热介质出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处,使用换热通道3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方便理解,事实上换热通道3其具体结构并不仅限于通道状的结构,在方便换热介质通过的前提下,换热通道3的通过口径、截面形状等具体指标都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出适应性的调整,而这些根据本实施例获得的技术方案都应列入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故不在此一一赘述。
[0029]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还连通其他换热介质的通路,也可根据需求设置散热装置。其中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为容纳换热介质依次通过的具有空间开口的立体结构,其形状和具体尺寸,在不违背供换热介质通过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可选方案。
[0030]这种技术方案将下曲轴箱下部的机油槽11外部的壳体分成内槽壳1和外槽壳2双层结构,二者间的夹层内设置换热通道3,这种设计相当于令换热通道3直接与机油槽11的内槽壳1 一体设置,令换热介质直接与内槽壳1接触,热量可以更加高效地通过换热通道3和内槽壳1在换热介质和机油之间传导,令机油的温度调节响应更快,换热更加迅速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发动机机油的散热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0031]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的换热介质的可循环性,并以此提升降温效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上述下曲轴箱中,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均与发动机换热系统通道接通。
[003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水冷或油冷的发动机中,普遍设置有对发动机降温的换热介质循环系统,本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将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与发动机换热系统通道接通。在保证换热通道3与发动机换热系统通道连通的大前提下,将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与发动机换热系统通道接通具有多种可选的具体实施方案,而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与发动机换热系统通道接通的接通位置及接通处的接通方式也具有多种可选方案,可根据发动机的具体情况及发动机换热系统通道的形制做出适应性的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的范畴内很容易得到其他备选的方案,而这些具体方案都应列入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故不在此详述。
[0033]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发动机本身存在的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