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90712发布日期:2021-07-30 17:5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板材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对线路板进行电镀或蚀刻过程中,采用输送装置来输送线路板,以使电路板竖向延伸且水平移动,具体地,现有的输送装置一般包括输送带,输送带呈闭合环套在主动轮和被动轮上;输送带的底部上设有若干电镀夹,输送带跨越上料区、电镀区、后处理区及下料区,其中后处理区一般包括清洗、烘干等工序。

以电镀工艺为例,在实际电镀过程中,在上料区,将线路板的顶部夹持在电镀夹上,之后随着输送带的移动,带动线路板依次经过电镀区、后处理区及下料区,在下料区处将电镀好的线路板从电镀夹上取下,以完成线路板的垂直电镀。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在整个工序中电镀夹始终对线路板进行夹持,当线路板在电镀区电镀后,必然有部分电镀液残留在线路板表面上,及电镀夹在线路板上的夹持位置处;当线路板进入后续清洗、烘干区内,清洗区内的清洗槽内设有清洗液,烘干区内设有吹热风的设置,以对线路板进行烘干,由于线路板上的夹持位置被电镀夹遮挡住,后续的清洗、烘干风不能对线路板上的夹持位置进行烘干,导致线路板下料后,线路板的表面上仍然有水渍残留,促进线路板的氧化,影响线路板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工件处理过程中,板材从输送机构上下料后,板材上仍然有水渍残留,促进板材的氧化,影响板材的处理质量。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板材的处理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处理槽;

第一输送结构,设在所述第一处理槽的上方;其具有输送带,及固定在所述输送带上的至少一个夹具;所述输送带的下料段位于所述第一处理槽的出口端外的上方;

至少一个清洗结构和至少一个烘干结构,所述清洗结构位于所述烘干结构和第一处理槽之间;

第二输送结构,横跨所述清洗结构和所述烘干结构设置;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通道,以供板材的底部嵌入,至少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进口段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料段的下方。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处理槽与所述清洗结构之间的转移装置,其包括

第三导向机构,具有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体,二者之间形成沿竖向延伸的第三导向通道;所述第一导向体和所述第二导向体的表面呈光滑的曲面;

第三输送机构,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三输送通道;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导向通道的宽度;所述第三导向通道位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的正上方且二者连通;

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的出口端可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进口端对齐且连通,至少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的进口段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料段的下方。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第一导向体和第二导向体可转动地设在机架上。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第一导向体和/或第二导向体为万向球,对应地,机架上设有万向座,所述万向球一一对应地设在所述万向座上。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做升降运动。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第三输送机构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输送机构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导向机构。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沿第三输送通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分布在所有所述第三导向机构的两侧外;

任一所述第三输送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做同步升降运动。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清洗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清洗槽;

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处理槽与所述清洗槽之间的过渡槽,所述过渡槽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料段的下方;所述第三导向机构和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均设在所述过渡槽内;所述过渡槽的出口端与所述清洗槽的进口端对齐且连通。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和/或第三输送机构包括

输送辊,其的外周设有一圈的输送槽;及驱动所述输送辊转动的驱动组件;

所有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或第三输送机构的输送槽形成各自所对应的输送通道。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还包括套在所述输送辊的输送槽一周上的带体,所述带体的外表面呈凹凸不平的表面。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第二输送结构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具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导向通道,所述第二导向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宽度,所述第二导向通道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的正上方且二者连通。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烘干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烘干槽,及设在所述烘干槽内的供风机构;和/或

所述清洗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清洗槽,及设在所述清洗槽内的喷淋机构;

所述清洗槽与所述烘干槽连通,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在所述清洗槽和烘干槽内。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清洗槽和/或烘干槽的出口端和/或进口端处设有挡水装置;所述挡水装置包括

调节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及可滑动地设在各自所在槽内的安装座;

至少一个第一挡水辊和至少一个第二挡水辊,一一相对分布且分别设在所述安装座和各自所在的槽内;

所述安装座在受所述弹性件所作用的偏压力下,而趋于朝向靠近所述第二挡水辊的方向滑动,迫使其上的第一挡水辊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挡水辊保持抵接;

所述安装座在受驱动力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挡水辊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挡水辊的方向滑动。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还包括开夹装置,用于打开所述夹具;

所述开夹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布在所述夹具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气缸的伸出端适于抵接在所述夹具的底座上,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适于驱动所述夹具的夹头绕着所述底座转动。

可选地,上述的板材的处理系统,所述第一处理槽为电镀槽或电解蚀刻槽。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板材的处理系统,在第一处理槽的上方设置第一输送结构,第一输送结构包括输送带和夹具,夹具固定在输送带的底部上,夹具夹持板材的顶部,在输送带的移动下,以带动板材沿水平方向在第一处理槽内移动,进行所需的电镀或者电解蚀刻工序;第二输送结构横跨清洗结构和烘干结构设置,第二输送结构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通道,由于第二输送通道的进口段位于输送带的下料段的下方,当板材到达输送带的下料段处,打开夹具,板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在第二输送通道内,板材的底部嵌入第二输送通道内;由于板材的上端与夹具分离,板材的夹持位置外露出来,板材随着第二输送结构的移动,使板材依次在清洗结构处被清洗和烘干结构处被烘干,实现对板材的夹持位置清洗干净,待板材从处理系统下料后,不会在板材上残留药液,避免板材的氧化的现象发生,以提高板材被处理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板材的处理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板材的处理系统的第一输送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处理系统的第一处理槽和第二输送结构、转移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处理系统的过渡槽内的转移装置、第一输送结构、第二输送结构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板材的处理系统的清洗结构的局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板材的处理系统的烘干结构的局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转移装置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转移装置的升降机构与第三导向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第三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7中第三输送机构与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第三输送机构的第一输送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第三输送机构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14为第二输送结构中的第二导向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第二驱动机构、第二输送机构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第二输送机构与第二导向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17为图5中清洗结构中的喷淋机构的示意图;

图18为图6中供风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第二导向机构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1中挡水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挡水装置的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1中的开夹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板材的处理系统,其中,板材的处理系统可以为板材7的电镀系统,或者板材7的电解蚀刻系统,或者其他对板材的处理系统。其中,以图1的板材7的电镀系统来具体说明其结构。

如图1所示,板材7的电镀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处理槽(图中未示意出)、第一输送结构40、至少一个清洗结构7、至少一个烘干结构8、第二输送结构50及转移装置10。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处理槽为电镀槽,电镀槽可以为多个,多个电镀槽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电镀槽之间连通。位于最起始端的电镀槽的进口和位于最末端的电镀槽的出口处分别设有挡水装置9(下文中提及)。

第一输送结构40设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一处理槽的上方。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输送结构包括呈闭合环的输送带41及固定在输送带41底部上的多个夹具42,输送带41绕主动轮和被动轮上,输送带41的下料段位于最末端的第一处理槽的出口端外的上方。即伸入最末端的第一处理槽的出口端分布。

在电镀过程中,在输送带41的上料段,上料段可以位于最起始端的电镀槽的进口端的外侧,便于将板材7夹持在夹具42上。

如图5所示,清洗结构7包括清洗槽72和设在清洗槽72内的喷淋机构71(下文中提及);如图6所示,烘干结构8包括烘干槽82和设在烘干槽82内的供风机构81(下文中提及)。清洗结构7位于第一处理槽与烘干结构8之间。

清洗槽72为多个,相邻两个清洗槽72连通,位于最末端的清洗槽72的出口处设有挡水装置9;烘干槽82为多个,相邻两个烘干槽82连通,位于最起始端的倾斜槽的进口处设有挡水装置9,相邻的倾斜槽和烘干槽82通过挡水装置9连通。

第二输送结构50连通设在清洗槽72和烘干槽82内,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通道,以供板材7的底部嵌入。

转移装置10设在第一处理槽与清洗槽72之间。具体地,如图4所示,转移装置10包括过渡槽101、设在过渡槽101内的第三导向机构2及第三输送机构1。其中,过渡槽101设在最末端的电镀槽与最起始端的清洗槽72之间,过渡槽101位于输送带41的下料段的下方;过渡槽101的出口端与清洗槽72的进口端对齐且连通。上述的第二输送结构50的起始段伸入设在过渡槽101内,使第二输送通道与第三机构的输送通道对接连通对接。或者,第二输送结构的起始段还可以不伸入过渡槽。

第三输送机构1为多个,第三导向机构2为多个,相邻两个第三输送机构1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三导向机构2。例如,相邻两个第三输送机构1之间设置一个第三导向机构2,所有第三输送机构1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三输送通道。第三导向机构2具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三导向通道;第三输送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导向通道的宽度,第三导向通道位于第三输送通道的上方且连通。即第三导向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在第三输送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第三输送通道的出口端可与第二输送通道的进口端对齐且连通。

对于第三导向机构2而言,如图7、图8、图9及图10所示,第三导向机构2包括相对设置在机架102上的第一固定座211和第二固定座212;及设在第一固定座211和第二固定座212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体22和至少一个第二导向体23;第一导向体22和第二导向体23相对分布且二者之间形成第三导向通道;第一导向体22和第二导向体23的表面呈光滑的曲面。

当板材7随着输送带41的移动,到达输送带41的下料段时,板材7的前端已经进入第三导向通道内,打开输送带41上的夹具42,板材7在自身重力下,在第三导向通道内做抛物线的自由落体运动(即倾斜向下的运动),由于两个导向体呈光滑曲面,则板材7在下落过程中,板材7与导向体之间形成点接触,不会形成线接触,避免划伤板材7;由于第三输送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导向通道的宽度,第三导向通道位于第三输送通道的上方且连通,则板材7的底部必然会落入第三输送通道内,从而在第三输送机构1的输送下,将板材7逐渐地输送至第二输送通道内,进而在第二输送机构5的输送下,使板材7依次通过上述的清洗槽72和烘干槽82,分别进行清洗和烘干,由于板材7在第二输送机构5的输送下,板材7与夹具42分离,板材7上的夹持位置外露出来,从而能够在将夹持位置清洗和烘干,避免了板材7在夹持位置残留污渍,进而避免了板材7的氧化现象的发生,最终改善板材7的处理质量。同时,转动的导向体与板材7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使板材7与导向体之间形成滚动摩擦,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10所示,对于第一导向体22和第二导向体23而言,可以均为万向球,对应地,第一固定座211和第二固定座212上设有万向座24,万向球一一对应地设在万向座24上,确保在万向球在转动过程中,任意角度上可以与下落的板材7形成点接触。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导向体22和第二导向体23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球,或者橄榄球,或者其他结构,只需表面呈光滑的曲面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第一固定座211和第二固定座212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导向体22和多个第二导向体23,多个第一导向体22沿竖向依次分布,多个第二导向体23沿竖向依次分布,第一导向体22和第二导向体23一一对应且正对分布。

作为变形,第一导向体22和第二导向体23还可以直接固定在上述的第一固定座211和第二固定座212上。因为导向体的表面为光滑曲面,也能够使板材7在下落过程中与导向体的光滑曲面形成点接触,不会划伤板材7。

对于第三输送机构1而言,如图9、图11及图12所示,第三输送机构1包括第一输送辊11和第一驱动组件12。其中,第一输送辊11的外周设有一圈的第一输送槽111;及驱动第一输送辊11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12;所有第三输送机构1的第一输送槽111形成第三输送通道。

对于第一输送槽111而言,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第一输送槽111的纵向截面形状呈梯形,梯形的短边作为第一输送槽111的槽底,梯形的长边作为第一输送槽111的槽口,槽底的宽度大于第三导向通道的宽度。即第一输送槽111从其槽底到槽口呈扩口结构,第一输送槽111的槽口位于第三导向通道的外,第一输送槽111的槽口对板材的下落无阻挡作用,确保板材能落入第三输送通道内。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输送槽111的纵向截面形状还可以呈矩形,或者其他形状,只需第一输送槽111的宽度大于第三导向通道的宽度,以供板材7下落后,板材7的底部嵌入第一输送槽111内即可。

如图12所示,对于第一输送辊11而言,第一输送辊1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辊,还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结构,具体地,第一输送辊11包括可拆卸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一轮部112和第二轮部113;第一轮部112和第二轮部113中的任一个的外周壁上,沿其径向凸出有环形的台阶部114;两个台阶部114相邻分布,且两个凸出的台阶部114之间围成第一输送槽111。即每个台阶部114包括轴向沿着的环形台阶面114a和径向延伸的阻挡面114b,两个阻挡面114b与两个环形台阶面114a之间形成第一输送槽111,便于对第一输送辊11的加工和装配。

对于第一轮部112和第二轮部113的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如图6所示,两个台阶部114插接配合,以使第一轮部112和第二轮部113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沿第一输送辊11轴向,第一轮部112和第二轮部113中的一个上开设至少一个凹槽116,另一个上在对应凹槽116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15,凸起115一一对应插接在凹槽116内,以使第一轮部112与第二轮部113可拆卸连接,进而使第一输送辊11的结构紧凑,便于装配。

例如,凹槽116为两个,对称分布在第一轮部112的台阶部114上,对应地,凸起115为两个,对应分布在第二轮部113的台阶部114上。当然,凹槽116和凸起115还可以为其他数量,只需二者一一对应配合即可,具体设置数量可以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第一轮部112与第二轮部113的可拆卸连接,除了上述的插接配合外,还可以为其他方式,例如采用紧固件螺纹配合;或者紧固件螺纹配合的同时,将第一轮部112和第二轮部113的抵接表面点焊固定,或者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均可。

作为第一输送槽111的可替换实施方式,台阶部114还可以凹进成型在第一轮部112和第二轮部113的外周壁上,相邻两个台阶部114之间形成第一输送槽111,第一轮部112和第二轮部113位于环形台阶面114a内的部分插接配合,或者采用上述的紧固件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任一第三输送机构1还包括套在第一输送槽111的槽底一周上的带体117,带体的外表面呈凹凸不平的表面。例如,带体外表面设有滚花,或者其他形状,只需呈凹凸不平的表面即可,以增大带体117表面与板材底部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板材打滑,以使板材和带体的运行速度保持一致。

对于第一驱动组件12而言,如图11和图1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12包括与第一输送辊11同轴固定的第一过渡齿121,且与第一过渡齿121啮合的第二过渡齿122;及驱动第二过渡齿122转动的驱动器。

例如,第一输送辊11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123上,第一过渡齿121固定套接在第一转轴123上,例如,第一过渡齿121为第一斜齿轮,第二过渡齿122为第二斜齿轮;对应地,驱动器可以为旋转电机,第二过渡齿122套接固定在旋转电机的转轴上,从而当旋转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过渡齿122转动、第一过渡齿121及第一转轴123转动,以驱动第一输送辊11转动,实现第一输送辊11的输送功能。此外,驱动器还可以为其他可以驱动第二过渡齿122转动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有第一驱动组件12的第二过渡齿122固定在第一连接轴124上;所有第一驱动组件12共用一个驱动器,驱动器通过驱动第一连接轴124转动,以同步带动所有第二过渡齿122转动。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3所示,第一连接轴124上固定有第一被动轮,驱动器为第一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一主动轮,第一主动轮与第一被动轮通过第一链条125或第一皮带连接,旋转电机转动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通过第一链条125或第一皮带带动第一被动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轴124转动,以带动所有的第二过渡齿122同步转动,实现通过一个驱动器来同步带动所有第一转轴123上第一过渡齿121转动,进而同步带动所有第三输送机构1上的第一输送辊11同步转动。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驱动器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转轴可以与第一连接轴124通过联轴器连接,实现同步带动第一连接轴124转动,进而实现同步带动所有的第三输送机构1的第一输送辊11转动。

如图7和图9所示,转移装置10还包括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第三输送机构1做升降运动。对于升降机构3而言,如图13所示,第一输送辊11固定在第一转轴123上,第一转轴123沿第一输送通道的宽度方向分别设在第一支座126和第二支座127上;所有第三输送机构1的第一支座126固定在第一底座128上,所有第三输送机构1的第二支座127固定在第二底座129上;第一支座126和第二支座127分别位于第三导向机构2的两侧外;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底座128和第二底座129同步做升降运动的升降机构3。

最佳地,第一底座128和第二底座129围成一个回字型,上述的所有第一导向机构位于回字型内。

通过设置升降机构3来驱动第一底座128和第二底座129同步做升降运动,使所有的第三输送机构1整体做升降运动,改变第一输送槽111的高度,以供不同高度的板材7在下落少的路径,板材7的底部快速地嵌入第一输送槽111内,随着第三输送机构1下降的同时不断地向第二输送通道移动。由于相邻两个第三输送机构1之间设置一个第三导向机构2,则第三输送机构1做升降运动,不会影响第三导向机构2的导向作用。

对于升降机构3而言,如图7和图9所示,升降机构3包括与第一底座128和第二底座129分别固定的至少一个第一升降杆31和至少一个第二升降杆32,第一升降杆31和第二升降杆32的顶部固定在固定架34的两端上;设在机架102上的丝杠螺杆33,及配合在丝杠螺杆33上的丝杠滑台35,固定架34与丝杠滑台固定连接,从而在丝杠螺杆33转动过程中,丝杠滑台35在丝杠螺杆33上做升降运动,以带动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同步做升降运动,进而实现第一底座128和第二底座129同步做升降运动。

作为升降机构3的可替换实施方式,升降气缸还可以为气缸,气缸的伸缩轴均与第一底座128和第二底座129连接,通过气缸的伸缩轴的伸缩运动,以驱动第一底座128和第二底座129同步做升降运动。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升降机构3。当然,也可以采用多个升降机构3分别驱动第三输送机构1做升降运动。

作为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第一支座126和第二支座127,只需任一第三输送机构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底座128和第二底座129上;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第一底座128和第二底座129做同步升降运动即可。

对于第二输送结构而言,其包括第二输送机构5和第二导向机构6,其中第二输送机构5的结构与上述的第三输送机构1的结构相同,如图14和图15所示,其包括第二输送辊53及第二驱动组件,第二输送辊53的外周设有一圈的第二输送槽,所有第二输送机构5的第二输送槽形成第二输送通道;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输送辊53转动。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与第二输送辊53同轴固定的第三过渡齿51,且与第三过渡齿51啮合的第四过渡齿52,及驱动第四过渡齿52转动的驱动器。

第二导向机构6具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导向通道,第二导向通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输送通道的宽度,第二导向通道位于第二输送通道的上方且连通。对于第二导向机构6而言,其可以采用上述的第三导向机构2的结构,请参见上述的记载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第二导向机构6的可替换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第二导向机构6包括相对设置且可转动地设在机架102或各自所在槽上的主动轴61和被动轴62;及分别套接固定在主动轴61和被动轴62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导轮67和至少一个第四导轮68,第三导轮67与第四导轮68之间形成上述的第二导向通道。

其中主动轴61采用驱动机构的驱动而转动,例如,可以采用旋转电机直接驱动主动轴61转动,带动主动轴61上的第三导轮67转动,主动轴61上固定有第一齿轮,被动轴62上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设置,以实现第三导轮67和第四导轮68同步转动,当板材7的两个表面分别抵接在第三导轮67和第四导轮68上时,板材7的两侧表面分别与第三导轮67和第四导轮68形成滚动摩擦,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有第二导向机构6的主动轴61和第二驱动组件中的第四过渡齿52通过同一套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而同步转动。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五过渡齿63、第六过渡齿64、第二被动轮,第二驱动器,第二主动轮及第二链条65。

具体地,每个第二导向机构6的主动轴61上套接固定有第五过渡齿63;第二输送辊53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54上,第三过渡齿51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54上,第二转轴54的两端分布可转动地设在机架的第三支座和第四支座上。如图16所示,上述的所有第四过渡齿52固定套接在第二连接轴66上。第二连接轴66上还固定套接有多个第六过渡齿64,第四过渡齿52与第三过渡齿51一一对应啮合,第六过渡齿64与第五过渡齿63一一对应啮合,第三过渡齿51的转轴轴线与第五过渡齿63的转轴的轴线垂直分布,一个第四过渡齿52和一个第六过渡齿64形成一组,来驱动一个第二输送机构的第二输送辊53和一个第二导向机构6的主动轴61,则第四过渡齿52与第六过渡齿64相邻设置形成一组过渡齿。

同时,第二连接轴66上设有第二被动轮,第二驱动器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转轴与第二主动轮固定,在第二主动轮和第二被动轮上套有第二链条65或第二皮带,从而当旋转电机转动时,带动第二连接轴66转动,进而带动第四过渡齿52和第六过渡齿64转动,联动带动第三过渡齿51和第五过渡齿63转动,即可同步带动第二输送辊53和第二导向机构6的主动轴61同步转动。

当然,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旋转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连接轴66固定连接,从而旋转电机直接驱动第二连接轴66转动。另外,一组中的第四过渡齿52和第六过渡齿64可以合并为一个过渡齿。上述的过渡齿均可为斜齿轮。

当板材7从输送带41上下落在第三输送通道上后,第三输送机构1将板材7输送至第二输送通道内,在第二输送机构5的输送下,板材7在第二导向通道内,做水平移动,以实现对板材7整个表面进行清洗和烘干工序。

上述的所有的第三导向通道和第二导向通道分别形成第三过板通道和第二过板通道。

如图17所示,喷淋机构71包括至少一个喷淋管711、第一输送管路712和泵体716,其中,将每一个喷淋管711设在上述清洗槽72内,并且能够沿着竖向进行延伸,该泵体716位于设在第一输送管路712的另一端,第一输送管路的一端与喷淋管711连接;利用该泵体716将清洗液沿着第一输送管路712输送至喷淋管711内,以向第二过板通道内喷淋溶液。

具体的,可以将上述的两个喷淋管711相对分布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容纳腔,上述的第二输送机构5和第二导向机构6均位于容纳腔内,然后在每一个喷淋管711上设有面向第二过板通道设置的至少一个喷嘴714,清洗液沿着该喷嘴714喷向第二过板通道。在每一喷淋管711的轴向方向上依次排列若干喷嘴714,任一喷嘴714受其内高压液体的驱动而自转,每一个喷嘴714的出水面朝向板材7设置。

上述清洗结构中,还包括位于清洗槽72外的第二输送管路715,该第二输送管路715的一端与第一输送管路712的另一端连接,该泵体716设在第二输送管路715上,用于将第一输送管路712和第二输送管路715连通,在该第二输送管路715上设置过滤器713,用于对清洗液进行过滤。

作为变形实施方式,清洗槽72内还可以不设置喷淋机构71,直接将清洗液放置在清洗槽72内,板材7在清洗槽72内被浸入清洗液内。

对于烘干槽82而言,如图18所示,烘干槽82内设有至少两个供风机构81,设于烘干槽82内且分布在烘干槽82内的第二过板通道的两侧,其出风口面向第二过板通道,以向第二过板通道内吹入烘干风,对板材7进行烘干工序。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二导向机构6中,位于同侧的第三导轮67之间形成第一安装区83,位于同侧的第四导轮68之间形成第二安装区84,第一安装区83和第二安装区84一一正对,正对的第一安装区83和第二安装区84中,一个中设置供风机构81,另一个中设置至少一个遮挡轮85;也即位于不同侧且相邻的两个供风机构81在输送通道的长度方向上错开分布;该遮挡辊受与其相邻的第三导轮67或第四导轮68的转动的带动而同步转动,用于板材7在第二过板通道内移动时,对板材7提供抵接力,防止正对的供风机构81对板材7施加的风力,引起板材7发生歪斜的情况,保证板材7在第二过板通道内的稳定输送的效果。

例如,在图18中,遮挡轮85的转轴与第三导轮67的转轴通过皮带或链条联动连接。最佳地,设置上述的遮挡轮85和供风机构81的第一安装区83和第二安装区84之间不设置上述的第二输送机构5。

对于供风结构而言,如图16所示,供风机构81包括送风机811及与该送风机811通过管道连接的风刀812,在每一个风刀812上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为了便于将板面上的清洗液更好的吹干或者从板面上吹下,可以将该出风口由烘干槽82的出口端朝向其进口端向下倾斜分布设置,在板材7移动过程中,风刀812吹出的倾斜向下的风,将板材7上的水滴倾斜向下吹在烘干槽82内,确保板材7从烘干槽82内下料后,板材7表面被完全烘干。

进一步地,对于清洗槽72和烘干槽82而言,清洗槽72和烘干槽82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处均设有挡水装置9。

对于挡水装置9而言,可以为现有的挡水装置9;或者,如图19和图20所示,挡水装置9包括调节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91及可滑动地设在各自所在槽内的安装座92;至少一个第一挡水辊94和至少一个第二挡水辊95,一一相对分布且分别设在安装座92和各自所在的槽内;安装座92在受弹性件91所作用的偏压力下,而趋于朝向靠近第二挡水辊95的方向滑动,迫使其上的第一挡水辊94与各自对应的第二挡水辊95保持抵接;安装座92在受驱动力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挡水辊94朝向远离第二挡水辊95的方向滑动,以使第一挡水管辊与第二挡水辊95之间形成供板材7穿过的过板通道。该过板通道的宽度根据安装座92受到的驱动力的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宽度,以供不同厚度的板材7穿过。

所以,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使第一挡水辊94和第二挡水辊95之间的宽度能够根据不同厚度的线路板进行调节,不会因为挡水辊轮的变形量有限而导致较厚的线路板不能够通过过板通道,实现了同一条生产线能够同时对不同厚度的线路板进行电镀处理的效果。

其中,上述安装座92受到的驱动力可以来自于板材7,当该板材7在过板通道内移动时,该板材7的两侧表面分别与第一挡水辊94和第二挡水辊95接触,随着第二输送机构5的带动下板材7继续移动,板材7能够对第一挡水辊94和第二挡水辊95施加挤压力,将该挤压力作为驱动安装座92运动的驱动力,在该挤压力的作用下,该安装座92朝向远离该第二挡水辊95的方向滑动。

作为变形,该安装座92受到的驱动力还可以来自于其他结构,例如,其他结构可以为气缸,气缸驱动安装座92移动,来调整两个挡水辊之间的宽度,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板材7通过。

调节组件还包括设在各自所在槽上的基座93,上述安装座92的内侧端可滑动地设在该基座93上,该安装座92的外侧端较其内侧端靠近第二挡水辊95设置,该弹性件91的一端固定在该基座93上,该弹性件91的另一端设在安装座92的内侧端上。

基座93上设置容纳腔,该安装座92可滑动地设在该容纳腔内,将上述弹性件91设置在该容纳腔内,该弹性件91的一端与该容纳腔的内壁面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92连接。

为了使得安装座92能够更顺畅的在基座93的容纳腔内运动,还可以在基座93上设有沿上述安装座92滑动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向件96,该安装座92可滑动地设在导向件96上。其中,可以将导向件96设置为两个,且相对分布,将任一个导向件96为设在基座93上的导向通道,该安装座92的两侧壁端分别插接在一个该导向通道内。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基座93上设有沿安装座92滑动方向延伸的长腰孔97,该基座93通过穿设在长腰孔97内的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上,以调整整个调节组件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挡水辊94和第二挡水辊95分别可转动地设在上述安装座92和各自所在的槽内,对应地,可以将上述调节组件设置为至少两个,上述第一挡水辊94的两端分别设在至少一个调节组件的安装座92上,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挡水辊94的两端均设置一个调节组件,在任一个安装座92上设有安装孔,将第一挡水辊94的端部对应插在安装孔内。

上述第一挡水辊94和第二挡水辊95中的一个作为主动辊,另一个作为被动辊,利用第三驱动机构98驱动主动辊转动,另外一个被动辊受板材7的移动的带动而转动,当然,也可以将第二挡水辊95作为主动辊,该驱动机构设在该机架上。

例如,第三驱动机构98包括驱动件,该驱动件通过传动件与其中一个主动辊传动连接,以驱动该主动辊转动,并带动所有被动辊转动运动。

该传动件包括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驱动件可以为驱动电机,该主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主动辊的一端套设于从动齿轮上,例如,当第二挡水辊95作为主动辊时,该第二挡水辊95的一端套设在从动齿轮上,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第二挡水辊95能够进行转动运动,板材7在第二挡水辊95的带动下沿着过板通道运动,另外一侧的第一挡水辊94受板材7的移动的带动而进行转动。

此外,如图21所示,在机架上还设置开夹装置20,来对夹具42进行自动开夹过程,如图20所示,开夹装置20包括第一气缸201和第二气缸,分布在夹具42的两侧,且第一气缸201的伸出端适于抵接在夹具42的底座上,第二气缸的伸缩端适于驱动夹具的夹头绕着底座转动。从而第一气缸201支撑底座,第二气缸驱动夹头绕着底座转动,以打开夹头,实现自动开夹的功能。

另外,第一气缸201和第二气缸沿第三导向通道的宽度方向设置,由于开夹装置20的设置高度与夹具42的高度匹配,防止开夹装置20影响过渡槽101内第三导向机构2,将电镀槽与过渡槽101在高度上错开分布,电镀槽的高度高于过渡槽101的高度,则开夹装置20设在机架上,并悬空在过渡槽101的上方,与第三导向机构2避开设置。

另外,若从处理工序上来说,从上料到下料方向,包括上料段、电镀段、转移段、清洗段、烘干段及下料段。第一输送结构横跨上料段、电镀段;清洗结构设在清洗段内,烘干结构设在烘干段内。

此外,对于电镀段而言,可以纯设置多个电镀槽,当然可以在电镀槽的出口端设置第一次清洗的清洗槽,对于得清洗段的清洗结构是第二次清洗工序。

作为变形实施方式,上述的电镀槽还可以被替换为电解蚀刻槽,以形成电解蚀刻系统。

作为可替换实施方式,可以不设置转移装置10,第二输送机构5的第二输送通道的进口段位于输送带41的下料段的下方,用于承接从输送带41上脱落下的板材7。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