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隧道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896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隧道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防水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隧道防水结构。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
中,隧道的支护结构通常采用复合式衬砌,即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设 置隔离层(防水板)。从理论角度来说,这种复合式衬砌结构形式,可以有效地将围岩中的水 阻止在防水板以外,保证隧道衬砌不漏水、不渗水。然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隧道 初期支护断面规则、平顺,往往由于凹凸不平的面层导致防水板破损和背部产生脱空。防水 板一旦出现破损,就会丧失防水功能,而防水板背部的脱空又会形成天然的储水空间。这些 都会成为隧道衬砌渗漏水的直接原因,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并且给隧道运营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隧道防水结构,其能避免 防水板破损和背部脱空,而且不影响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隧道防水结构,包括喷射混凝土层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在喷射 混凝土层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防水板,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填料 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不仅能有效避免防水板破裂,使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密贴,避免防水板背部脱 空,而且不影响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从而使得复合式衬砌的防水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四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图中,1-喷射混凝土层,2-防水板,3- 二次衬砌混凝土层,4-填料层。五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喷射混凝土层1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层3,在喷射混凝土层1和衬 砌混凝土层3之间设置有防水板2,防水板2与喷射混凝土层1之间设置有填料层4。参见 图2,实际制作时,在喷混凝土的凹凸部与防水板间压注具有粘结剂作用的充填材料,形成 填料层,使防水板能够设置在平滑的隧道初期支护表面上,而后在其内侧灌注衬砌混凝土, 实现具有“不妨碍混凝土充填,而且与混凝土密贴的防水构造”的高耐久性隧道防水结构。 具体步骤为先把宽度为1. 5m的防水板加工成宽6. Om (长跨)的防水板。然后沿活动模板 台车的外周将防水板展开,并在规定的位置固定好,然后向防水板和喷射混凝土间灌注回 填的充填材料。最后,在防水板外侧模筑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压注设备分别压送固化的 固化剂和速凝剂至压注地点,混合后在隧道左右侧边墙上部、拱腰和拱顶5处设置压注管, 从下向上依次压注。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提高防水性把1. 5m宽度防水板子工厂加工成宽6. Om (长跨)搬入,减少了现场焊接作业;填料层 的设置,减少了锚杆头部的突出对防水板的破损;防水板破损后补修简单方便。而且,防水 板和喷射混凝土密贴,能够真正起到防水屏障的作用。2、提高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品质
喷射混凝土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充分隔离,确保二次衬砌混凝土不受围岩地下水的影 响。而且,活动模板台车可以严格控制初期支护断面轮廓,保证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均勻, 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二次衬砌混凝土与防水板外侧的填料层密贴,形成整体结构。3、降低成本
由于防水板不受撕裂和刺破等影响,即使降低防水板的品质,也可以满足防水的要求; 对于喷射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的部位不需要修补,节约了施工作业时间。同时,可以适应不 同情况(全断面、半断面等)的防水要求。4、降低作业环境、周边环境的负荷
防水板可以采用人力或机械进行铺设,作业强度低;施工中,可以恢复隧道周边的地下 水位。
权利要求
1. 一种新型隧道防水结构,包括喷射混凝土层(1)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层(3),其特征在 于在喷射混凝土层(1)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层(3)之间设置有防水板(2),防水板(2)与喷 射混凝土层(1)之间设置有填料层(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隧道防水结构,其能避免防水板破损和背部脱空,而且不影响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本发明包括喷射混凝土层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层,在喷射混凝土层和二次衬砌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防水板,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填料层。
文档编号E21D11/38GK102140921SQ20111007835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罗彦斌, 陈建勋 申请人:长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