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可移动式救生舱抗爆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1273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井可移动式救生舱抗爆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舱,主要应用于矿井生产中的紧急避险。
背景技术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以下简称“救生舱”)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遇险人员快速救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的子项目,于2006年立项研究,2009年首台样机在山西潞安集团试验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救生舱是煤矿井下安全生产中紧急避险的必备装备。该装备在井下遭遇冒顶、瓦斯爆炸或透水事故中的遇险人员提供紧急避险场所。为地面救援争取必要时间,为避险人员提供较好的生存条件。救生舱在煤矿巷道安装后,由于舱体自重较重,当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时,舱体在受爆炸冲击后,整体会产生滑移,爆炸当量不同,滑移距离不同。现有救生舱舱体一般与地面呈直角,其结构见图4。此种连接结构具有如下缺点1)舱体8与地面10直接面接触、摩擦力大,在舱体8承受爆炸冲击产生位移时,其端部直角容易嵌入地面10,由于舱体8重心较高,一旦前部嵌入地面10 或遇到障碍物9,容易形成翻转力矩,引起倾倒。同时,一旦舱体8滑动受阻,爆炸能量则会全部作用在舱体8上,进而产生较大作用力,形成较大塑性变形。2、井下地面10不平,有煤块石块等杂物,当舱体8滑动时,障碍物9的尖角容易对舱体8滑动产生阻碍。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了一种矿井可移动式救生舱抗爆缓冲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救生舱下部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滑橇。进一步地,滑橇端部设置弯头,各弯头之间连接有导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1)救生舱与地面摩擦力显著减少,舱体承受爆炸冲击时,更容易产生滑动,缓冲部分爆炸冲击能量,显著降低舱内设备的冲击力加速度,保护舱体结构,并可使救生舱不易产生倾覆。2)舱体下部有滑撬,便于井下舱体的吊装和安装。3)舱体与井下地面留有空隙,有利于舱体的防腐,延长救生舱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救生舱1,救生舱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滑橇2,滑橇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各滑橇2相互平行;滑橇2为圆柱形,可以由圆管、圆棒或者其他类似型材制作;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两端滑橇2之间的间距大于舱体间距3的一半。 见图3,滑橇2的两端部设置弯头4,图3中只显示出滑橇2右端部的弯头4,其左端部具体结构同右端部。见图2,弯头4之间连接导板5,导板5的形状为与弯头4配合的斜面,如此导板5与弯头4配合起到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救生舱1通过滑橇2与地面7线接触,摩擦力显著减小,使救生舱1承受爆炸冲击时,更容易产生滑动,缓冲部分爆炸冲击能量,显著降低舱内设备的冲击力加速度,保护舱体结构,并可使救生舱1不易产生倾覆,提高救生舱1使用寿命。滑橇 2两端的弯头4以及导板5可以使救生舱1顺利通过地面7上可能存在的障碍物6。
权利要求1.矿井可移动式救生舱抗爆缓冲结构,包括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下部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滑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可移动式救生舱抗爆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橇端部设置弯头,所述各弯头之间连接有导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井可移动式救生舱抗爆缓冲结构,其包括救生舱,救生舱下部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滑橇。进一步地,滑橇端部设置弯头,各弯头之间连接有导板。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救生舱与地面摩擦力显著减少,舱体承受爆炸冲击时,更容易产生滑动,缓冲部分爆炸冲击能量,显著降低舱内设备的冲击力加速度,保护舱体结构,并可使救生舱不易产生倾覆。
文档编号E21F11/00GK202017519SQ20112009981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潘建强, 褚旭东, 陈春滋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