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灰管缓冲器及溜灰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9604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溜灰管缓冲器及溜灰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溜灰管缓冲器及溜灰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包括罐体和内芯,所述罐体上端设有与溜灰管出口端相连的第一开口,所述罐体下端设有与分灰装置的入口端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内芯固定在所述罐体内侧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开口正对的位置,所述内芯面向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一凹腔,且所述内芯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减缓溜灰管中混凝土的下落速度,防止混凝土离析现象发生。
【专利说明】溜灰管缓冲器及溜灰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煤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溜灰管缓冲器及溜灰管。

【背景技术】
[0002]煤矿矿井作业时,需要进行立井井筒施工操作,用混凝土进行井筒筒壁的浇注。
[0003]目前,在进行混凝土立井井壁施工时,为了快速地将混凝土输送到井下,一般采用溜灰管进行混凝土的输送。溜灰管是从立井井口一直通向井底的硬质管道,可让混凝土从溜灰管的井口端送入,并通过其管道内部自由下落的方式一直输送到井底的分灰装置中。
[0004]然而,溜灰管在输送由井口下落的混凝土时,因为溜灰管内混凝土的流速过快,溜灰管出口端的混凝土在进入分灰装置前会发生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井壁的质量,同时高速下落的混凝土也易对分灰装置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溜灰管缓冲器及溜灰管,可以使溜灰管下落的混凝土在进入分灰装置前,受到缓冲器的阻隔,从而减低下落速度,以避免因混凝土下落速度过快造成的离析现象。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溜灰管缓冲器,包括罐体和内芯,罐体上端设有与溜灰管出口端相连的第一开口,罐体下端设有与分灰装置的入口端相对的第二开口 ;
[0007]内芯固定在罐体内侧的中部与第一开口正对的位置,内芯面向第一开口处设有一凹腔,且内芯的外壁与罐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0008]进一步的,溜灰管缓冲器的内芯包括内芯壳体与顶板,其中,内芯壳体为管状结构,顶板的边沿固定在内芯壳体的内壁上并与内芯壳体的上管口存在预设距离,顶板与内芯壳体位于顶板上方的侧壁围成凹腔。
[0009]进一步的,内芯还包括底板与至少一根加固钢筋,底板的边沿固定在内芯壳体的内壁靠近内芯壳体的下管口的一端,加固钢筋的一端与顶板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
[0010]进一步的,内芯通过呈放射状的多个连接件固定在罐体内侧的中部。
[0011]进一步的,罐体中部的内径大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内径。
[0012]进一步的,罐体的第一开口通过法兰与溜灰管相连。
[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溜灰管,包括溜灰管本体和溜灰管缓冲器,溜灰管缓冲器为如前所述的溜灰管缓冲器。
[00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及溜灰管,通过溜灰管缓冲器罐体内设置的内芯所形成的凹腔,改变了进入溜灰管缓冲器内的混凝土流向及流速,减低了混凝土的下落速度,从而避免了因混凝土下落速度过快造成的离析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中的混凝土流向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水平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溜灰管缓冲器设置于溜灰管与井下的分灰装置之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包括罐体11和内芯12 ;
[0022]罐体11上端设有与溜灰管出口端相连的第一开口 111,罐体11下端设有与分灰装置的入口端相对的第二开口 11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溜灰管缓冲器的罐体11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开口,上端的第一开口 111与溜灰管的出口端相连,可使从溜灰管出口端送出的混凝土流动进入溜灰管缓冲器中;罐体11下端所设置的第二开口 112正对分灰装置的入口端,可将流经溜灰管缓冲器后流速降低的混凝土再送入分灰装置之中。需要说明的是,溜灰管缓冲器的罐体内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内径均和配合使用的溜灰管及分灰装置的规格有关,一般情况下,罐体11中部的内径大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内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和内径约为160mm的溜灰管配合使用时,溜灰管缓冲器的罐体11可由外径500mm,管壁厚为1mm的钢管焊接而成,此时罐体上第一开口 111的内径约为160mm?200mm之间,第二开口 112的内径同样为大约160mm?200mm。罐体的第一开口 111可通过多种连接方式和溜灰管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1的第一开口 111通过开口上设置的法兰与溜灰管相连,不仅可使溜灰管与罐体稳固连接,还具有一定的密封性,防止混凝土从第一开口 111处泄漏。
[0023]内芯12固定在罐体11内侧的中部与第一开口 111正对的位置,具体可以用呈放射状的多个连接件14固定在罐体内侧的中部,连接件可以是钢管、钢板或者其它常用连接结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或其它常用连接固定方式。内芯12面向第一开口 111处设有一凹腔13,且内芯12的外壁与罐体1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15。
[0024]具体的,内芯12包括内芯壳体121与顶板122,其中,内芯壳体121为管状结构,可以由外径200mm?300mm,壁厚为8mm的钢管制成,顶板122可以为一个壁厚为20mm的圆形钢板,顶板122的边沿固定在内芯壳体121的内壁上,并与内芯壳体121的上管口存在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由使用者根据使用工况的不同调整,例如可设置为顶板离内芯壳体上管口的预设距离为200mm,于是,顶板122与内芯壳体121位于顶板122上方的侧壁就可以围成一个凹腔13,该凹腔13用于容纳从罐体11的第一开口 111处落下的混凝土。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中的混凝土流向图。如图2所示,混凝土在落入凹腔后,因该凹腔的阻碍,流向发生改变,流速得以降低,并在填满凹腔后,从内芯壳体121的上管口溢出,再沿着内芯壳体121的外壁与罐体11内壁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15流下,最后流速减缓的混凝土通过罐体下端的第二开口 112送入井下的分灰装置中。
[0025]本实施例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包括罐体和内芯,通过罐体内设置的内芯所形成的凹腔,改变了进入溜灰管缓冲器内的混凝土流向及流速,减低了混凝土的下落速度,从而避免了因混凝土下落速度过快造成的离析现象。
[0026]为了防止内芯12中的顶板122由于混凝土下落速度过快而损坏,还可以对内芯12进行加固。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作为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基础上,还可以添加如下的加固结构:内芯12还可以包括底板123与至少一根加固钢筋124,底板123形状、规格均可和顶板122保持一致,都为壁厚20mm的圆形钢板,底板123的边沿固定在内芯壳体121的内壁靠近内芯壳体的下管口的一端,底板123的边沿与内芯壳体接触处均为焊接连接。加固钢筋124的材料可选用直径为20mm的螺纹钢,加固钢筋124的一端与顶板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3连接,两端的固定方式同样均为焊接。图4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水平横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顶板与底板之间的加固钢筋124可以设置多根,并呈均匀排布。这样顶板122所受到的混凝土冲击力可以经由加固钢筋124被分担到底板123上,使底板123和顶板122共同承担高速下落的混凝土。
[0027]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用来连接罐体11和内芯12的连接件14可以为多块焊接在罐体内壁与内芯壳体外壁之间的钢板,这些钢板壁厚为20mm,呈放射状均布在罐体内侧与内芯之间,钢板厚度方向垂直于混凝土下落方向,以避免受到下落混凝土造成的冲击力。因为钢板和内芯以及罐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同时较为稳固,因此可以保证罐体和内芯之间具有稳固可靠的连接。
[0028]本实施例提供的溜灰管缓冲器,通过在内芯中设置加固钢筋及底板,从而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加强,可以有效地防止内芯中的顶板由于混凝土下落速度过快而损坏。
[002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溜灰管,溜灰管包括溜灰管本体和溜灰管缓冲器。其中,溜灰管缓冲器的结构、功能和作用可以参见上述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溜灰管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内芯; 所述罐体上端设有与溜灰管出口端相连的第一开口,所述罐体下端设有与分灰装置的入口端相对的第二开口; 所述内芯固定在所述罐体内侧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开口正对的位置,所述内芯面向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一凹腔,且所述内芯的外壁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灰管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包括内芯壳体与顶板,其中, 所述内芯壳体为管状结构,所述顶板的边沿固定在所述内芯壳体的内壁上并与所述内芯壳体的上管口存在预设距离,所述顶板与所述内芯壳体位于所述顶板上方的侧壁围成所述凹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溜灰管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还包括底板与至少一根加固钢筋,所述底板的边沿固定在所述内芯壳体的内壁靠近所述内芯壳体的下管口的一端,所述加固钢筋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溜灰管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通过呈放射状的多个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罐体内侧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溜灰管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中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溜灰管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第一开口通过法兰与所述溜灰管相连。
7.一种溜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溜灰管本体和溜灰管缓冲器,所述溜灰管缓冲器为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溜灰管缓冲器。
【文档编号】E21D5/04GK204024660SQ201420469850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9日
【发明者】李强, 冯旭东, 张玉祥, 王厚良, 徐建军 申请人: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