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井液正反循环快速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2529发布日期:2018-06-22 23:4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修井液正反循环快速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的地面修井作业装置,特别是修井液正反循环快速切换装置,主要用于石油修井行业的钻冲洗施工过程中,快速切换正反循环洗井通道。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水井修井作业洗井、冲砂施工时,进行正循环洗井施工或者反循环洗井施工必须倒换地面管汇以及地面管线与油管阀门和套管阀门的连接。洗井、冲砂施工时井下经常出现复杂情况,使施工中不能顺利的正常完成正循环洗井或反循环洗井,必须改变洗井的施工方式。地面管汇是通过由壬连接的,拆卸由壬连接的管线,就必须在由壬连接处将其砸开,再重新连接管线。重新连接管线的过程繁琐,耗时长。而且管线砸开后修井液体流到施工现场,造成施工现场湿滑,不仅污染了井场,操作人员在湿滑的井场上进行施工,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目前的修井施工的地面管汇的连接方式不仅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也使施工时间延长,同时还极易发生管柱卡、堵等井下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修井施工的地面管汇连接方式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修井液正反循环快速切换装置,在不拆卸地面管汇的情况下,使正、反循环中的修井液能够快速转换,方便修井施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快速切换装置包括油管阀门连接管汇和套管阀门连接管汇,洗井阀一的垂直连接端口通过泵车连接管线与泵车连接,洗井阀二的垂直连接端口通过循环池连接管线与循环池连接,洗井阀一和洗井阀二的阀芯通过联动操作杆连接;油管阀门连接管汇的一个端口与井口的油管阀门连接、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洗井阀一和洗井阀二其中的一个水平连接端口连接,套管阀门连接管汇的一个端口与井口的套管阀门连接、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洗井阀一和洗井阀二的另外一个水平连接端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使用效果是:本装置是通过洗井阀一和洗井阀二的阀芯通道方向的转换,实现了正、反循环洗井一转切换。施工前将本装置的各端口分别与对应的设备连接,并试压合格后即可施工。如需切换循环方式,通过翻转联动操作杆一个动作,即可实现洗井阀一和洗井阀二的换向导流,从而实现循环方式的快速切换。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其强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符合安全标准。与目前通过倒换管线的方式相比,解决了施工人员倒换管线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长、安全系数低、污染环境等等问题。本装置改变了目前修井液转换循环方式必须通过重新拆接管线的繁琐工序带来的种种弊端,修井液的切换方式安全、简单、高效,具有显著的使用效果并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在反循环洗井施工中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装置在正循环洗井施工中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和图2,修井液正反循环快速切换装置包括油管阀门连接管汇4和套管阀门连接管汇2,洗井阀一6的垂直连接端口通过泵车连接管线1与泵车连接,洗井阀二7的垂直连接端口通过循环池连接管线3与循环池连接,洗井阀一6和洗井阀二7的阀芯通过联动操作杆5连接;油管阀门连接管汇4的一个端口与井口的油管阀门连接、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洗井阀一6和洗井阀二7其中的一个水平连接端口连接,套管阀门连接管汇2的一个端口与井口的套管阀门连接、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洗井阀一6和洗井阀二7的另外一个水平连接端口连接。

所述洗井阀一6的阀芯通道与洗井阀二7的阀芯通道反向安装。

所述洗井阀一6和洗井阀二7是三通阀门,其阀体设有三个连接端口。

所述油管阀门连接管汇4和套管阀门连接管汇2是Y型管道或管线,一个端口与油管阀门或套管阀门连接,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洗井阀一6和洗井阀二7连接。

钻、冲洗施工进行反循环施工时:

如图1所示,泵车中的修井液体由泵车连接管线1泵入洗井阀一6、经套管阀门连接管汇2的套管连接端进入油套环空,至井内管柱底部沿油管内腔返出,经本装置的油管阀门连接管汇4的油管连接端返至洗井阀二7和循环池连接管线3进入循环池,实现反循环洗井施工。

钻、冲洗施工进行正循环施工时:

如图2所示,扳转本装置的联动操作杆5,使洗井阀一6和洗井阀二7的阀芯通道转换、即切换了修井液的循环方式。泵车中的修井液体由泵车连接管线1泵入洗井阀一6,由洗井阀一6改经油管阀门连接管汇4的油管连接端进入油管内腔,至井内管柱底部沿油套环空返出,经本装置套管阀门连接管汇2的套管连接端返出,经由洗井阀二7和循环池连接管线3,进入循环池内,实现了正循环洗井施工。

如上所述,本装置实现了正、反循环施工修井液循环方式的快速切换。

上面叙述的实施例仅仅为典型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启示下做出修改。本文所公开的方案可能存在很多变更、组合和修改,且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上文的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