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及应用其的管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9235发布日期:2018-06-30 04:3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及应用其的管柱。



背景技术:

目前,大庆油田各采油厂有许多三采井经过多年开发之后,原射孔层位产液量较大且特高含水,已无开采价值,需要进行补孔,以恢复油井产能。部分井在原射孔井段的上部进行补孔,由于下部层位上返严重,影响新射井段投产,又需要采取堵水措施。因为先后进行补孔、堵水、下泵三项工艺措施,存在多次起下管柱作业,施工周期长的问题;而且补孔后,井口压力达到5-8MPa,又给施工造成井控风险大,环保压力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及应用其的管柱,以解决起下管柱次数多,施工周期长,井控和环保风险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包括:

射孔器、封隔机构和抽油泵;

所述射孔器,用于对待射层位射孔,所述待射层位下方具有原射层位;

所述封隔机构,用于封堵所述原射层位;

所述抽油泵,用于抽取所述原射层位封堵之后以及射孔之后的所述待射层位内的流体。

优选地,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还包括:

起爆机构;

所述起爆机构,用于触发所述射孔器对所述待射层位)射孔。

优选地,所述射孔器、所述封隔机构、所述抽油泵以及所述起爆机构在套管内,所述套管的上端与所述待射层位连通,所述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原射层位连通。

优选地,所述起爆机构,包括:起爆器和第一封隔器;

所述起爆器和所述射孔器在所述第一封隔器的上侧;

所述射孔器,下放到所述待射层位位置,所述第一封隔器对所述套管进行封隔,所述套管与给压机构连接;

所述给压机构,用于向所述套管和所述封隔器形成的空间内加注压力;

所述起爆器,用于感受所述压力,并触发所述射孔器对所述待射层位射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封隔器,还与第一封隔器封隔控制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封隔器封隔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封隔器对所述套管进行封隔。

优选地,所述封隔机构,在所述待射层位和所述原射层位之间;

所述封隔机构,包括:原射层位封隔控制机构和第三封隔器;

所述原射层位封隔控制机构和所述第三封隔器在所述套管内;

所述原射层位封隔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封隔器对所述原射层位进行封堵。

优选地,所述原射层位封隔控制机构,进一步包括:筛管和第二封隔器;

所述第二封隔器,用于对所述套管进行封隔,给压机构向所述第二封隔器和所述套管形成的空间注入压力,所述压力通过筛管外侧的压力传送通道进入所述第三封隔器,所述第三封隔器对所述原射层位进行封堵。

优选地,所述原射层位封隔控制机构,还包括:压力丢手装置;

所述压力丢手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封隔器和所述第三封隔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封隔器和所述第三封隔器脱离。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管柱,包括:

如上述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以及

油管;

所述油管内具有抽油泵;

所述油管的下端具有所述射孔器,所述射孔器的下端具有所述封隔机构。

优选地,所述封隔机构的内部连通,所述封隔机构的下端具有丝堵;

所述丝堵,用于密闭所述封隔机构。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及应用其的管柱。实现补孔、堵水和下泵一体化作业,减少起下管柱4次,缩短作业周期2-3天,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井控和环保风险,避免了压井而污染地层,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和环保成本,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解决起下管柱次数多,施工周期长,井控和环保风险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及应用其的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

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及应用其的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包括:射孔器6、封隔机构和抽油泵3;射孔器6,用于对待射层位A射孔,待射层位A下方具有原射层位B;封隔机构,用于封堵原射层位B;抽油泵3,用于抽取原射层位B封堵之后以及射孔之后的待射层位A内的流体。

进一步地,在图1中,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还包括:起爆机构;起爆机构,用于触发射孔器6对待射层位A射孔。

进一步地,在图1中,射孔器6、封隔机构、抽油泵3以及起爆机构在套管内,套管的上端与待射层位A连通,套管的下端与原射层位B连通。

进一步地,在图1中,起爆机构,包括:起爆器5和第一封隔器7;起爆器5和射孔器6在第一封隔器7的上侧;射孔器6,下放到待射层位A位置,第一封隔器7对套管进行封隔,套管与给压机构连接;给压机构,用于向套管和封隔器7形成的空间内加注压力;起爆器5,用于感受压力,并触发射孔器6对待射层位A射孔。

进一步地,在图1中,第一封隔器7,还与第一封隔器封隔控制机构8连接;第一封隔器封隔控制机构8,用于控制第一封隔器7对套管进行封隔。

进一步地,在图1中,封隔机构,在待射层位A和原射层位B之间;封隔机构,包括:原射层位封隔控制机构和第三封隔器12;原射层位封隔控制机构和第三封隔器12在套管内;原射层位封隔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第三封隔器12对原射层位B进行封堵。

进一步地,在图1中,原射层位封隔控制机构,进一步包括:筛管9和第二封隔器10;第二封隔器10,用于对套管进行封隔,给压机构向第二封隔器10和套管形成的空间注入压力,压力通过筛管9外侧的压力传送通道进入第三封隔器12,第三封隔器12对原射层位B进行封堵。

进一步地,在图1中,原射层位封隔控制机构,还包括:压力丢手装置11;压力丢手装置11,分别与第二封隔器10和第三封隔器12连接,用于将第二封隔器10和第三封隔器12脱离。

在图1中,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管柱,包括:如上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以及油管1;油管1内具有抽油泵3;油管1的下端具有射孔器6,射孔器6的下端具有封隔机构。具体地说,射孔器6定深(对准待射层位A)后,上提管柱,在管柱下方的支撑卡瓦(第一封隔器封隔控制机构8)镶在套管壁上,支撑卡瓦(第一封隔器封隔控制机构8)以上管柱的重量使坐封第一封隔器7封闭管柱下部的原射层位B,环空打压起爆射孔器6,射孔器6对待射层位A射孔。

进一步地,在图1中,封隔机构的内部连通,封隔机构的下端具有丝堵13;丝堵13,用于密闭封隔机构。

结合图1,对本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进行简要说明:一种补孔堵水下泵一体化装置及应用其的管柱,包括:油管1、抽油杆2、抽油泵3、防砂筛管4、起爆器5、射孔器6、第一封隔器7、第一封隔器封隔控制机构8、筛管9、第二封隔器10、压力丢手装置11、第三封隔器12和丝堵13。具体地说,第一封隔器7为Y111封隔器,第一封隔器封隔控制机构8为支撑卡瓦,第二封隔器10为皮碗封隔器,第三封隔器12为Y341封隔器。补孔、堵水和下泵所需的器材和工具利用一趟管柱一起下入井内,在射孔器6对准目的层(待射层位A)的同时,确保第一封隔器7处于原射层位B和待射层位A之间,先上提管柱,再下放管柱,支撑卡瓦(第一封隔器封隔控制机构8)上的压力都压在第一封隔器7上,坐封第一封隔器7,关闭井口。油管1的外侧具有套管,油管1的外侧与套管内侧形成环空空间,对对环空空间进行环空打压,起爆器5起爆触发射孔器6对待射层位A射孔。然后上提管柱,解封第一封隔器7。继续上提管柱,使第三封隔器12处于原射孔层B和待射孔层A之间,第二封隔器10以过盈的方式封隔套管,环空打压释放第三封隔器12,同时完成压力丢手装置11丢手。最后调整抽油泵3的深度,下入抽油杆2,完井。

结合图1,对本新型的原射孔层B的封堵再进行详细描:、压力丢手装置11、第三封隔器12和丝堵13镶在原射孔层B和待射孔层A之间,然后上提管柱,定深堵水工具,利用第二封隔器10以过盈的方式封隔套管,环空打压,第二封隔器10憋压,第三封隔器12坐封,继续提高压力,压力丢手装置11丢手,上提管柱,调整抽油泵3的深,在井口装采油树,下抽油杆2。具体地说,环空打压,第二封隔器10憋压,压力从筛管9的压力传送通道进去,(此时,第一封隔器7、第一封隔器封隔控制机构8、筛管9和第二封隔器10在待射层位A上部),压力从筛管9与第三封隔器12内部连通,压力从筛管9的压力先作用在第三封隔器12上,让第三封隔器12坐封,环空打压继续提高,压力丢手装置11丢手,压力丢手装置11的上下连接件脱离,即第二封隔器10和第三封隔器12与压力丢手装置11分离或者第二封隔器10和第三封隔器12分离,:压力丢手装置11、第三封隔器12和丝堵13镶在待射层位A和原射层位B之间。

本实用新型将射孔器、堵水工具和抽油泵等工具优化组合在同一管柱上,通过一趟管柱完成补孔、堵水、下泵三项工艺作业,有效解决了上部层位补孔施工后下堵水工具和抽油泵作业过程中,因井内压力较高发生溢流和井涌的问题,不仅大大降低了现场施工的井控和环保风险,也减少了起下管柱次数,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含油废液处理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表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同等替换、改进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